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企业

2015-12-18邢世荣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关怀人文岗位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9994(2015)03-0090-02

收稿日期:2015-05-28

作者简介:邢世荣(1963-),马钢南山矿业公司纪委,政工师。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求得和谐发展。由此可见,强调“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充分体现了执政党对人的关怀和“以人为本”的精神,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启迪,也给企业管理提出了新课题和新要求。

1 坚持以人为本,是建设和谐企业的基石

我国当前处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关键时期,党中央提出的建设和谐社会与在企业管理中提出建设和谐企业的命题,是一脉相承的,企业是承担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无数事实也说明,要建设一个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现代化企业,正视职工的现实问题和利益诉求,从而有针对性的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建设和谐的企业内部环境非常重要。在工作环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规章制度、奖金分配等诸多要素中,以人为本、人文关怀无疑是建设和谐企业的基石,企业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把关心职工,为职工谋福利,维护好职工的权益,促进企业和职工的共同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企业有效益,职工享成果,才能形成一个上下同欲、政通人和、竞争力强的和谐企业。因此,人文关怀是企业与职工思想情感交流的通道,保持这个通道的顺畅,才能做到企业领导想做什么,也就是领导层的决策,能够在职工中迅速的贯彻落实。说的透彻一点,也就是一个企业做好了对职工的关心关爱工作,可以增强职工在心灵深处对企业的热爱,使其自觉地加强工作责任心,从而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控和精心操作,降低市场成本,其实,这就是转化为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2 坚持以人为本,增强职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人为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核心。在我国经济转型时期,企业管理必须要以新的思维来应对新的变化和挑战,即要以完善的制度及其执行力来达到企业内部秩序的稳定和生产经营的良性循环,又要在管理中充分发挥人文关怀的作用,关注职工的思想和行为,关注职工的现实问题和诉求,为职工展示美好的前景,有效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和责任感、使命感,人文关怀无疑是对企业管理提出的新课题。

对于这样一个新课题,不但要进行研究,更多的还是在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本企业的现实,有效的进行实践和践行。通过人文关怀活动,使得民情民意在一线掌握,问题意见在一线解决,干部作风在一线转变,为完成降本增效任务做出最好的支撑。

总体而言,以人为本、人文关怀发挥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以理性为特色的特点,纳情于理,成为企业与职工进行有效沟通的纽带,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重要内容和积极因素。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实现人文关怀的途径进行探讨。一是关心职工,从“情”入手,要关心解决职工的困难,在职工最需要组织帮助的时候,给予最有力的帮助,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使职工感受到企业给予的温暖,促使职工全身心的投入到生产中去。二是从精神层面给予关怀,注重职工的心里疏导,稳定好职工队伍。三是营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塑造积极的企业精神,打造企业发展的人文理念,开展丰富多彩的职工文体活动,并把企业文化融入到生产经营中去,以此提高职工的凝聚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四是为职工提供发展的平台,使他们在企业生产中发挥并实现自身价值。

3 建设和谐企业,正确处理好几种关系

一是要以正确的职业观来辩证看待岗位差别。企业如同一个有机的整体,又如一台不停运转的机器。要维持企业的有序而高效的运作,就必须存在各种不同的职业,使企业的所有员工有序地分布在各个岗位。无疑,这些职业、岗位是有差别的,有的差别甚至还很大,我们必须承认这种差别,诸如生产一线的某些职业工种与岗位甚至是非常艰苦的。在这种现实面前,人们如果不能正确看待这种职业与岗位的差别,就难免心绪不平,就不能立足岗位,心平气和地全身心投身于工作。

因此,一方面,要倡导以人为本,人尽其才,积极引导人才的合理流动,并作尽可能的合理配置,让那些有真才实学、有技术专长和有管理才能的人才不断充实到企业各个层面的管理技术岗位,为企业的兴盛和发展贡献更多才华与心智,另一方面,要更多地把精力和目光倾注到生产一线的职工,创造条件,引导他们转变观念,立足岗位成才,如加强现场管理和班组标准化建设,努力改善一线职工的工作与休息条件,持续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和技术比武竞赛,评选岗位操作能手,评聘工人技师,让职工充分感受到,身处生产一线的艰苦岗位,一样是光荣的,一样能够有所作为。

二是要以正确的财富观来辩证看待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收入差距。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国人的思想意识与观念也在发生改变,传统的平均主义与大锅饭思想早已被摒弃,多劳多得,按劳取酬,天经地义,对由此而来的收入差异,一般来说大家都能接受。但是,随着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不同职业、不同岗位的职工收入差距被逐步拉大甚至比较大时,一些职工就难免不认同了,认为大家同在一个企业,干的事情都差不多,为什么自己得的少,而别人却能高出那么多?问题想不通,内心就难免不和谐,甚至牢骚满腹,消极怠工,这极不利于企业发展也不利于职工身心健康。对此,我们要看到,竞争与差异化正是市场经济充满活力的源头所在。一方面,岗不同薪酬不同,要鼓励人才竞争,岗位竞争,人尽其才,如设立技师津贴、岗位操作能手津贴、技术专家津贴,等等。另一方面,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固然是市场经济分配的基本原则,但也还有按资本、技术要素分配的要求。与此同时,还要看到,这里的劳动已经不仅仅是简单外在的体力劳动,还应包括内在复杂的脑力劳动,而且往往后者在整个分配体系中占据更大份额。这就必然要求企业广大员工进一步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当然,凡事皆有度,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过程中,也要相应地考虑到职工的心理承受能力和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影响因素,使之不能太过悬殊。否则,也会挫伤职工的积极性。

三是要以正确的消费观来辩证看待不同人群的物质需求。改革开放三十年,随着物质文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提高,物质生活欲望得到极大满足,普通百姓也能住进高档住宅,也能以小轿车作为代步工具。但是,在巨大的物质文明进步和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人们往往又感到生活的不满足与不如意,其因就在于相互比较之下的相形见拙,于是,内心便不平衡起来,产生攀比心理,不顾自身条件,盲目地追求享乐与高消费,甚至全盘接受西方超前消费观念,不惜大量借贷去满足自身不断膨胀的消费欲望,结果入不敷出,债台高筑,生活陷入困境;要么埋三怨四,自惭形秽,萎靡不振,心理阴暗,导致内心很不和谐,工作与生活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因此,有必要大力倡导正确的消费观和享受观。须知,物质的消费与享受受制于各人的经济基础,而工薪阶层的经济基础来源于工资收入,而职工的工资收入呈现的往往是金字塔形的。因此,大部分职工的薪酬往往较为微薄,这就必然要求我们在消费与享受时,应该量入为出,有计划地实施,逐步地累积,而不可盲目攀比,一步到位。惟有如此,我们才能既享受到相应品位的物质生活,又能使身心和谐,精神愉悦。

总之,在坚持以人为本、践行人文关怀、构建和谐企业的过程中,如果我们在积极营造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关系的同时,关注人的内心和谐,引导广大职工以辩证的眼光和心态看待职业、岗位、收入的差异,理性分析,不盲从,不偏执,保持良好心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财富观和消费观,则和谐企业就会建设得更好!

猜你喜欢

关怀人文岗位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感悟关怀厚望 立志跟党前进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人文社科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