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串井流程应用现状及调整措施
2015-12-17王春阳
王春阳
(大庆油田第七采油厂第一油矿,大庆市 163517)
浅析串井流程应用现状及调整措施
王春阳
(大庆油田第七采油厂第一油矿,大庆市163517)
摘要:随着葡萄花油田葡北区块采出液含水的增加,集输系统流动液体的流变性发生变化。为了进一步节能降耗,第七采油厂第一油矿在2013年夏末对某采油队三座计量间共36口油井进行单管冷输试验性改造,从1a多的管网运行情况看,取得了一定的节能效果,但也遇到了一些具体问题。就现阶段改造成果与问题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索出适用于本地区管网改造的具体参数界限与允许条件,为日后新流程推广做出积极探索。
关键词:串井流程;应用;节能;改进
前言
葡萄花油田葡北地区已进入中高含水期,区块采油速度低,含水高,开采成本剧增,开采难度加大,挖潜增效成为油田可持续发展和油田生产经营的重要课题。随着葡北油田采出液含水的增加,集输系统流动液体的流变性发生变化。为了进一步节能降耗,2013年第七采油厂第一油矿对某采油队共36口油井进行单管冷输及环状不掺水油井流程改造。
1基本概况
该采油队地处葡北四断块,管理面积11.5km2,辖有中转站一座、注水站一座、计量间6座、配水间6座,2013年改造前有油井78口,正常开井59口,水井48口,正常开井44口,改造前日产液504t,日产油56.2t,队属中转站平均回油压力0.52MPa,平均回油温度38℃。日平均掺水量1783m3,日平均自耗气量5137m3。
2串井流程改造后现状
跟踪对比3座计量间2013年8月新管网投产后至2014年10月生产运行情况,将产液量、含水率、管线总长度作为关键指标,可以看出:1#计量间1号串(3口井)及3号串(2口井)、4#计量间2号串(2口井)及5号串(3口井)管线运行正常,4个串总产液量较少(平均液量54t/d),含水率正常(平均值82%),平均长度不超过800m;而1#计量间2号串(4口井)、2#计量间1号串(7口井)、4#计量间1号串(3口井)、3号串(6口井)及4号串(4口井)管线运行异常,主要表现在油井井口回压升高较快,回油温度不稳定,管线容易卡堵等,5个串总产液量较大(115.4t/d),含水率正常(平均值87%),平均长度为1070m。
3串井应用优缺点
3.1 串井的适用条件
(1)油田进入高含水后期,含水原油转相成为水包油型乳状液,粘度大幅降低,流动性能变好,有利于低温集输。随着原油含水升高,管壁结蜡量降低,有利于低温输送。
(2)由于高含水时管壁形成水膜,阻碍了蜡晶体在管壁上的附着。因此,这一现象说明,原油达到高含水后,对管壁结蜡有抑制作用,有利于实现低温集油[1]。
3.2 技术优势
3.2.1节约建设资金
串井流程为单管回油流程,管线敷设为单根管线,在整体施工上节约管线成本,减少施工难度,可以大幅度节约建设资金。
3.2.2节约掺水量,节省站内自耗气
串井流程为不掺水回油流程,整个流程不掺水,节约管网掺水量,可有效节省站内加热炉负荷,节省站内自耗气。统计36口油井,与2012年同期对比两年累计节气1.15万m3,节电6.38万千瓦时。
3.3 现场存在问题
经过一年多的运行,串井流程主要问题即体现在管线压力不稳定,回压上升较快,使油井现场管理难度加大,增加打干线次数,甚至直接影响油井产量。
跟踪对比9个串井流程的运行情况,将回压上升速度、平均天数增加值、打干线次数及影响产量作为关键指标,可以看出:4个运行正常的串井流程回压上升均较慢,平均3个月上升2.5MPa,全年打干线2~3次,单井影响产量32t/d;而5个运行异常的串井流程回压上升均较快,平均30d上升2.5MPa,全年打干线5次,单井影响产量127t。
以4#计量间4号冷输串流程为例,其1a内回压表现如图1所示。
图1 1#计量间4号串管线回压汇总图
4对不稳定串井流程的改进分析
4.1 将所有回压不稳定串井流程增设掺水管线,改为双管集油
①接入掺水,使干线总含水量增加,使流体远离乳状液转相点,进一步降低其黏度;②干线回油温度上升,含水原油在较高的温度下会呈牛顿流体特性,使其粘滞力减弱,流动性增强,减少蜡或胶质等附着在管壁上的几率,使干线回压能在合理的范围内保持稳定慢升;③接入掺水后,针对回压上升幅度较大,频率较快的情况,可以采取随时掺水全开冲干线的办法,一旦发现回压值接近来水压力,那么立即将掺水全开以冲干线,回压下降幅度不大的,在冲干线时间上可以延长至24h以上,以尽可能的将管道壁蜡或胶质沥青质冲洗走,使回压值降至最小,维持油井正常生产。
4.2 如回压已经超过来水压力,则改用双管回油流程,增加管径减少压力损失
当干线回压超过掺水压力,环井流程无法正常掺水时,可以将来水线停掺,倒双管回油流程。
该办法等同于放大管径,采取低速输送。管线输油压力损失与管径的4次方成反比,适当放大管径能有效地减少压力损失,相当于降低黏度。葡萄花油区原油含蜡及胶质沥青质较高,其低温流动性受流态影响较小,低速流动时,对油气水分离和原油凝点影响不大,因而能降低管线回压,也较安全。按生产经验冷输回油管线内流速一般应小于0.8m/s。
图2 1#计量间2号串管线双管回油流程改进示意图
5总结
5.1 串井流程回压升高快慢与总产量有关,而与含水量关系不大
在设计降温集输多井不掺水工艺流程时,首先要考虑产量因素,在确定将某些距离较近的油井设计成为串井流程之前,先对各单井进行产量预测,选择一个在管道运行年限内可能出现的最大总产量值,若计算得总产量大于70t/d,则应将其拆分为两组串井流程或直接改为环状掺水集油流程。
5.2 适当的放大管径能有效降低回压上升速率
在进行乳状液原油输送管道水利计算时,应根据各井产量和含水率及含水率上升速度,选择一个在管道运行年限内可能出现的最高产量及粘度值。可以采取按表观黏度范围计算管径后再适当放大的方法,当该管线内含水率较低时,适当的放大管径能有效地减少压力损失,相当于降低黏度,并提高管路剩余能力。低含水率原油的低温流动性受流态影响较小,低速流动时,对油气水分离和原油凝点影响不大,因而放大管径能降低管线回压,也更安全。按生产经验,一般中低含水率原油回油管内流速应小于0.5m/s,即将管线直径增加至DN76、DN89及以上。
5.3 合理设计管线长度,如长度过长则最好改为环状掺水集油流程
5.4 综合以上三点认识,结合经济节能原则,制定一组多井流程设计方案
以含水率90%,管线长度为1000m为例,按照石油工程地面设计手册要求,每公里压降不大于0.05MPa,计算日总产量与管径的关系(取新的无缝钢管的绝对粗糙度e=0.1×10-3m,水在30℃时的动力粘度μ=0.9×10-3MPa·s,乳状液内向临界含水率φk=0.72)[2]:
在以下三种管径计算中均满足于紊流水力光滑区。
DN50(φ60×3.5)→72.2t
DN65(φ76×4.0)→149.6t
DN80(φ89×4.5)→224.8t
得出设计方案(考虑安全系数取0.85):
(1)总产液量小于61.4t/d,可以选择DN60无缝钢管设计单管冷输流程。
(2)总产液量大于61.4t/d小于127.2t/d,可以选择DN65无缝钢管作为回油管线、DN50作为来水管线设计环状掺水流程。
(3)总产液量大于127.2t/d小于178.5t/d,可以选择DN80无缝钢管作为回油管线、DN50作为来水管线设计环状掺水流程。
参考文献:
[1]聂兴柱.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5).
[2]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编.石油地面工程设计手册[Z].1995,(10).
化工环保
Current Situ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Cascade Well Process
WANGChun-yang
(No.7 Oil production Plant of Daqing Oil Field,Daqing,163517)
Abstract: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achievement of technical transformation on Putaohua Oil Field. Some new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cascade process;application;energy-saving;modification
中图分类号:TE2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3-6490(2015)01-0089-03
作者简介:王春阳(1989-),男,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油田第七采油厂第一油矿,科员,主要从事石油化工与地面工程工作。
收稿日期:2015-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