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郑州市青少年篮球发展现状与调查研究
2015-12-18王亚婕邰二鹏
王亚婕,邰二鹏
新课改背景下郑州市青少年篮球发展现状与调查研究
王亚婕,邰二鹏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郑州市青少年篮球发展现状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国家体育总局、郑州市篮球协会的相关政策法规文件和期刊网2003-2014年近10年间有关篮球运动等方面的文献资料,以及篮球训练方法、运动竞赛学、运动训练管理学等相关方面的论文和著作,同时查阅郑州市篮球开展的基本概况,以及体育局信息等内容。
1.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课题的研究内容,在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和问卷实例的基础上设计郑州市青少年篮球运动开展现状研究调查问卷,计划主要围绕郑州市青少年篮球开展的情况、学校教师对篮球教学、竞赛情况、校领导对开展篮球运动的态度,以及郑州市关于篮球运动场地、器材、经费、体育活动开展现状,并请10名专家对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本次问卷的发放对象分别是郑州市10所中学在校参加篮球训练的学生、篮球教师及学生家长,长期参加篮球训练的180名中学生,不同单位的20名篮球教师和60位学生家长。根据本次研究的内容与研究目的,此次问卷的发放和回收都采用当面发放,当面回收的方法。所发放的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达到了百分之百,因此本次调查完全符合研究的要求及标准。
1.2.3 访谈法
对郑州市各个中学从事体育教学工作10年以上的老师、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职称以上的教师进行访谈。访谈内容包括郑州市中学生篮球训练近几年的发展、在训练过程中现存的问题、对篮球训练的社会支持情况、训练对象大致情况及学生家长态度、影响郑州市中学生篮球训练开展的因素等。
1.2.4 数理统计法
对发放及回收的问卷进行整理,所有的调查数据使用SPSS 13和Excel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处理和统计分析。数据的录入工作及后期的数据处理工作,全部由本人独立完成。
1.2.5 逻辑分析法
在调查统计的基础上,根据郑州市青少年篮球运动的开展现状及专家访谈的反馈信息,对郑州市青少年篮球运动的开展现状进行合理的推理和分析,构建出适合郑州市青少年篮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框架。
2 结果与分析
2.1 郑州青少年篮球运动的现状
2.1.1 篮球场地的现状
通过对郑州市不同区域的10所中小学篮球设施进行调查发现,现今郑州市中学只有部分位于郑州老城区的学校由于自身发展的原因,未能实现新校址的建立,导致课余篮球训练场地不足,器材老化,不足以支撑其进行课余篮球训练。大部分郑州市中学新校址的学校篮球训练设施较为完备,基本达到了篮球场地塑胶化,并且拥有篮球训练馆。但调查发现,中学所拥有的篮球馆普遍存在日常保养不足的问题,有些学校甚至因为篮球馆地板太滑,放弃使用篮球馆进行训练的情况。通过对郑州市10所不同区域中小学的调查发现,在这几所中小学中除了极少数的校区场地器材老化外,基本实现了篮球场地塑胶化,也有不少的学校拥有室内篮球馆。但由于场地保养不当,甚至有场地因地面过滑而放弃使用。同时,在本次调查的郑州市的10所学校中,从各个体育运动学校拥有的标准篮球场地数量统计来看,可以基本满足现有队员的训练需求。
表1 郑州市中小学篮球场地情况
2.1.2 青少年参加篮球运动时间和频率
表2 郑州市青少年在工作日里课外参与篮球运动的频率调查
调查结果可看出,在郑州市喜欢篮球运动的青少年中,篮球运动训练的时间极不固定,基本限定于体育课上及放学后的空余时间,训练的时间很散且较少,根本不能满足青少年的篮球运动时间。还有结果显示,部分学生由于升学压力以及学校和家长的不支持,篮球运动的时间大幅度的缩减,这样极其不利于篮球运动的发展。篮球运动是一项高强度、极具对抗性的竞技体育运动,在篮球运动的过程中不仅能够锻炼青少年强健的体魄,还能够培养青少年团队协作意识及坚强的意志。通过适当时间的篮球运动能使青少年性格开朗,这样对青少年的学习具有积极作用。调查发现,郑州市青少年篮球运动时间除了日常的学校篮球课训练和周六、日的兴趣班训练外,多集中在寒暑假期间的篮球培训班训练。表2可以看出,在180名参加篮球训练课的学生中有14名学生每周参加一次,每周参加2-3次的同学有119人,占总人数的68%,有44名同学每周会进行4-5次或以上的运动,占总人数的23%,由此可见郑州市青少年在参加篮球运动方面有着很高的热情,大家都积极参与,对于篮球训练比较积极。
2.1.3 青少年参加篮球运动家长的支持程度
表3 家长对青少年参加篮球运动的支持程度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可看出,几乎所有关于青少年篮球现状的文献都反映出学习和训练之间的矛盾是影响青少年参加篮球训练的最主要原因。家长和教师对学习和训练矛盾之间的看法直接影响青少年是否参加篮球训练。一些家长认为篮球运动可以锻炼青少年的身体,磨练出吃苦耐劳的品质,让青少年性格变得开朗,这样的家长对青少年参与篮球的态度就会积极;有的家长认为篮球运动会占用青少年学习文化的时间,并且对文化成绩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他们就会不给予支持。根据对60名中学生家长的调查,几乎所有家长都认为学习和训练之间矛盾是存在的,也是不可避免的,而在高中学生家长群体中,学训矛盾则明显更为突出,约53%的学生家长在面对学训矛盾的时候会选择放弃或控制训练,表示会对孩子发展情况进行选择的仅占约30%,仅17%的学生家长表示会坚持训练,但均不表示会放弃学习。
2.2 篮球竞赛赛制、规模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发展的影响
表4 郑州市青少年参加篮球比赛情况
体育竞赛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发展过程中起到杠杆作用。健全的体育竞赛体制能有效促进体育的发展。竞赛体制包括竞赛形式、竞赛方法、竞赛管理、场次以及比赛场数,我国青少年篮球比赛多采用循环制和混合制的竞赛方法。循环制又多以单循环制为主,双循环为辅进行,混合制则以先循环后淘汰为主。调查发现,郑州市青少年篮球比赛每年举办1次,以各地区指定的中小学校选出参赛队进行比赛,主要赛制以混合制为主,先进行循环赛再进行淘汰赛。但由于近年来社会的发展,各学校承受的升学压力不断加强,使学校对体育运动训练及竞赛的关注度不断降低。又因为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运动项目,其在发展过程中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比较多,但见效却比较慢,发展周期较长,导致各学校在对篮球项目上的投资逐渐减少。因此每年参加郑州市青少年篮球比赛的队伍越来越少,甚至出现在比赛过程中无需淘汰赛直接进行晋级赛。高水平的运动技术只有将平时的训练成果在比赛中实践才能得到检验,一味的进行训练而不参加比赛,技术很难得到提高。同时运动员也会因为枯燥单一的训练而失去对这一运动的兴趣。在调查中发现,郑州市青少年篮球运动多以平时训练为主,很少甚至不进行比赛。虽然一些学校会定期组织青少年篮球比赛,并且参赛队在比赛中取得良好的成绩,但参加比赛的毕竟只是少数,多数教练员反映参加比赛太少。因此,要将比赛变为青少年篮球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平时正常的运动训练以外,还要以比赛代替训练、以比赛促进训练,使运动竞赛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3 政府及企业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发展的影响
发展篮球运动需要3方面:雄厚的经济基础、有效地训练设施以及充足的篮球人才。青少年篮球运动只有以雄厚的经济条件作为基础,以良好的训练场地设施作为保障,以不断培养篮球人才作为发展目标,才能够使其快速的发展起来。但由于篮球运动发展需要的训练周期长但见效慢,因此,吸引投资成为一个主要的问题。虽然一些企业会做一些短期的投资,但也只是借篮球运动来推广其某些产品,对青少年篮球运动的发展起不到长远有效的作用。我们必须了解,青少年篮球运动的发展只有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企业的投资赞助下才能够快速的发展。郑州地处中国交通中心,自古至今均为交通要塞,素有“中国铁路心脏”和“中国交通十字路口”的美誉,是河南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交通、通信和金融中心,中原城市群及中原经济区中心城市,得到大的企业赞助经费不是问题。随着近年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郑州市的经济体系以及发展模式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给郑州市的体育工作带来的巨大的挑战。更多的企业对篮球比赛的兴趣越来越小,只有政府出面搞一些比赛企业才会出资出力。青少年篮球的培养对我国篮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只有以政府作为导向,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才能够加大篮球运动在社会的影响度。随着影响力度的增加才能够得到企业的重视,才会有更多的赞助,将篮球作为一种产业来发展。通过篮球运动及比赛对企业进行推广和宣传,这样郑州市的青少年篮球运动才会更快更好的发展。
3 结论
1)郑州市青少年篮球运动发展良好,学生对篮球运动积极性较高,但平时训练时间不足,参加比赛机会较少,这不利于青少年篮球运动技术水平的发展。2)郑州市中小学校篮球场地基本满足学生训练需要,多数校区基本实现场地塑胶化,极少数校区由于校址未搬迁新校区以至于场地还保留原有的水泥场地或土场地。3)郑州市青少年篮球运动的发展仍受家长的制约,家长接受青少年篮球运动只是建立在学习成绩不受影响的基础上。4)郑州市中小学学校内部对体育的管理体制不合理。学校只是重视高考体育加分而对其他的比赛较为忽视。青少年篮球运动发展的关键除了平时训练还要经常参加比赛,因此学校应定期合理举办篮球比赛。5)郑州市青少年篮球运动竞赛体制不够健全,没有一个完整的竞赛管理体制和竞赛系统,大部分青少年参加篮球比赛的机会较少,导致青少年的篮球技术不高,难以促进篮球运动的长期发展。6)郑州市青少年篮球运动的发展经费来源单一,政府及学校的补助款项不能满足正常的日常篮球训练。平时训练经费多为教练员自身出资或是外出表演比赛的企业赞助,这样短时不定期的经费不足以满足篮球训练的开销。7)郑州市企业对青少年篮球运动的发展并未起来积极的推动作用,只是作为宣传企业自身的一种手段进行投资,没有起到企业投资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发展应有的激励效果。
[1]赵国华.我国竞技篮球职业化发展战略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3.
[2]张 诚.郑州市中学生课余篮球训练开展现状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3.
[3]刘 振.开封市青少年篮球培训市场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3.
[4]王麒翔.开封市青少年假日篮球培训现状与对策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3.
[5]马国铭.金华市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3.
[6]刘尊明.河南省青少年竞技篮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研究[D].荆州:长江大学,2013.
[7]宫 磊.NBA文化对成都市青少年篮球爱好者的影响研究[D].成都:成都体育学院,2013.
[8]赵 鹏.郑州市青少年篮球运动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成都:成都体育学院,2013.
[9]陆 蓉.郑州市青少年篮球运动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3.
[10]浦 嵩.湖北省篮球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D].武汉:中国地质大学,2013.
[11]郑歌德.北京市城区小学篮球队训练现状的调查研究[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14.
[12]贾 绮.淄博市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调查研究[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12.
[13]周 聃.深圳市福田区少年篮球运动员培养机制的现状调查研究[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4.
[14]郭子良.制约中学篮球运动员培养机制因素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2.
[15]程子轩.辽宁省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调查与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3.
[16]李 洁.新乡市青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后备人才培养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西安:西安体育学院,2013.
[17]秦 璐.新乡市体校竞技篮球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3.
[18]郝家春.我国男子竞技篮球职业化发展的困境与路径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0.
[19]陆志成.香港篮球运动员人才的形成与发展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1.
[20]唐建倦.中国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运行机制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7.
[21]师灿斌.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发展路径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09.
[22]杜丛新.对职业篮球产权制度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2.
[23]赵 晶.我国篮球训练与竞赛组织系统的优化配置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5.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Youth Basketball in Zhengzhou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Curriculum Reform
WANG Yajie,TAIErpeng
以郑州市青少年篮球发展状况为研究对象,对几所中小学的学生、篮球教师、校领导及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以及对篮球专业人士进行走访,旨在研究郑州市青少年篮球发展现状及所存问题。
新课改;青少年;篮球;现状调查
In this paper,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youth basketball in Zhengzhou c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carries o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to several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teachers,school leaders and students of basketball and basketball professional parents,to visit,to study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youth basketball in Zhengzhou city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new curriculum reform;teenagers;basketball;investigation
G841
A
1003-983X(2015)06-0559-03
2015-03-14
王亚婕(1989-),女,山西临汾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山西 临汾041000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Shanxi Normal University,Linfen Shanxi,0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