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教学设计

2015-12-17刘美玲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唯物辩证法辩证法轨道交通

刘美玲

[摘要]《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是辩证法最后一框,内容抽象、概括,需要学生对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发展)以及辩证法的实质(矛盾)加以融会贯通,才能彻底理解。在市级公开课中,尝试新颖的上课方式,让学生在“批判旧式交通,设计新式交通”的过程中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自己创新的过程,从行动上做到真正的辩证否定。

[关键词]辩证法创新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310069

哲学虽然是从现实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归纳而来的,可是,课堂教学要把深奥的哲学道理说清楚、讲透彻,并让学生具体演绎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却不太容易。所以,帮助学生打造“身边的哲学课堂”,正是笔者的目的所在。

一、课程地位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为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十课第一框题的内容。唯物辩证法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辩证法作为世界观,将一个生生不息的永恒运动变化的世界展现在我们面前;辩证法作为方法论,则要求我们用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对待周围的世界。在此意义上,本课是第三单元的落脚点。

二、学情分析

高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处于由具体向抽象过渡的阶段,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和抽象概括能力,课堂讨论时整体氛围可能较为活跃,表达能力强,有一定知识基础但不能够联系实际,也不能用哲学术语回答问题。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辩证否定观的含义及实质;理解辩证否定是自我否定;理解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关系;运用实例说明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

2.能力目标:学会用辩证否定的观点看问题,初步形成用辩证否定观分析和认识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勇于突破陈规旧俗,注重研究新情况,敢于提出新问题,大胆寻找新思路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坚信创新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创新意识的哲学基础是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和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使学生牢固树立创新意识,树立“创造伟大”的观念。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辩证否定观的含义及实质,树立创新意识。

2.教学难点:辩证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

五、设计理念

本框知识理论性强,有必要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理清知识逻辑,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本框知识与时代紧密联系,需要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感悟,通过教师设计的探究活动,层层深入,抽丝剥茧,让学生在探究讨论中深层理解本框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而内化生成情感态度价值观。

六、教学过程

新闻快报篇

【多媒体展示】呈现南京地铁发展新面貌,播放新闻视频剪辑:《南京轨道交通开启新篇章》。

探究共享篇

探究与共享一:看完这则短片,作为南京人的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活动(体验感悟,全班共享):为地铁骄傲,为南京自豪;新的地铁线路又在原来基础上做了很多的改进。

教师引导:其实除了地铁以外,我们的社会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请大家列举一下。

学生活动(热烈地列举生活中吃、穿、住、行等各方面的变化)。

教师过渡:那么南京的轨道交通是怎样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呢?让我们一起探讨轨道交通的变化发展。

设计意图: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南京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程,产生探索欲和求知欲,顺利开始本课的教授。

探究与共享二:地铁的建造是基于什么原因?

教师引导:回顾之前播放的新闻短片,请大家思考,我们为什么要造地铁?轨道交通的发展到底是基于什么原因?

学生活动(体验感悟,小组交流,全班共享):交通太拥堵,缓解交通压力;中国人口太多,单一的交通方式没办法解决问题;城市在发展,现代人需要更快速、更便捷的交通工具。

教师小结:大家说得很好,因为目前的轨道交通发展现状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缺陷,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出于更高更快更好的发展需要,所以出现了新式的轨道交通。由此总结出辩证否定的主体是事物自身。

【多媒体展示】否定的主体:事物本身。辩证的否定观含义: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教师引导:那么,这种发展是怎样一个过程呢?请大家来看两组图片,并谈谈自己的想法。

【多媒体展示】新老轨道交通对比图。

学生活动(体验感悟,小组交流,全班共享):旧的有轨电车在路中间,有很大的不安全因素;旧的有轨电车造型落后于时代,载客量也少,不适合现代社会;新的轨道交通相比过去更加安全,容量更大,造型也更美观。

教师引导: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新事物是怎么战胜旧事物的呢?

学生回答:克服了旧式轨道交通的缺点,吸收了旧式轨道交通的优点;加入了符合时代的新型元素。

教师小结:所以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既发扬又抛弃,简称“扬弃”。

【多媒体展示】新事物怎么战胜旧事物?辩证否定的实质是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新老轨道交通的对比,直观地感受事物的发展是自身的否定,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从而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得出辩证否定实质是“扬弃”的结论。

探究与共享三:你对现有的轨道交通现状是否满意?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引导:对照2014年南京市最新的轨道交通规划图,回想你乘坐地铁的情形,你对目前的轨道交通是否满意?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活动(体验感悟,小组交流,全班共享):不是很满意,新街口换乘的时候人太多,根本挤不上去;2号线等待时间太长,有时候有急事都耽误了;在上下班高峰车上的座位依然不够用。

教师小结:综合大家的意见,看来现在的轨道交通依然有值得改进的地方。世界处在不停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任何事物对它产生的那个时代来说有存在的理由,但它并不具备永恒的生命力,必然会让位于更高的阶段,而在未来,这个更高的阶段也要走向灭亡。

教师过渡:那么,大家设想下未来的轨道交通会怎么发展呢?

学生活动(体验感悟,小组交流,全班共享):可能会不需要轨道吧;会使用一些新型的清洁能源;轨道交通的路线设计会更加合理,各种交通工具都能实现无缝对接;座位和站位的设计也会更符合大家的需要。

设计意图:通过对目前轨道交通的反思和未来轨道交通的设想,让学生自然认识到辩证法本质就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

【多媒体展示】中国和泰国的高铁合作项目、中国北车集团向美国出口高铁的新闻。

教师引导:中国轨道交通装备的出口在经历由配件出口到整车出口、由中低端产品到高端产品、由欠发达

市场到发达市场的三大转变后,终登世界顶级市场。

探究与共享四:在国际化视野下,请你为中国轨道交通走出国门出谋划策。说说你的创新小设想。

学生活动(体验感悟,小组交流,全班共享):如果出口去穆斯林国家,最好能设置男女车厢;欧美国家的人体型都比较肥胖,地铁的门要开得大一点,座位也要够宽;在人多的国家,譬如印度、泰国等,在车厢里要多装一些抓手,少点座位。

教师小结:出口到国外,就要适应当地的风土人情,对于现有的轨道交通做出少许的改进。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体会一下,辩证否定观的方法论要求就是创新,而创新其实就是要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陈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多媒体展示】辩证否定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

设计意图:通过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让学生为中国轨道交通的未来设想,让学生在交流中体会到如何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破除与现实不相符合的陈规陈说,真正做到创新发展。

【多媒体展示】中国创新前后的事例对比。

由于缺少创新,中国卖出8亿件衬衫才能买回一架A380飞机;由于缺少创新,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城乡全面覆盖,依然有人“老无所依”;由于缺少创新,日本的卡通漫画在中国大地上“横行无忌”……由于不断创新,我国航天人才会牵引“神舟” 、领航“嫦娥”;由于不断创新,中国才会创出中国独有的“一国两制”;由于不断创新,莫言才会摘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

教师总结提升:所以创新才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这堂课我们从身边的轨道交通说起,反思过去,研究现在,展望未来,在探究轨道交通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学会了辩证否定观的含义、实质及其方法论原理。创新,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国家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为了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也要把创新意识镌刻在脑海里,落实在行动中,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

设计意图:通过最后的事例对比升华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自然地把树立创新意识上升到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度,完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课堂总结篇

(责任编辑袁妮)

猜你喜欢

唯物辩证法辩证法轨道交通
“辩证法”到中国: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概念史研究
轨道交通TOD模式创新引领宁波城市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及电力技术探析
城市轨道交通节假日期间大客流行车组织思考与实践
轨道交通快慢车越行问题研究
轨道交通快慢车越行问题研究
钢琴教学与演奏的唯物辩证法思考
浅谈作业成本法——以哲学的视角
浅谈作业成本法——以哲学的视角
运用哲学思想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