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体质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双向发展研究①

2015-12-17许哲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22期
关键词:心理疾病生理体质

许哲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军事体育部 黑龙江大庆 163319)

随着现代医学水平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地临床案例都证明了人体疾病的产生、发展和治疗,不仅仅会对人的生理健康水平产生影响,也会在心理上影响到人的社会属性。从实际的生理和心理结构来看,人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构成,研究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需要运用多种不同学科理论,使用不同的方法。该研究需要研究得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体质健康,这需要从新的方面来对当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进行认识,这样才能够引导今后的大学生健康教育。

1 大学生体质健康

1.1 体质健康的概念

从概念上来说,大学生的体质健康主要表现的是大学生在自身家庭遗传基因和后期成长环境的共同影响下所体现出来的一些生理和形态特征。保证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是保证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群体保持身体活力的重要基础。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其个人所表现出来的体质健康会受到个体的成长和与生俱来的差异。如果大学生的体质健康,那么其在体能、体格等等生理数据上会有非常优秀的表现。此外良好的生理机能还会帮助人具备优秀的生命系统循环,体现出强大的生理系统循环质量。

1.2 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

如今我国的社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经济发展给了人们更好的生活水平与条件,在教育条件上也是同样如此,我国高校对于大学生的体质健康也投入了更多的工作,高校的体育教育工作水平也得到了不断提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相对于20世纪已经得到了显著的改善。这些改变主要体现在身高体格有了显著提升,体重水平增加,在短跑成绩上已经出现了显著的增强,在表现爆发力的立定跳远上成绩也有了明显提升,另外在反映身体力量的仰卧起坐、引体向上等项目上也有了一定提高,不仅如此,大学生在身体疾病的产生频率上已经大大降低,如今患病几率已经非常低。

表1 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相关性

表2 体质健康与人格相关性

1.3 大学生体质健康问题的原因

首先,如今大学生的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水平都有了非常大的提升,许多家长都过度溺爱孩子,这直接导致了子女在体育锻炼上缺乏热情和勇气,也没有经常锻炼的习惯,家长普遍让子女将重心放在学业成绩上,在不少社会调查中都可以发现,家长对于子女日常的身体锻炼还存在着非常严重的意识性问题,重学习轻体质的现象比比皆是。

其次,如今的大学生饮食生活非常丰富多彩,这是影响其体质水平的重要因素,南京中医药大学曾经进行了一项针对大学生饮食习惯的调查,在调查中发现,在大学生中有83.4%的学生存在着经常吃零食的现象,甚至有12.4%的学生在日常的饮食行为中还存在着暴饮暴食的习惯。

最后,在现代的校园生活中,学生普遍将自身的主要精力放在课业成绩的高低上,对于学校的体制教育往往并不重视,这严重阻碍了当前我国高校对于体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如果长此以往,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必然将会得不到充分的保障。

2 大学生心理健康

2.1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概念

关于心理健康的概念,早在20世纪世界卫生组织就已经有了准确的定义,心理健康的概念不仅仅指的是不存在心理疾病,也不仅仅表现的是个人能够良好适应社会生活,还应当包含个人的人格和心理能力都能够得到充分地挖掘和展现,也就是在特定的客观环境中能够将自身的心理最佳水平发挥出来。

2.2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当前我国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并不是很乐观,在实际的调查过程中大学生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情况较为严重。有一项调查的对象为全国范围内超过12.6万名大学生,在该项调查中有20.23%的学生患有轻重不同等级的心理疾病。在全国高校中退学或者休学的学生中,已经有超过一般的学生因为心理疾病或者心理障碍而不能够继续完成学业。在南京,一些高校的心理学协会对大学生同样展开了调查,根据结果显示,超过30%的大学生会存在抑郁、孤僻、恐惧、焦虑等心理疾病,这些学生在日常的群体中经常被认为是思想出现了问题。这些学生产生心理疾病或者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来自于家庭和社会的压力。

3 大学生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

3.1 研究对象和方法

该研究的对象是中国药科大学的大一和大二学生,研究方法采用了SPSS的数理统计方法,测试的方法是我国国家体质健康标准,在调查中总共发放了8000张调查问卷,回收了7850份,有效率为95.5%。

3.2 调查结果

在对学生的体质健康调查中,采用了国家标准的体育测试成绩作为评价分析标准。在心理健康调查中,采用了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的问卷,将调查结果中心理健康因素低于20分定义为心里不健康,高于29分为心理非常健康。表1和表2是调查的结果。

4 大学生体质健康和心理健康双向发展策略

首先当前我国的高校体育课程中应当适当增加具有爆发力的体育项目进行锻炼,并且在调查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加强爆发力和体能的训练的确能够有效改善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其次,对大学生体质健康和心理健康的评价应当推出更加科学的量化体系,最终将这样一个系统健康评测体系纳入到对学生健康水平的考量中;最后,高校应当针对不同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状况,让学生也有针对性地开展自身的锻炼从而改善心理水平。

[1]吴秀云.有氧运动与心理干预对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研究——以超重与肥胖人群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3):102-104.

[2]李志刚,王向晨.大学生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1):42-45.

[3]朱玉芳.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与学校体育的应对[J].体育学刊,2006,13(3):141-144.

猜你喜欢

心理疾病生理体质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享用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镇痛成果
莫擅自贴上心理疾病标签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能治疗心理疾病的耳机
研究称心理疾病史与癌症死亡风险相关
铜绿微囊藻对锌、镉胁迫的生理响应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