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求职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

2015-12-17

关键词:就业指导毕业生院校

李 静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1603)



高职学生求职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

李 静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1603)

文章分析了高职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求职心理问题; 分析; 对策

近年来,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激烈的竞争给高职大学生带来越来越大的心理压力,在强压之下高职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问题势必会影响到他们能否顺利就业。

1 高职学生求职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根据调查高职学生求职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如下:

(1)焦虑心理。对高职大学生来说,由于竞争意识薄弱、求职心切、受急于求成的思想影响,再加上对未的担忧,很多高职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会出现焦虑心理。其主要表现为:面对用人单位的笔试、口试、面试、心理测试感到心惊胆战;对自己向往的单位因参加竞争人数众多、录用条件严格,而失去了主动争取的信心;还有的女生怕性别劣势带来求职困难;有的因大学学习成绩不好,拿不出像样的成绩表而烦恼,有的因自己动手能力低而紧张。

(2)依赖心理。如今大学生多为90后的一代,与80后相比,他们的依赖心理更为严重、参与意识、主体意识更为薄弱。在面临择业时,不是积极主动、千方百计地“推销自己”,而是一味地等着家里亲戚、朋友给自己找路子,或者自以为自己有某些优越的条件,坐等学校帮忙落实单位。

(3)自卑与自负心理。由于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高职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会出现自卑或自负的心理问题。自卑心理主要表现为:对自己的个人能力、内在潜质缺乏了解,缺乏自信心,容易产生消极心理。特别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他们认为与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他们的学历低,有很深的自卑心理。有的毕业生自我评价过高,有很强的自负心理,自负心理主要表现为:求职中不肯屈就,对稍有不对胃口的用人单位就采取拒绝态度,结果是错过机遇,难以合适就业。还有的毕业生没有调整好自己的择业心态,只是想找待遇及工作条件最好的单位,或者是当下最热门的单位或最前沿的行业,而不顾自己的专业或自己的性格气质是否适合这一行业。

(4)嫉妒心理。嫉妒是对他人的成就、特长或优势地位心怀怨恨。有的同学看到别人某些方面求职条件好,或他人找到比较理想的工作时,就会产生羡慕,转而痛苦、不甘心,最后嫉妒他人的心态,甚至为不让别人超过自己,而采取背后拆台等不良的手段。

(5)怯懦心理。由于高职大学生接触社会不多,很多毕业生在面试的时候会出现怯场的心理问题。很多高职毕业生没有细心为就业做好准备,在求职现场,面对招聘者的提问,紧张得面红耳赤、语无伦次,准备好了的说辞也忘得一干二净,不能很好地推销自己。

2 高职学生求职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分析表明高职学生求职过程中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如下:

(1)个人原因。高职学生不正确的择业观是造成择业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很多高职学生期望自己第一份工作就能够达到理想状态,过高的期望值导致择业时时常受挫,进而产生焦虑、自负等情绪反映;现高职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他们独立性和自制力较差,再加上家庭的过度保护,最终导致一些毕业生坐享其成,等着学校或者家庭为其安排工作,他们完全没有为就业做好准备,当需面试时极易出现怯懦的心理问题;而对于高职生来说,他们自认为由于自己读的是高职,比本科院校低一等,与他们竞争时,他们很自卑。另外从大学生这一群体的心理特征来看,他们的心理还不太成熟,还处在过渡时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情绪极易波动,这些因素极易导致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出现心理问题。

(2)社会原因。自从1999年开始,我国就实行了实质意义上的自主择业的就业机制,即“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一方面,由于高校的扩招导致高校毕业生日益增加,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处于经济的转型期的初期,人才需求结构虽发生了变化,但变化不大,仍然以产业工人为主,对创新型人才、科技型人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虽有所增加,但需求量仍远远小于每年的毕业生数,从而导致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给高校毕业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在择业过程中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多。

(3)学校原因。与社会发展相比,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在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培养模式等方面较为滞后。在专业设置上,很多学校不是根据社会需求而是根据学校现有师资力量来设置专业,从而导致跟不上市场的变化对人才需求的变化的步伐,最终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在竞争中没有太大的优势;在教学内容上,目前我国很多高校较重视理论教学,轻视了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特别是对于高职大学生来说,更应重视他们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而目前我国“双师型”师资较为缺乏,从而导致很多高职大学生的竞争优势还不如一些有经验的农民工明显;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应进一步有所改革创新。

3 解决高职学生求职心理问题的对策

高职学生求职心理问题解决的对策如下:

(1)帮助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高职大学生应重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大学生就业指导应贯穿于整个学习生涯,应将就业指导课纳入公共必修课之列,目前我国的本科院校的就业指导课开在大三上学期,很多高职院校在大二下学期,鉴于高职院校的性质,可把就业指导课提前到大二上学期。在教学内容上,除了向学生灌输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正确的择业观、就业的途径等知识外,一定要帮助学生结合其自身的能力、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和性格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然后要求学生在接下来的大学生活中按照目标要求来提升自己,从而能确保就业顺利。

(2)培养学生良好的求职心态。学校应重视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除了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之外,还应增设就业心理知识的普及,以帮助学生养成积极健康的择业心态。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应加强和心理健康中心的联系,建立健全一套危机干预机制,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以便发生问题时能及时进行干预。另外,在就业指导课中应穿插择业心理问题的讲座,除了告知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心理问题类型之外,还应重点让学生掌握择业过程中的个人心理调适方法:如,理情疗法、宣泄法、升华法、补偿法、积极暗示法、注意力转移法、自我安慰法等。

(3)帮助学生增强求职能力。学校在制定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培养模式等应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可根据社会需求设置一些特色专业;在教学内容上,应更加重视实践教学,可增加一些实训课程,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应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尤其应加强素质教育。特别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更要以就业为导向,应注重与企业的合作,可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多为学生提供实习、时间的机会,以促进学生实践技能水平的提高,从而增强就业能力。

4 结束语

在当前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职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出现一些心理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作为高校来说,应予以重视,通过分析其中的原因找出解决的办法,不断克服和解决高职生在择业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求职心态,使他们最终能顺利就业。

[1] 胡玉玲.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心理研究,2014,(16):251.

[2] 周广均.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与指导策略[J].中国青年研究,2009,(10):95-97.

[3] 程 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 胡 进)

The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obtaining employment

LI Jing

(Anhui Technical Colleg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electric Powder, Hefei 231603, China)

This paper sums up the common psychological problems in the employment process and puts forward the methods of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th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obtaining employment; analysis; countermeasures

2015-05-147;

2015-09-29

李 静(1983-),女,安徽霍邱人,讲师,主要从事学生管理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0.3969/j.issn.1671-6221.2015.04.025

G410

A

1671-6221(2015)04-0079-03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毕业生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伤心的毕业生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