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护理对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
2015-12-18吴玮
吴玮
[摘要] 目的 探讨全方位护理对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8月期间妇产科收治的105例剖宫产产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根据产后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观察组实施全方位护理,对照组产妇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及母乳充足率。 结果 观察组产妇在其产后24 h、48 h和72 h的泌乳充足率分别为77.36%、92.45%、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8.46%、48.08%、61.54%,;同时,观察组产妇平均泌乳始动时间为(29.41±6.42)h,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0.14±7.86)h。两组产妇不同时间的泌乳充足率和平均泌乳始动时间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全方位护理应用于剖宫产产妇护理中,有利于改善其母乳喂养情况,缩短产妇的泌乳时间,提高母乳充足率,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全方位护理;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泌乳始动时间
[中图分类号] R664.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31-0146-03
The impact of omnibearing nursing on caesarean section maternal breastfeeding
WU Wei
Department of Maternity,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in Xiushui County in jiangxi Province, Xiushui 3324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omnibearing nursingon caesarean section maternal breastfeeding. Methods A total of 105 caesarean section maternal from March 2014 to August 2015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department were selected. Caesarean section maternal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n=53) and control group(n=52) according to different way of postpartum nursing. The initial time of lactation and sufficient rate of breast milk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sufficient rate of breast milk in 24 h, 48 h and 72 h after delivery were respectively 77.36%, 92.45% and 100.00% in observation group,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were respectively 38.46%, 48.08% and 61.54% in control group. At the same time, the initial time of lactation was(29.41±6.42) h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was(40.14±7.86) h in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of initial time of lactation and sufficient rate of breast milk between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Omnibearing nursing application to caesarean section maternal can improve the situation of breastfeeding, reduce the maternal lactation time and enhance the sufficient rate of breast milk. It is worth to popularize in clinical.
[Key words] Omnibearing nursing; Caesarean section maternal; Breastfeeding; Initial time of lactation
母乳喂养是确保新生儿健康成长发育的基础措施,同时也是世界公认的最佳婴幼儿喂养方式。母乳喂养能够提升婴幼儿免疫力,减少产妇产后出血量,并促使其早日恢复健康,同时培养、增进母婴感情[1]。近几年来,伴随医疗科技的持续进步及其他原因,导致剖宫产率呈现出逐年升高的态势。然而,剖宫产产妇泌乳延迟,且泌乳量极少,导致母乳喂养率不高。本研究为探讨全方位护理对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选择剖宫产产妇105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分组对照试验法进行探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妇产科于2014年3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105例剖宫产产妇,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产妇年龄23~37岁,平均(28.9±2.1)岁;孕周为37~42周,平均(39.04±0.82)周;新生儿的Apgar评分8~10分,体重2534~4025 g;105例剖宫产产妇均已对此次研究表示知情同意。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将105例产妇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两组产妇的年龄、孕周及新生儿Apgar评分和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观察组产妇应用全方位护理,其护理干预内容包括:(1)术后基本护理。①体位护理:产妇完成手术回到病房后,护理人员要为其更换相对较低的枕头,并嘱咐其保持平卧位。②乳房护理:产妇分娩后3 d内,护理人员需每日为其按摩乳房2次。开始可使用温度为40℃~50℃的热毛巾对其整个乳房进行热敷处理,每次热敷时间是5 min。接下来,通过中医按摩手法,分别对产妇的合谷、膻中、少泽及中府穴揉捏1 min。再使用右手小拇指、无名指以及中指指腹,自乳房根部朝乳晕方向做螺旋式的按摩活动,力度以产妇无疼痛感为宜。③活动指导:产妇术后2 h,护理人员应鼓励、协助产妇进行下肢伸屈运动,同时依据产妇的活动耐受力,进行床上逐渐至下床的活动。(2)心理护理。首先,嘱咐产妇产后有充足睡眠时间,恢复精神和体力;其次,护理人员要通过与产妇沟通交流,了解其心理状态,同时结合产妇的文化程度、职业以及社会背景进行心理疏导、支持,让产妇意识到母乳对于婴幼儿来说是任意乳制品都不能取代的,而母乳喂养孩子是母亲的义务与天职,同时也是孩子应有的权利。最后,护理人员要给予产妇支持与鼓励,帮助其树立母乳喂养的信心,保持乐观、愉悦的心情,尽快扮演好母亲的角色。(3)健康宣教。①母乳喂养指导:产妇进入母婴室后,护理人员应就母乳喂养知识对其进行具体指导,协助产妇进行首次哺乳,并尽可能实现母婴早接触、婴儿早吸吮、多吸吮,根据婴儿需求哺乳。②哺乳方式:护理人员要注意不可因为体位限制、导管以及输液管影响等放松了母乳喂养,术后6 h内侧卧喂奶,术后8 h后可指引其保持坐位环抱式哺乳。(4)饮食护理。在产妇产后6 h内给予少渣、低脂流食,遵循少食多餐原则,多进食易排气、易消化的汤类,如稀饭汁、萝卜汤等能够促进肠胃蠕动的食物。产妇排气后,可给予其高营养的产妇餐,为产妇提供充足的营养。(5)环境护理。保证产妇病房整洁、安静,将室内温度控制在22℃~25℃。护理人员可在墙壁上粘贴、悬挂可爱宝宝的图片,将传统病室名字改为“宝宝屋”等,增加病室的温馨感,尽可能将病室家庭化。
对照组产妇采取母乳喂养的常规护理,即先给予产妇流质食物,再实施24 h母婴同室,对产妇进行常规母乳喂养的宣传教育,鼓励并指导产妇进行母乳喂养。如果母乳不够充足,则使用配方奶粉喂食婴儿,不强调特殊护理内容。
1.3 观察指标
(1)记录两组产妇的泌乳始动时间,其泌乳始动指标为:挤压乳房,并可溢出清亮的乳汁;(2)统计两组产妇在产后24 h、48 h和72 h的泌乳充足率:①充足:产妇每日哺乳次数超过6次,每日哺乳时间在20~30 min内,婴儿小便超过6次,哺乳后可安静入眠,体重呈现正常增加状态;②不足:产妇每日哺乳次数不足5次,哺乳时间在30 min以内,婴儿每日小便5次及以下。婴儿哺乳后仍旧哭闹、不安,需要适当补乳后才能正常入眠,体重显著下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产后24 h、48 h和72 h的泌乳充足率比较
观察组产妇产后24 h、48 h和72 h的泌乳充足率分别为77.36%、92.45%、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8.46%、48.08%、61.54%,其各个时间段产妇的泌乳充足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产后24 h、48 h和72 h的泌乳充足率比较[n(%)]
2.2 两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比较
观察组产妇平均泌乳始动时间为(29.41±6.42)h,对照组产妇平均泌乳始动时间为(40.14±7.86)h,两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965,P=0.0341)。
3 讨论
母乳中富含多类抗感染物质,其在增进婴儿的体质发育和智力发育方面的作用是其他代乳品无法取代的[2]。母乳喂养不仅能促进婴儿的生长与健康,还有利于母体子宫的收缩,减少其产后出血量,促使其子宫早日恢复正常。然而,因为剖宫产产妇受限于饮食和术后疼痛,对其进行心理调适十分必要[3]。另外,活动受限还会影响其哺乳正确姿势,导致婴儿因含接不良而无法有效吸吮,不仅影响乳汁分泌,还影响母乳喂养率[4]。因此,采取适宜、科学的护理干预,加速产妇的泌乳时间,并增加泌乳量,对于剖宫产产妇术后顺利进行母乳喂养有重要意义[5]。
全方位护理不但需要针对疾病本身提出相应护理措施,还需给予患者全面的、有针对性的健康评估。剖宫产产妇属于一个整体,有多方面需求。在给予产妇临床护理时,不仅需要照顾产妇本身,还需顾及其因手术、分娩引起的心理变化。全方面护理应用于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中,不仅能照顾到产妇的心理、社会方面需求,还可帮助产妇认识到自身变化,并顺利适宜其变化。全方面护理与常规临床护理不同,其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更高。
经分析发现,剖宫产产妇容易因术后疲倦、伤口疼痛等因素影响其进行母乳喂养的信心[5],而全方位护理要求护理人员给予产妇心理护理以及健康宣教,通过传授产妇母乳喂养知识、优点[6],加上恰当的心理疏导与鼓励,可增加产妇信心[7]。同时,体位护理可保障产妇舒适感,调动产妇进行母乳喂养的积极性;而环境护理则有助于激发产妇的母性,增进其母乳喂养的欲望[8]。另外,乳房护理有利于产妇顺利泌乳,缩短产妇的泌乳始动时间,并增加其泌乳量[9];饮食护理以及活动指导则能为产妇补充营养,增强其体力,为剖宫产产妇行母乳喂养创造必要条件[10]。因此,剖宫产产妇产后采用全方位护理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其在缩短剖宫产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提高其泌乳充足率方面有积极作用[11-15]。
本研究发现,采用全方位护理的观察组产妇产后24 h、48 h和72 h的泌乳充足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泌乳始动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证明全方位护理在缩短剖宫产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提升其术后泌乳充足率方面的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全方位护理应用于剖宫产产妇护理中的效果确切,可作为剖宫产产妇术后的首选护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刘蓉,郑雅宁,吴彤彤,等. 孕期情景导入式健康教育对产妇母乳喂养能力影响的研究[J]. 护理研究,2013,27(2):124-125.
[2] 李海苗,徐军,刘桂兰,等. 护理综合干预对乳头凹陷产妇产后母乳喂养成功率的观察[J].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15,26(3):262-264.
[3] 丁社教,朱凝,吴红彦. 产妇母乳喂养自信心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围生期护理干预效果[J].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5,35(2):258-260.
[4] 陈普艳,杨年红. 健康教育对产妇自理能力以及照顾新生儿能力的效果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15,30(9):1369-1370.
[5] 董胜雯,曹璐佳,韩姹. 母乳喂养效能及乳汁成分含量与产妇体重指数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妇幼保健,2015, 30(1):30-33.
[6] 戴红霞. 广州市哺乳期妇女接受母乳喂养卫教延续护理的效果评价研究[A]. 第四届围产医学新进展高峰论坛论文集[C]. 2012.
[7] 努尔古丽·阿曼别克,巴合提古丽·阿斯克尔. 分析探讨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在剖宫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医学信息,2015,28(7):77-78.
[8] 郭晶晶. 探讨产科护理人员对妊娠合并症产妇母乳喂养认识的护理措施及效果[J]. 医学信息,2015,28(4):315-316.
[9] 高学军,叶春花. 孕期护理干预对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36):4366-4367.
[10] 田硕,吴军玲,曹琳琳. 综合护理干预联合产后康复仪对泌乳的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导报,2012,9(33):150-151,154.
[11] 单美芳. 护理干预对母乳喂养成功的临床体会[J]. 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8):107-109.
[12] 孙美好. 产前护理干预对提高全母乳喂养的效果的临床分析[J]. 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2,3(12):254-255.
[13] 李宏娜,张淑凤,毛亚平. 产前护理干预对提高母乳喂养率重要性[J]. 中外健康文摘,2012,9(6):314-315.
[14] 武玉芹. 孕妇健康宣教及早期乳房护理促进母乳喂养的探讨[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0):352-353.
[15] 孙全芳. 孕产妇乳房护理指导对提高母乳喂养的体会[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0,1(2):108.
(收稿日期:2015-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