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磷脂酶D催化精制蛋黄磷脂酰胆碱研究

2015-12-16赵艳艳程敏张晓文

商洛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微乳磷脂酶卵磷脂

赵艳艳,程敏,张晓文

(商洛学院生物医药与食品工程学院,陕西商洛726000)

磷脂酶D催化精制蛋黄磷脂酰胆碱研究

赵艳艳,程敏,张晓文

(商洛学院生物医药与食品工程学院,陕西商洛726000)

选用磷脂酶D作为工具酶,在异辛烷、正丁醇和水构成的微乳体系中,进行了蛋黄磷脂酰胆碱的精制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工艺条件为:卵磷脂浓度为0.24 g·m L-1,卵磷脂与氯化胆碱质量比为7:1,加酶量为11.0 mg·m L-1,反应温度为40℃,反应起始pH为4.0,在该工艺条件下得到磷脂酰胆碱的转化率达84.5%。

蛋黄磷脂酰胆碱;氯化胆碱;磷脂酶D;催化精制

卵磷脂(PC)是分布在自然界的一类含磷脂类物质,是人体各种生物膜的构成物质,同时也是胆碱和必需脂肪酸的主要来源,对调节机体的正常代谢,起着重要的作用[1-2]。磷脂酰胆碱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物质,同时也是脑细胞传递信息的生物活性物质,其在体内水解,可以释放出胆碱,胆碱通过合成乙酰胆碱调节脑神经系统的正常活动,提高脑细胞活力[3]。目前,磷脂酰胆碱的提取精制方法有有机溶剂萃取法、柱层析法、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法、酶催化精制法等。Mary C等[4]采用丙酮沉淀法,制得卵磷脂粗品,然后用CdCl2和卵磷脂生成复合盐沉淀,精制蛋黄磷脂酰胆碱。该法适合于制备粗磷脂,且在制备过程中带来了有机溶剂残留,提取效率低;许海丹等[5]通过硅胶柱层析法和三氧化二铝柱层析法精制蛋黄磷脂酰胆碱,得到了纯度90%以上的磷脂酰胆碱,该法可以制备高纯度的磷脂酰胆碱,但不适宜于工业化生产;Henry Y S H等[6]用有机溶剂萃取后,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进行萃取得到较纯的卵磷脂,但是萃取的后期会出现蛋黄粉结块而使得收率降低,需要的仪器设备也比较昂贵;Lekh R J等[7]采用磷脂酶催化法精制蛋黄磷脂酰胆碱,结果得到含量高达95%以上的磷脂酰胆碱。酶催化法精制磷脂酰胆碱,条件温和,酶可以重复利用,产品收率高[8]。本研究采用磷脂酶D催化法精制蛋黄磷脂酰胆碱,首先以蛋黄卵磷脂为底物,磷脂酶D作为催化剂,其亲核基团Y攻击卵磷脂的酯键,形成卵磷脂与磷脂酶D的共价中间复合物,并从卵磷脂中释放出一个带负电荷的基团。此后,加入另一底物氯化胆碱。在氯化胆碱的攻击下,底物—酶共价复合物解离,释放出游离的酶,胆碱分子与酯键结合,生成新的磷脂酰胆碱,达到对卵磷脂的精制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材料

蛋黄卵磷脂粗品(实验室自制);氯化胆碱(购自湖北巨胜科技有限公司);Phospholipase D(购自意大利kinetika公司)。

1.2 酶催化法精制磷脂酰胆碱的合成机理

酶催化法精制磷脂酰碱的流程图见图1。

图1 磷脂酰胆碱合成的流程图

1.3 蛋黄卵磷脂粗品的制备

蛋黄粉的主要成分是卵磷脂、蛋黄油和卵黄蛋白。可以根据卵黄蛋白不溶于乙醇,而卵磷脂和蛋黄油都可溶于乙醇的原理,用乙醇提取卵磷脂;接着根据蛋黄油可溶于丙酮,卵磷脂极性较蛋黄油大,不溶于丙酮的原理,用丙酮萃取,制备蛋黄卵磷脂粗品。

称取一定量的蛋黄粉,加入无水乙醇(料液比为1:15)在40℃的恒温水浴锅中提取4 h,过滤,将滤液减压浓缩。在浓缩液中加入一定量的丙酮,搅拌,得到大量沉淀。离心分离沉淀,在70℃下烘干,制得蛋黄卵磷脂粗品。

1.4 微乳体系的构建

卵磷脂的亲脂性强,称取一定量的卵磷脂,加入到异辛烷中,超声溶解,待完全溶解后,加入正丁醇作为助表面活性剂(卵磷脂:异辛烷:正丁醇=2 g:7 mL:1 mL),在40℃、转速100 rpm的搅拌下,缓慢加入3 mL酶溶液,形成半透明的微乳体系。其中,卵磷脂不仅是反应的底物,也是微乳体系的表面活性剂,正丁醇是助表面活性剂,异辛烷和含酶的缓冲液分别构成了有机相和水相。

1.5 磷脂酶D催化精制磷脂酰胆碱

称取一定量氯化胆碱(卵磷脂与氯化胆碱质量比为7:1),用pH=4的Buffer溶液溶解后,缓慢加入到1.4所构建的微乳体系中,在40℃、转速100 rpm的搅拌下,反应4 h(2.5 h后微乳体系开始破坏)。反应结束后,加入1 mol·L-1的NaOH溶液,在30℃下反应1 h,使得氯化磷脂酰胆碱转变为磷脂酰胆碱。加入甲醇:水(95:5)进行第一次萃取,将萃取液减压浓缩后,加入水进行第二次萃取,取萃余相,浓缩,得精制的蛋黄磷脂酰胆碱。

2 结果与讨论

2.1 卵磷脂浓度对反应的影响

本研究的底物为卵磷脂和氯化胆碱。在异辛烷:正丁醇:水=7 mL:1 mL:0.5 mL构成的微乳体系中,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4 h,初始pH4.0,加酶量11.0 mg·mL-1、卵磷脂和氯化胆碱的质量比为7:1的条件下,研究卵磷脂浓度分别为0.06、0.12、0.24、0.36、0.48 mg·mL-1对反应结果的影响,结果见图2。

由图2可以看出,当卵磷脂浓度较低时,磷脂酰胆碱转化率较低,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磷脂酰胆碱的转化率增加,当底物浓度大于0.24 mg·mL-1,磷脂酰胆碱的转化率不再随着卵磷脂浓度的增大而增加,其原因为:根据酶—底物中间复合物学说,磷脂酶D首先与卵磷脂结合,生成中间复合物,中间复合物再和氯化胆碱反应,生成磷脂酰胆碱,释放出磷脂酶D。当卵磷脂浓度较低时,卵磷脂以单分子形式分散在微乳体系中,形成一些胶束,从而增加了和磷脂酶D结合的几率,在磷脂酶D的作用下,卵磷脂分子亲脂基团解离,氯化胆碱连接在酯键上,生成磷脂酰胆碱。但是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独立分散的卵磷脂分子堆叠在一起,影响了磷脂酶D与底物的结合,降低了酶解反应的转化率。因此,反应的最适底物浓度为0.24 mg·mL-1。

图2 卵磷脂浓度对反应的影响

2.2 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在异辛烷:正丁醇:水=7 mL:1 mL:0.5 mL构成的微乳体系中,固定反应时间4 h,初始pH4.0,加酶量11.0 mg·mL-1、卵磷脂浓度0.24 mg·mL-1、卵磷脂和氯化胆碱的质量比为7:1的条件下,研究反应温度分别为20℃、30℃、40℃、50℃、60℃对反应结果的影响,结果见图3。

从图3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增高,磷脂酰胆碱的转化率增加,在40℃时达到最高。接着随着温度的升高,磷脂酰胆碱的转化率反而下降。因为温度对酶的催化反应有着复杂的影响,可能的机理是当反应体系温度升高,单位时间内分子运动速度增加,卵磷脂与磷脂酶D的有效碰撞次数增加,从而增加了酶与底物的接触点,使得酶——底物共价复合物增多,在氯化胆碱的攻击下,生成新的磷脂酰胆碱,释放出游离的酶,从而使磷脂酰胆碱的转化率增加。当酶促反应达到最适温度时,再提高温度,会导致磷脂酶D部分失活,反而使得酶促反应速率下降,磷脂酰胆碱转化率下降。同时,高温会使得氯化胆碱的季铵盐基团发生霍夫曼降解反应,从而影响磷脂酰胆碱的转化率,并给反应体系带来新的杂质。

图3 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2.3 pH对反应的影响

在异辛烷:正丁醇:水=7 mL:1 mL:0.5 mL构成的微乳体系中,固定反应时间4 h,反应温度40℃,加酶量11.0 mg·mL-1、卵磷脂浓度0.24 mg·mL-1、卵磷脂和氯化胆碱的质量比为7:1的条件下,研究pH为3.0、3.5、4.0、4.5、5.0、5.5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见图4。

图4 pH对反应的影响

由图3可以看出,pH对反应有一定的影响,随着pH的增加,磷脂酰胆碱的转化率增大,但是当pH大于4后,磷脂酰胆碱的转化率随着pH的增加反而下降,这是因为pH调节是提高酶在有机溶剂中催化能力的重要方法,pH通过对酶分子结构的稳定性和解离状态产生影响,从而影响酶分子的活性。当pH较低时,磷脂酶D的活性基团保持解离状态,从而使磷脂酶D保持较高的活性,催化卵磷脂的酯键断裂,形成底物——酶共价复合物,从而提高产物的转化率,随着pH的增大,磷脂酶D的活性增强,磷脂酰胆碱的转化率增大,但是当pH大于4.0以后,磷脂酶D的活性降低,产物的转化率降低。所以,反应的最适pH为4.0。

2.4 反应时间对磷脂酰胆碱转化率的影响

在异辛烷:正丁醇:水=7 mL:1 mL:0.5 mL构成的微乳体系中,固定反应起始pH为4.0,反应温度40℃,加酶量为11.0 mg·mL-1、卵磷脂浓度为0.24 g·mL-1、卵磷脂和氯化胆碱的质量比为7:1的条件下,研究反应时间为2、3、4、5、6 h,磷脂酰胆碱的转化率,结果见图5。

由图5可知,反应在2-4 h,磷脂酰胆碱的转化率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并逐渐趋于平衡。4 h后,继续延长反应时间,磷脂酰胆碱的转化率变化不明显,主要原因可能为两个方面:第一,磷脂酶D在微乳体系中活性较高,当反应2.5 h后,微乳体系开始破坏,到4 h微乳体系完全破坏,导致酶活性下降,磷脂酶D和卵磷脂形成的共价复合物减少,导致磷脂酰胆碱的转化率不再增加;第二,反应的底物为卵磷脂和氯化胆碱,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卵磷脂和氯化胆碱不断消耗,酶与卵磷脂的结合位点减少,磷脂酰胆碱的转化率增加缓慢,当反应4 h以后,底物基本消耗完全,磷脂酰胆碱的转化率增加不再明显。所以最适反应时间为4 h。

图5 反应时间对磷脂酰胆碱转化率的影响

2.5 Ca2+对反应的影响

磷脂酶D的催化反应对Ca2+具有依赖性。在异辛烷:正丁醇:水=7 mL:1 mL:0.5 mL构成的微乳体系中,固定反应时间4 h,反应温度40℃,起始pH4.0,加酶量11.0 mg·mL-1、卵磷脂浓度0.24 mg·mL-1、卵磷脂和氯化胆碱的质量比为7:1的条件下,在反应体系中分别加入0.0、0.2、0.4、0.8、1.2、1.6 mL氯化钙CaCl2溶液(1 mol·L-1),研究Ca2+对磷脂酰胆碱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见图6。

图6 Ca2+对磷脂酰胆碱转化率的影响

由图6可知,加入0.2、0.4 mL CaCl2溶液的反应体系和不加CaCl2溶液的反应体系,磷脂酰胆碱的转化率没有明显变化,而随着Ca2+浓度的增加,磷脂酰胆碱的转化率逐渐下降,可能原因是:磷脂酶D的催化反应对Ca2+具有依赖性,Ca2+通过与酶分子联接,改变酶分子的构象,提高酶活,促进磷脂酰胆碱转化率的增加。由于蛋黄中本身含有Ca2+,能够与磷脂酶D结合,使得反应维持较高的速率,所以加入0.2、0.4 mL CaCl2溶液的反应体系和不加CaCl2溶液的反应体系,磷脂酰胆碱的转化率没有明显变化。但是随着Ca2+浓度增加,一方面Ca2+与卵磷脂形成配合物沉淀,不利于酶与底物形成共价复合物,另一方面,高浓度的Ca2+会使得蛋白质发生变性,酶分子失活,导致磷脂酰胆碱转化率降低。因此,本反应不需要加入Ca2+。

3 结论

本研究以磷脂酶D作为工具酶,对实验室制备的蛋黄卵磷脂粗品进行精制,得到优化的反应条件为:以异辛烷:正丁醇:水=7:1:0.5构成微乳体系,卵磷脂浓度为0.24 mg·mL-1,卵磷脂与氯化胆碱质量比为7:1,加酶量11.0为mg·mL-1,反应温度为40℃,反应起始为pH为4.0。在该条件下,磷脂酶D能够较好的与底物结合,将其他磷脂转变为磷脂酰胆碱,从而达到对卵磷脂的精制。

[1]孙清瑞,鹿保鑫,刘志明,等.化学催化法制备甘油磷酸胆碱的研究[J].粮油加工,2009,11(11):56-58.

[2]赵艳艳.甘油磷酸胆碱的稳定性研究[J].商洛学院学报,2013,27(6):75-77.

[3]常皓.蛋黄卵磷脂的提取、分析及氧化稳定性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2:35-37.

[4]Mary C,Pangborn.A simplified purification of lecithin[J].J Biol Chem,1951,188:471-476.

[5]许海丹.蛋黄卵磷脂的精制工艺及其稳定性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5:24.

[6]Henry Y S H,Mehdi A K,Larry T,et al.Analytical scale supercritical fluid fraction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single polar lipids from deoiled soybean lecithin [J].J Sep Sci,2008,31:1290-1298.

[7]Lekh R J,Tsuneo Y,Sholchi S.Enzymatic method of increasing phosphatidylcholine content of lecithin[J]. JAOCS.1989,66(5):714-717.

[8]秦德元,张鹏.酶法合成EPA/DHA型卵磷脂[J].中国油脂,2004,29(9):45-47.

(责任编辑:李堆淑)

Catalytic Purification of Egg Yolk Lcithin by Phospholipase D

ZHAO Yan-yan,CHENG Min,ZHANG Xiao-wen
(Collgeg of Biopharmateutical and Food Engineering,Shangluo University,Shangluo 726000,Shaanxi)

Egg yolk lecithin was purified by phospholipase D in microemulsion system which was made by isooctane,n-butanol and water.The optimum reaction conditions were as follows:the concentration of PC was 0.24 g·mL-1,mass ratio of PC to choline chloride was 7:1,lipase D dosage was 11.0 mg·mL-1,reaction temperature was 40℃,reaction pH was 4.0.Under the optimum conditions,the conversion rate of phosphatidylcholine was 84.5%。

egg yolk lecithin;choline chloride;phospholipase D;catalytic purification

R927

A

1674-0033(2015)06-0067-04

10.13440/j.slxy.1674-0033.2015.06.016

2015-10-15

商洛学院科研基金项目(13SKY011)

赵艳艳,女,陕西洛南人,硕士,讲师

猜你喜欢

微乳磷脂酶卵磷脂
微乳技术在伊维菌素剂型制备中的应用及展望
磷脂酶Cε1在1型糖尿病大鼠病理性神经痛中的作用初探
卵磷脂/果胶锌凝胶球在3种缓冲液中的释放行为
翻白草总黄酮微乳的制备及其对糖尿病小鼠的治疗作用
提高鸡蛋卵磷脂含量的调控措施及其机制
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对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
L-半胱氨酸和溶血卵磷脂(16:0)作为卵巢癌标志物的诊断价值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测定的临床意义
肉桂油纳米微乳的制备
链霉菌CA-1产磷脂酶D发酵条件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