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国家战略争创区域发展新优势
2015-12-16周铁根
周铁根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陆续制定实施的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既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也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江阴切实增强战略意识、机遇意识,加强统筹谋划,落实有效举措,深挖战略红利,最大程度发挥国家战略效应,不断增创江阴转型提升可持续发展新优势。
一、积极推进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构建创新驱动新格局。2014年11月,国务院批复科技部和江苏省政府,同意江阴高新区等8个国家高新区共同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此,江阴制定了专门的工作意见,加快推进江阴高新区规划建设滨江科技城,加快打造特钢新材料及金属制品、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现代服务业3个千亿元级和微电子集成电路、现代生物医药医疗2个五百亿元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努力建成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试验区和区域创新一体化先行区。目前,不断强化科技人才支撑,已设立4个诺贝尔奖得主研究院,35个院士工作站,累计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人才25名、省“双创计划”人才44名,年销售超千万元的“东方硅谷”领军人才创办企业达21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高新区的示范效应,辐射带动全市各园区、镇街加大科技投入,优化资源配置,强化人才引进,形成区域协同创新效应。
二、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江阴找准定位、全面融入,研究制定三年行动计划,引导全市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行业、企业,通过投资设厂、并购合作、承包工程项目、承揽系统集成业务等多种形式,加强与沿线国家地区的投资合作,加快“走出去”步伐。近三年来,全市企业已累计对外投资24.5亿美元,在全省同类城市排名中实现了“三连冠”。紧紧围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进口需求,加强机械装备、海工船舶、光伏风能、纺织服装、化工医药等经贸合作,扩大出口规模,提升市场份额,打造新的出口增长点。广泛开展与沿线国家地区在教育、文化、体育、旅游等领域的友好交流合作,以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的互动并进,不断提升江阴的国际化水平。
三、加快对接长江经济带建设,打造区域最强增长极。江阴充分发挥港口资源丰富、区位交通便利、区域发展领先的优势,着力打造沿江地区产业开放园区,更加凸显综合交通功能,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积极打造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关键节点城市。重点打造金属新材料、光电子通信材料、新能源、机械装备、石化新材料、现代物流等主导产业,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快国际并购、合作步伐,重点推进总投资超200亿元的华泰汽车产业园、75亿元的长电科技集成电路、12亿美元的中芯国际集成芯片、15亿美元的兴澄钢板深加工等一批基地型、龙头型项目建设,抢占行业制高点。主动对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积极提升港口功能,大力整合岸线资源,不断深化港口合作,加快实现通关一体化,切实增强港口的辐射集散功能,为转型提升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四、精心谋划“十三五”,引领推动新江阴建设。江阴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迅速掀起建设“新江阴”的热潮。一方面,立足当前,确保圆满收官“十二五”。在当前严峻经济形势下,全力以赴抓好经济稳增长工作,在财政收入、工业和服务业的投入产出、居民消费等重点经济指标上谋实招、求实效。同时,积极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加快提升城市发展水平、生态环境质量和百姓民生福祉。另一方面,放眼长远,精心谋划好“十三五”发展。结合国家“十三五”规划,认真总结江阴“十二五”期间推动科学发展的经验和做法,找出制约江阴转型提升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和问题,明确江阴未来发展的方向、目标和主要举措,科学编制契合江阴实际的“十三五”规划,为推动新一轮改革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作者系中共无锡市委常委、江阴市委书记) 责任编辑:尤 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