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某汽车制造厂噪声作业工人纯音听力损伤情况分析
2015-12-16姜光瑶
姜光瑶 秦 莹
(四川大学 华西第四医院,成都61004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追求舒适便捷出行方式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每年各个城市的人均轿车拥有量持续升高,成都市人均轿车拥有量已排在全国前几位。在成都市各个汽车制造厂的工人努力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其身体健康状况也应受到重视。本文主要对2015年10月在我院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成都某汽车制造厂252名噪声作业工人进行纯音听力损伤情况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2015年10月来我院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成都某汽车制造厂252名噪声作业工人为研究对象,男性196人,女性56人,年龄为18~55岁,平均年龄34.6岁,工龄为0.6~35年,平均工龄12.8年。全体研究对象已经问诊及耳科检查,无耳科疾病。
1.2 研究方法
1.2.1 检查方法 纯音听力测试。使用的仪器为XX型纯音听力计。测试方法按 GB/T 7583[1]规定进行。
1.2.2 测试结果分析 结果按 GB/T 7582[2]及GBZ 49-2014[3]的表 A.1即《耳科正常人随年龄增长的听阈阈移偏差中值》进行性别及年龄的修正。根据 GBZ 49-2014[3],任一耳在任一频段听力损失大于25dB,则认为该频段听力损伤。
1.3 统计分析
所有检查结果录入Excel表格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应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类型听力损伤分布情况
此次纯音听力测试所检252人中,存在听力损伤的人数为86人,占受检者总人数的34.13%。双耳高频听力损伤共有69例,占受检总人数的27.38%,占有听力损伤总人数的80.23%;单纯语频听力损伤有17例,占受检总人数的6.75%,占有听力损伤总人数的19.76%,且双耳高频听力损伤的比例高于单纯语频听力损伤的比例,其二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语频听力损伤并双耳高频听力损伤有23例,占受检总人数的9.13%,占有听力损伤总人数的26.75%;单纯双耳高频听力损伤有46例,占受检总人数的18.26%,占有听力损伤总人数的53.49%。各种类型听力损伤分布情况详见表1。
表1 各种类型听力损伤分布情况
2.2 不同工龄段听力损伤分布情况
据本次调查,存在听力损失的员工中其工龄在10年及以下的42例,占有听力损伤总人数的48.84%;工龄在10~20年的有29例,占33.72%;工龄大于20年的有15例,占17.44%。其中工龄段在20年以上的听力损伤比例较高,与其他工龄段的比例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工龄段听力损伤分布情况详见表2。
表2 各工龄段听力损伤分布情况
3 讨论
本次调查的成都某汽车制造厂噪声作业工人中,存在听力损伤的比例高达34.13%,其中双耳高频听力损伤的人数占总受检人数的27.38%,由此看出,此汽车制造厂中,噪声作业工人的听力损害现象较为普遍。在反应人对声音主观感觉的等响曲线中可以看出,人耳对高频的声音敏感,特别是2000~5000Hz,对低频不够敏感[4]。职业暴露于噪声作业引起的听力损失的临床特点为早期以高频听力下降为主、双耳对称,可逐渐累及语频,导致感音神经性聋[3,4]。本次调查发现,发生听力损伤比例最大的工龄段为20年以上,反应出工人的噪声性听力损伤随工龄增长而增加,而岳朋朋等[5]研究提出:实施个体噪声防护可有效地遏制噪声性听力损伤随接触年限的延长而增加的趋势,对保护工人听力有明显的效果。由此看出此工厂工人的听力防护还有待加强。
为防止噪声作业环境对工人造成职业性耳聋,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采取技术措施,控制或消除噪声源;对噪声作业工人进行健康教育及干预,改变不良用耳习惯,即不用耳机等,提高个人防护用品的佩戴率;做好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必须进行上岗前体检及按时完成在岗期间的定期体检,以便及时发现职业禁忌证或疑似职业性噪声聋患者,对已有听力损伤的工人应注意观察,并采取适当保护措施,对于听力明显下降者,应及早调离噪声作业。
[1] GB/T 7583声学 纯音气导听阈测定 听力保护用[S].
[2] GB/T 7582声学 听阈与年龄关系的统计分布[S].
[3] GBZ 49-2014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S].
[4] 牛侨.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M].2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253-254.
[5] 岳朋朋,俞文兰,王建新,等.噪声作业工人个体防护效果评价[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9,27(2):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