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莫愁女传说的流传及研究现状

2015-12-18莫愁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金陵洛阳

莫愁女传说的流传及研究现状

莫愁

(华中师范大学 文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摘要]莫愁女作为我国民间传说中的女性形象,后来发展为古代文学中具有影响力的故事人物。在历史的流变中,以文学形象著名的莫愁女出现了三个地方的传说里,因此产生了“钟祥莫愁”、“洛阳莫愁”和“金陵莫愁”的流传和论争。本文将分别整合三地的莫愁女传说,厘清其传说的流变和在地化过程,探究流传形态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同时审视学者们对莫愁女传说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莫愁女;传说;钟祥;洛阳;金陵

[收稿日期]2015-04-11

[作者简介]莫愁,女,河南安阳人,研究方向:民间叙事文学、作家文学与民间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莫愁女是从南朝乐府民歌中走出来的人物,从最初的简约描绘到如今的丰富传奇,这一形象从传说发展成为古代文学中的典故。莫愁早在南朝刘宋时代,就出现于骚坛;在唐代,常见于著名诗人的作品中;赵宋时代,又屡屡出现于笔记文或地舆志上,到了明代,更有“人人说莫愁”之说,有清一代,吟咏莫愁的诗歌竟逾百首。[1]莫愁女的传说流传了一千四、五百余年,而主要流传于我国的三处地方:钟祥、洛阳和南京,在当地留存与之相关的多处遗迹。因此,莫愁女传说是有着独特历史、审美价值的,也是对地方文化资源开发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传说之一。

正是因为莫愁女传说从口头文学逐渐在后世书面文学中不断衍变、发展,而且同时存在于三处地方,莫愁女及其相关传说成为学者存在争议和为民众津津乐道的人物传说。莫愁女传说所流传的钟祥、洛阳和南京三地相隔较远,有着迥异的地域文化背景,因而莫愁女传说在这三地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围绕着莫愁女传说,有关莫愁女身世经历、爱情婚姻、才艺品格及其死因等都存在着不同的说法和激烈的论争。纵观莫愁女传说流传的三个地区,集中存在于当地史料和文学作品等文字记载里。文章将对三地传说进行梳理,整合莫愁女传说流传的路径和情节生成、在地化的过程。按照学界观点,因洛阳莫愁和金陵莫愁在流传中并入了同一传说系统,本文将其归置于一类进行论述。

一、 钟祥莫愁

钟祥隶属于湖北省荆门市,古称为郢,有着两千七百多年的历史,灿烂悠久的楚文化便从这里孕育和传播。钟祥在春秋战国时期是楚国的别邑,也被称为郢州石城。明嘉靖皇帝将生养发迹的此地赐名为“钟祥”,寓意“钟聚祥瑞”。西晋元康九年时,江夏郡被分另置竟陵郡,郡治石城,因此便产生了竟陵石城的说法。此地现属于湖北钟祥县,“钟祥莫愁”也由此得名。莫愁为郢州石城人的说法记载于南宋洪迈的《容斋随笔》中,当地有以“莫愁”命名的湖泊、村庄和渡口等景点,而这也正与莫愁女的传说密切相关。南朝乐府民歌《莫愁乐》为“钟祥莫愁”的存在提供了最初的文字佐证,也是莫愁女传说由民间逐渐进入文人创作视野的开端。

由乐府民歌《莫愁乐》流传出的莫愁形象只是一位重情谊的美丽少女,歌曲描绘了莫愁女会见和送别情人时的情景。而关于楚国歌舞家莫愁的传说更为常见,相传钟祥莫愁姓卢,是为人们千古传颂和赞美的楚国歌舞一代宗师。正是在莫愁女的演绎下,屈原和宋玉指导的《阳春白雪》被传唱成楚歌。而在钟祥,以《阳春白雪》为主题的阳春台、白雪楼、阳春白雪岛和下里巴人岛也成为莫愁女传说影响的实证之一。

传说中的“钟祥莫愁”生活于公元前3世纪前后,是战国末期楚国著名的歌舞艺术家。关于名字“莫愁”的由来,一说,莫愁女的父亲被人们称之为卢公,在汉江旁的桃花村以摆渡为生,她出生后不住地啼哭,父亲便以“莫愁”二字哄她,神奇的是她真的停止了啼哭,于是父亲便给她取名为莫愁。二说:莫愁女的父亲卢公,独生子曾为楚国卫士而随怀王客死秦国,夫妻俩悲痛欲绝。后来,卢妻又生了一个可爱的女儿,卢公端详着孩子高兴地说:“有此娇娥,莫愁了,莫愁了!”莫愁女因此而得名。莫愁女天生能歌善舞,极具天赋,并且貌若天仙,舞姿卓绝。莫愁女先拜当时著名的琴师刘涓子为师,后来被楚襄王征进宫作了歌舞姬女。进入宫廷后,莫愁结识了屈原、宋玉、景差等人并受其指导,歌舞技艺如日中天。莫愁女在古传高曲的基础上,融入了屈原、宋玉的骚、赋和楚辞乐声,完成了《阳春白雪》、《下里巴人》、《薤露》、《阳阿》、《麦秀歌》、《采薇歌》等楚辞和民间乐诗的入歌。关于传说的结局,一说:被楚襄王召入宫中后,莫愁女答应受封为妃但须楚襄王将意中人王襄哥分封,在送别王襄哥时,莫愁女厉声痛斥过楚王后纵身跳入汉江,顺水赶上王襄哥后一同隐姓埋名。二说:莫愁女因自小情投意合的王襄哥被放逐扬州而愤恨投汉江。但之后也流传着这样的说法,莫愁女幸运地被一个渔民搭救,从此游历四方,在楚国的田间巷尾进行民间歌谣的采集,并把楚国宫廷歌舞融入其中进行改造,成为楚国歌舞杰出的代表人物。

二、洛阳莫愁和金陵莫愁

1.洛阳莫愁

“钟祥莫愁”和“洛阳莫愁”出于南朝乐府民歌《莫愁乐》和《河中之水歌》,这两首诗被奉为莫愁故事的本事诗,也是“乐府两莫愁”说法的由来。有关“洛阳莫愁”的相关记载寥寥,而现今洛阳当地及周边也没有留存任何人物相关遗迹。据文字记载,在西曲中仅有一首与莫愁女相关,这便是相传为梁武帝萧衍所作的《河中之水歌》。这首诗最早出现于南朝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中,首句为“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末句为“人生富贵何所望,恨不嫁与东家王”。[2](P55)中间则简要叙述了莫愁女的经历和生活:十三岁能织绮,十五岁嫁给卢家成为少妇,十六岁生下儿子(或称女儿)阿侯,过着锦衣玉食的华贵生活。首句点明了莫愁女的身份,而末句巧妙地将之前描绘的豪门生活逆转,莫愁女所向往的却是与东家情郎平淡美满的生活。

有学者认为萧衍的《河中水之歌》,当完全是从宫廷艺术的角度出发,模拟《莫愁乐》而欲创作出一个类似罗敷的艺术形象。[3]诗中对莫愁女的描述也与《孔雀东南飞》中所描述的刘兰芝形象有异曲同工之处,这里的莫愁女同秦罗敷、刘兰芝一样,成为被人们所塑造、传颂的具备传统女性美德的人物。而在民间文学中,她们可以归为胡适所说的“箭垛式人物”,集中展现了古代人们对封建社会美好女性的一致想象和审美要求。

洛阳莫愁女在三地传说中相对单薄,因而与其他两地传说有着类同、衔接的情节。相传,莫愁女出生在洛阳,聪慧美丽,同钟祥传说中的命名相似,因父亲以“莫愁”二字哄她不哭而得名。莫愁自小聪明好学、勤劳能干,跟着父亲学会了采桑、养蚕、纺织和采药、治病等诸多本领技艺。当莫愁女十五岁时,有次同父亲一起上山采药,谁料父亲失足从山崖跌落并不幸去世。失去父亲的莫愁女悲痛欲绝,但是家境贫寒、无钱葬父,孝顺的莫愁女万般无奈下只好卖身求助。正好有一位从南京来洛阳做生意的卢员外,同情莫愁女的遭遇和为她的孝心所打动,便把她带到南京,让她做了自己的儿媳妇。这个传说版本在流传中比较受民众认可,后发展为“金陵莫愁”的一部分。而关于“洛阳莫愁”还有从《莫愁乐》石城而起的传说,相传唐朝时有莫愁从西域石城移民而来,在洛阳街头当垆卖酒,她的酒坊聚集过众多当时知名的文人骚客,留下了许多与莫愁女相关的诗词。

2.金陵莫愁

“金陵”现已成为“南京”的同义词或别称,而这个也被称为“石城”的金陵,同样流传着美丽动人的莫愁女传说。莫愁湖位于南京秦淮河西,自古有“江南第一名湖”、“金陵四十八景之首”的盛誉,莫愁湖是金陵莫愁最有力的佐证和传说相关遗迹留存地。

“金陵莫愁”的传说与“洛阳莫愁”相关联,大多由后者延伸发展。莫愁女由洛阳嫁到南京后,与丈夫恩爱有加,第二年便为卢家生下了一个儿子。但是因为打仗,莫愁的丈夫被国家征兵戍边,从此便杳无音讯。一说:莫愁女为了能够见到日夜思念的丈夫,便化作一泓湖水,如望夫石般忠贞,希望自己能随着长江流到他的驻地白狼河。二说:莫愁女自幼跟随父亲采草药,有着高超的医术,善良热情的她又乐于扶危济难,深受邻里乡亲的称赞。丈夫常年戍边,杳无音讯,而莫愁在家中遭到公婆的虐待,不堪其辱便投湖自尽。后人为了缅怀这位忠贞不渝和善良勤劳的姑娘,便以她的名字命名莫愁女所投的湖。也有传说莫愁女是石头城畔能歌善舞的美女。而在南京民间传说中,还有着与南朝梁武帝萧衍和明朝中山王相关的两种说法:前者衔接了洛阳莫愁嫁入金陵,被与卢员外商讨国事的萧衍看上,设计加害卢氏父子后召莫愁入宫。莫愁女看出梁武帝圈套后准备驾船逃走,犹豫不舍而不小心用船将长江圈出来一个湖。后者,则是讲述了朱洪武在下棋时将宫女莫愁赐予徐达,而徐达的老婆出于嫉妒将莫愁的眼睛挖掉,关在花园湖中。莫愁投湖自杀后,朱洪武将其封为此湖湖神,并惩治了徐达老婆。

有关莫愁的种种传说,除了本文涉及的钟祥莫愁“入楚王宫”说和金陵莫愁女的明代莫愁女之说。夏振明先生在《莫愁女与莫愁文学》中还列举了其他情况:钟祥莫愁“神仙说”和“男性说”,金陵莫愁为妓说。这些“多莫愁”和莫愁的不同形象使得莫愁女传说变得扑朔迷离和更具神秘的色彩,彰显了它丰富的内涵和传奇张力,成为人们消闲玩味和学者们深入探究的人物传说。

三、流传形态的原因及影响

“洛阳莫愁”和“金陵莫愁”流传的两个地区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占据过重要的地位,而两地有关莫愁女的传说合为一个系统必然使得其流传更具影响力。这是两地莫愁女传说本身衔接和融合的结果,更是传说作为口传文学在流传过程中受到其他因素作用的产物。政治、经济、社会地位的优势占据着文化上的话语控制,在这些地区聚集过诸多文化名流,并由此产生了大量相关的文学作品。这在无形中增加了传说、歌谣等口头文学产生和演化为文字、文学作品的几率,以及得到影响力扩散范围内更多的认可和推崇。两个有着重要地位城市的权威捆绑,势必对两地莫愁女传说影响力的扩大和得到认可起到了力排众议的效果。同时也很大程度上对“钟祥莫愁”在历史上的流传进行了削弱,使得现在形成了除钟祥当地和专家学者外,别处不知“钟祥莫愁”的局面。

根据三地莫愁女传说流传的内容来看,“洛阳莫愁”和“金陵莫愁”传说系统中莫愁女形象的塑造偏重于她苦命曲折经历里的“善”,而“钟祥莫愁”则是在偏重“才”的传奇性上大放异彩。“洛阳莫愁”和“金陵莫愁”中的莫愁在古代社会是极具典型性的传统女子,在她的身上带有了很多为人熟知的传统美德和认知想象:家贫,自幼丧父,卖身葬父,被迫离家,丈夫戍边,思春闺怨,救济百姓,不畏权贵,受公婆虐待……而莫愁女为后世赞誉的过人之处便是她济世的胸怀。正如在白蛇传说里,白素贞生来为妖而追逐爱情,一个以妖的身份获得民众的认可甚至喜爱重要的原因是她用医术救助贫苦的百姓,这种人性的光辉和善良的本性让人们忽略她的本质而对她表以同情和赞颂。可以说,“洛阳莫愁”和“金陵莫愁”中的莫愁集中的是人们不断累加的美好想象和美化修饰,是古代女子传统美德和品质的体现。“钟祥莫愁”是楚国优秀的歌舞家,她在传说中杰出的贡献是塑造了一位极具才华的歌舞家形象,与楚国有关屈原的故事附会,为《阳春白雪》等千古名曲的产生增添了神秘色彩,她的身上也兼具了善良、忠贞等高尚的品质。

随着金陵莫愁影响力的扩大,在她身上演绎的故事逐渐增多,而相关的流传和赞颂更使得莫愁女的名字人尽皆知。在民间传说中,后来出现了明朝永乐年间,被陷害的忠臣之女莫愁与望族徐澄的爱情故事。这里展现了忠诚、善良、蔑视权贵、清高的莫愁女形象,着重点也是莫愁对爱情的忠贞。以此为题材,越剧大型古装戏《莫愁女》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莫愁和徐澄为了爱情与封建势力抗争的悲愤和彼此忠贞的唯美爱情。

莫愁女的影响力也引起了政界的注意,以此引导当代女性的价值观和美德观。在江苏省政协九届五次会议上,来自东南大学的汪小洋委员提出,较之以往以“秦淮八艳”作为代表,莫愁女更适合成为南京女性的代言人。汪小洋认为,身为歌妓的“秦淮八艳”虽因心系国家兴亡而被人所尊重,但其中多少带有封建士大夫对女性的歧视色彩。而莫愁女则是一个典型的具有中国传统美德的女性形象。她认为,莫愁女形象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对现代女性修养与和谐社会建设都有积极意义。也有民众献言,希望将莫愁湖作为南京的城市名片,认为新歌《啊!莫愁,莫愁》可称为南京的市歌。

莫愁女的传说同这个名字一样美丽动听,寄托了千百年来人们希望无忧无愁的美好愿望。有关莫愁女的传说故事,相似的类型和特征也有迹可循,但这个传说的魅力不仅仅于此。如今南京莫愁湖景区内留有“无忧桥”,莫愁女系列纪念品上都印有了“一生莫愁”的字样,在游览莫愁湖美景的同时,人们将关于莫愁女的传说连同这个有着跨越时空价值的名字,和它背后隐含着的对生活的祝福带去各处。

三、莫愁女传说研究现状

莫愁女传说经历了从单薄寥寥到丰富传奇的发展过程,有关其传说的研究更是自古有之,沿袭至今。莫愁女传说同时在三个地区流传符合传说作为口头文学进行扩散的特点,但是究竟从哪里传出和如何相互影响是学者们一直以来探究的重点。

“金陵莫愁”是目前所有莫愁女传说中影响范围最大的,甚至很多人只把南京的莫愁当做莫愁女传说的正统和唯一。“洛阳莫愁”作为“金陵莫愁”传说的前身和一部分,似乎也逐渐得到了大家的关注和认可。而湖北的“钟祥莫愁”除了受到学者的重视和当地人的推崇外,并没有为外人所熟知或知晓。这种格局的形成使得学术界出现了为“钟祥莫愁”发声和极力弘扬的倾向,其中以钟祥当地文化者和莫愁研究的学者为主要研究群体。在莫愁女传说三足鼎立的局面下,很多学者倾向于将其划分为两个系统,“洛阳莫愁”和“金陵莫愁”同属一个系统,而“钟祥莫愁”另属一个系统。至于莫愁女传说三地流传格局的形成,中庸地认为分属两个系统、各不相干是保守而稳妥的,但是也不能忽略“钟祥莫愁”所蕴含的独特价值以及“洛阳莫愁”、“金陵莫愁”传说各自产生的文化内涵。

有关莫愁女的研究最为专注和有突出成就的为夏振明和吴福林先生。夏振明发表了多篇有关莫愁女传说的研究文章,并且编著了《莫愁女及莫愁文学》一书。夏振明先生的研究领域主要着重于金陵莫愁,他对莫愁女及莫愁文学的源流进行了考证,指出金陵莫愁恰是溶洛阳莫愁和钟祥莫愁及其他文学形象的综合体。夏振明先生这样总结,洛阳、钟祥、金陵三莫愁在文坛上显隐不同的主要原因有:有无“遗迹”;地理条件;人为因素。而金陵莫愁是三个莫愁中处于最优状态的。[2](P43)这个观点得到了学者的认可,也使得夏振明先生的“正宗莫愁”为“乐府两莫愁”,金陵莫愁“异军”突起的见解逐渐成为学界共识。而此书中也收录了有关莫愁的近百首诗词和几十副楹联,这些都表明了莫愁女及莫愁文学是一个已被认可的研究领域,为莫愁女文学形象的塑造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吴福林先生作为南京地方志工作者,对莫愁湖倾注着深厚的感情,著有《莫愁湖史话》一书,并采录金陵莫愁女传说编在《南京的民间传说》中。《莫愁湖史话》立足于各个版本的莫愁湖地方志书,而吴福林正是认为莫愁女传说应该在尊重现实的基础上“添油加醋”地不断发展丰富。[4]吴福林提出了“莫愁文化”一词,认为“莫愁文化”由“传说文化”“风雅文化”“赏花文化”构成,其中关于莫愁女的传说,他认为“莫愁”这个名字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吴福林是以地方文化者和老南京热爱的角度,审视了这一昔日金陵盛景背后的动人传说。

除却上述的专著,有关莫愁女传说的研究还有多位学者的几十篇相关论文,三地流传成为其最大的特点和后来学者应该着力探究的领域。但在实际情况中,不同地方的流传承载着不同的历史和文化根源,并与当地的地理资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是极具传说魅力生发性的正常文化现象。同时,莫愁文学是依附在莫愁女传说之上的文学演变和美化,而又在文学形象的影响下引起人们对传说探究的兴趣。基于莫愁女文学形象的丰满,在大量史料中剥离文字记载,从民间流传的角度对莫愁女传说进行考证和研究是亟待挖掘的研究方向。分别厘清莫愁女传说的流传和源流,探讨莫愁女传说产生、落地的在地化过程,进而分析莫愁女形象在不同时代的塑造和演变,将其置于同一系统中进行比较,并阐释其产生的文化背景与内涵是繁琐却有着浩大研究空间的领域。

[参考文献]

[1]夏振明.莫愁试考[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03).

[2]夏振明,胡风英.莫愁女及莫愁文学[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

[3]王斌辉.莫愁本事说略[J].贵州文史丛刊,1987,(02).

[4]吴福林.莫愁湖史话[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9,(12):60.

[责任编辑:Z]

猜你喜欢

金陵洛阳
洛阳正大剧院
登金陵凤凰台(节选)
洛阳战“疫” 人大在行动
曹雪芹南游金陵说再考辨
“立法为民”的洛阳实践
洛阳师范学院
洛阳自古繁华
海水为什么不能喝?
《张祜 题金陵渡》
醉一场金陵遗梦,留一片丹心如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