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治疗与动脉硬化的关系
2015-12-18张淑英
张淑英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内科 北京 100000
动脉粥样硬化是很多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诱因,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1]。近年来随着分子学研究的不断深入,高水平同型半胱氨酸(Hcy)被认为是反映心血管疾病及卒中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可作为该类疾病的独立标记物[2]。与此同时,高血压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3]。研究认为,合并高血压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危险性更大。本文探讨高血压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1-01-2012-12收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男62例,女38例;年龄56~78岁,平均(65.2±12.3)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均经颅脑CT 或MRI扫查,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提出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4]。根据DSA 检验结果,将血管狭窄度≥50%患者55例列入狭窄组;血管狭窄度<50%患者45 例列入无狭窄组。排除标准:(1)出血性脑卒中、心源性脑卒中、脑炎患者;(2)合并肝肾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不全、恶性肿瘤、心肌梗死等对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存在影响的疾病;(3)入组前1个月内应用过叶酸拮抗类、抗惊厥类、维生素、叶酸等药物者。
1.2 方法 询问和记录入选患者一般情况、病史等情况,入院时行血压检测,并比较狭窄组与无狭窄组间的数据差异性。患者均于入院后取清晨空腹静脉血5mL,离子分离血浆后采用微粒子酶联免疫法进行Hcy水平检测,检验值>15.0μmol/L判定为高Hcy血症。于患者静息状态下行血压检测,检测3次取平均值,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1mmHg=0.133kPa)判定为高血压。根据测定结果分组:血压和Hcy正常组13例,单纯高Hcy血症组12例,单纯高血压组41例,高血压合并高Hcy血症组34例。比较4组患者血管狭窄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血管狭窄度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 狭窄组患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无狭窄组,血压和Hcy水平明显高于无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血管狭窄组与无狭窄组患者基本资料情况比较 [n(%)]
2.2 高血压、高Hcy血症与动脉血管狭窄相关性 表2和图1所示,正常组、单纯高Hcy血症组、单纯高血压组和高血压合并高Hcy血症组患者血管狭窄发生率逐渐升高,应用直线回归分析获得方程:Y=15.54+13.62X,差异具有显著性(F=788.508,P<0.01)。
表2 高血压、高Hcy血症不同分组患者动脉血管狭窄发生率比较 [n(%)]
图1 正常组、单纯高Hcy血症组、单纯高血压组和高血压合并高Hcy血症组患者血管狭窄线性回归图
3 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在临床的发病率较高,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以及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5]。我国临床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是重点课题,高血压、高Hcy血症都被证实为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6-7]。
本研究根据动脉血管狭窄程度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组,并比较狭窄组与无狭窄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结果显示,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Hcy是动脉血管狭窄的危险因素,与相关报道一致[8-9]。既然高血压、高Hcy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因此两种因素合并是否可能提高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是本研究的重点。笔者对无高血压和高Hcy血症、单纯高血压、单纯高Hcy血症及高血压合并高Hcy血症患者进行分组,并比较其动脉血管狭窄超出50%的比例,通过线性回归检验其相关性。结果显示,高血压合并Hcy血症患者血管狭窄的发生率较其他3组均高,其次是单纯高血压组,再次为高Hcy血症组,血管狭窄率最低的为正常组患者。线性相关分析显示高血压及高Hcy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具有正相关性,而高血压相对于高Hcy血症在对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影响中作用更为主导。
本研究提示,临床应格外重视高血压和高Hcy血症在提高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危险性和加重硬化程度上的协同作用,对合并有两种症状患者应尽早行动脉血管狭窄情况检查[10];反之,对动脉狭窄相关疾病患者——如缺血性脑卒中等的治疗应积极控制血压和降低Hcy,血压和Hcy恢复正常水平是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客观指标。
[1]秦振宇.老年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7):40-42.
[2]彭友,王颖,李正茂.检测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临床意义[J].现代实用医学,2010,22(11):1 234-1 235.
[3]刘慧华.H 型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J].西部医学,2012,24(8):1 539-1 540.
[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6-47.
[5]杨雷,陈金,刘竹青.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动脉硬化程度相关性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1,40(3):298-299.
[6]陈月富,潘伟彪,苏斌儒,等.高血压患者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4(7):701-702.
[7]郭凡.不同阶段糖尿病肾病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相关关系的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2):241-242.
[8]Kono Y,Yamada S,Kamisaka K,et al.Recurrence risk after noncardioembolic mildischemic stroke in a Japanese population[J].Cerebrovase Dis,2011,31(31):365-372.
[9]纳冬梅,孙强,曹坪,等.老年脑梗死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31-32.
[10]司小毛,朱化刚.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动脉硬件化闭塞症的相关研究近况[J].安徽医药,2013,17(4):688-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