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亲子类“明星”真人秀节目的受众心理
2015-12-17袁柳
袁柳
【摘 要】亲子类真人秀节目风靡全国。此类节目契合受众主动参与的心理,符合受众的消费需求;受众群体通过观看节目获得身份认同感,完成了媒介传播中的人际交流;受众的窥私和猎奇心理得到满足,从而使此类节目大受欢迎。
【关键词】真人秀 受众 心理
近年来,以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为代表的亲子类真人秀节目风靡全国,各大卫视纷纷效仿,在黄金时间段推出相似节目。亲子类真人秀节目满足了广大受众的心理需求,明星父子在受众群体中获得了身份认同,粉丝群体在此类节目中近距离窥探偶像更真实的日常生活。亲子类真人秀节目在种类繁多的综艺节目中脱颖而出,正是因为其契合了广大受众的心理需求。
一、受众主动参与和个人需求满足
受众在观看真人秀节目时需要强烈的参与感。真人秀节目在策划时,如不能准确定位受众群体,无的放矢,便容易削弱受众的参与感。受众在观看节目时无法满足自身的心理需求,自然会丧失对此类真人秀节目的兴趣。
亲子类真人秀节目满足了受众渴望参与的心理需求,营造了身临其境的情境氛围。虽然受众不是节目中的明星和星二代,两者生活情境有很大差异,但节目首先将明星父子设定为需在普通环境之下完成各种任务,拉近了受众与明星父子的距离。受众中很大一部分均已为人父母,另有一部分受众抱着观看明星真常态的心理而来,所以他们很愿意也很主动通过参与媒体互动获得个体的心理满足。
亲子类节目与其他类型综艺节目一样,通过手机、网络的媒介形式与受众互动。在节目过程中,不断提示受众互动的方法。电视媒介与网络媒介相结合,受众在网络里可以是参与主体。
如在新浪微博中,节目中的明星父子尤其是孩子很快就能积累起火爆的人气。受众通过手机、微博随时参与节目互动,也在节目结束后在微博中不断关注、评论、转发对明星父子的看法。明星父子在节目中卸下了明星的光环,需要如普通人一样完成各式的趣味任务。明星回归普通父亲的无计可施和拳拳父爱,星二代的童言无忌,使受众在观看和参与时伴随着情绪的愉悦,符合当今社会环境下受众心理的深层需求。
当今中国社会都市氛围浓厚,民众处于快节奏的生活之中,社会中普遍存在着浮躁心理。亲子类真人秀节目通过受众的参与,引发了受众的愉悦情绪,激发了受众的社会存在感,舒缓了受众的焦躁情结,满足了受众的心理需求。
二、受众身份认同与人际交流满足
西方学者麦奎尔认为电视受众中存在人际关系效应:“人际关系效用通过移情效应与媒介人物结成虚拟关系,获得人际交往的实际知识和手段等。”电视节目可以使受众产生亲切感,并可以根据自身的观看感受,评价对比节目中人物与自己的相似之处,通过身份认同获得人际交流的满足感。
受众在观看真人秀节目时,会从中寻找明星与自身的相似点,如年龄、容貌、在家庭和社会中扮演的角色等等。中国亲子类真人秀节目以亲情作为节目与受众的连结点,节目嘉宾都是明星与星二代。
中国的70后、80后乃至90后群体中很大一部分人都已为人父母。以80后为例,曾经被媒体赋予“小皇帝”称号的“独一代”,如今在社会和家庭中承担着不可或缺的责任,是今日中国的中坚力量。在由“小皇帝”向社会家庭中坚角色的转换中,此类受众对为人父母的艰辛不易有着深切的感受。
无论是节目中孩子可爱调皮的天性,还是生存体验任务时父子共同面对困难的温情,都可令受众拥有感同身受的亲切体验,以身份认同的基点与节目嘉宾产生共鸣。
身份认同源自受众与明星共同的情感体验。中国曾经成功的真人秀节目都是把“人”塑造成“神”。大量模式化的综艺节目通过层层选秀,经过残酷的淘汰环节,将少数“普通”人打造为众人仰慕的偶像。雷同的造星方式使观众丧失了观看节目的兴趣,成为明星的选秀选手也高高在上,拉大了与普通观众的距离。而亲子类真人秀节目反其道而行之,将各行各界的成功人士拉下神坛,使他们回归普通的父母角色,向受众展示充满温情的生活常态,并由此激发受众自身如何为人父母的思考和联想。
三、受众窥探真实与猎奇心理
西方谚语称“好奇杀死一只猫”。心理学认为,无论是人还是动物,都渴望认知周围的环境和事物,尤其对未曾接触、神秘的事物格外好奇。真人秀节目使受众可以窥视明星光环后真实的另一面,从而满足受众的猎奇心理。亲子类真人秀节目向受众展示平时无法观看到的明星生活,受众对聚光灯下的明星早已屡见不鲜,对明星的子女则基本一无所知,更是从未在荧屏上观看过明星如何照顾子女。当媒体向受众展开明星与孩子的日常生活时,便最大程度上吸引了普通受众的注意力,使受众的好奇心理得到满足,从而获得收视率上的成功。
受众多为普通人,普通大众好奇明星平时如何抚养教育孩子。在中国,在亲子类真人秀节目播出之前,从未有过明星如此展示其家庭生活。此类节目往往以乡镇为生活情境,使明星重新成为了普通的父亲母亲。在节目的初段,明星父母尤其是父亲要不断地适应环境,单独承担教养孩子的责任,在与环境、孩子的不断磨合中推进节目的进展。明星在节目中展现与普通人并无二致的甜蜜幸福,使受众的好奇心理获得满足,同时高度认同亲子类真人秀节目。
受众好奇心理的最高标准即是真实。在综艺节目尤其是选秀节目屡屡作假之后,最能打动中国受众并满足其猎奇心理的正是最平淡的真实。于紧张且平淡的生活之外,窥探曾经高高在上的明星偶像,与其体验人性共同的舔犊情深。明星作为普通父母的一面在节目中展现出来,满足了受众的猎奇心理,符合受众的窥私动机,既消解了都市生活的焦躁,又填充了空暇时间的寂寞无聊,契合了受众渴望真实的消费心理。
四、亲子类真人秀节目的文化思考
电视媒体在我国拥有庞大的受众群体,电视节目迎合受众心理不断创新是进步的表现。此外,作为影响力巨大的大众媒介,电视节目蕴含的文化对社会有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特别是人文精神可以为当今社会提供有益的文化补充,有效实现媒介的社会功能。
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亲情,亲子类真人秀电视节目可以触碰受众心中最柔软的部分,在过度西化的文化环境中重树属于中国社会的道德文化标准。
以《爸爸去哪儿》和《变形记》为例:这两者都注重社会文化责任的担当,前者视角聚焦在社会构成的基础单位——家庭之中,以浓浓亲情感染受众,使受众感同身受,在娱乐之外更重视自身的家庭责任与育儿观念;后者将城乡的少年互换生存环境,努力发掘中国少年群体中的共性问题,并试图探求解决之道。节目让弱势群体和问题少年互换生活,曾经的问题少年体会到山里生存的不易和艰辛,从而懂得对社会的感恩和回报;山里的少年见识了外面世界的繁华与精彩,从而开拓了视野,树立了奋斗的信念。节目符合中国人传统的道德标准,以“有余”补“不足”,互相理解,互相体谅,给予弱势群体物质帮助和人文关怀,为当下社会文化提供了有益的补充,具有普世的文化意义,浓缩着中华民族勤奋、坚韧的文化符号,使受众在满足娱乐需求的同时重温中国的传统文化。
未来,亲子类真人秀节目在满足和符合受众心理需求的同时,还是要努力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创新求变,并尽可能贴近生活,才能被更多的受众所接纳,同时节目在选材及制作时应当尽量做到多样化及层次分明,让节目更为饱满充实更具观赏性,最大程度地吸引受众眼球并且得到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