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立运转高效校园应急管理机制

2015-12-18刘兴德,贾水库,满园春

安全 2015年6期
关键词:预案演练突发事件

【摘 要】 高等学校应急管理是社会应急管理工作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高等学校应急管理机构、队伍建设、物资储备、预案编制及应急管理运行机制等工作现状。针对当前高等学校应急管理工作在组织体系、预案编制、预警和风险评价、运行机制、保障体系、信息发布、培训演练等方面存在问题,从完善校园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细化预案、整合资源、队伍建设、校园危机意识培养、信息发布与舆论引导、规范财政预算支出等方面提出了科学管理,建立高效运转的校园应急管理机制的建议。

高校应急管理是社会应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高校依据《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逐步建立了校园突发事件运行机制和应急预案,但其运行机制和预案尚有诸多缺陷,且应对校园突发事件能力还显薄弱。健全校园应急管理机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仍是各高校应急管理重大课题。通过对某市部分高校应急管理机构现状、队伍建设、管理专家库建设、物资储备、预案编制及应急管理机制运行等调查、分析和研究,提出当前高校应急管理工作现状和对策。

1 高校应急管理工作现状

(1)组织体系初步建立。根据《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中突发公共事件不同种类和级别,各高校构建了相应组织机构,包括领导机构、指挥机构和工作机构;成立了常态管理下专兼结合应急办公室,基本做到了校园应急管理工作“有人管、有人干”。

(2)预案体系逐渐完善。根据《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各高校结合实际,逐渐建立了校级预案体系。特别是对校级预案体系中社会安全类、事故灾难类和自然灾害类三个专项预案逐年进行修改和完善。

(3)风险评估机制逐步建立。各高校结合校内易引发各类突发事件的危险源、隐患点,建立了年度排查和风险评估隐患的长效机制。特别是保卫和学生工作部门建立了定期隐患排查和舆情会商机制,对重点危险源(隐患点)、重点人等落实到专人监测。

(4)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按照一专多能、一队多用、平战结合原则,充分利用保卫、学生工作干部、后勤安全员、校医保健员、学生及职工、家属志愿者等骨干力量,逐渐建成了校园治安、交通、防火、防爆、防汛、地质灾害、食品卫生等应急专兼职队伍。

(5)物资储备增加。应急资金储备制度等正在积极完善,救援应急类物资逐渐增多,如各校内储备有消防备用设备、防汛备用潜水泵、沙袋等。

(6)培训演练适时开展。大多数高校能及时对应急管理人员进行相应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其应急救援能力。特别是部分高校结合实际,组织开展了消防逃生为主演练工作,并能从演练中查找问题,积累经验,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

2 高校应急管理存在问题

(1)组织体系与快速预警应对要求不相适应。各高校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了应急指挥中心,但绝大多数是单一的“烟囱式”指挥系统。保卫、学生、卫生、后勤等均建有部门应急管理系统,因部门不同、预案各异、隶属关系不明、体制不畅等,致使预案未能综合协调,储备资源不能完全共享;部门色彩浓厚,责任不明,职责不清,处于多头管理状态;事件发生时缺乏必要指挥权限和明确授权,快速反应和指挥调度不力,应急处置效率低下等。

(2)预案体系编制与组织实施有待加强。一是预案体系需进一步完善,特别是个别高校未按教育部要求预案体系编制;二是一些高校虽按教育部要求预案体系编制,但其预案科学性和针对性不强,且预案未及时进行修订;三是部分高校预案缺乏实战、演练,其可操作性有待检验。

(3)预警与风险评估机制欠缺。各职能部门对各种可能发生校园突发事件预测预警及其危害性认识不够,特别是对其危害因素及风险性的定期评估和系统性分析研究欠缺。虽然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但实际工作中没有建立起科学信息收集、分析研判、风险评估、专家决策、反馈调整和奖惩机制,部分预案缺乏针对高校特点而开展科学评估,对各种危险关键控制点没有进行全面调查论证和细化。

(4)技术创新不够,联动联运机制有待完善。一是未能利用信息技术建立起有效且覆盖校园的信息管理系统,未能有效实现校园内信息快速传递、处理、协调和共享;二是未能建立信息化专门应急管理人才库;三是校园综合应急管理指挥平台未能完全实现数字化、信息化,未能实现校园内报警、消防、监控、电梯、交通等信息化联动,联动联运机制有待完善。

(5)应急保障能力不足。一是应急管理中全校动员能力相对不足,全校师生自发地组织和行动起来防范危机、应对危机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强;二是校园应急队伍能力建设不足,未能得到足够安全知识和应急能力培训;三是应急咨询专家库未建立;四是应急装备和物资储备缺乏;五是资金保障不足,高校预算基本没有应急工作专项资金安排等。

(6)舆情有效控制需加强。现代社会信息传播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影响之大前所未有,特别是网络媒体、手机短信、微信、微博等新型传播方式在引导社会舆论方面形成巨大冲击,若控制不当,可能造成负面扩散效应。高校对紧急状态下舆论宣传与控制还缺乏充分准备,舆论管理观念和方式有待加强。

(7)危机意识培训及应急演练缺乏。一是大多数师生缺乏危机意识、超前防范意识,对可能发生各种突发事件危害性认识不足,缺乏自我保护和心理承受能力;二是高校师生普遍缺乏必要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与技巧培训;三是高校师生实操性、针对性应急演练不够,特别是综合演练缺乏。

3 科学管理、建立高效运转的校园应急管理机制

3.1 完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增强其灵活性和决断性

(1)理顺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内在关系。理顺校园应急管理办公室(简称应急办)与各专项应急管理机构内在关系,发挥其统筹协调职能,按照“统一指挥、分级负责、资源共享”原则,使应急办在校园应急管理中起到运转枢纽作用,确保校园内各应急管理机构责、权、利明晰和落实。

(2)加强校应急管理工作机构建设。各高校应急办公室成立时间较短或未成立,存在组织人员少、职责划分不够明晰、工作经验不足等问题。一是要配齐人员编制,确保应急队伍相对稳定,尽快完成应急办组建和挂牌等工作;二是积极督促校应急办公室制订管理职责,明确各专项机构和专兼职人员岗位职责;三是结合工作实际,建立学校各二级单位应急机构及联络信息员,完善基层应急信息报告网络。

(3)强化各专项应急管理机构建设。一是要强化校园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类事件的应急指挥力量。按照突发公共事件类别和级别,明确相关校领导分别为总指挥长、牵头部门领导为副总指挥长,增强其指挥调度能力;二是强化各专项牵头部门统筹协调职能,增强其作用;三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结合实际,各专项应急机构定期开展应急信息研判、应急培训和应急演练等,提高应急预案制订和演练水平,确保其反应的灵活性和处置的机断力。三是完善各专项应急管理机构建设。依据职能、职责建立和完善本部门应急管理领导、制度、职责、责任等,为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奠定坚实制度基础。

3.2 细化预案体系,增强其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1)应急预案结构要完整。应急预案中应包括:组织机构、预测预警、应急响应、后期处置、应急保障等基本功能。一是根据学校实际,校应急办应细化分解应急预案体系,编制应急预案目录,指导全校各类应急预案编制工作;二是按照“分级负责”原则,修订和完善校级应急预案,指导和督促各二级学院编制应急预案,建成涵盖全校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二级预案体系;三是对全校各类应急预案进行分级归类集中入库,建立健全全校应急预案体系数据库,且建立动态管理机制,针对不同预案编制要求,确定更新时间,及时对数据库进行更新和管理。

(2)应急预案要实用。结合学校实际,针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特点,分清各责任主体工作责任,明确工作流程,确保应急预案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3)应急预案要突出重点。学校中人员密集场所(教室、宿舍、实验室、报告厅等)消防疏散逃生演练预案、重大危险源的定人定责定时监测发、学生重大心理疾病干涉预案等是校园应急管理的重点和难点。一定要积极客观地进行风险隐患的分析、研究和评估,不断总结经验,及时修订和完善相应的应急预案。

3.3 整合应急管理资源,增强共享性和处置力

(1)建立校园综合应急管理指挥平台(中心)。通过创新技术联网整合,集成校园内保卫、后勤、二级学院及各独立单位内的消防报警、视频监控、红外报警、燃气报警、电梯监控、电监测、水监测、交通ETC等各专项系统,统一特服号码,充分利用各单位网络通信、无线通信、有线通信以及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等资源,建成统一的校园综合管理应急指挥平台(中心),作为校园最高层次领导指挥机构,理顺工作流程,职权分明,实现各部门及二级单位与校指挥中心的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该平台(中心)平时负责接警和监督出警;战时能够迅速指挥相关部门共同协作、快速反应、及时处置突发事件。

(2)建立校园应急信息资源数据库。结合高校实际,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将分散的应急信息资源集中分类整合入库,尽快建立和不断完善应急信息资源数据库,形成覆盖全校的危险源、应急物资储备、应急队伍配备、应急避难场所等在内的共享信息,实现校园应急信息资源实时交换与充分共享。

3.4 强化队伍建设,增强工作长效性和反应力

(1)专业骨干队伍。强化校园自然灾害、防火、防盗、交通、水、电、气、热事故灾害及学生突发事件等专业应急队伍建设,整合各方力量,有计划地充实人员,更新设备,改善技术装备,强化人员培训等,形成应急队伍骨干。

(2)基层应急队伍。依托兼职安全保卫及特殊岗位、重点部位值守人员,成立若干支战斗力强、反应迅速基层应急小组,强化先期处置力量,充分发挥其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置特点。

(3)志愿者队伍。利用学生、职工及家属志愿者队伍,积极探索高校学生社团和家属力量参与应急管理和服务的长效工作机制。

(4)应急管理专家库。依托本学校及地区各行业领域里业务精通、实践经验丰富、有一定技术水平专业人才,成立校园应急管理专家组,形成涵盖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网络信息及考试安全类专家智囊团,为预测预警、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提供决策咨询和技术支撑。

3.5 培养校园危机意识,增强实战性和应对力

(1)各级领导干部培训。按照教育部和北京市有关要求,制定校园应急培训计划,将应急指挥和处置能力的培训列入领导干部培训重要内容,提高领导干部应急指挥决策水平。

(2)应急队伍专业知识培训及演练。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定期开展对应急队伍的专业知识培训,使应急队伍熟练掌握避险应急、自护自救及救助师生安全知识和能力,从而提高实战性。

(3)应急知识进基层培训。学校各级各部门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充分利用重要节假日、防灾减灾日和各类宣传月、宣传周有利时机,组织专家学者广泛开展应急安全知识进单位、进班级、进课堂。

(4)防灾减灾知识培训。利用现代新媒体大力宣传和普及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知识,及时发布各类应急工作信息,提供防灾减灾和应急咨询服务,形成全校师生关心、理解、支持、参与应急工作的良好舆论氛围。

(5)应急预案演练。每年组织开展1-2次综合性、实战性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协同作战、联动作战能力。鼓励广大师生积极参与,使广大师生能够基本掌握防灾自救和应对突发事件的知识与技能。

3.6 做好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加强舆论引导

(1)坚持快速反应、主动引导和正面宣传为主。危机发生现场处置中注重对信息和新闻媒介管理。一是启动应急预案,设立警戒线外新闻联络点;二是学校新闻发言人专门负责向媒体公开信息;三是通过定时、定点发布;特别是将学校采取有效措施和干部群众中涌现出先进事迹作为宣传重点。

(2)完善学校应急新闻管理制度。在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基础上,学校应急办会同相关部门成立专门校园应急新闻工作小组,根据危机状况和媒体不同特点,制定相应应急管理报道方案,明确新闻发布程序和步骤,选择有效方式:如情况通报会、吹风会、散发新闻稿、回答记者询问等信息发布渠道;未经学校领导审批的信息不得发布。

(3)建立校园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发布系统。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权威发布是处置校园应急突发事件重要环节。依托学校宣传和电教部门装备形成校园突发事件信息发布系统。通过校园广播、闭路电视、校报、互联网、手机短信息、校园电子显示屏等多种形式信息发布,将权威信息第一时间告知师生,捍卫师生的知情权,让谣言止于真相,从而达到抚慰师生心理、疏导师生情绪、稳定校园秩序的目的。

3.7 规范学校财政预算支出,提供应急经费保障

高等学校应急管理机制不健全,突出表现在无确定的应急管理财政支出。校园突发事件发生后,学校一般都是临时调剂经费,对应急事故中“钱从哪里出,具体需要多少,怎样有效分配,其下拨程序,如何监督使用”等无成熟机制和制度。建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33条规定“各级高等学校预算应当按照本级预算支出额的1%~3%设置预备费,用于当年预算执行中的校园突发应急事件开支及其他难以预见的特殊开支”的要求,设置一定的应急救灾预备费,并保障应急机构设施、设备、人员及工作等经费,特别保证人员培训经费到位,以确保校园应急管理工作正常、有序开展。

猜你喜欢

预案演练突发事件
高校课程教学活动应急预案的思考与设计
统计知识综合演练A卷
统计知识综合演练B卷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紧急预案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应急预案的编制
突发事件
你会如何应对突发事件
应急预案岂能“纸上谈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