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社县云竹水库灌区节水灌溉工程设计
2015-12-16周海霞
周海霞
(太原市水利勘测设计院,山西 太原 030002)
1 工程概况
榆社县位于太行山西麓,晋中东南部,东连和顺县、左权县,西靠祁县,南邻武乡县,北与榆次区、太谷县接壤,总面积1699 km2。辖4镇5乡,人口14万人,现有耕地面积162.7 km2。
榆社县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降雨量577.1 mm,多年平均气温8.9℃,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716.43 mm,最大冻土深76 cm。项目区处于云竹河河滩,地下水类型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层为第四系全新统洪冲击物,岩性为卵石混合土、级配不良砂、低液限粉土层。灌区范围内土壤类别主要为草甸土、含自然浅色草甸土、耕作浅色草甸土。
云竹水库灌区从已有的云竹水库枢纽工程引水,供下游农业及乡镇企业用水,总供水量713万m3/s,设计流量0.85 m3/s,其中工业供水量150 m3/a,农业供水量563 m3/a,共发展节水灌溉面积2000 hm2。设计内容包括:布设主干管22.86 km,分干管34.06 km,支管150.3 km。同时,为满足管线的运行、检修及灌溉要求,结合地形及线路布置情况,沿线设有排气阀井、排水阀井、检修阀井、减压阀井、流量计井及分水阀井等配套设施。
2 工程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云竹水库灌区现为明渠灌溉,总控制面积为0.212万hm2,长期以来,由于管理滞后,自建成至今,灌区基本未发挥效益,加之渠道自然老化及人为损坏,使灌区处于瘫痪状态,渠道成为附近居民的垃圾堆放点。该区地势相对平坦,是榆社县粮食作物的主要产区,但有渠不通水、有水不过地的现状限制了当地农业发展,严重影响了当地经济发展,地方政府和农民群众对发展节水灌溉的积极性很高。
项目区水利建设可基本做到防洪有保证,排水有出路,灌溉有水源,耕地面积集中连片,便于规划设计和实施机械化耕作。灌区内有县道和村村通道路,交通便利。因此,实施世行项目进行节水灌溉,建立新的灌溉管理体制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尤为迫切。
3 工程设计方案
工程内容包括水源设计、骨干工程设计及田间管网设计。
3.1 水源工程设计
云竹水库始建于1959年,1960年拦洪蓄水运行,并于2002年进行除险加固,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顾农业灌溉和发电、养鱼等的中型水库,设计灌溉面积0.2万hm2。设计库容8725.28万m3,坝高19.7 m,坝顶长197 m,坝顶宽7 m。在水库大坝左端设有一输水洞,为钢筋混凝土压力圆管,原主管内径为1.5 m,2003年除险加固时,在输水管内衬一外径1.4 m、管壁12 mm的钢管,并设有平板检修钢闸门。输水管在距进口81.2 m处分为3根支管,中间为内径1.2 m的泄水管,两侧为直径0.6 m的支管,引水入电站,各管出口均设有手动工作阀门控制。本次设计将干管接入南侧支管,沿泄洪渠铺设至下游,管道上方恢复原渠道型式,既不影响泄洪,同时又对现状渠道进行了改建。
3.2 骨干工程及田间管网设计
本工程规划从云竹水库枢纽大坝下游的水电站分水管(桩号0+000)引水,设置44条分干管沿云竹河河道两岸河谷,经云竹镇、北村、乔家沟、桃阳、东庄、北图划、南马会、上石拐、下石拐、韩村、闫家沟、白庄至灌区末端的四十四分干管,全长22.86 km。主干管进口高程1025.20 m,出口高程966.04 m,落差59.16 m,平均水利坡降2.58‰。主干管水力计算结果见表1。
表1 主干管水力计算结果表
经计算,总干管采用管径为800 mm,700 mm,600 mm的玻璃钢管,设计压力为0.4 MPa。干、支管水力计算同主干管,结果为:分干管直径为200 mm,管材选用PVC管,设计压力为0.4 MPa;十四、十六和二十五分干管中的部分支管由于局部地形高差问题,直径确定为200 mm,其余支管直径为110 mm,管材为PVC管,设计压力为0.4 MPa。
为保证工程压力管道安全,将管道埋置于最大冻土深度(76 cm)以下。在满足管道正常使用及检修因素的前提下,经综合比较,确定本工程埋设管道的非穿河段管顶覆土厚度不小于1.0 m,穿河段管顶覆土厚度不小于2.0 m。
管道采用地埋式,为开槽敷设。主干管基槽开挖断面在满足施工安装的前提下,其槽底宽度为1.6~1.8 m,开挖边坡为1∶0.5,基槽底部铺设200 mm厚的中粗砂垫层,穿河段管道在管沟顶部设600 mm厚的铅丝笼石防冲。在满足管道强度、刚度、地基条件的前提下,管道基础采用原状土夯实。
桩号1+500—6+560段管基多位于地下水以下,需换填300 mm的碎石垫层。桩号20+880—22+792段低液限粉土层具湿陷性,属非自重湿陷性场地,湿陷等级为Ⅰ级,该段基槽底部需换填300 mm厚3∶7灰土垫层,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弱地基土的湿陷性。
为满足供水管道安全、控制和检修,在输水管线上沿途设置54座分水阀井、10座检修阀井、27座排气阀井、19座排水阀井、2座流量计井和50座镇墩。管道沿线的各种交叉建筑物共17处,其中穿河段2处,穿公路段11处,穿铁路1处,穿渠段3处。
田间管灌管网布置设分干管、支管两级固定管道,支管间距100 m,给水栓均匀布置于支管上,间距50 m,并在每个支管的末端设置泄水井。
3.3 机电及金属结构设计
检修阀井布置一台伸缩蝶阀和一套双法兰传力伸缩接头,在蝶阀的进出水侧分别设一台空气阀;排气阀井布置一台空气阀,为便于检修,在排气阀前设一台闸阀;排水阀井排水支管上布置一台手动闸阀和一套柔性卡箍式伸缩接头。流量计井布置一套电磁流量计和一套双法兰传力伸缩接头;分水阀井布置闸阀、水表和远传压力表;管道系统的量水设施主要采用流量计及农用水表,实行计量收费。
4 结论
榆社县属资源型缺水地区,无论是人均占有量还有耕地平均占有量均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现有农业水利设施老化,田间工程不配套,目前灌溉水利用率仅0.433,通过本次改造设计,灌溉水利用率大幅提高,有利于加快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条件,并对环境的改善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