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突破单一产业性城市困境的经济发展对策
2015-12-18张军
张 军
(鞍山师范学院商学院,辽宁鞍山114007)
一、单一产业性城市经济发展的困境与思路
单一产业性城市的经济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对于资源型城市来说,那些不可再生的资源迟早会开采和利用完,进而该城市就会沦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这样的城市必然面临着痛苦的经济转型。以辽宁省来说,阜新市就是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该市的各项经济指标在省内都是比较落后的。
对于产品型城市来说,经济发展过度依赖于单一产品的生产与销售,一旦单一产品市场状况发生变化,或者所在行业遭遇寒流,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将受到相当程度的制约。比如说辽宁省鞍山市就是以钢铁产品著称的非常典型的单一产业性城市,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鞍山的钢铁行业和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1]。
单一产业性城市要谋求经济发展,就必须转变思路,积极拓展城市的经济发展面,探寻出一条适合本市实际的经济发展之路。
二、鞍山在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城市经济波动程度大,发展速度不稳定
单一产业性城市有一个相当突出的特点,即当经济处于上升周期时,城市的经济增速会快于全国经济的平均增速,企业效益及人均收入、地方财政收入也会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当经济处于下降周期时,城市的经济下降或增速减缓的幅度也同样大于平均水平。这就像经济学中所讲的乘数效应,它具有正反两个方向的特点。以鞍山为例,在经济繁荣时期,鞍钢职工工资、奖金等各方面待遇是非常好的,而鞍钢的高效益也带动了鞍山整个城市全面的消费与投资;在经济萧条时期,鞍钢的经济效益大幅下滑,整个鞍山的经济也受到了相当程度的影响[2]。
(二)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低,中小企业融资难
从资源配置效率角度来说,在2008年末,鞍山市钢铁行业和非钢产业贷款余额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0.1%和39.9%,贷款余额分别比2002年增长了2.37倍和0.6倍。其中,信贷资金高度集中在鞍钢等极少数重点大型企业。2008年末,鞍钢的贷款占到全市金融机构的40.5%。这种资金配置状况,显得十分高大上,但从总体上来说却是缺乏效率的,也是一种危险的赌注。因为金融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和低效率,地方中小微企业面临着融资难的困境,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这些企业的快速发展。随着经济态势的转变,当鞍钢的发展走向下坡路,鞍山的其他行业又没有能力迅速补充,致使整个鞍山经济陷入下滑状态。
(三)钢铁行业一家独大,经济发展面窄
当今社会是网络经济的时代,网络销售、互联网金融、快递物流等产业的发展都十分迅速,旅游业亦在人们收入水平提高后日益升温,城市夜生活经济在许多地区发展得如火如荼。比如说沈阳铁西区的兴顺夜市、皇姑区模仿北京的东北簋街等,都已经小有名气,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在鞍山,由于钢铁行业一家独大,占据了大部分资金及各类资源,非钢产业发展就相对比较缓慢,因此经济发展面的拓宽受到了较大程度的抑制[3]。
(四)单一产业优势降低,难挑发展大梁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钢铁工业的优势逐渐被各类新兴工业所取代。从目前的经济形势来看,房地产业在经历了一段时期的过度繁荣后,逐渐走向平静和低谷,对钢铁的需求量也因此大大减少[4]。与此同时,世界级的钢铁企业也不再局限于单一城市的空间布局,最新的发展趋势就是跨国并购和异地建设。在此背景下,国内大型钢铁企业在沿海地区和海外布局也成为其必然的选择,鞍钢也有一部分产业搬到了营口的鲅鱼圈。此外,中心城市要想提高对周边地区的经济辐射能力,就必须依托于多元化的产业结构。伴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支柱产业多元化才是城市综合实力的真正体现,单一产业性城市不仅难以保持自身的长期持续发展,更是很难肩负起辐射周边、带动腹地发展的重任。
三、鞍山突破单一产业性城市困境的经济发展道路
(一)突破优势产业发展瓶颈,提升鞍钢企业市场竞争力
我父亲自嘲道:驮不起驮不起。也是,他连斯文都不算。李打油说,当时我父亲是冲着一摞裁好的红纸喝酒的,他书法不错,在大队抄大字报练的,擅行书,尤其进入微醺状态更加。喝了酒,心里也没顾忌了,虽然晓得东家正等着哪个斯文上门来写春联,我父亲这回却要当仁不让。他就着喝空的酒碗,把墨汁倒上,提笔写起来。也是,从前当会计老是帮人写对联,进了村小反倒没人找了,三年多,他挎包里的笔墨居然没有开张,可笑吧?人们表面上客客气气,骨子里还是看他不起。那天挥毫泼墨时他心里肯定痛快,可一出村,迎头撞上了东家伢崽领来的邻村斯文,县中的退休老师。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类型和级别的汽车市场需求量大幅攀升,相应带动了各相关产业的发展。鞍钢抓住市场需求契机,在鞍山市政府积极牵线搭桥下,于2014年7月与日本神户制钢所达成合资建设年产60万吨冷轧高强汽车板项目,并获得省发改委批复。与日本合作新项目,该项目投资总额为17.5亿元人民币,主要生产高强、超高强和普通汽车用板,其产品的市场需求量是非常大的,而两大钢铁巨头的强强联手也必将创造市场占有率的辉煌业绩。同时,鞍钢集团为突破产业发展瓶颈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二)加大力度扶植民营企业,挺起鞍山经济发展的脊梁
近几年来,鞍山市对民营企业采取大力扶植的政策。一家家民营企业在政府帮助和扶植下,披荆斩棘、摸爬滚打,取得了巨大成就。2014年,民营企业纳税占总纳税额的68%,提供就业岗位占就业岗位总量的80%以上,创造的GDP接近全市GDP总量的67%。目前,民营资本已支撑起鞍山市经济总量的大半壁江山,在拉动本地经济、安置就业、缴纳税款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充分发挥商会作用,促进鞍山经济全面发展
每一个优质的商会都可以带动所在城市相关行业的健康发展。目前,鞍山市商会总数已达162个,拥有会员14 583个。这些商会带动了数以万计的商家诚信经营,保证了市场供应,给钢城百姓带来福音。鞍山工商界狮子会还深入鞍山师范学院、辽宁科技大学,积极资助贫困大学生,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报效祖国。商会企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促进了整个城市的发展,同时将企业的社会责任担当得淋漓尽致。
(四)打造千亿产业集群,助推经济多级增长
(五)重视专业会展、特色旅游,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第三产业已逐渐成为各地经济发展的重心。鞍山市也充分认识到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性。目前会展业已成为鞍山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鞍山市政府对会展行业大力支持,实施鞍山品牌会展战略,对不同级别的会展分别给予10万元到100万元不等的资金奖励。2014年全年,鞍山市举办将近60个大型会展活动,实现展会交易额75亿元。
以钢都著称的鞍山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鞍山市政府也一直特别重视旅游产业的发展。目前,鞍山市正努力从观光旅游为主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大力发展特色旅游。鞍山市充分利用“三山、三佛、三城、三泉”等优质旅游资源,打造佛道教文化旅游、商贸休闲旅游和温泉健康养生旅游。旅游产业的发展,促进了鞍山经济的增长,也提升了鞍山的知名度。
(六)公安保驾、司法护航,改善鞍山经济发展软环境
鞍山市公安局从2013年5月18日起在全市医疗机构、大型企业新建20家警务工作站,在全市范围内建立警企联络员制度;为了更好地保护鞍山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鞍山特警还驻扎在火车站、飞机场等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尽职尽责,毫无怨言。鞍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也针对审批和执行工作中涉及影响和制约经济发展的问题,以条例形式明确做出各项规定,积极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鞍山市还借助党员群众实践活动和党员四风建设的契机,优化作风,积极务实,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软环境。
四、鞍山未来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改变发展模式,把创新作为鞍山的“兴市之本”
鞍山市应充分利用辽宁科技大学和鞍山师范学院两所大学,推动科技创新和产学研结合,使大学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助推器。鞍山市应积极推动校企合作,提高企业的科技含量、文化品位和知名度,使企业获得高校的人才、技术、科研、培训等多方面的支持,这将有利于解决企业管理、产品开发、技术革新、员工培训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鞍山要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尤其要努力打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强势产业,以高附加值钢铁产品为突破口,扩大强势企业对周边的辐射,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6]。
(二)推进与周边城市融合进程,全力加速新市镇建设
鞍山应积极寻求同周边城市打造“经济共同体”。向北可以与辽阳结合成“经济联合体”,向南可以推进与海城的连接进程,南北并进可以为鞍山的发展制造空间。鞍山在最近几年应着力打造汤港新城,可以通过将行政中心向新城转移,并将鞍山的重点高中第十三中学、地方市属院校鞍山师范学院搬迁至新城,来推动新城区和经济的全面发展。
同时,鞍山应加强与沈阳经济区内其他城市的沟通与联系,搭建创新科技交流平台,利用政策释放带来的便利拉长鞍山产业链条,增加产品科技含量,以科技进步推动鞍山内涵式增长。
(三)加强城市品牌建设,提升鞍山整体知名度
鞍山不仅以钢都闻名,而且拥有秀美千山、最大玉佛、优质温泉等大量旅游资源,还拥有西柳服装、南台箱包、岫岩玉石等知名产品和商业平台。鞍山在未来几年,应大力加强城市的品牌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提升优质资源、产品和商业平台的国内、国际知名度,使这些资源成为鞍山的靓丽名片,让更多的人知道鞍山、了解鞍山,引导人们来鞍山消费,吸引企业来鞍山投资,使鞍山既能保持钢铁产业的优势,又培育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多种产业模式。
[1]李博.鞍山在沈阳经济区中发展定位的思考[J].辽宁经济统计,2012(11):20-21.
[2]中国人民银行鞍山市中心支行课题组.单一产业性城市如何拓宽经济发展面[N].金融时报,2010-05-31.
[3]李佐有,侯湘凤.单一性产业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房地产信息,2013(11):18-21.
[4]刘力钢.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
[5]杨德才,李菡.究竟是什么决定经济发展[J].中国发展,2012(5):4-5.
[6]李振超.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理论研究述评[J].上海经济研究,2010(6):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