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今语文考试改革中的测试框架建构

2015-12-17杜娟荣维东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测验命题框架

杜娟+荣维东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考试制度改革所涉及的不仅仅是高考制度,还涉及整个考试评价,包括从小学开始一直到博士研究生阶段。考试改革的核心是在努力保障公平的前提下,打破目前考试评价及人才选拔手段太过单一的局面。要逐步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①在纲领性文件的指导下,语文考试制度改革也在逐步推进,我们不妨从2014年度《中国教育学刊》与《课程·教材·教法》刊登的三篇文章中透视“语文考试改革中的测试框架”的内涵和发展方向。

一、语文考试改革要抓住切入点:构建新的测试框架

【评析文章】叶丽新:《测试框架:语文考试改革的重要着眼点》,原载于《中国教育学刊》2014年第4期。

【原文提要】考试改革一般会从宏观的制度改革和微观的试题优化两个层面着手。然而,中观层面的“测试框架”也是我们必须予以重视的,它是从课程目标、评价理念到考试命题之间的一个有效的引导和过渡。新构建的语文“测试框架”文件,应该符合国际“测验框架”文件的属性:对测量对象有清晰、立体的认识;描述、引导“概念理解”与实际命题之间的关系;具有关于出题、评分等的重要技术指导;基于考试结果不断完善对测量对象的认识。“测试框架”将是促进教学和考试之间形成良性循环的关键。

(一)构建新的语文测试框架的必要性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突破口,也是家长、教师、学校、全社会最关心的事情。《中国教育报》2014年10月1日第002版刊登了一篇新闻评论——《语文评分之争要向考试改革求解》,透过湖南籍青年作家张一一将湖南教育考试院告上法庭的事件,揭示了现行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的机械死板,使得原本最为主观性的,最能考察学生语言能力的题目落入“套路”,从技术上说,类似于“八股文”。作者最后强调,问题出在卷子上,高考模式、考试命题模式、教育模式等体制性因素存在很大的问题。同样的,叶丽新在其文章开篇指出,考试改革是我国面临的一个大难题,这个难题一般会从宏观的制度改革和微观的试题优化两个层面着手。然而,这两个层面之间需要有一个关键性的引导和过渡,也就是作者指出的“测试框架”。对于概念界定时作者给出的三种表述:“测验框架、测评框架、测试框架”,是为了在不同语境中使用最恰当的说法。针对我国语文考试制度的实际情况,作者最终确定了“测试框架”这一说法。由美国教育研究协会(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AERA)、美国心理学协会(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APA)和全美教育测量学会 (National Council on Measurement in Education,NCME)三家共同研制的《教育与心理测试标准》界定了“测验框架”的定义:“在构念或内容范畴的概念形成和研制评估构念的测验之间常常会有微妙的相互作用发生。测验框架将这个构念或内容范畴如何体现在测验中具体描述出来。用于出题、制定评分规则和检查试题特性的步骤常有助于阐明框架的内容。”为了更直观地表述这个概念的要点,我们用下表进行说明。

随后,结合我国语文测试的实际情况和其他学者的已有研究,作者分析了语文测试研究和实践中既有的相关“框架”、依据及其缺憾。她指出:在语文命题实践中,显性和隐性的“框架”有三类。其一,语文考试命题直接遵循的基本依据是“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但目前考试大纲与新课程改革对语文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和目标匹配度不高,对测试的基本问题说明也不够充分。其二,从语文课程标准的角度来说,应依据国家课程标准进行评估和考试命题。其局限性一是比考试的测量目标和内容领域宽泛得多,二是缺乏一维性,对各类知识或特点的描述不够清晰。其三,长期潜在地影响着各级各类考试的宏观框架是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框架。然而这个框架很难指导命题实践。此外,在其《能力测试点与试题之间的“张力”:国际阅读测评项目的经验》(《全球教育展望》,2014年第6期)一文中,作者从微观层面指出:在大规模考试中,对语文能力测试点的定位、理解偏于简单化,语文能力测试点与试题之间的对接过于模式化,即每一次考试的考点似乎都很“明确”“稳定”,但又似乎过于“明确”“稳定”,考点的稳定直接体现在题型和题目表达层面上②。

正是由于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而目前又有一个过渡性的“测评框架”,因此构建新的语文测评框架是语文考试改革走向深化的必经之路。

(二)国外测评框架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综观PISA、PIRLS、NAEP等国际阅读测评项目,作者认为,他们具有三个比较明显的特征,值得我国的“考试大纲”借鉴。一是测验文件翔实,能够兼顾理念与技术,即以扎实的理论研究为基础,也在实际操作中不断完善。如上海中小学曾参与过的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The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就有两份文件对其进行说明,即测评框架和技术报告。我国语文测试中缺少的正是如三大测评项目中列出的对命题的理念、内容、依据进行细致入微的解释和说明的“测评框架”(Assessment Framework)以及能将命题和后期数据分析方面的技术细节进行详细规定的“技术报告”(Technical Report)或“测评说明”(Specifications)。二是“概念框架”清晰,即测量的“构念”明确。基本都是从阅读的目的、阅读的情境(或环境)、文本类型、认知目标(或过程)几个基本要素展开的。三是化抽象为具体命题实践,落实概念框架。如NAEP评价框架,在层层理论解释和量的规定的基础上,测评项目中文本的选择范围和特定文本命题的指向相对清晰。作者强调,在国际测评项目中,我们可以看到,所有的概念、分类等都能对命题过程和结果产生直接和真实的影响,从设定测量目标到编制试题的过程,认知目标阐释立体,与试题之间内在的准确对应,试题本身的表达与认知目标的表达没有固定的对应模式。相比之下,我国既有的“考试大纲”则不够立体,认知目标与试题之间缺少“张力”。

猜你喜欢

测验命题框架
框架
广义框架的不相交性
《新年大测验》大揭榜
WTO框架下
两个处理t测验与F测验的数学关系
下一站命题
一种基于OpenStack的云应用开发框架
你知道吗?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