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省伊春兴安森林公园大型菌类资源调查研究及分析

2015-12-16李佳琳张芳芳马现成李春丰周清波任鹏辉张跃华

森林工程 2015年5期
关键词:菌类伊春药用价值

李佳琳,张芳芳,马现成,李春丰,周清波,任鹏辉,张跃华*

(1.佳木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7;2.佳木斯大学理学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7)

野生真菌资源是我国最丰富的天然资源之一。其中部分是食用菌和药用菌。食用菌是一类大型真菌,其中大多数是担子菌及少数子囊菌,以其独特的生长条件、丰富的营养元素及其独特的风味,受到人们的喜爱。近些年,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野生食用菌逐渐成为主流的天然健康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自古以来,药用菌以其极高的药用价值和特殊的药用机理而被广泛使用。而在中国东北温带这个得天独厚的天然野生菌场,不仅拥有丰富的野生食用菌和药用菌资源。其纯天然森林栖息地类型也十分难得。现已采摘常见的野生食用菌有牛肝菌、红菇属和蘑菇等,还没有充分地开发利用其价值。为了合理开发和利用这些野生真菌资源,开展真菌资源调查是非常必要的。

1 研究地概况

兴安森林公园位于黑龙江省伊春市,始建于1981年,经多次扩建,如今总面积已达6 093 hm2,被贯穿小兴安岭山脉的主要河流汤旺河、伊春河环绕而过。园内主要植被类型是以红松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年降水量在700~800 mm,丰富的水资源营造了林内植物资源的丰富多样性。林间落叶经多年积累使得土壤养分含量丰富,这为菌类的生长繁殖提供了天然的有利条件。

在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菌类是未来食品工业、制药工业、饲料工业、林业、农业中最重要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对象之一。为了更好的保护和利用兴安公园内的菌类资源,对兴安公园内真菌资源进行了多次系统性调查与统计。本次菌类资源调查主要是研究该公园内菌类资源的种类与菌类资源的分布状况,以及通过查阅资料和走访形式对菌类的用途做了初步的判定。现将多次真菌资源调察的结果进行汇总报告。

2 调查方法

2.1 标本采集

本次调研选择6~10月份,每2周对兴安森林公园进行一次菌类资源调查,对公园内菌类的调查主要采用走样线法采集菌类标本,样线的布设尽量穿过不同类型生境,对不同生境内大型菌类的种类和数量进行分别统计和记录[1-3]。

2.2 标本鉴定

以菌类子实体形态鉴定为主,孢子、菌丝形态鉴别为辅进行菌种鉴定。对采集的标本进行编号并记录采样经纬度,以及其各部位尺度大小,并拍摄生活环境。返回驻地后通过宏观形态观察以及参考相关文献进行标本种类鉴定[4-10]。不能区分的带回实验室进行微观形态观察,再查阅资料结合资料准确确定标本种类。

宏观形态观察:观察子实体的外部形态、色泽、菌盖附属物、边缘、菌柄着生方式和菌柄附属物、以及菌褶菌缘的结构,通过形态观察初步确定到属。

微观形态观察:用5%KOH溶液为浮载剂,及用徒手切片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菌丝及子实层中的担孢子、担子、囊状体和菌髓等微观特征,通过以上的方法再结合相关资料确定到种。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调查结果(见表1)

表1 伊春兴安公园菌类目录Tab.1 The directory of fungus in Yichun Xing'an Park

续表1 伊春兴安公园菌类目录Tab.1 The directory of fungus in Yichun Xing'an Park

3.2 结果分析

此次调研过程中,在伊春兴安森林公园内共采集到菌类共20科52种,偶见种20种;常见种21种;优势种11种,如硬柄小皮伞(Marasmius oreades)、白香蘑(Lepista caespitosa)、棕灰口蘑(Tricholoma terreum)、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银耳(Tremella fuciformis)、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冬菇(Flammulina velutiper)等。其中分布在林下湿润地22种,生长在朽木上8种,枯木上4种,少数分布于林缘和树干之上。所调查野生菌类大部分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具有食用性真菌36种,占调查菌类69.23%;药用性真菌24种,占调查菌类49.15%;慎食真菌6种,占调查菌类11.54%;食药用性不明真菌5种,仅占调查菌类9.61%。

通过此次调研发现,确定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的菌种共占78.85%,其中优势种均具有食用或药用价值,且部分菌种具有食用和药用两种价值。食用菌类以白蘑科为主,典型菌采摘种类有硬柄小皮伞、白香蘑、棕灰口蘑等。其中还具有药用价值的优势种,代表菌种有平田头菇(Agrocybe pediades)、蜜环菌(Armillaria mellea)、硬柄小皮伞(Marasmius oreades)、多脂鳞伞(Pholiota adiposa)等。药用菌类以马勃科为主,典型菌种如茶色银耳(Tremella foliacea)、木蹄层孔菌(Fomes fomentarius)、黑乳菇(Lactarius picinus)、小马勃(Lycoperdon pusillus)、硬柄小皮伞等,其中小马勃(Lycoperdon pusillus)是唯一仅具有药用价值的优势种。

4 建议与展望

4.1 存在问题及建议

伊春兴安森林公园菌类资源丰富度与样地选择、季节变化等有着密切关系。本次调查所采集的菌类主要分布在以红松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地势相对平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通过此次的调研发现,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给当地野生真菌资源造成大量浪费甚至破坏。大量经济价值较高,需求量大的真菌被当地人和采山人疯狂采集,造成其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使这些真菌的年产量逐年减少;当地居民对于许多具有食用价值和药食混用的菌类不认识,要么任这些菌类连年自生自灭,要么在采摘过程中对不认识的菌类进行破坏,造成了天然资源的浪费,对于生态也是较大的损失。

根据此次调研所发现的问题,建议:其一,相关部门不断加大利用这些野生药用真菌资源和人工栽培的力度,创造出具有伊春特色的野生药用真菌品牌;其二:对外来人员采集真菌要实行有效监控,避免当地居民对此认识不足,不仅仅是滥采,甚至破坏地表植被或者对不认识的菌类进行破坏;其三:根据真菌的分布和经济价值情况,将林区划分成不同区域,进行重点管理与开发利用;其四:伊春兴安森林公园管理部门可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有计划、有组织对保护区内的食用菌进行适量的采集。既保护了保护区的真菌资源,也可增加当地农民收入、发展当地经济。

4.2 展 望

通过对伊春兴安森林公园的野生菌类资源调查工作,了解了可开发野生菌类资源现状,为以后的科学研究和开发利用奠定了一定基础。并有望做到:

(1)通过有计划的对当地居民和采山人传授食用菌知识,展示相关野生菌类的浸制标本和图片资料,来提高人们的认识和鉴别能力,更有利于对野生菌类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2)通过不断的引进科学技术,对于珍贵的食用菌选择优势大、有潜力、前景好的作为重点开发利用项目,建立驯化基地或者校企合作。

(3)对优良品种进行引种驯化优选栽培,建立当地农户或个体户人工种植体系,不仅提高了农户的年均收入,对野生菌类的保护也是十分有利的。

[1]郭子厚,李 玉.丰林自然保护区野生大型真菌资源调查[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39(7):130-133.

[2]戴芳澜.中国真菌总汇[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

[3]刘 波.中国药用真菌[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78.

[4]黄年来.中国大型菌类原色图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5]卯晓岚.中国大型真菌[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6]李茹光.东北地区大型经济真菌[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7]刘旭东.中国野生大型真菌彩色图鉴[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8]邵力平,项存悌.中国森林蘑菇[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7.

[9]戴玉成,图力古尔.中国东北野生食药用真菌图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10]章荷生.东北防护林带大型真菌图志[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1992.

猜你喜欢

菌类伊春药用价值
伊春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菌类蔬菜交叉种植一地双收
伊春地区近60年气温与降水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不同比例尺航磁测量数据的对比分析——以伊春森林覆盖区为例
蜗牛
细说荷花的药用价值
黑龙江伊春:守着绿水青山 收获金山银山
在雨后,与菌有约吗?
橄榄药用价值研究进展
我国首获重大药用价值欧洲基因发明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