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专业中职与高职课程的有效衔接研究
2015-12-17王春丽
王春丽
摘 要:当前,旅游专业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培养的旅游人才在知识、技能和层次上有区别,中职学校培养的旅游人才在层次和深度上,与社会的需求不相匹配;而高职院校培养的旅游人才能弥补旅游中职学校在学生培养上存在的不足。因此,如何做好旅游专业中高职之间课程的有效衔接,为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旅游高技能人才,己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健康发展中函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中职;高职;课程;有效;衔接;对策
一、旅游管理的职业背景
我国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毕业生主要就业领域集中在旅游接待服务、导游服务、旅行社计调、旅游营销、旅游策划等。目前我国旅游业发展迅猛,各行业都存在着对于高素质应用性人才的需要,培养适应旅游行业的中高级人才,是旅游管理中职、高职教育的目标所在,而在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中,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课程衔接就成为了一项关键的研究内容。
二、旅游管理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必要性及理论依据
中职高职旅游管理课程的有效衔接使得有潜质的中职学生在高职院校可以得到更为有效的教育和有利于长远发展的深造,还可以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中职与高职课程的有效课程衔接可以让学生获得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顺利地融入工作岗位,在旅游行业有所成就,这对于今后更多学生选择职业教育有着强烈的吸引力。由于中职院校与高职院校的沟通缺乏,课程衔接不畅,也使得课程过于面向就业而忽视了为学生提供深造的学习方途径和方法,这与教育的公平性相矛盾。同时,由于目前职业教育处于教育的非主流地位、社会地位不高,也难以受到学生的重视,处于生源萎缩的状态。而课程衔接的不顺畅,使得中职学生在升入高职院校后不能适应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课程,也使得中职院校向高职院校的人才输送受到了阻碍。
三、目前我国旅游管理中高职课程衔接过程出现的问题
首先,许多中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缺乏明确而有效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大多与高院校的培养目标极为相似,基本上定位在“高素质专门人才”、“中高级专门人才”的目标上。这种相对混乱的定位所带来的弊端就是课程设置上的衔接不畅,导致接受中职教育之后的学生往往在高职学校中接受的课程与中职院校区别较小,针对性也较弱。其次,在具体的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着中职院校由于过于重视专业技能培养而忽视文化课的设置的问题。这导致学生一开始比较难以融入高职课堂的文化课学习,学生的文化课基础参差不齐,甚至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在中职与高职的旅游管理实际教学中还存在着教学模式不尽科学的问题。中职学生处于接受能力较强的年龄,但由于学生大多文化课基础差,老师一般采取比较单一僵化的教学模式,纯粹以传授知识点和专业技能为主,学生也通过死记硬背这种陈旧的学习方式来进行学习。这样就导致人才培养的单一化,很难培养出综合素质强、专业技能过硬的旅游管理人才。而高职院校的课程讲授过程中,这样的教学模式也并没有的到改善,除去课程内容与中职课程存在部分重复以外,高职院校同样缺乏具有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模式。最后,现行的旅游管理专业的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培养和课程衔接。传统的学生评价方式主要通过考试,使用分数来进行量化,并配合听课、操作等一系列的方式。然而这种评价方式显然是与旅游管理人才综合素质高、从业技能强的特征不相适应。在这种评价标准之下,学生的职业态度、实践活动与体验等方面的素质被明显忽视。这样不仅仅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得中职与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受到了评价方式的制约。
四、我国旅游管理中高职课程衔接的问题对策
首先,政府层面应当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制定先进的管理体制和优秀的运行机制规范中职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和政策实施。可以建立几个解决课程设置的试点单位,并且通过政府拨款的方式鼓励学校进行课程设置方面的探索,同时加强对于试点学校的观察和监督,使得课程设置衔接的探索成果可以在各单位推广。而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部分高职院校由于发展时间短而出现的不完善甚至师资专业素质不及中职院校的问题。政府相关部门也可以通过制定统一的课程标准,从宏观解决旅游管理专业中职高职课程衔接不合理的问题,规范各学校的课程设置。结合行业实际改革招考制度,形成适应旅游行业和具有职业特色的人才选拔机制。其次,无论是中职院校还是高职院校,都需要在论证课程设置时,组织专业的指导委员会,邀请旅游行业的企业家、旅游管理教育专家、教师等进行讨论,让行业动态融入到学生所学习的课程之中,融入到教师的教学体系之中。从而实现课程大纲与行业标准的对接。特别是高职阶段,不但要考虑到行业对于人才素质的实际需求,还应当更加贴合旅游企业和机构的实际,不应当在高职阶段学习大量已经接触过的、重复的专业技术,而是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使得专业知识更加深化,更有益于日后适应岗位工作。这就要求高职学校必须对于岗位工作有着深入的认知和研究,多设置实训与技能实践的课程,不能仅仅着眼于专业技能理论的灌输,并且将实习实训真正落实到实处,锻炼学生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使得学生实现在岗位工作中对于知识技能的灵活运用。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时,还可以考虑和国家相关行业考试挂钩,例如设置教学和课程内容以适应国家的导游员资格证考试、酒店服务员证考试等。在课程设置时,将这些技能的训练列入实习与实训当中,使得学生可以学有所得。而中职院校在课程方面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是对于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加大文化课的比例,合理地调整不同学科理论知识的学习比例,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合理地调整专业理论课程与文化课的学习比例,学生就可以较高的文化素质快速融入高职课堂的学习,有利于学生的深造与终身发展。
针对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需要通过学校进行教学模式改革而加以解决。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弊端并非一朝一夕,这有待于通过学生的课堂反馈、教师精心的教学设计以及学校的大胆改革等多种方式结合来实现问题的解决。例如,在硬件设施较好的中职高职院校,可以采取相比传统“满堂灌”教学模式更为灵活高效的多媒体教学,用多功能的电子白板代替黑板,配合使用微课、慕课、翻转课堂和演示动画等方式进行轻松的课堂教学,同时,也大大增强了课程的趣味性,这对于学生尤其是低年龄的中职学生接受知识有着很大的帮助。
对于课程评价单一而制约中职高职课程衔接的问题,主要依赖于学校开放多种评价机制,使得旅游企业、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等第三方可以介入评价,这样不仅仅对于学生的成长及学校人才培养有很大的益处,对于旅游行业发展也是具有促进作用的。
参考文献:
[1] 崔铁刚,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回顾与展望,教育与职业,2012.5
[2] 方玲玉,中、高职现代服务类专业衔接问题初探,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