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林下资源与林下经济发展思路——以内蒙古呼伦贝尔为例

2015-12-18孙少辉,唐庆明,于洋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22期
关键词:林下经济呼伦贝尔现状

浅析林下资源与林下经济发展思路
——以内蒙古呼伦贝尔为例

孙少辉1,唐庆明2,于 洋3

(1.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内蒙古呼伦贝尔 021008;2.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林业局,内蒙古呼伦贝尔 021008;3.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摘要阐述了呼伦贝尔市林下资源概况,同时以呼伦贝尔为例,阐述了农林牧结合地区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做好林下资源开发的产业定位、集合林下资源开发的要素,提高产品附加值方面探讨如何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并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林下资源;林下经济;呼伦贝尔;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S7-9

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资助项目(20130412)。

作者简介孙少辉(1961-),男,山西五台人,正高级工程师,从事资源微生物研究。

收稿日期2015-06-12

狭义的林下资源是指在森林范围内, 除了林木木材以外的森林动植物资源,主要包括林果、药材、真菌、野生食用植物(野菜)等。广义的林下资源是指林冠层以下的所有动植物及其生长环境的总称,是除去乔木以外的所有森林资源成分,主要包括林地、林木以及林区的一切动植物、微生物资源,以及旅游资源等其他自然环境资源[1]。

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域辽阔,东西630 km,南北700 km。大兴安岭以东北-西南走向纵贯呼伦贝尔市中部,形成了三大地形单元和经济类型区域:岭上为大兴安岭林区,林下资源丰富,是林业产业经济区;岭西为呼伦贝尔大草原,为草原畜牧业经济区;岭东为地上丘陵与河谷平原,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经济区。独特的地理区位与自然环境造就了呼伦贝尔地区相对丰富的物种资源[2]。

1呼伦贝尔地区的林下资源概况

1.1植物资源呼伦贝尔市野生植物资源相对丰富,据统计,共有野生植物1 600多种,分属165科615属,其中有经济价值的野生植物600种以上。药用植物540余种,主要有黄芩、白鲜、芍药等;野生果品20余种,主要有笃斯越橘、越橘、稠李、山荆子、树莓、黑豆果、东方草莓等;油料植物20余种,主要有榛、山杏、文冠果、核桃楸、苍耳等;野生纤维植物70余种,主要有芦苇、芨芨草、马兰、扁杆草、蒲草、乌拉草、罗布麻、蝎麻、苫房草等;野生淀粉植物20余种,主要有蒙古栎、黎、稗、沙蓬、野燕麦、野荞麦、狗尾草、野豌豆等;野生食用植物120余种,主要有柳叶蒿、蕨、大花萱草、轮叶沙参、榛等。野生果品、油料作物、淀粉植物等主要分布在岭上及岭东地区,药用植物、纤维素植物等在岭上、岭东、岭西均有分布[3]。

1.2动物资源呼伦贝尔市共有野生动物资源489种,分属4纲29目83科。人工驯养繁殖经营的动物有14种,目前驯养经营较多的有野猪、梅花鹿、马鹿、环颈雉、火鸡、鹌鹑、中国林蛙、黑龙江林蛙等。这些动物资源依其经济价值可分为毛皮、药用、食用三大类,主要分布在岭上、岭东森林及岭西草原和湖泊一带[4]。

1.3大型真菌资源呼伦贝尔地域辽阔,涵盖了草原、森林、林草过渡带等不同的生态系统类型。该地区有野生大型经济真菌280种左右,其中野生食用真菌120余种,主要有松茸、蒙古口蘑、木耳、猴头、灰紫香蘑、白香蘑、花脸香蘑、血红铆钉菇等,味道极其鲜美,在市场上倍受欢迎。其中被誉为“菌中之王”的珍稀名贵食用菌——松茸,在大兴安岭林区有一定分布,而被誉为“草原大白蘑”的蒙古口蘑,更是以其可爱的外形、鲜美的口感备受当地人们的喜爱。野生药用真菌140余种,具有抗癌作用的109种,主要有桦褐孔菌 、灵芝、马勃等。野生毒菌主要有42种,例如毒红菇、稀褶黑菇、毛头乳菇、绒白乳菇、臭黄菇。

2林下资源开发与利用存在的问题

2.1野生林下资源破坏严重呼伦贝尔林下植物资源的利用主要以野生资源为主,如在岭东地区,人们利用蒙古栎次生林放养柞蚕,人工促进榛林采榛;在岭上地区,采集野生蓝莓、野生偃松松塔;在岭西地区的林草过渡带和呼伦贝尔草原地区,可以采集野生药材(根据相关法律要求,目前已经禁止)。野生菌类的利用主要集中在食用菌部分,除木耳有少量人工栽培外,其他种类利用大体与植物资源类似,以采集野生食用菌为主。随着近年执法力度的加大,野生动物资源的破坏活动受到禁止。可利用的野生动物资源都限定在国家林业局颁布的54种名录之内。呼伦贝尔地区形成了以山野菜、野果、药材、食用菌为主导的地区特色林下经济形式。但随着气候变暖、自然环境的普遍恶化,以及不科学的采摘方式,使野生资源遭到了极大的破坏,有些种类甚至濒临灭绝。

2.2加工方法不科学,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低 野生植物、菌类资源以及人工驯养繁殖的动物经过传统的、小作坊式或工商个体简单的加工后,便推向市场。这种粗放的加工方式,资源耗损较大,产品附加值低,不容易形成地区特色,难以产生品牌效应,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林下资源优势的发挥,阻碍了林业产业链的延伸,制约了林业经济的发展。野生资源的匮乏与林业产业的发展,亟需规模化、集约化的林下经济生产模式,只有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模式才适合大生态背景下林业产业的发展,符合生态、经济共赢的社会经济发展方向。

2.3林业经济体制不完善从2007年提出“林草、林菌、林药、林畜等立体复合经营,积极推进林下种植养殖业资源共享、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思路以来,我国林下经济发展只经历了8个年头,林业经济体制比较落后[5]。呼伦贝尔地处大兴安岭地区,虽林业资源丰富,林下资源利用起步较早,但同样面临经济体制不完善的问题,大部分林产品都未走出该市及东北地区。这样就使得林业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无法和经济发展相互适应。因此,也导致了林下资源产品在与市场进行对接的时候出现了价格波动大、供需渠道不畅等情况,导致林下资源的开发利用受到很大影响。

3呼伦贝尔林下经济发展思路

3.1 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从生产力角度来讲,现代农业发展从最初的吃“大锅饭”到“包产到户”,再到允许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伴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改变,农业生产方式也从最初的单纯人工化种植经历了半人工化、小型机械化。目前,随着农村土地种植、管理模式日渐成熟,农药、杀虫剂的大量使用,农村劳动力输出增加,农业生产方式开始向规模化、集约化设施农业方向发展。同时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逐渐重视,有机农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3.2做好林下资源开发的产业定位无论涉足哪方面的林业产业,规模大小,产业定位是关键。没有一个清晰明确的定位,在发展过程中很容易迷失方向[6]。呼伦贝尔地区林业产业从业人员主要以林区工人、农牧民为主,大部分把林业产业作为副业,由于受资金量、群体素质、精力等因素影响,从业人员对于自身产业发展没有很好的定位。

绝大部分林下资源产品属农副产品行列,因此林下资源产业的发展方向与农业发展方向有着相似之处。农业生产力、生产方式的发展转变给林业产业定位带来了启示:从生产力角度来讲,林下资源产业发展必将从建国初期的以盟市林业局为单位的经营,经历林场经营,随着集体林权改革的推进,到现在逐步走向以个体或大城市工商资本为主体的经营方式。从生产方式角度来讲,林下资源产业也必然向2个方向发展:①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程度较高的林产品精加工、深加工方向;②结合地方特色的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方向。要使林下资源产品行业获得长期稳定可持续的发展,无论规模大小,都应结合行业发展方向给自身定位,再寻找各发展方向产业链的切入点。

3.3 集合林下资源开发的要素一个产业发展是多种要素结合的产物。无论个体工商户,还是企业要提高利润,增强抗风险能力,就要在整个行业产业链发展构成中集合尽可能多的要素。林下资源产业开发的要素包括:①政策,要结合国家、省区、地市等行政区划内的政策扶持方向,相向而动、相时而动;②项目,结合国家各部委、省区、地市等政策,尝试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项目;③资本,包括政府部门扶持资金、向大工商资本进行融资、个体资金投入等;④人才,包括自身的培训学习,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向行业先驱学习等方式,扩充人才队伍或提高自身人员的专业知识储备与更新;⑤技术,传统的农林行业往往忽视对技术的引进、更新与保护,而这恰恰是企业发展的最关键因素。与行业专家签订咨询合同,通过购买专利等方式获得更新的生产技术。在林下资源开发行业,经验丰富的一线生产工人也同样掌握着专业的技术[7-8]。

3.4 提高产品附加值食品安全、产品质量是根本,但市面生产的绝大部分林下资源产品深加工程度不够,包装较差,产品附加值低。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主要方法有:①抢注特色商标,要发展产品,首先要有一个叫得响的品牌;②申请地理标志,地理标志不仅仅表现了产品的质量,而且还显现出其作为市场竞争手段的功能,呼伦贝尔地区农林产品特色明显,可通过申请地理标志的手段提高在同类产品中的竞争力;③增加卫生监督检验标识,增加食(药)品监督检验机构监制标识,让消费者放心购买;④做好相关认证,质量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无公害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等是产品质量的保证;⑤产品结构性包装,在品牌形象塑造、品牌文化建设、视觉识别系统设计和包装设计中,处处围绕“特色商标”的形象,凸显品牌自然、绿色、纯净、原乡的价值;⑥做创意林业产业,在林下产品的产前、产中和产后诸环节与文化、艺术创意结合,使其成为具有“四高”“五化”“五型”“六美”的新型林下产品;⑦开发风俗、特色产品,增加常规林下资源产品的风俗、地区特色,开发新型产品;⑧优化完善林副产品品质,包括外观、口感、营养成分、安全性等,执行标准化生产,采用精加工、深加工技术[7-9]。

参考文献

[1] 周文芳.安徽省林业生态现状及建设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4(6):1285-1287.

[2] 唐庆明.以食用菌为例浅析呼伦贝尔林下资源的保护与开发[J].防护林科技,2013(4):55-58.

[3] 刘坤,王俊丽,刘名飞,等.内蒙古地区药用大型真菌资源及其多样性[J].河北大学学报,2011(5):508-514.

[4] 徐占江.呼伦贝尔市要览[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14:51-58.

[5] 忻龙柞,梁枝荣.漫谈食用菌野生栽培的产业化开发[J].食用菌,2009(4):1-2.

[6] 刘朝和.林下资源开发利用相关问题分析[J].农林科技,2014(14):269.

[7] 许海玲.呼伦贝尔市林业经济发展思路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13):172,176.

[8] 王恩久,李更新,李学.大兴安岭林区发展林下经济的对策建议[J].中国林业经济,2006(3):35-37.

[9] FRANEK M,KOLAR V,GRANATOVA M,et al.Monoclonal ELISA for 2,4-dichlorophenoxy acetic acid: Characterization of antibodies and assay optimalization[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1994,42:1369-1374.

猜你喜欢

林下经济呼伦贝尔现状
舌尖上的呼伦贝尔
银色的呼伦贝尔
呼伦贝尔之行
游唱在呼伦贝尔的脊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