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与应用研究——以安阳师范学院为例
2015-12-18王立新,赵哲
河南省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与应用研究——以安阳师范学院为例
王立新,赵哲
(安阳师范学院 教务处,河南 安阳 455000)
[摘要]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是以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教师和学生为服务主体,兼顾在职幼儿园、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需要,同时面向社会学习者的网络共享课程。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按照《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进行建设,以培养幼儿园、小学、中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所开设的教师教育课程为重点,以课程资源系统、丰富和适合网络传播为基本要求,经过国家、省、校三级建设,为培养造就优秀教师和未来教育家提供优质课程资源,实现优质教师教育教学资源共享。
[关键词]教师教育;资源共享;建设应用
[收稿日期]2015-06-11
[作者简介]王立新(1966—),河南省新乡人,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410
[收稿日期]2015-05-11
一、引言
目前,教育工作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更加旺盛,教师教育工作进入难得的发展机遇期。国家和我省教育规划纲要都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保障。教育部于2011年10月召开了全国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会议,颁布了《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对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师培养质量,进行了安排部署,并提出实施“教师教育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计划”,构建丰富多彩、高质量的教师教育国家精品课程资源库。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是“十二五”期间实施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以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为目标,旨在创新教师教育课程理念,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强化教育实践环节,加强教师养成教育,提高教师培养质量。
二、河南省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目前,教师教育工作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中原经济区正在快速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更加旺盛;国家、河南省高度重视教育,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更加凸显;教师教育投入不断加大,教育经费保障更加有力;教育规划纲要贯穿落实全面铺开,科学发展的意识更加强烈。教师教育工作进入难得的发展机遇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研究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与应用,提升其效能,使之为基础教育改革服务,是在我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贯彻教育规划纲要和全国教师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是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财政部“十二五”期间决定启动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等文件要求,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是促进教师教育内涵发展、全面提高教师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
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项目是一种教育创新,其特色在于开放共享和知识公益,实践了一种大规模、基于标准的、经济的、可复制的资源开放共享模式。项目基于网络、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发布优质、良构的学术资源,体现了大规模建设、大规模共享的规模效益,有利于促进传统高等教育机构、远程教育机构的教育革新,推动教师教育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我国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资源开放共享项目,由政府主导并组织管理,高校作为参与主体,共享大学“名师名课”的教学资源,推动信息技术在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中的综合应用,逐步实现信息技术与高校教学整合。项目利用了网络的传播优势,尚未发挥基于网络的教学交互优势。推动高校以点带面进行整体课程规划与建设,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益和社会效益,体现了资源共享与课程建设综合实施的整合特色。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重立项、轻建设,基础教育学校参与不够等,此类问题需要研究解决。为了更好地发挥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效能,需要对其建设及应用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找到解决策略,使之服务于基础教育改革。
在解决突出存在问题的同时,为建立长效发展机制,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项目还要主动面对改革发展的新挑战,如项目推广和应用、项目理念标示、平台技术方案改进、资源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的完善等,另外,开放教育资源的全面发展,需要消除优质资源建设过程中在语言、文化、技术、获取诸方面的障碍,需要通过研究、评估、互助社区来激励资源的应用。总之,要对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与应用展开深入研究,助推实践中的效益提升。
三、安阳师范学院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与应用
(一)搭建信息化课程平台
搭建信息化课程平台,充分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方法与手段,提高课程建设信息化水平,改革传统课堂教学形式,发挥信息化课程的示范、辐射作用,推进四个方面的建设。
1.网络通识教育课程建设。为进一步丰富我校通识教育课程,让学生分享校外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以网络课程的方式向学生提供优质课程,实现全学程网络化管理,自主性学习,在学校已建网络通识教育课程平台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引进优质网络通识教育课程的类别与数量,力争建设30门左右的网络通识教育课程。
2.精品课程升级转型建设。为完善我校原有精品课程,增加精品课程网站的师生互动、讨论功能,更好地促进校内优质资源的普及与共享,实现学校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创新的职责,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进10门左右精品课程向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升级转型,并遴选建设3门具有我校特色的课程作为精品视频公开课试点课程。
3.积极探索“慕课”(MOOCs)建设,实现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评价考核方式等各教学环节的根本性转变,促使课程教学的网络化、信息化、系统化,以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鼓励每个专业引入1-2门“慕课”,有基础、条件成熟的专业尝试自建1-2门“慕课”,在教学改革上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4.一体化网络智能教室建设。结合学校教室升级改造计划,建设1-2间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白板、大屏幕显示器等优质教学媒体为依托的,集人机即时交互智能学习环境,学生自主体验学习和数字化学习资源设计、开发、管理于一体的网络智能教室,探索教育教学方式转变。
(二)安阳师范学院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
截止到2011年,安阳师范学院共建设了《大学计算机基础》、《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数学分析》、《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近代史》、《中国古代史》、《现代汉语》、《教育学》等8门省级精品课程,《多媒体基础与课件制作》等29门校内精品课程。2012年教育部出台《本科教学工程意见》,精品课程转型为精品资源共享课,学校召开《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工作会议》,出台《安阳师范学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安阳师范学院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办法》、《安阳师范学院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办法》推进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
1.建设目标。为了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推动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共建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在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上,推进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步伐。
2.建设内容。(1)建设理念,以课程资源系统、丰富和适合网络传播为基本要求,充分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教、学兼备,互动交流,完成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由服务教师向服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的转变,由网络有限开放到充分开放的转变;(2)加强师资培训,根据本团队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制定团队培养计划,对团队成员进行有计划的培训和提高;(3)改革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深入研究我校办学定位,研究和改革教学内容,促进教学研讨和经验交流,以适应经济、文化发展对人才质量、规格的需要,开展教学改革;(4)创新教学方法,加强与其它高校相关专业、学科教学的经验交流,探索适合我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启发式教学、研究性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5)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团队整体教学水平,在教学中起到示范带头作用,树立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质量观,坚持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等协调发展的原则,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自学能力、交流能力、团队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截止到2015年,《大学计算机基础》、《中国近代史》、《多媒体技术与应用》、《中国现当代文学》等4门省级精品课程转型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中学地理教学设计》、《中学化学教学设计》等3门课程被批准为省级教师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影视节目与制作》、《无机化学》、《数据库基础与程序设计》、《地质学与地貌学》、《大学英语》等5门校级精品课程转型为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三)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推行混合式教学
所谓混合式教学就是把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和数字化或网络化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混合式教学是教学理念的一种提升,这种提升会使得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模式、教学实施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也都发生转变。这种转变是在分析整合学生在不同阶段的需求、课程内容、教学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互补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混合式教学提倡的是科学的综合利用各种教学媒体与教育技术以达到最优的教学目标。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推行混合式教学是基于数字学习环境与传统教学方式结合的产物, 使得传统教学难以进行的学习情境可以通过网络环境实现。
1.重视学习, 强调主动式学习。传统教学法注重将课程内容通过标准化的讲授方式传递给学习者, 而学习者则是被动接受 ; 而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则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为主导, 即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大量主动探究、 批判思考与解决问题的机会, 教师角色渐转变为引导及辅助的功能, 并重视师生协同创建知识。
2.实现集中式学习与分布式学习的结合。传统教学为集体式同步教学, 将班级视为整体, 不能实现差异化教学。 而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可以通过网络达到异步分布式教学, 学习者可自行建立个性化学习环境, 可以与教师通过社交平台进行互动, 实现差异化教学。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上更重视学习者个别差异, 给予适宜的资源内容。
3.课程内容结构由线性转变为模块化。传统教学多以教科书为课程内容的主体并以线性方式编排, 课程内容不易变动 ; 而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的课程部分内容以数字化方式呈现, 并链接其他外部开放资源, 教学内容多以简短影片结合测验等形式将授课内容小单元化, 以知识点作为教学结构主体, 以便帮助学生理解吸收。 这就需要教师在课程的设计阶段将教学内容单元化、 模块化。
4.实现考评方式多元化。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提倡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 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考评策略, 不仅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做出诊断性评价, 更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协作能力进行监测。
5.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在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不再仅限于课堂讲授内容以及课后测验, 教师可以探索运用一些新型的教学方式, 以达到教学效益最大化。 如 :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法。 教师可通过实践翻转课堂, 利用课程网络资源替代讲授内容,以增加课堂上师生互动的时间, 鼓励学生自我导向的学习, 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责任编辑: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