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吃饺子的来历:纪念“医圣”张仲景
2015-12-17
创新作文(5-6年级) 2015年12期
每年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语云:“十月一,冬至到,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此书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有一次,他返乡之时,正值冬季,他看到乡亲们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弟子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很快就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摘自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