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农林院校开展艺术素养教育的现状和新思路*

2015-12-17杨荣清

关键词:农林美育院校

杨荣清

(安徽农业大学 轻纺工程与艺术学院,安徽 合肥230036)

高等农林院校开展艺术素养教育意在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创新能力、品德修养。知识学习提高了大学生的视野与能力,艺术学习能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文化素养的提高不仅是专业学习的需要,也是整个社会的需要。近些年来大学生文化艺术的素养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以及社会的广泛关注。近日在全国学校艺术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长袁贵仁提出:美育是心灵的教育,是提升一个人、一个学校、一个社会基本素质的重要途径[1]。

艺术素养教育归结于“美”的教育,体验美的存在是学习艺术的关键所在。我国很早就认识并重视艺术教育,春秋末期的孔子就把美育作为受教育者提高素养的手段或途径,他在《论语·泰伯》中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即认为培养真正的人才,离不开艺术教育。换言之,艺术教育不但是大学生人格修养的入门途径,而且能使它达到成熟的、高级的境界,对以后的美育教育思想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一文提到了“美育”问题,他说:“真者,智力之理想;美者,感情之理想;善者,意志之理想也。完全之人物不可不备真、善、美三德,欲达此理想,于是教育之事起。教育之事亦分三部,智育、德育、美育是也。”他指出了教育目的是德、智、美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他还具体地说:“要之,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感情发达,以达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和智育之手段,此又教育者所不可不留意也。”[2]这就论述了美育与德育、智育的关系,论述了美育的特殊功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也非常重视艺术教育,认为:“美育为近代教育之骨干,美育之实施,直以艺术为教育,培养美的创造及鉴赏的知识,而普及于社会。”[3]纵观学者、专家对美的教育的意义阐述,可见文化的人文成长需要艺术的参与。

一、农林院校艺术素养教育现状与教学定位

(一)当前高校艺术素养教育的现状

艺术素养教育能培养人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能够提高人的思维判断能力,关系到人的品德与修养。农林高校开展艺术素养教育意在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创新能力、品德修养。以农科为主的高等院校,学科设置围绕农林传统优势专业,对培养艺术氛围和艺术素养教育的学习状态缺少内部动力和外界环境,因此农林院校艺术素养教育相对薄弱。艺术素养教育在学生培养计划中未得到足够重视,存在教学资源投入不足、学生热情不够、教师人员不足、课程范围不广、高校艺术氛围不高等问题[4]。

(二)艺术素养教育的定位

艺术素养教育的开展能够陶冶情操、完善人格,提高大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因此开设艺术素养的课程有利于同学们运用形象思维来感知科学、理解科学,培养自身的专业素养,为所学专业提供动力。在进行艺术教育教学中,农林院校与其他类高等院校相比存在着特殊性。一是农林院校的学科多数是以技术性实践为主,主要解决现实性技术问题的技能。艺术教育从概念的表述到感觉意识的获得,有着超越本质的形象思维方式。二是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艺术基础教育和艺术感知能力薄弱。进入高校通过选修相关的艺术课程学习熏陶提高自身的艺术感受,进而提高个人整体素养[5]。

近年来,艺术素养教育受到关注,而高等院校的艺术素养教育随着整个艺术素养教育的进程也会向前迈进。开展艺术教育的本质就是利用艺术形象思维特征和文化艺术的感知,来突破科学技术的惯性思维特征,使艺术与科学互通有无,把握住艺术的形式感觉,利用艺术的唯美、精致和执着去陶冶大学生的情操,提高其审美能力,启发其创新思维,感受文化内涵,塑造其健康人生品格。

二、农林院校开展艺术素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艺术素养教学课程设置不健全

农林院校艺术课程的设置相对较晚,加之与农林学科相关联差,艺术教学的系统性都有待完善。落后的课程体系主要表现在课程设置上目标模糊,课程教学内容上缺乏针对性。高等院校艺术教育是一项素养提高的质量工程项目,因此理解艺术的特点,确定艺术教学的目标是做好素养教育的前提,理解艺术一需要教学人才,二需要科学的教学模式,我国的农林院校艺术素养教育起步较晚,缺乏从事艺术教育工作的人才。教师人才缺乏影响了艺术素养教育的普及,教师水平不高阻碍了艺术素养的提高。艺术素养教育内容有着主观意识强的学科特征,需要相对自由的课程形式,大学生有兴趣完成学习,但艺术素养学习是一个较长的学习过程,需要大学生较高的认知和感受能力,因此学科课程设置难易关系到学生们兴趣和完成课程学习情况。既要提高课程的自由度又要避免课程设置的随意性,要内容新颖又要避免内容枯燥才能使学生提起艺术学习的兴趣,只有提高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实用性,才能使大学生对艺术素养有新的认识[6]。

(二)艺术素养教学方式方法不先进

艺术素养教育是“美”的教育,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上有其独特的形式。因此在农林院校开设艺术素养课程要有所改进,有所创新,尽量少用传授科学知识的教学手段,既要增加文化艺术理论学习,又要艺术实践的跟进,即艺术的理解和艺术的参与。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对于艺术教育课堂而言是不幸的。艺术教学有着明显的学科特色,艺术需要个性化的表达,需要用心去体会艺术思想、艺术形式,只有在相对较独立的空间里才能有独特的思想类型,因此艺术的针对性授课是有必要的,这样才能让更多的同学理解艺术。因此必须改革那些封闭、简单、呆滞的授课方式。

(三)艺术素养教学资源要改善

当下高等院校教学资源的配置存在长足的进展,优势学科的发展受到普遍的重视,但对于以素养培养的资源投入还很不足,主要原因是素养教育不能立竿见影,因此,领导不够重视,不愿投入更多资源,造成艺术教育人才不足、艺术教学资料不足、艺术教学设施不足等。而艺术素养形式多样,开设课程门类众多,投入不足很难达到普遍的提高。科学投入,合理安排,注重教学效果对提高素养教育很重要。

艺术素养教育使学生通过兴趣培养、感受文化、理解概念等一系列过程去体会艺术,做到这些需要教师的引导,环境的熏陶,概念的掌握,这些需要教学参与和资源的投入,一次表演,一台晚会,一次展览,一尊雕塑,一节艺术欣赏课都能让学生感受艺术的美感。艺术素养教育要使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参与社会的艺术活动,让他们从中了解、认识艺术有着积极的意义。“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开展比较有意义,通过了解,增加了同学们对高雅艺术的兴趣,从中体会认知艺术思想,了解艺术的大众性与超越性的统一。高校可以结合学生社团让学生们参与,通过展览、比赛等多种形式来参与提高艺术素养的认知过程。

(四)高校艺术素养教学整体氛围不强

高校艺术氛围的提高是大学生艺术素养熏陶的重要途径。校园文化艺术建设能提高学校品位,增加大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现在高校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投入不足,片面地理解学生对艺术素养的理解,认为几节音乐课、几节曲艺课就能使他们懂得艺术,其实艺术给我们的感受是潜移默化的,从校园多种文化艺术形式入手,如建筑的艺术形式和文化历史渊源,校园雕塑能让学生们产生联想,校园景观的美化使得校园有着别样的艺术气息,通过校园的整体艺术加强使得每个在校学生感受到艺术气息,领会到艺术感受。

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已经引起了艺术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各种艺术形式的开展使得高校艺术素养教育成为大学生课外活动的主体,具有积极的效果,通过艺术节、高雅艺术进高校等一系列艺术活动展开受到广大同学的欢迎。通过加强宣传,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拓展艺术学习的途径,加强艺术教学实践力度,为农林院校的学生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

三、农林院校开展艺术教学新思路

(一)优化农林高校艺术素养课程设置

根据高等院校艺术素养教育培养计划,将艺术素养教育的课程明确化、系统化。对大学生的艺术培养不是艺术技能的培养,而是艺术概念的认知、艺术观念的表达,重在观念。而观念涉及到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建立,而不是着眼于低层面的制作技术,需要学生阅读文艺史论,具有观念思辨的能力,对于艺术潮流有了解,有看法,有思想,形成一种“只要有观念,人人都可当艺术家”的氛围[7]。对艺术素养的课程学习需要科学分类,对基础、欣赏、实践、史论四类课程安排学分,安排合适的老师,避免课程设置的不规范,努力做到让兴趣成为学生学习艺术的第一动力[8]31。

教学方式改进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积极探求艺术素养教育的有效方法,是农林高校教育主管部门和任课老师的责任,由于农业院校行业教学特点明显,艺术课程教学模式只是在探索过程中,只有深入分析,恰当把握艺术课程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规律才能对艺术素养培养有着积极的意义。艺术教学因为艺术个性化的特征基本上都是以小班个性化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艺术素养教学有着开放式的思维特性,与逻辑思维严谨的理工科学生特点有着较大的区别,缩小差别有待于授课老师对学科的理解和同学们对于艺术的兴趣和认识。

(二)整合农林高校艺术素养教学资源

充分利用学校的艺术资源增加农科大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爱好,农林学科的发展过程中有相当多的专业都与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根据农林院校的学科特点,定制与学科优势相关的艺术素养教育课程。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有园林设计专业、规划设计专业、园艺专业、农业建筑设施规划专业、茶艺专业等课程。可培养同学们对表演、花卉、造型、剪纸、戏剧、音乐、电影、舞蹈等多艺术门类的喜好和兴趣,提高他们的求知能力,感受来自艺术的魅力。借助学校相关艺术专业的资源,开发渗透式艺术课程。从课程设置方面,可以开设插花艺术、茶艺表演、花卉造型、剪纸艺术、小盆景制作、舞蹈表演等特色艺术课程。选定针对学生熟知的实践课程,广泛开展剪纸艺术、插花艺术等实践性强、易学易懂的课程,扩大艺术实践空间,拓展实践教学途径。让同学们通过艺术学习参与到艺术的过程实践中去,通过农林院校与艺术相近学科课程的学习,给学生带来听觉和视觉结合的立体美感。充分依托高校、艺术院团、艺术家、民间艺人等多方力量。整合各类教育教学资源,形成推进学校美育改革发展的合力。学校充分利用当地各种文化艺术场地资源,开展艺术教学和实践活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开放灵活的艺术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艺术素养教育在农林高校存在相对较弱的普遍情况,积极地创造条件让同学们受到艺术熏陶,具体需要通过宣传,通过课程学习、文化节活动的开展、艺术项目比赛、参观艺术活动、参观艺术场馆、请艺术家到校献艺等多种活动让大学生们亲身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三)增强艺术专业学科在农林院校的影响,发挥艺术专业专长

在艺术教育大发展的今天,多数农林高等院校都相继开设了艺术专业教育,意在培养艺术专门人才,由于艺术专业的开展,给农林高校学生提供了更多接触艺术的途径,感受艺术的多种形式。艺术专业也可以作为学校艺术素养开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开设相关艺术课程提供给大学生们选修,借鉴国外高校的艺术教育经验开设基础类艺术技法和理论课程,像文艺理论课程、技术类的民间工艺,使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艺术。综合性高等院校美术院系的主要任务在于一是提供艺术的普及教育,而不是培养专业艺术人才;二是利用综合性大学实力雄厚、研究经费充足,从事大量的艺术研究工作,特别是人文艺术理论研究工作。艺术系中的技法教育没有那么专业化,可以说样样都有,点到为止,重在普及。综合性大学中的艺术教育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提高青年的艺术素养。当然艺术研究也是综合性大学的艺术系的一个重点工作[8]33。

艺术课程学习和兴趣的培养,对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有着积极的效果,农林类院校学生更需要这些课程的选修和兴趣的养成。从我校开展的校园艺术活动和学生艺术社团统计来看,有大多数新生对艺术是感兴趣,也有超过50%的学生社团和艺术有关联,培养同学们的艺术素养提高他们的艺术品质,需要多方面力量共同努力。

艺术素养教育越来越多地被重视是因为年轻的学生们需要一个知识积累、谋求发展的学习阶段,在这一阶段也容易被各种诱惑所迷失,通过艺术素养的美育教育使他们领略到美的存在,提升自身素养。科学化地加强艺术素养教育在高等农林院校必须重视起来,通过合理安排,适当有效的艺术教学开展,使得农林高等院校的大学生们在学好科学的同时关注艺术生活,提高生活品味、实现人生价值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袁贵仁.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会议讲话[EB/OL].[2015-03-02].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

[2]王国维.王国维文选注释本[M].姜东武,刘顺利,选注.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208-211.

[3]蔡元培.蔡元培美育论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184.

[4]易琳.对理工院校开展艺术教育途径对策的思考[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7.

[5]唐圣菊.高等农林院校公共艺术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08(12):62-64.

[6]刘玲.全国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建设研讨[J].艺术百家,2007(2):47-49.

[7]邱瑞敏.我所见的美国美术教育[J].流行歌曲,2012(11):71-73.

[8]黎瑛,万文斌.构建农林院校艺术教育体系全面加强文化素养教育[J].高等农业教育,2003(11):31-33.

猜你喜欢

农林美育院校
信阳农林学院作品精选
论公民美育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浅谈农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