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信息技术让历史课堂更精彩

2015-12-17周小燕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历史信息技术课堂

周小燕

[摘要]作者结合几年来的历史新课程教学实践,就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作探讨。文章认为,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历史教学,起到的作用主要有:有效导入,激发学习兴趣;美化内容,提高课堂实效;运用交互,提升学习能力。

[关键词]历史教学信息技术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310091

计算机技术在当今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计算机技术为中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不但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还能促使传统的教育方式发生变化,使教育能够真正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如何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让学生对历史更感兴趣,让历史课堂更直观、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成了历史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笔者现结合历史新课程教学实践,就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作探讨。

一、有效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你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这件事本身就是兴趣的重要的源泉之一。”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成功的艺术就在于使学生对你所教的东西感到兴趣。”可见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是教学的关键所在。历史是已经发生过的事实和已经过去的经历,不能直接体验,对于学生而言,既遥远又陌生。在历史课堂中,教师要引起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好的课堂导入是至关重要的。

传统的历史课堂就是教师的“一本书、一支笔、一张嘴”,课堂导入无非就是教师的讲授。这种“一言堂”的方式,不但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还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历史的兴趣,而以计算机辅助的多媒体教学就可以弥补这一缺陷。以计算机技术为中心的信息技术能把文本、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集于一体,突破了传统教育教学的视野,以生动、直观的特色和强大的多功能,将学生视觉、听觉等感官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从而拨动学生情感,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历史学习中,感受历史的形象美、音韵美、意境美。例如,学习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一课时,笔者播放了歌曲《回家》:“回家,回家,我需要你;回家,回家,马上来我的身边……”同时展示了摘自新华网有关春运的一组照片,然后提出问题:“家”的情结深深刻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这种情结源于古代的什么制度?你怎么看待?通过以上情境的设计,引起学生对新课知识的好奇心,从而更深入地学习新课知识。学习《近代思想解放潮流》一课时,笔者运用多媒体展示郑和下西洋的一组图片,并向学生提问:“郑和下西洋需要面向世界的胸怀,当今是全球化时代,我们同样需要面向世界的广阔胸怀,但是大家知道在明清时期我们国家实行闭关锁国,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那什么时候中国人开始觉醒,面向世界向西方学习?”通过图片展示和提问激起学生对本课知识的好奇心。

二、美化内容,提高课堂实效

史之所存,美之所在,历史教材本身就是一座美育的宝库。传统的历史课堂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辅以黑板和挂图,学生在这样的静态形象为主的学习环境中难免会感到枯燥、乏味、单调。计算机辅助的信息技术具有文字、图片、动画、声音等信息同步的特点,能美化教学内容,提高课堂实效。

计算机辅助的信息技术能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描述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变静态的学习环境为动态的学习环境,变枯燥、抽象的知识为生动、具体、直观的内容,快捷、明了、高效地给学生提供知识信息,使学生对历史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例如,笔者在进行历史必修二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一课教学时,循环播放古筝名曲《高山流水》、《渔舟唱晚》,同时在屏幕上展示古代中国手工业的青铜器、瓷器、纺织业等方面的历史图片和古代人民制作工艺品的场景。通过信息技术将历史教材中平面的教学内容变为立体的教学内容,纯文字的描述变为声音、图片、动画等一体的展示,使学生牢牢掌握了本课知识,并感叹于古代手工业作品的精美,感叹于古代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自然而然地产生民族自豪感。在讲授东汉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时,如果光是口头讲述学生很难理解其制作原理,而利用信息技术制作成生动形象的动画就能比较容易地做到这一点。类似的,工业革命中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工作原理也可以被制作成动画,通过形象、具体的展示,学生就能很容易掌握所教内容,从而更加准确地把握历史事实。又如学习《罗斯福新政》时,笔者利用信息技术再现美国第32届总统竞选的场景并提问学生:“如果你是一位生活在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公民,你会投谁的票?能说明一下你的理由吗?”屏幕上出现罗斯福和胡佛的照片,同时展示出当时竞选的实际票数,学生的兴趣大为提高。在讲解罗斯福新政内容时,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场景,展示金融危机、工业危机、农业危机、就业危机、社会危机的历史史料和图片,从而丰富学生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历史事实研究的兴趣,并将学生分成罗斯福新政智囊团的各个小组, 让学生针对各类危机出谋划策。在学生讲述后,笔者利用信息技术展示罗斯福针对各类危机所采取的措施的史料和图片,学生通过对比对这部分知识就能很好掌握。另外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展示中外学者对于罗斯福新政的最新评价,使学生开阔眼界、激活思路,更加准确地把握历史事实。

三、运用信息技术的交互功能,提升学习能力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课堂上的一切都是由教师决定的。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即处于被动灌输的状态。新课程的改革强调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多媒体计算机具备人机交互、立即反馈的显著特点,这是其他媒体所不能比拟的。这一显著特点使计算机技术不仅成为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而且也冲击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思想,比如现在教学中流行的微课、MOOC等。

历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用历史的观点、方法和立场,辩证地、全面地、客观地和发展地认识、评价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及其规律,并且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更好地分析现实问题,预测未来,推动社会的发展。因此历史教学不能照搬书本,而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让他们拓宽历史知识面,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问题。比如讲授抗日战争时,历史教材中对国民党正面作战的评价不是很高,素材提供得也不多,但反观历史,正是由于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努力作战,才有可能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让学生发挥主动性,通过计算机最大限度地查找包括文字、图片内容等资料,也可以让学生寻找当年参加抗日的老兵或档案馆人员进行咨询。这样的教学过程通过人机交互,实现与抗日老兵或档案馆人员的直接交流。这样的课堂将别有一番感觉,学生对历史的学习也会更深入细致,从而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育是百年大计,而教师是教育的灵魂。现代教育已成为信息产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要想在信息社会中处于不败之地,就必须熟练掌握获取信息和利用信息的技能。所以,作为当今时代的历史教师,一定要紧跟形势,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让历史课堂焕发新的生机;在历史新课程改革实践中,不断进取,为实现历史教学的三维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历史科学素养做贡献。

[参考文献]

[1]王西靖.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指南[M].上海:百家出版社,1999.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

[3]何克抗.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4]陈钧.教师获取信息技能[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责任编辑庞丹丹)

猜你喜欢

历史信息技术课堂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欢乐的课堂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新历史
写字大课堂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