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卡氏造林法改良盐碱地的初探

2015-12-17吴海涛翟红莲李海涛赵红霞孙仲序

河北林业科技 2015年3期
关键词:卡氏盐碱地盐分

吴海涛,翟红莲,李海涛,赵红霞,孙仲序

(山东博华高效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滨州 256500)

卡氏造林法改良盐碱地的初探

吴海涛,翟红莲,李海涛,赵红霞,孙仲序

(山东博华高效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滨州 256500)

为探究盐碱地造林苗木成活率低下的问题,在滨州市博兴县泰丰林场重度盐碱地,进行了卡氏造林法与一般造林方法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卡氏造林法能有效降低土壤的盐分含量与pH值,能显著提高土壤盐碱情况下造林苗木的成活率,同时卡氏造林法能有效改善苗木的株高、冠幅、地径、分枝数等指标。

卡氏造林;盐碱地;生长指标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泰丰林场位于博兴县乔庄镇,地处黄河三角洲属于滨海浸盐渍区,土壤盐分含量与pH值较高,造林苗木选择品种单一,对于一些特殊苗木造林后成活率较为低下,很难在短时间内取得较好的绿化效果,给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卡氏造林法是希腊科学家乔治·卡利斯特教授发明的一种把苗木栽在装有营养土的塑料袋内的方法,其主要作用是保存土壤水分,提高苗木成活率[1]。本试验在滨州市博兴县泰丰林场重度盐碱地进行,进行了卡氏造林法与一般造林方法的对比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乔庄镇泰丰林场进行。该地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地处北纬36°~37°,东经117°~118°,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气候凉爽,冬季寒冷少雪。试验地盐分含量平均值为5.84g/kg,pH平均值为8.08,属于重度盐碱地[2]。

1.2 材料和方法

1.2.1 试验材料

试验树种为规格均匀的1a生刺槐;制作长50cm、宽45cm的白色塑料袋。测试工具有游标卡尺、卷尺、取土器、恒温干燥箱、振荡机、电子天平、pH计等。

1.2.2 试验方法

2014年3月中旬对刺槐分别进行卡氏造林法、一般造林方法的对比试验。取试验田20~40cm层的土、木耳糖、保水剂按一定比例配置成营养土备用。挖长50cm、宽50cm、深50cm的树坑。将塑料袋放入树坑内并将袋口向四周撑开,在塑料袋的底部侧面开4个直径为2cm的圆孔以便于排水,装入营养土1/2后放入苗木,保证苗木根系舒展,最后将塑料袋装满土,浇水,待水下渗完后将树坑覆白色塑料膜用于保水。一般造林方法(以下简称CK)的苗木规格大小、树坑大小与卡氏造林法一致,仅不使用营养土和塑料袋(即露地栽植)。共设置3次重复,每次重复20株,苗木种植后为防止水分的蒸发对苗木进行平茬,留茬10cm。

1.3 调查与分析方法

2014年6月、10月对试验刺槐进行成活率的调查;2014年4月、7月、10月分别取土样,用质量法测定土壤盐分含量,用pH计测定土壤pH值,并用游标卡尺测量苗木地径,用卷尺测量株高、冠幅,人工清点分枝量。用Excel、SPSS对数据进行数据统计与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卡氏造林法对土壤盐分含量与pH值的影响

2014年4月、7月、10月分别对不同造林形式下的土壤盐分含量与pH值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见图1、图2。由图1可知,卡氏造林法与CK组的盐分含量随着时间的推进而不断的增加,但整体上每次测定的盐分含量卡氏造林法都比CK组的少,其中4月份两种造林方式土壤的盐分含量差别很小,差值仅为0.04g/kg,而7月、10月两种造林方式的盐分含量差值增加,差值分别为0.36、0.50g/kg。由图2可知,卡氏造林法与CK组测定的pH值都是先减小后增加,同盐分含量测定结果一致,每次测定的pH值卡氏造林法都比CK组的小,其中4月份两种造林方式测定的pH值差别最小,差值仅为0.01,而7月、10月份两种造林方式之间pH值差值增大,差值分别为0.29、0.21。由以上分析结果可知,卡氏造林法与一般造林方法相比能有效降低土壤的盐分含量与pH值。

图1 不同造林方式对土壤盐分含量的影响

图2 不同造林方式对土壤pH值的影响

2.2 卡氏造林法对苗木成活率情况的影响

刺槐栽植当年6月份、10月份对其进行成活率调查,调查结果如表1。卡氏造林法6月、10月份苗木的成活率分别为73.5%、41.2%,而CK组的6月份、10月份成活率分别为69.3%、8.8%。6月份卡氏造林法苗木的成活率比CK组的高4.2个百分点,而10月份卡氏造林法苗木的成活率比CK组高达32.4个百分点,由此看出卡氏造林法在重度盐碱地上能显著提高种植苗木的成活率。

表1 不同造林方式成活率情况表

2.3 卡氏造林法对苗木株高变化的影响

2014年4月、7月、10月对苗木株高变化进行了测量,测量结果见图3。由图3可知:苗木平茬4月份株高匀为10cm,7月份卡氏造林法与CK组的苗木株高分别为84.32、41.80cm,两者之间差值为42.52cm;10月份卡氏造林法与CK组苗木株高分别为112.01、65.87cm,两者差值为46.14cm。由此可知从4月份到10月份卡氏造林法与CK组之间苗木的株高差值在不断加大,同时从4月份到10月份之间卡氏造林法苗木增长102.01cm,CK组仅增长55.87cm。综上所述可知7月、10月份卡氏造林法苗木株高均比CK组的高,且卡氏造林法株高增加量比CK组的大。综上所述,重度盐碱地下使用卡氏造林法能增加苗木生长量。

图3 不同造林方法对苗木高生长的影响

2.4 卡氏造林法对苗木性状的影响

2014年10月份对不同造林形式下成活的刺槐苗木进行性状测定,测定结果如表2。由表2可知:卡氏造林法对苗木性状影响与株高的表现一致,卡氏造林法苗木的冠幅、地径、分枝数均比CK组的大,差值分别达到39.76cm、13.39mm和6个。由此可知,较一般方法盐碱地造林,卡氏造林法能有效增加刺槐的冠幅、地径、分枝数。

表2 不同造林方式对苗木生物量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在重度盐碱情况下,卡氏造林法通过使用塑料袋,换用营养土,使盐分被阻断在塑料袋外,根系与土壤盐分的接触减少,使根系免受盐分的危害。此外由于土壤盐分只上下移动,塑料袋的存在有效地阻断了土壤中盐分的浸入,降低了苗木根系周边土壤的盐分含量与pH值。在土壤重度盐碱情况下,卡氏造林法能显著提高苗木的成活率与保存率,这点与甘肃省林业科技推广总站杨国洲的试验结果一致[3],同时卡氏造林法在提高苗木株高、冠幅、地径、分枝数量等方面效果也较为显著。

在使用卡氏造林法改良盐碱地时,应注意所选苗木种类、塑料袋的规格等有关材料,若苗木是深根系的建议用大规格的树坑与塑料袋,由于刺槐为浅根系植物,故树坑为50cm×50cm×50cm不影响其根系生长。建议在使用卡氏造林法栽植苗木时应根据苗木种类、苗木根系大小等因素选择树坑、塑料袋的大小、营养土的配比等因素,以满足苗木根系生长的需求。卡氏造林法与一般造林法相比,虽然较费工费时,但能有效解决盐碱地造林死亡率高,“年年栽树不见树”的恼人问题,从长期看是非常划算的。

[1]周映梅,王锡信,戚登臣,等.卡氏植树法引进及示范应用[J].甘肃林业科技,2002,27(4):51-53.

[2]冀媛媛.天津滨海新区海岸带盐碱地生态化发展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9.

[3]杨国洲.兰州北山干旱区云杉卡氏造林试验结果初报[J].甘肃农业,2007,(9):28-29.

S728.5

A

1002-3356(2015)03-0027-02

2015-02-11

山东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3YD11002)。

猜你喜欢

卡氏盐碱地盐分
张巍婷 盐碱地上拓出“常丰”路
盐碱地枸杞提质增效关键技术
三种土壤改良剂对盐碱地冬枣园的影响
长期膜下滴灌棉田根系层盐分累积效应模拟
奇特的卡布列克数
摄影欣赏
体外膜肺氧合救治肾移植术后卡氏肺囊虫肺炎1例护理体会
基于PLSR的陕北土壤盐分高光谱反演
乌鲁木齐市汉族中学生上颌恒磨牙卡氏尖的调查
我国主要菜区土壤盐分、酸碱性和肥力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