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关注的不再是天空的表情
2015-12-17杨洋
杨洋
【摘 要】广播对天气预报的报道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天气预报服务开始向全方位、无微不至的多元化方向发展,根据“人的需要”对气象状况给予了立体解读,真正体现出媒体对受众的服务意识。
【关键词】广播气象 报道观念 立体解读 服务意识
随着大众对与生存环境密切相关的气象、环境保护、灾害经济发展等信息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天气预报节目成为人们了解自身环境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人们只能通过广播和报纸了解点儿天气。报纸上的天气预报很简短,《人民日报》上有北京地区的24小时预报。大家印象最深的就是:夜里,南转北风一二级;白天,北转南风二三级。如今,所有广播电台的天气预报都变得那么亲切、自然、易懂,为听众提供大量有效、实用的信息,它是一档服务于全民的服务性栏目。
语言风格上注重娱乐性和贴近性。节目中,主持人的亲和力、富有人情味的语言风格和节目氛围,使节目达到了更细致周到为观众服务的目的。广播电台天气预报节目以阜新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广播气象节目为例。
节目内容丰富化
天气节目的内容不再局限于介绍降水、温度、风力等,附加在天气预报上的信息越来越丰富,例如介绍空气污染指数、紫外线指数、晨练指数、可吸入颗粒、酸碱度等等,除此之外,还会根据不同的天气、社会热点、新闻时事、特殊的节假日等,在节目中添加相关的信息。如天气与疾病的关系,春天告诉你如何抗过敏,阴雨天告诉你治疗风湿的方法,黄金周向你介绍各地的风景名胜,春运期间向你介绍火车车次以及公路的路况。对天气和自然灾害等情况进行跟踪报道,这些都是对天气预报的延伸,从而使其内容更加丰富。
节目形式创新化
广播节目品牌形象的设立代表着受众对于此节目的感受与印象,为了突出节目的个性,广播天气预报节目在打造自身品牌时,节目形式出现了一些创新。
天气预报节目出现了信息涵盖面更广的天气资讯类节目。现在除了一般天气指标,天气预报还提供“感冒指数”、“洗晒指数”等服务信息,使人对天气状况产生立体的直观的预期。
例如阜新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广播运用天气,服务“三农”,为农民服好务,阜新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广播先后开设了多档气象节目结合天气变化,介绍相关的农业科技知识,指导农民搞好农业生产。
例如曾在《阜新新闻》节目中开设了《明非说天气》节目板块,这档天气预报节目在节目片头的制作与创意上就打破了以往的呆板模式。片头语言:“风从何处来,云往何处去?明非说天气仅说风云变幻!”并配以鸟鸣、流水的自然音效和灵动的音乐,开篇就以人性化、贴近性的理念统领节目,给受众一种亲近和身临其境感。内容上摒弃了主持人播报的一贯形式,主要以记者报道说的方式来阐释天气情况。记者以通俗易懂、俏皮的语言,来诉说风云变幻,还常常以居家过日子的视角来善意地提醒听众。
例如:“上周日的一场降雪过后,天儿冷了不少,今天早上一出门就立刻感觉到这种冷。我看到很多市民朋友又重新戴上了帽子和手套,但是一部分市民朋友只是把帽子轻轻地扣在头上,其实这样是非常不科学的,因为在我们的头部分布着很多毛细血管,这些毛细血管也非常的密集,在零下二三十度的时候,毛细血管就特别容易破裂,尤其是老年朋友,就更要注意,出门的时候一定要全副武装。”另外还着重以从事农业战线采访报道的记者的视角来了解有关农业气象方面的情况进行说天气,为当地的农业生产生活有针对性地提供气象服务,受到广大农民朋友的好评。
在阜新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广播全新改版之后,直播节目《新闻直通车》中开设了一档新颖的天气资讯板块,每天都以主持人与户外记者现场连线的形式播发天气资讯。主持人与记者用聊天的形式跟听众朋友谈天说地,记者在户外用切身感知到的天气冷暖,来阐释实时播发的天气情况,让节目更具可信性。而且每周一主持人都与气象专家进行现场连线,为听众讲解未来一周的天气状况,给受众一周的出行计划提供了必要的预期准备,为出行的人们提供了方便,也能为农作物的播种与收获提供可靠参考。
在节目内容上,已经冲出大多数媒体就天气说天气——“天气简报”的局限,而是着重于关注人的需要,重视天气对人的健康、心情、生存状态的影响。例如——
主持人:就像你刚才所说,咱们阜新已经连续半个月的时间没怎么见过太阳了,很多朋友都有这样的一个疑问,究竟到什么时候这天气才会转晴呢?
记者:的确,咱们阜新的阴雨已经持续了好久,最近也听到有很多朋友在发牢骚,说这样的天气真让人崩溃,大家都期待阳光尽快回到身边。那么根据气象部门的预计,在今后的五天里,咱们阜新依然还都是这样的阴雨天气,由于这样潮湿、多雨、没有阳光的天气,不少朋友变得十分郁闷,会感觉疲劳,而且情绪也非常低落,在这里,韩丹建议朋友们,要多运动,多和朋友聊天交流,中午的时候最好睡个午觉来缓解疲劳感,这些都有助于减轻不良的情绪带给我们的影响,希望大家在自己的心里都能保留一份灿烂的阳光。主持人。
在几分钟的节目里,它以深层次的服务和贴进百姓为宗旨,精心设计,突出人性化的阐述天气,彰显出与其他天气预报节目的不同。
天气预报节目出现在了更多的时段,各时段的整点就预报了全天的天气情况,方便人们的出行。为受众提供全天候的天气资讯服务,且播报的方式相当灵活多样。特别是在一些灾难性气候或是台风等天气的预防时,天气预报出现的频率的增多,更好地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像国庆黄金周和春节、高考等时期,天气情况为人们所重点关注,高频率的播出和更新增强了气象预报的准确性,满足了受众的需求。
媒体对天气预报的报道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天气预报服务开始向全方位、无微不至的多元化方向发展,根据“人的需要”对气象状况给予了立体解读。
比起以往,天气预报节目有了很大的变化,节目的内容变得更为丰富,它不再只是一个简单的预报节目,而是定位于“资讯”之上,是一档以天气预报为主体,包含其他各类生活信息的全新的资讯类节目。不但包括天气预报、出行参考、气象天文知识介绍,还有从生活资讯角度出发对新闻事件的追踪,以及健康、旅游、住房、汽车、饮食、家居等各类即时信息及实用知识。各类生活资讯体现出对受众日常生活的关切;对热点新闻进行“天气式”的追踪,与受众谈天说地,交流各类天文地理知识和动态增长了人们的见识;在环保及农业、生产方面也有着积极作用,减少了干旱、高温、洪涝、沙尘暴等灾害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使一些与气候变化有关的疾病得到一定程度上的预防。通过气象报道将环保理念与城市发展、生活质量等资讯穿起来,所有这些工作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让受众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传播内容,真正体现出媒体对受众的服务意识。
(作者单位:阜新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1]《受众本位下的电视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