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考历史有效复习探索

2015-12-17张春利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自测春华命题

张春利

[摘要]新课改要求以学生为本,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文章从把握中考历史命题趋势、构建完整的初中历史知识体系和引导学生高效复习等方面对提高中考历史复习有效性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历史复习中考命题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310107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思想文化多元化、社会生活数字化等一系列变化对旧的教育方式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我国在初中实行了新课程改革。这次新课程改革秉承着以学生为本,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人们关注的焦点一般都集中在新课教学上,却忽视了复习课的有效性。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好中考备考工作,提升历史复习的有效性呢?

一、知方向,定策略,把握中考历史命题趋势

考场如战场。要想打好中考这场战役,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知己知彼”,掌握中考的动向、命题的趋势,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笔者认真解读了中考《能力自测》、《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以及教研员沈春华老师撰写的中考试卷分析报告等,以把握未来命题方向。

首先,中考《能力自测》是中考命题的指导性文件和重要依据之一。认真解读中考《能力自测》,可以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和把握考试的目标(要求)、命题范围(内容)、试题的难度、考试方式与试卷结构等。中考复习中,教师应以《能力自测》为主线,围绕自测能级要求,大胆取舍,该讲的适当扩充,该省的坚决省,不该讲的坚决不讲,从而增强历史教学及复习备考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

课标是各版本初中历史教材编写的依据,也是历史教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和准绳。自2008年苏州市历史学科参加中考以来,试题考点与课标一直是环环相扣的。认真解读课标,对复习备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其次,研究历年中考试题以及市教研员沈春华老师对中考试卷的分析报告,以领会中考命题的原则。沈春华老师每年都会对中考试卷进行分析,并在《苏州教育研究》上发表分析报告。细心研究苏州市历年中考试题和分析报告,可以发现苏州市中考历史试题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

1.基础性。这是体现义务教育毕业与升学两考合一的性质。要求重视基础知识,突出核心内容。

例:(2009年)我国自古就有“三皇五帝”的传说,后来皇帝成为了封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谓。请问它的出现与谁有直接关系?

A.秦始皇嬴政B.汉武帝刘彻

C.唐太宗李世民D.元世祖忽必烈

2.整体性。即结合某一主题(或专题),将教材中散乱的历史知识有机串联起来,创设新的历史情境。重点考查反映历史线索的主干知识,从中考查学生综合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例:(判断题)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先后经历了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四次调整,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3.时代性。沈春华老师说:“中考试题正朝着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变换新角度的‘三新方向发展,不仅要考查学生阅读和理解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还要考查对社会热点的关注。”

例:2011年第31题关于“逃港”的问题和2012年31题关于辛亥革命和祖国统一的问题,都体现出中考关注时政、关注热点的时代性。

4.人文性。现在的中考命题不仅注重对基本史实的考查,而且注重人文关怀,突出价值导向。比如2009年和2013年中考题的32题,就分别依托“复兴之路”和“中国梦”两大主题考查了中国为近代化而进行的思想文化领域的奋斗和探索。

二、重基础,谋整合,构建完整的初中历史知识体系

近年来的中考历史试题越来越体现出与时俱进的思想,形式更加灵活,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对历史阶段特征、历史发展的过程及规律的把握。这就要求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历史知识的结构和内涵,能够通过历史现象揭示出本质,有较强的综合、归纳的能力。即使考查的是历史知识的识记,也不仅仅是再现孤立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而是强调再现的系统性、完整性。因而在复习过程中不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就无法适应考试要求,并直接影响学生的应试能力。

以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步入近代”为例,教师在复习过程中应该重点引导学生理清单元知识线索,归纳单元阶段特征。比如问题1:第四单元反映的历史主题是什么?(步入近代或步入资本主义时代。)问题2:资本主义产生的基础、方式分别是什么?(一条新路、两种思想、四次革命。)问题3:资本主义产生过程中,他们分别战胜了哪些阻碍?(英、法:封建专制;美国:英国殖民统治。)问题4:学习了这段历史,你有何感悟?(思想解放可以推动社会进步;资本主义战胜封建社会是历史的进步等等。)通过这些问题,可以将本单元知识线索归纳如下。

资本主义基础: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产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大革命、步入近代

发展:工业革命

三、变方式,求高效,引导学生高效复习

1.精讲精练,提高复习效率

在复习课中,教师应当把引导学生自主练习作为巩固知识的主要策略——“精讲精练”。除了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要点,防止和纠正学生的错误外,教师还应大胆地让学生自己练习。教师可以变原先的先讲后练方式为边讲边练的方式,再根据考纲并密切结合学生的学情选择、设计习题,题目由易到难,逐步推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功感。

2.表格比较,理清线索,挖掘规律

沈春华老师曾风趣地说自己是“表格老师”。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沈老师对表格在复习教学中的作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运用表格形式进行宏观比较,可以站在历史的整体角度分析总结历史,从而把握历史发展的来龙去脉,构成较为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如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表:

中国近代化特点相关重大事件西方近代化

第一阶段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洋务运动思想文化(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第二阶段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政治制度(英、美、法的革命)

第三阶段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器物 (工业革命)

表格能使学生清楚地明白了中国近代化三个阶段的历程以及相关事件。同时通过表格的对比可以直接把中西方近代化历程的不同点展现出来,便于学生掌握知识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3.巧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课的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会采用情境创设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复习课中教师也应贯彻新的课程理念,根据教材内容巧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笔者在设计《大一统的汉朝》的复习方案时创设了如下情境:结合初中生喜欢的穿越历史剧《宫》,让学生自由选择穿越的朝代,并介绍选择这个朝代的原因,这样就能轻松地复习了我国古代朝代的更替和阶段特征。接着让选择穿越到汉朝的学生分析他们穿越到汉武帝时代可能会遇见什么事情,或者帮助汉武帝解决什么困难。如此设计,既激发了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养成其主动学习的习惯,又可以使学生对本专题的知识进行概括和构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高效的复习教学方式应该是有明确的复习方向,构建完善知识体系,以及充分考虑学生现实状况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将是否有利于学生高效学习放在教学的第一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初三历史中考复习课的有效性,让学生顺利应对中考。

[参考文献]

[1]沈春华.稳中求活素质导向[J].苏州教育研究,2009(9).

[2]沈春华.关注史学研究倡导求真反思[J].苏州教育研究,2013(9).

[3]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齐健.初中历史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庞丹丹)

展开全文▼

猜你喜欢

自测春华命题
木碗
过生日
张之洞的“三不争”
文若春华思如泉涌
圆锥曲线的两个孪生命题
知识点自测
浅谈“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
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辨析
一年级上册10月学习能力自测
五年级(上)期末综合学习能力自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