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务英语译者能力生态培养体系的构建

2015-12-18黄全灿郝涂根

关键词:商务商务英语译者

黄全灿,郝涂根

(安庆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安徽 安庆 246133)



商务英语译者能力生态培养体系的构建

黄全灿,郝涂根

(安庆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安徽安庆246133)

摘要:商务英语译者能力生态培养体系的构建,就是以充足的软硬件资源为支撑的校园生态环境、以译者(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生态环境和以真实职场为依托的商务生态环境,为译者打造在译文生态环境中适应/选择的译者能力,最终实现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目标。

关键词:商务英语;译者能力;生态培养体系;构建DOI:10.13757/j.cnki.cn34-1045/c.2015.02.033

当前国内外主流观点认为,翻译能力可以概括为语言知识与能力、翻译知识与技能和通识教育三大模块。传统翻译学视角下的“转换能力”在翻译能力体系中仍然占据核心地位。本文以胡庚申教授提出的生态翻译学为视角,以商务英语翻译生态体系与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所涵盖的翻译环境、翻译群落及教学群落等为研究对象,借鉴翻译学以及商务英语学最新研究成果,尝试提出“商务英语译者能力生态培养体系”构想,即构建以译者(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生态环境、以充足的软硬件资源为支撑的校园生态环境和以真实职场为依托的商务生态环境,使译者具备 “适应/选择”的“译者能力”,最终实现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目标,培养高级商务英语翻译人才。

一、商务英语译者能力之界说

翻译能力培养是翻译课程的首要目标。传统的“翻译能力”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能力和转换能力。在翻译研究发生了“译者转向”后,翻译能力结构更趋全面与细化,如Pacte提出译者的能力包括心理生理因素、转换能力、交际能力、非语言能力、操作能力和策略能力[1], Kiraly根据社会建构主义理论,提出了“译者能力”这一全新概念,并指出除了传统的逐项能力之外,“译者能力”还包括问题发现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情境权衡能力、反思能力、行动研究能力[2]。“译者转向”之后的关于翻译能力的理论,均重视“译者”在翻译生态体系中的地位,在传统的翻译能力结构基础上,将“译者能力”拓展到一个更加复杂而又全面的结构体系中。

生态翻译学以生物进化论中的适应/选择学说为基础,将“译者”视为核心研究对象,把译者置于整个翻译生态体系中最核心的位置,从译者能力、译者责任以及译者伦理角度阐述了译者的角色,并提出在翻译教育生态系统中,译者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工作转换能力、创业能力、行为自治能力、工具能力、交际能力”,而译者能力的实现过程则贯穿整个“翻译链”的“译事前”、“译事中”以及“译事后”三个阶段[3]。

随着商务英语研究的迅猛发展,商务英语翻译研究亦成为商务英语研究场域中仅次于教学研究的热门话题,甚至有学者提出应建立“商务翻译学”[4]。结合学界对于“翻译能力”和“译者能力”的界定,本文认为,商务英语译者能力是将商务英语核心内容的商务通识和专门领域知识渗透到“商务英语译者能力”构成体系的各个模块中去,如商务知识学习能力、商务交际能力。

二、商务英语译者能力生态培养体系的构建

探讨商务英语译者能力培养模式,对于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商务英语学科的建构与完善以及解决当前商务生态体系中翻译人才供求严重失衡的难题,都具理论与现实意义。 “商务英语译者能力”生态培养体系应当包括课堂生态环境、校园生态环境和商务生态环境。

1. 课堂生态环境构建

商务英语译者能力生态体系的构建需要以译者(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生态环境。课堂生态环境包括两个层面的环境:一是宏观的以商务英语译者能力为导向的商务英语翻译课程生态群,二是微观的商务英语翻译课程内的课堂生态环境。

宏观的商务英语翻译课程生态群的构建,必须以“商务英语译者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目标。根据教育部相关政策要求、国内相关院校培养大纲以及笔者本人翻译教学实践,课程群应当包括语言知识与技能、商务知识与技能、 跨文化商务交际、人文素养四大模块。

微观的商务英语翻译课堂生态环境,包括教材选定、课程设计、课堂活动、译作评价机制等等。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材料必须具备题材广泛、应用性、真实性、时代感等特色,避免文学文本,教学过程中尽量选取真实的翻译项目中的完整商务文本,让译者(学生)在仿真翻译项目中体验翻译过程的魅力,锻炼实际翻译能力。课程设计方面,必须告别传统的师徒式教学模式,而应以译者(学生)为中心,以译者能力的培养为目标,注重译者专业技能、交际技能、团队协作精神、责任意识、伦理意识等的培养,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如以4~5人为单位的小组合作制,引进以项目为依托的学习方式,成员各司其职,布置课前任务,组织课堂讨论与展示,互相评价译作,共同改进译作。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组织者”、“管理者”或“顾问”的角色,鼓励学生多向沟通与协作。还应考虑引进翻译工作坊教学机制,模拟商务生态下的翻译实战,通过形成性评价等手段,模拟真实翻译生态环境下“事前预防”和“事后追惩”机制,锻炼以“适应/选择”能力为核心的译者能力。通过真实翻译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得以在协作中会话,从而完成相关翻译观念的建构。

另外,应当考虑适当拓宽学生课程类型。当前商务英语翻译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主要矛盾就是学生缺乏复合能力,英语专业学生不懂相关行业知识,而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能力欠缺。因此,可以鼓励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辅修其感兴趣、社会需求大的相关行业基础课程,也可以为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商务英语翻译等辅修课程。

2.校园生态环境构建

商务英语译者能力生态体系的构建,需要以充足的软硬件资源为支撑的校园生态环境。得益于IT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当下的翻译实践早已告别早期的一支笔、几张纸、一摞词典的传统方式,取而代之的是电子器具的广泛使用,如借助office软件编辑译文、通过网络词典查找单词、通过互联网获取各类数据与资源。因此,高校后勤、教务管理、图书馆等部门应努力为师生提供足够的计算机、便捷的互联网接入服务及丰富的数据库资源,建设计算机辅助翻译实验室等先进的教学设施,便于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随时调集所需要的商务英语翻译素材及资料,以充分展开以依托项目的翻译工作坊为形式的译者能力培训。

另外,学校应创设相应的管理、服务机制,协助教师实施翻译工作坊机制,当然,翻译工作坊机制对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翻译能力与译者能力、翻译理念、理论知识(涉及翻译活动的跨学科知识)。当前高校教师普遍缺乏真实职场的翻译经历,显然无法满足新形势下商务英语译者能力培养的需求。因此,高校可以结合当前商务英语翻译人才需求特色及高校和地方特色,有计划地通过教师招聘、师资培训以及校外培训师聘请等方式,组建一批教科研能力强、商务翻译经验丰富的专门化译者能力培训队伍,从而为译者能力的培养与形成构建一个可行、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校园生态环境体系。

3. 商务生态环境构建

商务英语译者能力生态体系的构建,需要以真实职场为依托的商务生态环境。在译者能力培训生态体系中,引入项目式学习方式,在实训基地或网络空间,通过实际商务翻译项目,在商务翻译生态全周期的项目实施过程中,让译者(学生)了解翻译生态体系需求,进而为适应商务翻译生态体系,培养翻译能力、合作精神、合作能力、责任意识与伦理意识,以适应翻译生态体系需求、实现译者的可持续生存与发展。

学校与相关公司或企业应当建立全面合作机制。首先,学校可以安排商务英语专业相关教师赴专业翻译公司、外向型企业挂职,参与实际商务(翻译)项目,夯实理论、增强实践、锻炼能力、拓宽视野,一方面为地方经济发展做贡献,另一方面为后续教学充电。学校也可以聘请业界资深翻译或相关商务人士走进高校课堂,开展讲座、培训甚至作为固定教师,一方面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实战能力,另一方面激励学生努力实现商务英语译者能力培养目标。其次,学校可以考虑拓展校企合作路径。当前国内高校已出现校企合作的纵向延伸,如企业与高校院系甚至是具体学生团队建立合作关系,在高校内部建立实训实验室,或在企业建立实训基地,通过多种方式鼓励学生独立完成翻译项目,体验真实翻译职场中从合同签订、任务分配、建立术语库(词汇表)、统一文本格式到译文起草、审订、排版与交付的项目全周期活动,在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建构知识体系与翻译观念、培养译者能力。

在商务英语译者能力生态培养体系中,课堂生态环境、校园生态环境与商务生态环境并不是独立的三个环境,而是整个译者能力培养体系中的三个关联序列。首先,课堂作为最微观的生态培养环境,起着最核心的作用: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在师生的全程参与和协作下,实现“商务英语译者能力”的培养目标;同时,所有参与者,包括学生、教师与培训师,有责任总结课堂活动中的成功经验,发现并提出课堂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向学校管理部门及公司、企业反映需求。其次,作为商务生态环境的核心角色,翻译公司、外向型企业应积极配合学校(师生),及时向学校反映人才需求、委派专家或培训师、提供实训空间并正面、客观地评价教学与培训效果。而校园作为课堂与商务生态环境的衔接,应结合地方经济特色、学校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企业需求与师生需求,扮演好桥梁作用,努力建成可行、高效、可持续的“商务英语译者能力”培养体系。

三、“商务英语译者能力”生态培养体系的价值与意义

在传统的翻译教学中,在“理论—演绎”型教学中,教师通过翻译理论或技巧的介绍,通过例证、练习等方法促进译者(学生)掌握并应用翻译知识与能力;在“实践—归纳”型教学中,教师强调翻译实践,通过对参考译文的学习与评价,形成对翻译过程的判断,建构翻译观念。但是,此类教学模式,仅仅关注译者(学生)双语能力、转换能力及策略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其交际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行动研究能力、译者责任、译者伦理等素养的培养,导致受训者进入翻译相关工作岗位后,远远达不到职场的要求,不能适应商务翻译生态环境,甚至最终为商务翻译生态环境所淘汰。

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已成为国内研究场域的热门话题,如任务型教学法的使用,建构主义理论的应用,项目依托式学习方式及翻译工作坊机制的实施,校企“实训项目”的开展,均为“商务英语译者能力”生态培养模式提供了有益的尝试与支撑,而基于生态翻译学视角的“商务英语译者能力”生态培养体系,正是基于“译者能力”最新概念、生态翻译学核心理论、国内商务英语翻译研究场域最新成果的一次创新尝试。

从Kiraly“译者能力”概念的提出,到生态翻译学的建构以及国内商务英语学科的发展,国内商务英语翻译学科的发展已成不可阻挡之势。而构建“商务英语译者能力”生态培养体系,是对商务英语学科及生态翻译学等学科的拓展,也是西方翻译理论中国化的一次有益尝试,更是对当前国内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创新举措。“商务英语译者能力”生态培养体系之应用与推广,可为我国商务英语翻译人才的培养,探索出一条可行之路。

参考文献:

[1] Pacte. Investigating translation competence: 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issues [J]. Meta, 2005(50).

[2] Kiraly, D. C.. From instruction to collaborative construction: A passing fad or the promise of a paradigm shift in translator education? [C] //In B. J. Baer, & G. S. Koby (eds.). Beyond the Ivory Tower: Rethinking Translation Pedagogy. Amsterdam & Philadelphia: 2003:3-27.

[3] 胡庚申. 生态翻译学解读[J]. 中国翻译, 2008(6).

[4] 翁凤翔, 翁静乐. 商务翻译学研究[J].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1(3).

责任编校:徐希军

收稿日期:2015-03-01

中图分类号:G640; 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730(2015)02-0144-03

作者简介:黄全灿,男,安徽怀宁人,安庆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郝涂根,男,安徽潜山人,安庆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

基金项目:安庆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国家级特色专业”(TS12154);安徽省教育厅社科一般项目“生态翻译学视阈下的商务英语译者能力培养研究”(AQSK2014B011)。

猜你喜欢

商务商务英语译者
论商务英语学的研究内容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北京外企服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商务服务板块
——FESCO国际商务
上半年朝阳区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632.3亿元
The Enlightenment of UK Modern Apprenticeship on Training Courses for Business English Major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