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学案导学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2015-12-17苏亚芬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导学学案历史

苏亚芬

[摘要]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但乡镇初中的生源整体欠佳,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习惯参差不齐,教学要求和教学策略难以把握;历史科中考多采取开卷考试的形式,也给教师带来不小挑战。实施学案导学能有效破解上述难题,有利于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值得认真探索。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案导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310099

一、学案导学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背景和意义

新课程大力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但它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的,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笔者所在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属乡镇初中,生源整体欠佳,其知识基础和学习习惯参差不齐,教学要求和教学策略难以把握。目前历史科中考采用开卷考试,给历史教师也带来不小的挑战。基于上述现实和新课程理念,我校的历史组大胆尝试了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经过两年多的课堂实践,得到了同行的认可,也深受学生的欢迎。我们认为,实施学案导学能有效破解上述难题,不仅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设计方式,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能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用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在课前熟悉了教材内容,独立思考学案中的问题,而且在课堂上能够集中精力合作探究老师或同学提出的重难点问题,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增强。实施一段时间之后,不少学生能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思维得以发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意识,学生对所学知识也记得更牢,课堂效率显著提高,原先需要两节课才能完成的教学任务现在用一节课或多一点的时间即可达成,可谓事半功倍。因此,实施学案导学有利于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值得认真探索。

二、学案导学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思路

学案导学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教师出示问题,让学生阅读课文,在教材中找到正确答案;另一种是让学生设计问题,训练学生掌握提取历史知识和历史观点的方法,遵循历史学习的规律,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后一种难度较前一种要大,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要求较高。基于本校的校情学情,我们采用前一种方式,其基本设计思路和教学流程如下。

1.自主预习,完成学案。一般情况下,教师在上某节课前两天或前三天就要分发相关导学案给学生,要求学生按照导学案的要求,在上课前明确学习目标和基础知识,并独立完成自学检测题,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进课堂。

2.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这是一堂课的核心,也是决定一节课是否有效、高效的关键。为此,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主动探究、大胆发表见解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一般上课前教师就应引导学生自主结合形成合作学习小组,将全班分为8个小组左右,课堂中各小组将自己梳理出来的带有普遍性的难题或疑问,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交流或分工讨论,实现生生互动,以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作用和主观能动性。

3. 展示反馈,点拨释疑。在经过合作学习小组集体讨论后,教师应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各小组代表上台展示其探究成果和发表意见。如果此时仍有个别无法解决的共同疑难问题,教师可以作必要的点拨释疑,以补充完善;而对于一些主干史论知识点或史料分析教师要展开细讲,逐一过关,充分凸显教师的主导作用。

4. 当堂检测,巩固提升。在每个主干知识点学完之后,尤其是经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师点拨解决疑难问题后,教师要安排适当的巩固性练习或达标训练题(最好应突出设置一些学生易混易错且为中考高频考点的能力题)进行强化训练,巩固所学知识。一般情况下教师应将课堂训练控制在5分钟左右,要求学生限时独立完成,不能看课本。该环节有两个基本功能,一是检测每个学生是否学有所得,是否当堂达成学习目标;二是引导学生强化巩固本节课所学的主干知识,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

【案例】七年级上册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导学案设计

[学习目标](略)

[学习重难点] 甲骨文的字型结构、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

[自主学习,完成自测题]

(1)人物:图1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图2是世界文化名人。(图略)

(2)地点:湖北出土了大量的钟鼓乐器。

(3)时间:相传多年前,就有历法。

[小组合作,探究互动]

(1)〈小组游戏〉参照现在的汉字想象甲骨文中的“日”“月”“人”字分别应该怎样书写?你们造字的依据是什么?通过“甲骨文—汉字,汉字—甲骨文”的推理活动,还能得出什么结论?

(2)你见过中医看病吗?中医大夫是如何看病、治病的?人们常称赞医术高明的医生是“神医扁鹊,起死回生”,为什么人们这样喜好“扁鹊”?

(3)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人们吃粽子、划龙舟是为了纪念谁?这种民俗反映了人们什么思想情感?

[精讲点拨,释疑解惑](略)

[达标训练,巩固提升]:以下仅举两道题作为示例。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年月日记录的日食发生在春秋初期

B.战国时期定出一年有24个节气

C.春秋时期,鲁国天文学家观测到一颗彗星扫过北斗,留下了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D.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扁鹊发明了医学上的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为中医所沿用

(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这句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三、学案导学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反思与启示

1.实践中的困惑

两年来,课题组的教师普遍觉得,课堂上学生进行质疑(探究)和讨论的时间总体偏短,效果也不甚理想。现代教学研究表明,讨论、质疑或探究是自主学习的基本方法,因此历史课堂应该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以保证学生充分的质疑、讨论或探究。但如果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探究和讨论,教学任务经常无法达成。另外,编制导学案要花很多时间,备课压力大,一些教师也担心难于长期坚持下去。

2.教学启示

实施学案导学、打造历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设计和编写出高质量的导学案,而评判一份导学案优劣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于能否设置出有一定梯度并且留给学生一定的探究空间的系列问题。学案中的问题能否引导学生积极质疑问难,这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很大。因此,教师应以学生的眼光去预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思维问题和障碍,根据课标要求、基于三维目标并结合校情学情来精心编制问题。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来预设问题,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认识经验去感知教材内容,这也符合“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要求。还有,虽然导学案是备课组统一编制的,但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班级的学情,结合自身的教学风格和优势灵活运用历史导学案,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功效。总之,在后续的课题研究和教改实践中,我们要扎扎实实地开展学案导学,加强教学反思,努力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余文森.课堂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陈德康.历史课堂学教做互动模式之教学环节的构想与实施[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2(7).

(责任编辑庞丹丹)

猜你喜欢

导学学案历史
《背影》导学案教学
乡愁导学案
新历史
“比例尺(一)”导学案
我是小导游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