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作文教学对小学的延承

2015-12-16常州市金坛区华罗庚实验学校张五芳

新课程研究 2015年34期
关键词:选材立体作文

◆常州市金坛区华罗庚实验学校 张五芳

初中作文教学对小学的延承

◆常州市金坛区华罗庚实验学校 张五芳

当前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写作教学有明确的认定和要求,但缺少清晰的目标体系,其中所提目标偏于“抽象概括、含糊笼统”。本文站在初中的视角,研究初中写作教学对小学的延续。写作教学不是一种文体,不是一种样式,而是“立体”的教学。本文主要从选材、构思、主旨、表达4个方面对小学——初中“立体”作文的延续进行了研究。

连贯性;写作;目标

笔者教作文二十余年,研究作文数年,一直致力于从“真教作文”与“教真作文”下手。正如江苏省常州中学郭家海老师的研究所说,当前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写作教学有明确的认定和要求,但缺少清晰的目标体系,其中所提目标偏于“抽象概括、含糊笼统”。这样就使一线教师缺失作文教学的可控指标及可操作的体系与方法,反而使作文教学处于模糊混乱状态。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从1~9年级,就在一座校园内度过。曾经,我们针对本校特殊的师生结构,做过“立体阅读”项目研究,它是指在不同年级、多维空间、不同时段内,选择品类读物,借用多种手段,交织点线阅读、平面阅读、立体阅读的一种生态阅读项目。经过4年研究,学校学生普遍在解读能力、阅读品质上有了丰厚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我们尝试开启了“立体作文”项目研究。“立体作文”是指在中小学作文教学中找到合适的联系点和适切的关系带,一方面很好地承接小学时代的作文营养,另一方面较好地延续中学阶段的优秀做法,并把两者的优势结合起来,不断扩展学生由小入初在作文发展上的自然延承研究。

在我们看来,“立体作文”是一项真研究,它将在实践中持续不断地展开作文教学的过程,揭示作文训练的脉络,跟进作文评价的体系,从而有效地推进作文研究向纵深走去。

一、“立体作文”的真实内涵

“立体作文”项目,内涵丰富,外延广阔,涉及以下几“多”的内涵(如表1)——

表1

表2

据此,我们拟定了中小学作文发展的表现标准(如上表2):

这样,在中小学作文教学的延承中,我们就有章可依、有本可张。作文教学说白了就是依据拟定的标准学会控制:控制读、控制写、控制改、控制评。以下将从中小学作文教学的基本规范、实践操作及多元评价上作阐述,本文仅限于讨论记叙文体的作文延承教学。

二、“立体作文”的基本规范

既然“立体作文”是考量一个学生从小学到初中9个年级发展水平的项目,那么,我们从一开始就从小学低年级段做好选材、构思、主旨、表达4四个维度的具体要求。

(一)选材:只有鲜鱼才可清蒸

其实,作文有无话可说是当前作文教学中最需要关注的事情。在有话可说与无话可说之间,涉及最大的当然是选材问题。这一点,不管是刚会识字的一年级孩子,还是表达有见地的九年级学生,都要把“只有鲜鱼才可清蒸”作为最重要的选材标准来规范。

同样以《原来春天一直在我身边》为题,以下两个年级的学生都有各自的选材准则。

四年级:我们家住在顶楼。在顶楼的平台上,爸爸妈妈建了一个花园,里面种了一些植物,有金银花、榉树、万年青、蜡梅、野蔷薇、扶桑花、栀子花、三角梅等等。……我一边答应着,一边开始行动起来。先把喷壶灌满了水,接着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它提到了花坛边,拿起喷头,按下黄色按钮,朝着植物喷了起来。……那些花,尽管次第开放,开在不同的季节,但每当我在作业之余,提起水壶,为其喷洒清水,就觉得春天一直围绕我左右……

七年级:三年前,我爸搬回来一盆 “金枝玉叶”,叶子肥大,很厚实,但是不开花。而且枝叶稀疏,便把它晾在阳台上,任其自生自灭。……第一灾便是旱灾。……水灾它也经历过。……这第三灾可是断身之灾。现在是夏天,它已经长得和折断前没什么两样了,繁茂的枝叶,绿的像蘸饱了水,鼓胀鼓胀得。这是它的第三次重生,也是它的第三个春天。春天何尝只是一个季节,一株花草,一阵春雨。其实,春天就是一种精气神,一种生命力,一种不闹腾的执着。如此说来,春天何处不在?何时不在?放下焦躁的情绪,随处走走,就能邂逅似曾相识的春天。

以上,四、七年级学生都选择了自然植物作为描述对象,但一个以浇花为抓手,一个以静观为起点;一个是发现自然的春天,一个是发现生命的春天。很显然,后者的选材高于前者,但这是对四年级选材水平的一次延承,如果没有四年级的历练,很可能七年级还停留于四年级的水平。但不管选材质量如何,两者都做到了选料的新鲜,一如鲜鱼般适合清蒸。

(二)构思:文似看山不喜平

“文似看山不喜平”。学生作文构思的共同追求亦如此。但在此之前,笔者想述说一番小学生的作文构思章法。因其缺少整体思维与系统思维的支持,所以只能摆布出板块状、糖葫芦串式或一事一议式的构架,然而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则要在此基础上追求变换叙事角度,增加层次,改变顺序,添加悬念、伏笔、照应、波澜等,以此来提升作文构思的巧妙度与艺术感。

记叙文常见的构思艺术有:爬山坡式、葫芦串式、一支垂柳式、倒挂金钟式、冰上一角式;双线交织、双规运行、两两比照、烘云托月、山重水复……

具体而言,我们可以借助于“苏教版”《语文》中的课例来带给学生直观的构思模型,如:

山型:《老山界》《飞红滴翠记黄山》 △

水型:《变色龙》《我的叔叔于勒》 ﹌

湖型:《七颗钻石》《分外甜美的葡萄》 ○

塔型:《生命与和平相爱》 ▲

块型:《我们家的男子汉》《我的老师》 =

链型:《月迹》《晏子使楚》《散步》 §

这些会给学生构思作文带来直感的冲击,对“文似看山不喜平”的理念也会有一定程度的理解与揣摩。这是一名初中学生对于小学时懵懂无知、不知构思为何物的一次颠覆。

(三)主旨:思想所至,便是世界所抵

主旨的提炼是中小学作文教学中最为艰难的部分。而这一点也不是老师立马能教出来的,许多时候,它需要靠学生丰厚的阅读积累、文化积淀及敏锐的语感悟性。老师们应对中小学生的作文前奏——阅读,有着严格的立体规定,如:

一年级绘本故事,二年级儿童诗歌 ,三年级成语故事,四年级儿童漫画,五年级小小古文,六年级精美散文,七年级精短小说,八年级名人传记,九年级哲理美文。

在中小学的阅读衔接上,老师们主要是在五年级时渗入小古文,引导学生提前渐入文言语感环境,而紧承六年级的是精美散文,七年级续读的是精短小说,这样在阅读体系上就一脉相承起来,为其思想素材的占有、整理,思想内涵的概括、提炼做了必要的准备,更好地为其作文的延承做了厚实的铺垫。当一名小学生在阅读时把吸纳中外精品中的深邃思想当成一种阅读的习惯,那么,当升入初中后的作文表达,这种前经验会慢慢渗入学生的文本中,时不时地会语出惊人,思想闪光。阅读,会带我们走向远方,而思想所至,便是世界所抵。这便是中学作文对小学的最好承接。

(四)表达:语用的法则在于虚实相生

小学阶段,学生的作文表达主要是写实类的。它真实、可靠,也不失其朴素美。中学生在写实的基础上,开始渗入写虚的尝试,想象与联想常成为他们最好的手段,描摹也变得细腻,语言自然丰美许多。以下是《自然之美》的尝试练笔:

四年级:终于到了希拉穆仁大草原。只见蓝蓝的天上飘着几朵悠闲的白云,蓝天下是绿茵茵的大草原。偶尔,几丛又高又绿的碧草点缀在上面,绿草之间夹杂着幽蓝的野花,像是一幅水墨画,淡淡的,轻轻的,一直延绵到天际……

六年级:一棵棵高大、挺拔的竹子映入我的眼帘。它们有的青翠欲滴,巍然屹立,仿佛是年轻力壮、血气方刚的青年;有的已经只剩下枯枝败叶,仿佛是奄奄一息、有气无力的临终老人;有的还很矮小,仿佛是刚刚出生,还处于襁褓之中的婴儿……这些竹子紧紧地靠在一起,枝叶和枝叶 “血肉相融”,不留一点空隙。

八年级:走着、走着,一颗粗壮的大树便映入我散漫的眼帘,不禁抬头一望,那树上是淡粉一片。是蝴蝶缀满枝头,这般清新美丽?我心里美滋滋的。晨曦中,它披上了一袭轻纱,霰光清抹,好似彩云飘落人间。突然发现,这好像是樱花,便惬意地坐在树下小憩一番。向左不经意一望,竟是一条粉色的河流。

很显然,初中阶段的语用训练是基于小学时的写实,又有所超越式的写虚,两者有机结合,使文章于虚实间生香,动静间生色。

三、“立体作文”的实践操作

然而,观念好讲,操作难为。依据以上4点规范,在作文研究中,还是从这4点出发,给中小学生可靠的抓手,并展开实践操作与训练。

(一)选材组材的弥合点:讲故事

其实,学生并不缺少素材,他们缺少的是怎样来运用这些材料。我们认为最好的办法是讲故事。讲故事有一定的规矩: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该浓墨重彩时添油加醋、该惜墨如金时简单涂抹。总之,讲故事也要有分寸,必须在符合规定话题中的所有素材里选择与该话题弥合的点儿。训练这一点时,我们常常会给学生一个抽象话题,如“真正的美”。

三年级: 《第一次浇花真美》《糯米粥真甜美》《老师的微笑真美》……

六年级: 《黄山真美》《妈妈的口头禅真美》《年味儿真美》……

八年级: 《乞丐之美》《巅峰至美》《高贵的灵魂最美》……

在学生的拟题及故事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小学中年级、高年级及初中阶段学生对材料的处理与组合能力,从中也可以窥见初中学生在小学实写素材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变化,学生们尝试到理性世界中去编创故事,使所用的素材有了质的提升与飞跃。

(二)构思运作的巧合点:画图例

构思运作往往是中小学生最漠视的环节,很多学生止于讲述故事,这时,老师们就需要给他们一些形象的载体,来外化作文的行文思路。如讲《心里美滋滋的》一文。

六年级: 《心里美滋滋的》(板块连缀式)

七年级: 《三遇桃源》(爬山坡式)

八年级: 《散步》(三线交织式)

3幅图例,直观地再现了中小学生在架构文本思路上的差异。六年级学生思维成块状特点,行文自然多板块连缀;七年级为线性思维,行文构思稍有波澜;八年级则在线与面的组合下发生了质的改变,三线交织与一波三折相交融,充分体现了“立体作文”对小学阶段的承接性。

形象的力量往往大于思想的力量,帮助学生画出行文构思的图例,是为了更直观地叙事抒情,并更好地改变从抽象到抽象的干巴叙事,进而以形传神,动人有效。

(三)主题传达的承载点:妙点拨

精当的选材与佳妙的构思,还需要有主题的点缀才更显行文之妙。而如果能够在这两者间找到一个承载点,恰到好处地点拨、提拔或升华,那么,文章的内涵将会于顷刻间提升数倍。同样是写《牵手观音》,我们选用了五年级、八年级、九年级学生在同一场合观看视频,要求在描写、想象中卒章显志。

五年级:一张面,充满柔情与安静,千只手,播撒温暖与幸福,她们在舞台上投下的层层魅影,仿佛观音的佛光普照人间。

八年级:这是一群无声的天使,尽管他们生活在无声的世界,却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用双手缔造传奇,用舞姿诠释生命的真谛,让大家明白了什么叫毅力、叫坚强。他们用自己灿烂的生命创造了美好的未来。

九年级:是的,喜悦是生命的黄金,宁静是人生最美的姿态。每天都保持向上的激情,我们便会像这千手观音一样,保持喜悦的心情,宁静的心境。然后,用我们的双手,把喜悦与宁静带传递给千家万户,传递给林海星空……

很显然,3组学生的承载点分别是柔情与安静、毅力与坚强、喜悦与宁静。由此也可以看出,不同年龄层次学生的阅读视野、文化积淀、思想内涵的浅深有异,然而又是如此贴合他们的心理实际。

(四)语言情思的契合点:巧叙议

当然,以上3点最终都必须借助于优雅的语言来表现,而所谓优雅的语言,必须依赖语言与情思的契合点,及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完美地结合起来。这一点主要是对初中高年级学生的要求。对于小学生而言,能做到一事一议便可。七、八年级学生则需在叙事完整的基础上,培养细节描写的意识,对环境描写、人物描写甚至标点的使用都做精细的揣摩。九年级学生则要能于详细叙事、精细描写之间,巧妙点缀议论抒情,并用最适合的语言形式来承载适切的思想情愫。

表3

四、“立体作文”的多元评价

在“立体作文”项目教学的具体推进中,最难操作的乃是评价问题。形成各种适切的评价表(多元评价)成为项目推进的重要抓手,这儿,仅以记叙文写作训练中的记叙、描写为考量指标,作一评价示范(见表3)。

除此之外,还有教育性评价与有效性评价的整合,学生个人内差评价的细化与同伴互助评价的深化等等。不管从哪个角度展开评价,务必要使评价有根有据,对小学生的评价不得超越他的生活体验与表达水平,对中学生的评价也不可降低基本规范与延展性的要求。

在“立体作文”项目研究中,基本规范、实践操作、多元评价等,既是对语文教师作文指导能力的全面挑战,也是对学生各种写作能力的全面锤炼。只要有作文的存在,评价便需要不断跟进、调整,最终真正提升的是学生语言表达和作文思考的能力。老师们将为每一个学生建立从一至九年级的作文电子档案,以此来考量学生在9个年段中的成长速率。记录学生的成长足迹,同时也为中学作文教学对小学作文教学的延承做一些实证性的研究。

(策划组稿:郭家海 编辑:刘金华)

张五芳,常州市金坛区华罗庚实验学校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小学写作教学。

G40

A

1671-0568(2015)34-0053-05

猜你喜欢

选材立体作文
念个立体咒
考场作文选材如何“闯关”
环己烷冷液倾析器腐蚀与选材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立体登陆
Pop—Up Books立体书来了
实木门窗的选材应慎重
立体年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