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圳市光明新区慢性病行动不便患者医养融合模式护理需求调查研究

2015-12-17王利玲邓贤达

护理学报 2015年16期
关键词:医养光明慢性病

王利玲,邓贤达,苏 钏

(光明新区中心医院 社区健康服务管理中心,广东 深圳 518107)

深圳市光明新区慢性病行动不便患者医养融合模式护理需求调查研究

王利玲,邓贤达,苏 钏

(光明新区中心医院 社区健康服务管理中心,广东 深圳 518107)

目的对深圳市光明新区患有慢性病且行动不便的患者开展医养融合模式的护理需求调查,为该区护理院建设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对来自医院、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及家庭病床的慢性病患者392例,进行入住护理院接受医养融合模式护理需求及需求项目的调查,并进一步利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愿意接受医养融合模式护理184例,占46.9%;医养护理需求各项目均在50.0%以上,需求排名前3位项目依次为病情观察、生活照料、康复锻炼指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个人月收入、居住状况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个人月收入高、独居、中重度功能障碍患者选择接受医养融合模式护理的可能性更高(P<0.05)。结论光明新区医养融合模式护理需求较高,尤其是月收入较高、日常生活能力功能障碍且独居的老年慢性病患者,应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加快护理院的建设。

光明新区;医养融合;护理需求

护理院是为生活不能自理、重症疾病晚期而需要长期护理服务的老年人或患者提供生活护理、疾病康复护理、临终关怀服务的医疗机构[1-2]。随着人口不断老龄化的同时,出现带病生存年数的增加,长期护理的需求空前高涨[3-4]。而有限的家庭支持力与社区卫生服务资源,使老年人入住医养融合模式的护理院成为必然。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深圳市光明新区患有慢性病且行动不便的患者开展医养融合模式的护理需求调查,以便为该区护理院设置和发展的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取便利抽样法,2014年12月分别选取光明新区2所二级医院内科在住院患者168例,社区健康服务中心门诊患者175例与家庭病床患者52例。依据护理院一般收治对象,设定本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患有1种及以上经医生明确诊断的慢性病;(2)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5]得分<100 分;(3)愿意参与本研究、积极配合、意识清楚且无认知功能障碍。

1.2 调查工具 (1)需求调查问卷:课题组自行编制“医养融合模式护理需求调查表”,共包括2个部分,第1部分为一般人口学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第2部分为医养融合模式护理需求表,包含是否有意愿接受医养整合模式护理、具体需求的项目等。 (2)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arthel Index,BI),该量表[5]主要用于判定个体日常生活活动能力。100分表示生活自理,无需帮助;60~99分有轻度功能障碍,能独立完成部分日常活动,但需一定帮助,41~59分有中度功能障碍,需极大帮助才能完成日常生活活动,≤40分有重度功能障碍,多数日常生活活动不能完成。

1.3 调查方法 研究者向调查对象说明研究的目的、意义,根据问卷内容向患者提问,根据患者回答情况填写问卷。如患者疾病、体弱等不能配合,则由家属代为回答。本次共发放问卷395份,回收有效问卷392份,有效回收率为99.2%。

1.4 统计学方法 将调查结果录入SPSS 18.0,定量资料运用(±S)描述,定性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比进行描述,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二元回归Wald法,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 本组患者392例,性别:男 227 例(57.9%),女 165例(42.1%);年龄:≤50岁 39例(10.0%),51~65 岁 85 例(21.7%),66~80 岁 146 例(37.2%),≥81 岁 122 例(31.1%);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 201 例(51.3%),初中 134 例(34.2%),高中及以上57 例(14.5%);深圳户籍 354 例(90.3%),非深圳户籍38 例(9.7%);个人月收入:2 000 元以下 53 例(13.5%),2 000~3 999元 90例 (23.0%),4 000~5 999元 116例(29.6%),6 000~7 999 元 79 例 (20.1%),8 000 元及以上 54 例(13.8%);居住状况:独居 93 例(23.7%),与配偶同住102例(26.0%),单独与子女同住129例(32.9%),与配偶、子女同住68例(17.4%);前一年曾住院治疗266 例(67.9%),未住院治疗 126 例(32.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测评轻度功能障碍131例(33.4%),中度功能障碍194例(49.5%),重度功能障碍67例(17.1%)。

2.2 深圳市光明新区医养融合模式护理需求情况 184例患者愿意接受医养融合模式护理,占46.9%,208例患者不愿意接受医养融合模式护理,占53.1%。愿意者中,需求项目排名前3位依次为病情观察、生活照料、康复锻炼指导。见表1。

表1 深圳市光明新区愿意接受医养融合模式患者护理需求情况(n=184)

2.3 影响医养融合模式护理需求的因素分析 采用Logistic二元回归Wald法,以是否愿意接受医养融合模式护理需求作为因变量(否=0,是=1),将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户籍类型、个人月收入、居住状况等一般资料,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分析,各变量赋值见表2。结果显示个人月收入、居住状况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个人月收入高、独居、中重度功能障碍患者选择接受医养融合模式护理的可能性更高。见表3。

表2 Logistic回归分析中自变量的赋值情况

表3 影响医养融合模式护理需求的Logistic回归分析(n=392)

3 讨论

3.1 深圳市光明新区医养融合模式护理需求情况 本次调查中,目前有医养融合模式护理需求的患者184例,占全部调查对象的46.9%,此结果高于周子琦等[6]对北京海淀区护理院潜在服务对象对护理院的入住需求19.15%,及吕探云等[7]2011年对778名65岁及以上上海社区老年人调查中0.4%选择养老机构接受长期护理,及牛惠玲等[8]对乌鲁木齐米市区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需求调查中15.52%接受老年病院护理。本次调查有超过2/3是65岁及以上老年人,约有2/3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中、重度功能障碍,其本身就有对长期护理的需求。此外,光明新区开展家庭病床1年多来树立了较好的美誉度,取得较多长期卧床、行动不便的慢性病患者及家属的信任,以上2点可能是医养融合模式护理需求相对其他调查研究结果较高的主要原因。

调查结果显示,患者对各项护理需求均超过50.0%,与戴叶花等[9]的调查结果相似。其中需求排在前3位为:病情观察、生活照料、康复锻炼指导,可见患者既希望得到生活上的照顾,减轻家人负担,又积极地参与治疗、康复锻炼,渴望恢复健康。

经济条件影响护理需求,经济条件较好的患者更愿意接受医养融合模式的长期护理服务,可能受入住护理院所预期的收费价格影响;独居患者相对与家人一起居住的患者更愿意接受医养融合模式的长期护理服务,独居者预期护理院会配备有医疗护理、生活照料所需的全部人员,且有其他患者为伴;既往研究Rothera等[10]认为依赖程度和健康状况是患有慢性病老年人入住护理院的预测指标;Reinardy[11]认为入住护理院的需求,受到年龄、日常生活能力得分、认知情况、情感状况等影响,周子琦等[6]认为自理能力是影响护理院入住需求的主要因素,这与本调查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结果相似。自理能力差的患者需要专业的护理技术与全天的看护,独生子女家庭或因缺乏技术,或需要工作而缺少时间,从而削弱了养老支持力,继而转向专业机构来减轻负担。

根据光明新区政府内刊资料,截至2014年12月,光明新区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6 768名,占新区户籍人口总数12.3%,8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1 317名,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9.4%。新区人口结构已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老龄化趋势,日益增长的高龄、病残、失智、失能老人和“空巢”老人成为越来越急需解决的问题。2013年光明新区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患1种及以上慢性病的患病率为100%,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障碍的比例为16.4%(重度功能障碍为2.2%),如不考虑支付能力,约500例老年慢性病且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限的患者有接受医养融合模式护理需求,约70例老年慢性病且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重度功能障碍的患者有迫切接受医养融合模式护理需求。目前,光明新区仅提供医疗护理服务的家庭病床2014年累计服务154床次,而既提供医疗护理服务又提供生活照料的床位0张,光明新区建立医养融合模式的护理院迫在眉睫。

3.2 建议合理利用资源建设护理院 目前,深圳市尚无既提供医疗服务,又提供生活护理服务的机构,医养融合服务供给严重不足,难以满足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限且独居的老年慢性病群体的需求,尤其像老年人口比例较高的光明新区。但是,护理院的运行模式关系到开办投资、管理及其功能。如果护理院能依托现有的医疗服务机构,势必会大大节约开办投资、人力以及管理费用,在服务功能上也有很大优势[12-13]。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近些年发展迅速,硬件建设升级,尤其是原深圳特区外的社康中心,业务用房面积宽裕,服务职能完善,以中医药适宜技术为主要的康复医学实践得到快速提升。因此,可在新区内选取1家社康现行调剂空间用于医养融合护理院的建设。只需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改造现有用房,增加工作人员与设备,即可投入运作。根据需求调研结果,前期可先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重度功能障碍的患者建设床位50~80张,为其优先提供病情观察、生活照料、康复锻炼指导等护理服务。

[1]陈 静.北京市护理院发展整体规划与设想[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2):7-8.

[2]李丽珠,郝伟平,袁国萍.“医养融合”老年护理改革的实践与发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6):656-628.

[3]田 申.我国老年人口长期护理需要与利用现状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5,21(1):71-73.

[4]王俊君.老年护理医院病人长期护理服务模式的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2(9):42-44.

[5]Mahoney F I,Barther D.Functional Evaluation:The Barthel Index[J].MD State Med J,1965,14(2):456-61.

[6]周子琦,金晓燕,尚少梅,等.护理院潜在服务对象对护理院的入住需求及影响因素[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7):463-464.

[7]吕探云,曹育玲,杨英华,等.社区老人长期护理需要的调查与护理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6):418-421.

[8]牛惠玲,王秀丽,王晓丽,等.乌鲁木齐市米东区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需求的调查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8):2138-2140.

[9]戴叶花,李小英,贺 琪,等.脑卒中患者与家属延续性护理需求的调查研究[J].护理学报,2014,21(2):26-28.

[10]Rothera I,Jones R,Harwood R,et al.Health Status and Assessed Need for a Cohort of Older People Admitted to Nursing and Residential Homes[J].Age Ageing,2003,32(3):303-309.

[11]Reinardy J R.Rellocation to aNew Environment:Decisional Control and the Nove to a Nursing Home[J].Health Soc Work,1995,20(1):31-28.

[12]毛军奇,秦绳樛,韩敏燕.办好社区老年护理院的探讨[M].无锡: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出版社,2002:134-141.

[13]张连君.我院开设老人护理院做法与体会[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9):87-88.

R473.2

B

10.16460/j.issn1008-9969.2015.16.036

2015-03-18

王利玲(1975-),女,广东梅州人,硕士研究生,副主任护师,副院长。

吴艳妮]

猜你喜欢

医养光明慢性病
遇见光明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医养当兴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黑暗中的光明
侨爱执灯 复刻光明
医养结合 我们这么做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
走向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