APP下载

为历史留传 为时代放歌

2015-12-19王新义

时代报告 2015年12期
关键词:旬刊报告文学抗日战争

王新义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每逢历史重要时间节点,我们总会回望历史,让历史之光,照亮前进的道路。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9月3日,中国以大阅兵形式隆重举行纪念大会,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讲话,意义重大,举世瞩目。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时代报告》精心策划,重磅推出两组不同体裁的大型系列宣传文图:一组是特别报道,突出思想性、理论性、精准性,站在世界、时代大背景下,全方位、立体式解读与审视中国抗战胜利的重大意义与深刻启示。另一组是报告文学,作者带着对先辈们的敬仰与深情,突出故事性、可读性,抒发英烈们抛头颅、洒热血,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史诗。两组大型系列宣传文图,作者阵容之强大,思考之深入,感情之真挚,气势之恢弘,反响之热烈,在河南期刊界所仅见。

系列“特别报道”,凸显报道的“特别”,让佳作在主旋律中出彩——

展阅《时代报告》今年第7期、第8期、第9期的上旬刊目录,一个同名的套红专栏《特别报道》,格外醒目。分3期刊发的这组大型系列文图特别报道,由3部分组成:国殇1937、胜利1945、纪念2015。“特别报道”自有其“特别”之处:除了策划独到、构思巧妙、逻辑性强以外,这3部分内容表述,还贵在发人所未发,见人所未见。

“特别”体现了“经过14年浴血奋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一些报刊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报道中,至今仍演用 “8年抗战”的提法,认为“1937年卢沟桥事变”是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时代报告》7月上旬刊在《国殇1937》特别报道中,提出“为什么是1937?”并给予了回答:“其实早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军民(如东北抗日联军)就奋起反击,打响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该刊8月上旬刊在《胜利1945》的第二篇报道《难以忘却的历史》中又说:抗日战争“从1931年到1945,整整持续了14年”。习近平在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这不仅是一种学说,更是认可,是对历史的尊重与还原。

“特别”体现了“固化中国是战胜国的地位”。《时代报告》在8月上旬刊刊发的《胜利1945》、9月上旬刊刊发的《纪念2015》中,文图并荗,向读者展示:“‘九·一八 ‘七七”都是值得永远铭记的日子,“中国国民党和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八一五是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投降的日子”。所以,“ 8月15日,更有‘中国特色。”“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在投降条约上签字……故9月3日定为抗日战争胜利日。”作为战胜日本的同盟国之一的中国,在东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中国代表俆永昌上将签字时,处于同盟国代表团第一人的位置” “自19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代表团出席国际会议做到了国旗首次插在第一位……”这些细节描述,以当年的图片为证,有根有据,为“固化中国为战胜国地位”添加了不可磨灭的精彩之笔。

《时代报告》上旬刊的这组大型系列特别报道,刊发报道21篇,图片39幅。这组“特别报道”,把中国抗战曾经被遮蔽的历史价值进行充分揭示,把中国抗战曾经被忽视的世界贡献进行充分阐释,把中国抗战曾经被误读的历史意义进行正本清源,是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特色鲜明的精品力作,具有极强的学术价值、史料价值与教育意义。

系列“报告文学”,精塑文学性“报告”,让历史在铭记和传承中放歌——

《时代报告》的中旬刊《中国报告文学》,今年以来一直唱响纪念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重头戏。中旬刊从1月号至9月号,除4、6两期外,有7期都刊发了纪念抗战胜利的作品。据统计,共刊发报告文学16篇(部),达89.5万字。其中,长篇报告文学2部,最长者41万字;中短篇报告文学14篇,最短者也有7200字。这些作品,涉面宽却导向好,都贯穿一个主题:“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这些作品,多出自名家和优秀作者之手,数量大且质量高,有的已受到中宣部和《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好评。

铭记历史,让历史的启迪成为我们继续前进的不竭动力。抗日战争是我们中华民族从屈辱走向胜利、由衰到盛的转折点,应该大书特书。《时代报告》中旬刊《中国报告文学》所发纪念抗战胜利的大型系列作品中,如中篇报告文学《剑戈》(中旬刊5月号,4.2万字),记述的八路军“英雄老四团”,从1940年11月始,转战鲁南、苏北、皖赣,而后进入沂蒙山区,在人民支持下打鬼子、除汉奸,浴血奋战,历经七年零四个月,所向披靡,消灭日伪军四千多人,解放沂蒙全境,受到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和中央军委来电嘉奖,成为赢得抗战胜利的缩影。再如短篇报告文学《板凳骑兵》(中旬刊9月号,7200字),追溯70年前那些血雨腥风的岁月,八路军平北骑兵大队战士郭文玉回村养伤,创建了张家口地区敌后第一个中共党支部。面对突然闯入他们祖辈生息土地的日军,他带领一群纯朴的庄稼人,“从战斗中学习战斗”,神出鬼没,用破旧武器和古老农具,一次次打败钢枪利炮武装的敌人,创出人民战争的传奇。我们党和军队,正是在抗日战争的不断胜利中发展壮大的。这是用心血凝成的历史和经验,对我们今天乃至以后的征程都将起到激励和推动的作用。现在,无论国际国内都有一种历史虚无主义的暗流,不敢正视历史,肆意篡改历史,甚至鼓吹忘记历史,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我们应该挺身而出,坚决反对并强力抨击历史的背叛者。

崇尚英雄,坚持信仰,让英雄辈出引领我们时代的潮流,让信仰励志我们实现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颁发仪式上讲话强调,“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为信仰而奋斗,我们的先锋和英雄就是为信仰而献身。这些方面,在《时代报告》中旬刊的作品中得到了印证。长篇报告文学《我的爷爷是英雄》(9月号,13.1万字),中篇报告文学《与魔鬼博弈》(7月号,4.5万字)、《一座城市的光荣和梦想》(3月号,4.3万字)、《让丰碑耸立》(7月号,2.3万字),短篇报告文学《在莫斯科寻访历史》(5月号,7300字)等,可谓内容丰富翔实,故事感人至深的上品,都是对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有根脉、有筋骨、有正气、有信仰的英雄们的赞歌。

这里,尤应提出的是,长篇报告文学《根据地——冀鲁豫的中国故事》(1月号发,41万字),审读员半年前曾撰写审读报告《根据地——爱与信仰的无悔坚守》(见《河南报刊审读》2015年第5期),给予了应该说是恰如其分的评价。与此同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也对这部作品发文赞赏;中宣部《党建》杂志慧眼识珠,征得时代报告杂志社同意,特出一期增刊,并牵头在京召开由中国作协创研部、文艺报社、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杂志社、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作协、山东省菏泽市有关方面参加的《根据地——冀鲁豫的中国故事》座谈会。与会代表一致认为,这部作品,真实再现了冀鲁豫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突出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人民是党永远的根据地”的主题,是一部珍贵的党史读物和群众路线教育的好教材。(“座谈纪要”见《时代报告》中旬刊《中国报告文学》5月号)。写至此,审读员认为,这部作品无论从工于文学笔法、写作举重若轻上讲,从内容沁人脏腑、主题特有分量上讲,从专家高度评价、社会反响强烈上讲,都当之无愧为《时代报告》中旬刊《中国报告文学》所发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作品中的扛鼎者。

审读《时代报告》上旬刊、中旬刊编发的上述两组纪念抗战胜利的大型系列特别报道、大型系列报告文学,笔者由衷地领悟到,该刊编辑同人为此付出的大量心血和汗水,经受的一次灵魂的洗礼,都源于他们被革命先辈无私、刚毅、崇高的品格和对革命信仰的无悔坚守所震撼。其实,这种震撼,也使该刊的广大读者感同身受。《时代报告》同人们的这种忠诚履职精神,值得在河南期刊界倡导。

猜你喜欢

旬刊报告文学抗日战争
充实中国报告文学的理论一翼
9月历史大事记
2020年点中70道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
中国青年报告文学作家创作会举行
本刊2017年点中65道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
首届青年报告文学评论家研讨会在京举行
An Analysis on the Cause of Babbitt’s Failure in Rebellion
孩子们的抗日战争
孩子们的抗日战争
辉煌与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