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5-12-17周翠萍
周翠萍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初中历史教学止步于“教”与“学”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教师应注重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养成在学习中运用历史思维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文章就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分析探究。
[关键词]历史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310084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发现、体验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个性得以张扬,创新精神得以培养。那么,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如何改变传统知识传授观,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真正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愉快呢?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
学习动机是激励、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主要来源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目标实现等诸多因素。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营造融洽、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目标为着力点,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问题情境,尽可能地引导、激发出学生的创造潜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例如,教学“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这一内容时,笔者先用多媒体展示了中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照片及其作品,同时缓缓讲述道:“一直以来,中国作家心中都普遍存在强烈的‘诺贝尔奖情结,莫言获奖对于当代中国文学来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他是中国人民的新偶像,不仅在国内掀起文学热潮,在瑞典也引发了一股中国文化热潮,为世界理解中国打开了又一扇窗。”学生听完脸上也溢满自豪之情,这时教师抓住时机,再提出一些问题:我国近代在科学和文化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重要科学家和思想家有哪些?他们分别取得了什么突出成就?这样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让学生想学、要学,从而很好地达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效果。
二、教会学生系统掌握历史知识的方法
众所周知,恰当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现实却是,大多数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却很少向学生传授有效的方法和策略,也没有引导学生去探索掌握知识的方法和技能,使得学生在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上缺乏指导和帮助。因此,要解决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首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的指导。在历史教学中,识记量大是公认的难题,因此笔者在教学中经常指导学生把零散的知识放在一起记忆,引导学生将同一时期不同领域的历史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它们的联系与异同点。比如对工业革命时期东西方社会状况的比较。又如,在学习《天津条约》时,条约内容是重点识记的内容,为了方便学生记忆增开的通商口岸,笔者教给学生两种识记的方法,一是字头记忆:可以简记为牛登台淡潮琼汉九南镇;二是编个顺口的记忆:牛登台南,淡水潮汉口,九江镇南琼。这两种方法应该都可以大大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孔子也曾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因此,教师要多开展各种课内外活动,让学生将课本知识与实践活动联系起来,感知历史,进而引导学生把学习的视野从课内扩展到课外,从课堂转到社会,利用一切课余时间,进行多渠道、多途径的学习,拓展知识面,丰富人生阅历。这一切都需要教师做好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例如,笔者就经常利用课前5分钟,让学生讲历史故事或民间历史传说,在讲述的过程中碰到有争议的问题时,则引导学生共同探讨、辩论、合作,直到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学生不仅培养了合作互助的能力,还能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又如在教授关于古代科技发明的历史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博物馆参观,感受古人的智慧才华,再要求学生写观后感,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得到发展。
总之,培养学生在初中历史的自主学习能力并非一日之功,方法也不是唯一的,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选择合适的方式,与学生一起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作为初中历史教师,我们要以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多联系学生实际,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让学生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发现规律,感受历史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促使学生爱学、乐学。
[参考文献]
[1]吴庆麟,胡谊.教育心理学——献给教师的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陆艳.试论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学课程资源,2015(6).
[3]刘建英.初中历史自主学习的实践与探索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6.
(责任编辑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