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西藏班(校)学生的适应现状及对策探讨
——以重庆西藏中学为例
2015-12-18拉巴卓玛
拉巴卓玛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重庆 400715)
内地西藏班(校)学生的适应现状及对策探讨
——以重庆西藏中学为例
拉巴卓玛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重庆 400715)
藏族学生对内地西藏班(校)生活及学习方面的适应状况,直接影响到内地西藏班学生的学业进步与身心健康发展。文章在对重庆西藏中学藏族学生的生活、学习及人际关系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阐述了藏族学生在内地西藏班(校)的适应情况,分析了学生存在不适应性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内地西藏班;中学生;适应状况
一、文献回顾
近几年来,在国家教育部、西藏自治区教育厅和各省市教育部门的正确指导下,通过内地办学单位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内地西藏班(校)办学质量显著提高,为西藏培养了一批批优秀人才。内地西藏班(校)教育已成为西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力量,因此关注内地西藏班(校)教育和研究内地西藏班教育的学者也逐年增多,其内容涉及内地西藏班学生的人际关系、文化差异、学习方法、学生心理以及教育教学等方面。但由于内地西藏班(校)教育起步晚,分布广而分散,软硬条件各不相同等客观原因,给研究人员的调研造成较大困难,也造成了目前相关研究成果较少,研究范围不广,研究内容不够深入,主要停留在简单的教学问题的探讨层面等现象。比如,王冬云(2005)针对内地西藏班的历史教学的特殊性及其教学改进方面作了探讨。她认为,教师要根据藏族学生的实际情况,寻找适合西藏班学生特点的历史课教学方法,让藏族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中国历史知识,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伟大进程,把他们培养成为建设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曾健(2006)结合教学实际,讨论了西藏班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其对策。文章对西藏班学生与内地学生的英语基础作了比较,分析了西藏学生的特点及其对英语学习的影响,提出只有标本兼治、因材施教,才能提高西藏班学生英语水平的观点。唐曼莲(2009)在她的文章《如何当好内地西藏班的班主任》中,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总结出了十条心得,即:垂范、公正、民主、立标、规范、激励、爱心、严格、细心、耐心。吴俊伟(2010)的《初级中学内地西藏班藏汉民族师生关系培养》一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辽阳市第一中学西藏班的藏族学生和汉族教师的师生关系进行了抽样调查,为内地西藏班(校)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提供了参考依据。文章还认为,虽然内地西藏班的教育越来越受人重视,但是对内地西藏班学生的适应情况的调查及学校管理方面的研究鲜见。
与本研究相关性更大的成果还有艾炎和胡竹菁合著的(2007)《在赣藏族中学生学习生活适应性比较研究》和徐建(2009)的《内地西藏班学生学习生活适应性调查研究:以济南西藏中学学生为例》。徐建的文章基于调研掌握的资料,对藏族学生所产生的不适应性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产生不适应性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重庆西藏中学为例,广泛开展问卷调查和访谈,并结合笔者在内地西藏班学习和生活的亲身经历,进一步探讨内地西藏班(校)学生的适应性现状及对策建议。
二、内地西藏班学生的适应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等田野调查手段,从内地西藏班学生的学习、生活及作息时间的适应性和人际关系的处理情况,对师生关系的期望等方面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5份,有效回收26份,问卷回收率为74.3%。并用SPSS软件对26份问卷进行了数据统计分析。通过数据分析和走访调研,笔者认为内地西藏班(校)学生的适应性方面有以下特点值得关注。
(一)生活适应总体良好,人际关系有待改善
能否适应内地生活是内地西藏班学生首先要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调查发现,内地西藏班学生对适应内地生活充满信心,说明他们的生活适应总体良好。在问卷中,有84.6%的学生选择了有信心,有15.4%的学生选择了不清楚,无人选择没信心(见表1.1)。
表1 内地西藏班学生基本生活适应状况调查
生活环境作为人们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直接影响到他们的人生规划和事业的发展,而这一“规划”和“发展”的关键在于对生活环境本身的适应度。调查发现,内地西藏班学生对内地学校的生活环境总体表示满意,生活环境适应较好。在问卷中,有38.5%的被调查者选择了非常满意,有61.5%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比较满意,无人选择不满意和一般(见表1.2)。在宿舍卫生方面,有53.8%的学生选择了非常卫生,46.2%的学生选择了比较卫生、无人选择不卫生(见表1.3)。在看病治疗方面,有96.1%的学生选择了学校医务室,3.9%的学生选择了求助老师,无人选择校外的诊所(见表1.4)。
以上问卷结果表明,内地西藏班学生对学校生活环境适应良好,学校为内地西藏班学生创设了较为优越的生活环境,为使他们尽快适应内地生活环境做了细致入微的基础工作。
内地西藏班学生离开家乡来到内地学习,自理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生活作息规律有条有理。在个人卫生方面,问卷中100%的学生选择了及时清理,没人选择随手乱扔、藏起来和丢弃(见表1.5)。在作息时间方面,有11.5%的学生选择了非常习惯,有84.6%的学生选择了比较习惯,有3.9%的学生选择了不习惯(见表1.6)。
以上调查数据使我们清晰地了解到,内地西藏班学生对学校生活总体比较适应,但还是存在一些不适应现象,应引起关注。比如,当问及学校里有无以大欺小、老生欺负新生的现象时,有26.9%的学生选择了存在,高达38.5%的学生选择了偶尔,11.5%的学生选择了不存在,还有23.1%的学生选择了没有发现(见表1.7)。这反映出学校的人际生活环境还有不太理想的环节。还有问及新的环境是否已经适应时,虽然有73.07%的学生选择了是,但不可忽视的是仍有26.92%的学生选择了无法肯定(见表1.8),为数不少的学生对于是否适应新环境仍感到迟疑。
(二)学习态度积极,适应状况不理想
学习是学生的第一要务,也是他们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助推器。小学刚毕业的藏族学生进入内地西藏班后,学习上的适应性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次问卷中对有关学习的适应性也作了专门的调研。
在课余的寝室活动中,有30.8%的学生选择学习,19.2%的学生选择了看小说或杂志,23.1%的学生选择了闲聊,还有26.9%的学生选择了其他(见表2.1)。寝室是学生休息的主要场所,回到寝室,学生们除了闲聊和休息,还会继续学习,足见多数学生的学习态度十分积极主动。在晚自习的学习态度上,有3.9%的学生选择了很认真,73.0%的学生选择了比较认真,23.1%的学生选择了偶尔认真,没有人选择不认真(见表2.2)。选择很认真和比较认真的学生占76.9%,说明大多数内地西藏班学生的学习态度比较端正,自觉性较强。在不适应性方面,42.3%的学生选择了学习;26.9%的学生选择日常生活;34.6%的学生选择了精神状态;15.3%的学生选择身体状况;23.1%的学生选择与老师的相处;其余学生选择与同学和父母的相处(见表2.3)。从以上问卷可以看出,学习上的不适应是内地西藏班学生适应困难中的一个最为凸显的问题。
表2 内地西藏班学生学习态度和适应状况调查
(三)同学间人际适应良好,师生间人际关系仍需调适
社会是人的关系的集合体。学校作为一个小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可避免。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个人事业发展或完成学业、获得他人帮助的基本条件。内地西藏班学生到了新的环境中,能否营造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与之相适应,关系到他们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他们未来的发展。作为内地西藏班学生,他们的人际适应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与同学间的人际适应,另一方面就是师生间的人际适应。在同宿舍同学之间的关系方面,问卷中有84.6%的学生选择了融洽,15.4%的学生选择了一般,没有人选择较差和很差(见表3.1)。在解决困难方面,有46.1%的学生选择了找同学,有38.5%的学生选择找老师,只有15.4%的学生选择了自己解决,没有人选择退缩(见表3.2)。在解决心理问题方面,有73.0%的学生选择了找同学,15.4%的学生选择找班主任,3.9%的学生选择找心理指导老师,7.7%的学生选择了埋在心里(见表3.3)。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不仅影响教师的教学成效,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新课程改革要求师生间应是平等、互助、合作的关系,这在内地西藏班学生的师生关系诉求中也得到了体现。在问卷调查中,选择理想的师生关系时,有50%的学生选择了朋友型,46.1%的学生选择了互动型,仅有3.9%的学生选择了崇拜型,没有人选择专制型(见表3.4)。然而现实中的师生关系却并非像学生们所期望的那样融洽。比如,现在的师生关系方面,问卷中有19.2%的学生选择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57.7%的学生选择了教授者和被教授者,只有23.1%的学生选择了哥们(朋友)(见表3.5)。这种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反映出了师生间关系适应仍需改进和协调。
三、内地西藏班学生的适应性问题的对策建议
表3 内地西藏班学生人际关系适应状况调查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保证学生健康成长
拥有健康的心理,对每个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虽然不是精神疾病的多发期,但却是不健康行为的孕育期。健康的心理是他们成长的基础,暂时性的心理障碍若得不到及时排解治疗,会使个体产生不良反应,影响心理健康。内地西藏班学生面对陌生的生活环境、不同的文化环境,加之缺少家庭亲情近距离呵护,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里出现翻墙外出、抽烟、喝酒、人际关系冲突、早恋、爱撒谎等各种不良现象。当然,造成这种想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学生认知水平不高、心理健康教育有待加强等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校内设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门的心理咨询老师、开设心理教育课程、举行各种心理健康知识讲座非常必要。同时,还要调动学校各方面的力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为此,教师要掌握好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主动了解和关心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化,带着感情去引导,真诚地为藏族学生的文化适应和健康成长服务。另外,还要注意发挥高年级学生的帮扶作用。高年级学生有过和新生同样的经历,知道新生的心理感受,又拥有共同的语言和文化,学校可通过组织“高低年级一对一”等结对活动,让高年级学生主动帮助和辅导低年级学生。这样不仅能增强高年级学生的责任感,为低年级学生更快适应新学校的生活提供帮助,还有助于营造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减少藏族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二)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做好个别辅导工作
内地西藏班学生初到内地,在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下,学习效率低、成绩不理想,从而会产生不自信、厌学等心理问题。因此,我们首先要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良好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地发表意见,对他们的意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用一颗真挚的爱心去接近每一位学生,通过心理暗示,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对那些来自偏远地区的基础相对薄弱、汉语水平较差的学生要进行个别辅导,耐心地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引导学生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辅导时教师必须注意倾注爱心,让学生感觉到教师与自己同在,与自己共同进步。同时,要重视发挥学生之间的“同伴互助”的辅导作用,通过在班里建立学习小组,运用学生之间有共同语言的优势,让学习好的学生去帮助、辅导学习较差的学生,组织以“进步我最快”、“学习我最勤”为内容的具有催化作用的小组学习竞赛活动,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也可以采取班级加分的形式,对有进步的学生及其辅导该生的小组重重加分,定期进行总结评奖工作。在此期间,要做好各小组“小老师”的教育工作,让他们明白自己辅导别人的过程也是提高自己学习能力的过程。这种做法,不仅能及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促使他们共同进步。
(三)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对中学生的教育,离不开学校与家庭的合作。只有学校和家庭教育真正形成合力,才能有效地推进德育工作,促进学生德、智、体多方面均衡发展。针对内地西藏班学生家长与学校联系不便的问题,学校可开通一部专用电话,方便班主任及生活教师随时免费通过专用电话,及时向家长交流与反馈学校、班级的情况和学生个人的近况,如学生的出勤、在校表现、学习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等。与家长联系的教师,做好交流记录,通过一定的奖惩机制,对与家长联系及时、效果良好的教师,给予表扬和奖励。这样既节省了教师私人的电话费用,又调动了教师与家长密切联系的积极性,加强了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工作,促进学生在学校与家庭的共同教育下健康成长。
教师在与家长联系时,要注意方法,善于沟通,尽可能列出学生的优点和成绩,客观地指出存在的问题,语言要亲切、自然、大方、简练,适时地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方法,有针对性地加强沟通,避免向家长告状、报忧不报喜等做法。倘若只是一味地向家长讲述学生的缺点或不是,那么很容易引起家长的情绪波动,导致家长与学生关系紧张,进而引起学生对老师的厌恶和对立情绪,造成师生关系紧张,给学校教育带来极大的负面作用。另外,针对沟通的语言障碍问题,学校可以发挥藏族学生干部和藏族教师的作用,在教师与家长沟通时,由他们做翻译或传话的工作,保证与每一位学生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
(四)坚持严慈结合,用心育人
刚到内地西藏班的学生远离父母,年龄只有十二三岁左右,缺乏自觉自律和自立能力,而学校出于安全考虑,对学生实行严格管理,规范他们的行为。但是,他们远离家人,在陌生的环境中学习,会遇到很多困难,这时他们会更想念家人,感到孤独、寂寞和苦闷,自然会特别依赖老师,尤其是班主任,也渴望老师的引导、理解和帮助,渴望被老师关注。若得不到及时的关爱,就会对他们的情感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使他们变得冷漠、自卑和叛逆。因此,在严格管理的同时,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对学生倾注爱心,耐心教育,要主动走近学生,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需求,拉近师生距离,增进师生感情,用高度的责任心和温暖的爱心培育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真诚关爱中启迪心灵,在严格要求中健康成才。
总之,内地西藏班学生适应性问题是学校教育中亟待解决的课题,对学生能否在学校健康快乐地成长具有关键性作用。了解内地西藏班学生的适应状况,做好他们的教育工作,让每一个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是一项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应该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并贯彻落实好每一项促进学生适应性的措施,提高内地西藏班(校)的整体办学水平,让学生快乐、健康成长。
[1]李葵模.坚持以人为本,走出内地西藏班教育误区[J].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05(12).
[2]严庆.浅析内地民族班(校)师生的文化适应[J].民族教育研究,2009(2).
[3]艾炎,胡竹菁.在赣藏族中学生学习生活适应性比较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2).
[4]徐建.内地西藏班学生学习生活适应性调查研究:以济南西藏中学学生为例[J].学理论,2009(19).
[5]郭文丽.上海市行政管理学校西藏班中专毕业生追踪调查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6]严庆,宋遂周.民族教育异地办学模式中的学生跨文化学习困难及其应对:以西藏班和内地新疆班为例[J].民族教育研究,2006(2).
[7]多杰才旦.西藏的教育[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1.
[8]杨荣胜,赵峰.浅谈内地西藏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国民族教育,2011(12).
[9]杨琢孺,乔庆刚.“放、信、点、赏”在内地西藏班(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尝试[J].科教导刊,2010(3).
[10]达斌.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搞好内地西藏高中班管理工作[J].中国民族教育,2002(4).
[11]沈春华.加强管理育“新”人——上海市朱家角中学新疆班教育教学管理实践[J].中国民族教育,2011(23).
[12]郁玉霞.人人都是大写的我——我做内地西藏班班主任工作的几点体会[J].中国民族教育,2003(4).
[13]严庆.发挥内地办学模式效应推动边疆民族教育快速发展[J].中国民族,2006,(12).
[14]王凤云,冯瑞健.在内地西藏班(校)开展生命道德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探索,2007.
[15]何艳,杜亚松.藏汉族的中学生行为问题的比较研究[J].上海精神医学,2000,12(4).
[16]严庆.解读我国一项特殊的民族教育政策——举办内地西藏班(校)[J].民族教育研究,2005(2).
On the Adaptation of the Tibetan Students from the Tibetan Classes(Schools)in Inland China -A case study of Chongqing Tibet's Middle School
Lhapa Droma
(Education College,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
The life and learning adaptation of the Tibetan students from the Tibetan classes(schools)in inland China directly affects their leaning progress and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On the basis of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the Tibetan students from Tibet's middle school in Chongqing and combined with the author's own experi⁃ence,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adaptation of the Tibetan students from Tibetan classes(schools)in inland China, and analyzes the causes of students inadaptability.Lastly,some suggestion is made in the article as well.
Tibetan classes in inland;middle school student;adaptation
10.16249/j.cnki.1005-5738.2015.04.026
G758.1
A
1005-5738(2015)04-166-006
[责任编辑:拉巴次仁]
2015-09-10
拉巴卓玛,女,藏族,西藏山南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院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西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