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黄山区汤口镇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和对策

2015-12-18谢双鸽

安徽林业科技 2015年2期
关键词:低产口镇林农

谢双鸽

(黄山区汤口镇林业站,安徽黄山245000)

浅析黄山区汤口镇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和对策

谢双鸽

(黄山区汤口镇林业站,安徽黄山245000)

本文介绍了黄山区汤口镇油茶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了油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低产林改造与新造林栽培并举,创新经营模式,加大扶持力度等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对策,以提高油茶产量和质量。

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对策;汤口镇

油茶(Camellia oleifera),属山茶科山茶属植物[1],为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在我国有2000多年的栽培和利用历史,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之一[2]。茶油中含不饱和脂肪酸90%以上[3],长期食用能有效调节血脂,预防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能增强人体生理机能和免疫功能,具有独特的营养和保健价值;茶枯饼、茶皂素、茶籽壳等茶籽剩余物,可广泛用于日用化工、制染、造纸等领域[4]。油茶树四季常绿,根系发达,枝叶繁茂,花大而美观,具有观赏和生态功能;同时,油茶树叶厚革质,树干光滑,能起到防火作用,是一种优良的防火林带树种。

1 黄山区油茶产业发展现状

根据二类资源调查统计,黄山区现有林业用地面积13.62万hm2。其中:宜林荒山荒地193 hm2;采伐更新和迹地造林面积227 hm2;非林业用地面积2.71万hm2,“四旁”等其他用地67 hm2。全区可供发展栽培油茶的面积400 hm2左右。

适应黄山区栽植的油茶新品种主要有黄山系列和长林系列,品种苗木来源于黄山市林科所岩寺分部。

2 汤口镇油茶产业发展现状

2.1 油茶栽植面积及加工现状

汤口镇现有油茶面积413 hm2,其中新造林68 hm2。全镇年产茶籽约295 t,产茶油65 t,年产值达416万元。全镇油茶加工企业10家,均为家庭作坊式小企业,年加工油茶能力315 t。

2.2 油茶产业发展优势

2.2.1 区域资源优势明显

一是自然环境条件适应。汤口镇处于亚热带季风温湿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降水充沛,年平均气温16.3℃,平均年降水量为2 398.5 mm;土壤以黄壤为主,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矿物质丰富,富含多种微量元素,非常适宜油茶的生长。二是市场消费潜力大。汤口镇是个旅游大镇,镜内有宾馆酒店400多家,年接待游客135万人次,年消耗食用油674 t;同时油茶作为健康食品,也是馈赠亲朋好友的最佳礼品。

2.2.2 政策优惠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油茶产业的发展,国家林业局下发了《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安徽省委、省政府也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油茶发展的政策,对油茶产业发展予以重点扶持。黄山区2010年出台了《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并制定了《黄山区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明确了全区的油茶发展目标,加强对油茶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加大油茶产业的扶持力度,有利促进汤口镇油茶产业的发展。

2.2.3 发展基础好

汤口镇栽植油茶的历史悠久,长期以来农民非常熟悉油茶栽植、采收、压榨加工技术,对栽植油茶的积极性高。同时当地的林业技术人员长期在基层从事技术服务和科技推广,具有丰富的油茶种植经验。

2.2.4 产业已初具规模

2010年该镇成立了黄山区明园油业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通过技术培训、现场指导对农户低产低效油茶林实施改造。企业还为林农提供优质容器苗,扩大油茶栽植面积,提高油茶栽植的成活率。同时,采收的油茶籽由企业按市场价统一收购,统一加工销售,保证了林农油茶栽植的收益。

3 存在的问题

3.1 油茶林经营管理粗放

由于受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思想的束缚,林农将种植油茶定位于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对油茶林放任不管,茶籽不成熟不进山,采取“靠天收”方式;汤口镇镇域内林地多为高山,陡峭山坡,平地少,林农责任山到户时分得的油茶林少则不到0.07 hm2,多则0.13~0.20 hm2,林农对油茶林的经营管理也只是除草等简单粗放管理。

3.2 低产低效油茶林比重大

3.2.1 品种单一、效益差

汤口镇镜内油茶林为白花油茶,品种单一,由于缺乏管理,现有近333 hm2的低产低效油茶林,占全镇现有油茶面积的79.4%。据测算,低产林667m2产茶油仅6 kg,产值约300元,与山核桃、香榧等其他名优经济林相比,效益相对较低。

3.2.2 低产林改造进展缓慢

近些年虽然对全镇低产油茶林开展了林地清理垦复、修技施肥和高接换冠等一系列的低产林改造工作,但由于林农对油茶的高冠嫁接、修剪等丰产技术掌握不够,对低产油茶林改造积极性不高,到目前为止,全镇共完成低产油茶林改造20 hm2,仅占低产林总面积的6%,改造进度缓慢,油茶林“疏、残、杂”现象仍然比较突出。

3.3 综合利用水平不高

目前,汤口镇油茶的产品主要集中在压榨生产食用茶油上,而高等级的保健茶油开发、化妆品茶油的炼制深加工、茶皂素提取、茶壳的综合利用等技术工艺上还处在空白阶段,油茶资源总体利用率不高,效益低下。

3.4 病虫害危害较重

近年来,汤口镇油茶林时有病虫害发生,主要是红蜡蚧引起的煤污病,多发生在一些偏远、高山的油茶林。受防治技术限制,油茶林出现不同程度的死亡,给林农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4 发展对策

4.1 广泛宣传引导,转变群众观念

采取聘请专家讲座、外出参观学习、进村入户宣讲等多种形式加强宣传,让林农充分认识到油茶具有产出时间长、回报大的优势,从思想上转变其对发展油茶“投入大,产出慢”的短视心理,激发他们种植油茶的热情。

4.2 抓好低产林改造和高标准造林,提高油茶产量与质量

4.2.1 低产低效林改造

对长期经营管理粗放,树势衰老,树体结构差,病虫害严重,单位面积结果少的林分,通过高枝嫁接、修剪病枯枝、加强林地清理及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措施,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油茶林产量和质量[5]。

4.2.2 高标准造林

一是根据油茶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结合汤口镇的自然环境和生长结实情况,油茶栽植应选择海拔500 m以下、坡度20°以下、土壤疏松深厚肥沃(土层达60 cm以上、腐殖质20 cm以上)、地势开阔向阳微酸性的丘陵或低山为造林地。二是按照“适地适树、适品种”的原则,选择黄山系列、长林系列、浙江红花油茶等品种。

4.3 创新经营模式,提高油茶综合效益

按照“自愿、互惠、互利、有偿”的原则,大力开展林地流转,倡导大户承包经营、油茶专业合作社和“企业+基地+农户”等多种经营模式,实行规模经营,改变林农自主分散经营的现状。一是有利于部分林农从事其他行业,增加家庭收入;二是规模化经营给林农增加了就业岗位;三是有利于发展油茶林下经济,提高整体综合效益。如在新造林中,因地制宜地套种大豆、花生、中药材等,以耕代抚、以短养长,降低造林成本,增加前期收入。在林相齐、品种优、高产的低坡油茶林中发展养殖业,开展生态休闲旅游,如歙县杞梓里镇坡山发展摄影旅游,促进林农增收。

4.4 加大扶持力度,促进油茶产业发展

4.4.1 资金扶持

设立油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扶持油茶丰产林基地造林、低产低效林改造、新品种新技术示范与推广及油茶综合加工利用等,对发展油茶产业的单位及个人给予林业贷款贴息,成效显著的实行以奖代补。

4.4.2 项目带动

将油茶林基地建设与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三线三边”绿化提升行动、世行贷款、退耕还林、防火隔离带等项目结合,利用主伐迹地更新造林、零星土地造林、低产低效林改造,既发展了黄山区农林特色产业,又降低企业和林农的投入成本。

4.4.3 技术指导

林业技术人员对林农要加强科技培训和实用技术指导,要深入山头地块面对面地为林农提供技术服务,使林农真正掌握栽植、施肥、垦复、修剪、嫁接、病虫害防治等管理技术要领;同时建设油茶示范基地,通过基地示范和辐射作用,提高全镇油茶集约经营管理水平。

4.4.4 推行政策性森林保险

油茶产出大,受益时间长,是山区林农家庭经济来源之一。但油茶病虫害及霜冻冰雪天气都将严重影响油茶的丰产稳产,给林农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在积极防治病虫害的同时,推行政策性森林保险,以有效防御和降低自然灾害给林农造成的风险。

[1]储伟.金寨县油茶产业发展成效与建议[J].安徽林业科技, 2014,40(3):56-57.

[2]王斌,王开良,童杰洁,等.我国油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林业科技开发,2011,25(2):11-15.

[3]陈永忠,罗健,王瑞,等.中国油茶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前景[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3,38(1):10-12.

[4]国家林业局.全国油茶发展规划[S].(2009-2020年):15-19.

[5]吕玉兰.黄山区香榧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20):6898-6899.

(责任编辑:杨婷婷)

Preliminary Analysis on the Actualities and Strategies of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f Camellia oleifera in Tangkou Township of Huangshan District

XIE Shuangge
(Tangkou Township Forestry Station of Huangshan District,Huangshan 245000,Anhui,China)

In this paper the actualities of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f Camellia oleifera in Tangkou Township were introduced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its development were analyzed.Some ideas and coping strategies to the problems were put forward including paying equal attention to low production forest improvement and forestation,innovating management patterns and strengthening suppor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yields and quality of Camellia oleifera plantations.

Camellia oleifera;Industrial development actualities;Coping strategies

S794.4

A

2095-0152(2015)02-0020-03

2015-03-30

2015-04-05

谢双鸽(1972-),女,林业工程师,主要从事基层林业工作。E-mail:15856672287@163.com

猜你喜欢

低产口镇林农
诸暨市店口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低产枣园如何改造
幼小携手 感悟成长
河北省平原地区林农技术培训供需分析及发展对策*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人参果 脱贫果
林下种植低产林改造的技术措施
关于鸡东县国有林场低产林改造的要点
茉莉老树低产改良技术研究
沙洋停征林业“两金”减轻林农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