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源整合视角下的创业网络动态建构研究〔*〕

2015-12-16倪良新江观伙唐晓婷

学术界 2015年6期
关键词:资源整合创业者建构

○ 倪良新,江观伙,唐晓婷

(安徽行政学院,安徽 合肥 230059)

一、引 言

企业是资源的集合体和资源的转换器,创业的实质是对资源的重新整合,如何突破资源约束,运用一定渠道和策略识别、获取并优化资源利用是创业成功与否的关键。中国情境下,创业网络对于创业企业解决资源约束问题具有重要价值和作用。首先,创业网络本身具有资源属性,可以很好地实现创业活动与创业资源的连结。Wu和Dong以及董保宝等指出,创业网络是创业者或创业企业拥有的重要战略资源;Shane和Venkataraman等指出创业网络是一种特殊资源,是创业者识别创业机会的主要来源,创业者所嵌入的网络支持程度对其开发所发现的创业机会有重要影响;Bush,Grenee&Halt指出社会资本是创业企业的重要资源。第二,创业网络是获取创业资源的重要渠道,可以协助创业者或创业企业高效、便捷、低成本获取外部资源。创业网络是创业者或创业企业获取资源的重要渠道(Domenico,Haugh&Tracey),也是创业者或创业企业获取生存成长必要资源的关键渠道〔1〕,因此,创业网络是新企业获取外部资源的最优选择,是低成本获取外部资源的主要途径〔2〕。第三,创业网络能够协助创业企业优化资源管理,最终实现资源向能力转化。创业网络不仅是创业企业获取资源的主要途径,也是其提升资源利用能力的重要手段(吕一博等),企业通过网络所获取的大量技术知识和信息可以提升企业对资源的利用能力(姚小涛等)。第四,中国情境下创业网络作用更加显著,在资源支持中起主要作用。制度体系发达程度不同是转型经济与成熟市场经济的根本差异(Welter),在中国转型经济和要素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情境下,网络关系成为不健全正式制度的一种替代,可以在政府职能不健全、法规体系不完善以及金融体系效率不高等环境下充分发挥创业网络资源动员和资源支持作用。

创业研究中,网络视角在解释创业现象和创业成功机制方面的优势将进一步显现〔3〕。中国情境下创业网络对于创业企业突破资源约束、提升资源整合能力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创业网络的资源支持作用对于发展创业经济,发挥新常态下新引擎作用也有一定现实意义。当前,创业研究中对于创业网络的战略资源或关键属性,创业网络创业资源获取价值,以及创业网络的资源优化能力等得到确认并形成共识。但对于创业网络和创业过程如何交互动态演化,不同创业阶段创业网络如何响应新企业资源整合需求,什么是创业网络自身演化的影响因素和动力机制等问题,理论上尚没有很好的解决,一些问题仍然处于“黑箱”之中。本文在创业网络动态建构文献综述基础上,分别分析创业企业的资源整合过程和创业网络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最后构建资源整合视角下的创业网络动态构建整体模型,尝试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中国情境下,不仅有利于揭示创业网络动态演化的内在机理,对于创业网络视角下突破创业企业资源约束问题也有现实意义。

二、创业网络动态建构研究综述

创业网络研究开展以来,涉及众多议题,但主要分为“结果导向型”和“程序导向型”两种研究路径,前者关注创业网络作为自变量如何影响创业过程、资源获取和创业绩效等变量,后者关注网络结构、规模和关系的动态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等〔4〕。创业网络动态建构研究属于“程序导向型”研究路径,逐渐成为创业网络理论研究关注的前沿问题(Hite&Hesterly)和关键问题(朱秀梅、李明芳)。目前,关于创业网络动态建构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对于创业网络具有动态建构内在属性的总体研判,对于创业网络动态建构主要向度的细分研究,以及对于创业网络动态建构影响因素的尝试研究。

(一)创业网络具有动态建构的内在属性

Granovetter指出,社会网络不是固定的和一成不变的,而是流动的和易变的,因此要改变静态分析模式,以动态的、纵贯的视角研究社会网络。Lang和Lockhart指出,组织需要通过社会网络的动态调整以应对环境与市场的竞争与变革。Hite和Hesterly认为,应从动态的视角研究创业企业在不同阶段社会网络的发展。Slotte-Kock和Coviello认为创业网络是新企业创建过程的结果,新企业和创业网络都是按照生命周期理论的变化逻辑推演而成,创业网络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有目的的动态建构过程。林嵩认为,创业网络的动态演进与创业过程不同阶段相适应,是创业者或创业企业有意识围绕创业活动推进的〔5〕。方世健、蒋文君在综述国外经典创业网络模型基础上指出,创业网络具有以下特征:创业网络形成具有周期性;创业网络形成和组织创建交互影响;网络化过程具有动态性等〔6〕。

(二)创业网络动态建构的主要向度

向度是指创业网络演化的内容和变化的方向。在创业网络动态建构研究中,学者们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向度。一是网络类型。Butler&Hansen指出,创立阶段创业者嵌入的是个体层面的社会网络,建立阶段形成围绕核心业务的业务网络,成熟期后创业者需要从战略层面构想企业发展规划因而形成战略网络〔7〕。林嵩指出,创业网络在机会识别阶段表现为弱化的个体网络,创立阶段表现为加强的个体网络,成长阶段表现为战略复合型网络。Greve&Salaff研究发现,创业初期小网络被使用,第二阶段小网络开发速度下降,第三阶段又更加关注小网络。二是网络规模。赵晓东、王重鸣和Christian&Machael等研究指出,创业网络在不同演化阶段的规模不完全相同,因而会产生不同的作用。三是网络关系。Johannisson.et al.指出,创业企业网络沿着特定范围内的强关系为主、跨范围的弱关系为主、范围更为广泛的强关系演化。Trevelyan指出创业网络由单一取向的交往关系演变为多元化交往关系。Larson&Starr认为网络关系演化包括初期的连接关系开发、中期的网络关系多元化以及后期的网络关系层级化。四是网络治理。Lechner&Dowling、Petrova等认为,要关注创业网络不同阶段的网络关系整合问题,要重视网络内容的变化以及相应的治理机制变化。Batagargal进一步指出,应根据网络内容的变化不断调整或重构网络结构,并且构建合理的治理机制。

(三)创业网络动态建构的影响因素

创业网络动态建构影响因素是创业网络动态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理论上也缺乏共识。一是关键因素影响说。研究者认为创业活动发展、网络关系等是影响创业网络演化的主要因素。Amit&Zott,Schutjens&Stam指出,创业活动发展是创业网络的演进的重要变量,不同阶段的创业活动会对创业网络的内容、治理机制和创业网络结构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创业网络不同演进阶段的特征。Smith&Lohrke指出创业网络的形成与拓展本质上是信任形成与发展的结果。Anderson等指出,创业网络演化过程中,通过淘汰已有关系和建立新的关系优化创业网络,从而构建获取创业资源的结构化机制。二是路径依赖和动态建构说。Kildff研究指出,网络演变轨迹有目标引导和偶得两种,任何网络的演变过程,都会掺杂这两种形式,只是主导因素不同而已。Hite&Hesterly研究得出,创业网络从被动的路径依赖向被创业者积极主动或有意图管理转变,随着时间的发展网络变得更加复杂〔8〕。

可见,研究者在创业网络演化和动态建构方面已经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索,但对于网络的动态性关注仍然不足(Parkhe.et al.,Jack.et al.),对于创业网络动态构建的机理、影响因素等方面尚需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现有研究没有很好解决创业网络如何涌现、网络之外的组织如何进入网络等问题(Sorenson),尤其缺少转型经济情境下创业网络特征动态作用的深入研究(朱秀梅、李明芳)。创业网络动态建构研究不足,可能是基于以下原因:其一,缺乏统一的理论和模型。创业网络领域尚缺少核心的理论以及由此推导出来的相关命题(Hoang&Antoncic),尚没有建立概念模型揭示创业网络构建、发展与演变的影响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的相互关系(王侃等)。其二,创业网络现象及其动态演化过于复杂。创业网络、创业过程及其交互影响都较为复杂,动态研究难度随之增加。其三,作为原生概念的社会网络动态化研究不足。虽然社会网络的演化特性已得到确认(Granovetter,Zaheer&Soda),但缺乏对动态过程的全面研究(李继宏,张文宏等),对于社会网络演化机制的动态性和复杂性等问题的探讨还尚显单薄(李文博等)。其四,纵贯研究费时费力。其五,纵贯研究对研究方法有特殊的要求。

因此,创业网络动态建构研究亟需基础理论支持。创业研究领域,Sarasvathy创立的效果逻辑理论作为最具有原创性和前沿性的理论之一,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Venkataraman)。效果逻辑理论强调不确定环境下创业者与外部资源持有者互动过程中建构利益共同体,通过这种方式整合更多稀缺资源。该理论通过抽象创业现象,探索创业本质,概括了创业者特有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可能是目前解释创业者独特行为最有说服力的理论之一(张玉利等)。与因果逻辑相对应,效果逻辑理论更适合人工现象,创业网络动态建构都属于人工现象,因此效果逻辑同样可以作为创业网络领域的指导理论。本文循着这样的思路,尝试以效果逻辑理论为指导,按照“手段—目标—新手段—新目标”分析路径,尝试构建资源整合视角下的创业网络动态建构模型。

三、不同阶段的资源整合与创业网络

创业的实质是对资源的重新整合(Alvareza&Busenitzb),创业过程是将各类资源重新整合以获取竞争优势的过程。创业的不同阶段,创业者在差异化目标下需要解决不同的任务,因此对资源的种类、数量、获取方式、关键资源等具有不同偏好。这种阶段性变化的偏好一方面要求创业者或创业企业采用不同的资源整合方式,另一方面也对创业网络的资源支持方式产生需求,创业网络的类型、结构、关系等随之发生动态演变。这一过程中,创业企业从诞生、发展到成长不断演化,创业网络也不断发生演变,两者交互发展,创业企业的资源整合是两者交互动态发展的中间变量和动力因素。因此,研究创业企业资源整合过程是揭示创业网络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的基础和前提。创业企业发展可分为机会识别阶段、企业创立阶段和企业成长阶段,每个阶段存在不同的资源需求偏好。创业企业所要求的资源种类繁多,但大体上可分为资产型资源和知识型资源(Wiklund&Shepherd)。资产型资源主要包括资本、原材料等物质、劳动力、技术和市场资源等;知识型资源涉及的种类较多,包括知识、信息、技术诀窍、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还包括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流程、企业战略和文化、经营管理能力等,以及企业外部的政策信息、行业知识、营销技巧等。创业企业不同阶段对于这些资源存在不同的需求,也存在不同的资源整合方式。本文将资源整合过程分为资源扫描、资源识别、资源获取和资源优化四个部分,尽管每个阶段创业企业资源整合都需要经历这四个环节,但每个创业阶段有所侧重。例如在创业前期侧重于资源扫描,机会识别阶段侧重于资源识别,企业建立阶段侧重于资源获取,企业成长阶段侧重于资源优化。

(一)创业前期

资源扫描是潜在的创业者对现实的或潜在的、自身的或外部的资源一种有意或无意的浏览。在扫描过程中,潜在创业者一旦发现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或存在未被利用的资源时,便产生了创业机会,潜在创业者开始有了创业的念头。有了创业念头之后,创业者需要构思一个方案去弥补资源与市场的缺口,便产生了创意。社会网络作为一种特殊资源,是潜在创业者识别蕴含经济价值创业机会的主要来源。潜在创业者所嵌入的社会网络对于获取创业机会信息、进而产生创业念头等具有重要的影响,创业者往往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获得承载机会的信息并发现创业机会(Hills,et al.)。Hills等实证研究表明,50%的创业者通过其社会网络发现了创业机会。社会网络中创业的先进事迹和成功范例,宽容失败、鼓励创新的创业导向的文化氛围,经常获取正式或非正式的创业教育等,对于潜在创业者识别创业机会都有一定的影响。

(二)机会识别阶段

有了创意之后,要进一步制订完整的创业方案,履行相应的法律手续创建一个新企业,从创意到创业方案再到创业企业的建立构建了创业机会识别的完整阶段。该阶段资源整合的侧重点是资源识别,即对资源种类、特性、数量、主体等信息进一步确认。本阶段,创业者主要需要的是知识性资源,包括创业者自身所拥有的先验知识、创业警觉性、识别创业机会的信息资源,形成创意和创业方案的知识,构成创业团队的人力资源以及鼓励、赞许、认可等情感性或心理性资源。由于创业机会稍纵即逝,资源的获取要求及时、迅速。机会识别阶段创业者需要构建一个创业团队,团队成员之间讨论创意,将其具体化、丰富化,进一步讨论创业方案以使得创意产品化或服务化。创业者通过前期的资源扫描,对于社会网络中的资源状况有了进一步了解,这时则根据具体的任务和目标进一步对资源的类型和主体进行进一步识别,由于受原先网络关系路径依赖的影响,创业者主要是对具有强联系的亲戚、朋友、同乡等个人网络中拥有的资源进行识别,并与符合条件的资源持有者进一步加强联络,一起讨论斟酌创意、一起酝酿创业方案,寻求智力、心理和精神方面的支持,一些个体则成为创业团队中的一员,在创业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企业创立阶段

企业创立之后,业务开展需要获取资金、劳动力、设备、技术、原材料等资产型资源,资源获取是重中之重,关系到企业的业务开展和持续经营,以及能否度过新生企业的“早期实效期”〔9〕。其中对于资金资源的需求尤为迫切,因为资金资源可以有效获取其他资源。由于企业刚刚建立,合法性尚未得到确认,很难从正规金融渠道获取资金。与此同时,企业自身积累的资源也相对较少,需要与拥有关键资源的机构如供应商、科研院所等建立关系以获取资源。创业初期,创业者或创业团队的个人网络仍然发挥重要作用,例如为新企业提供融资支持,或者成为新企业的首个客户等。但随着企业业务的开展,资源的需求由信息、知识情感等知识型资源转化为资本、原材料、客户渠道等资产型资源,资源需求的数量和种类进一步扩大,原有的个体网络容量已经很难适应新企业的资源需求。与此同时,新企业在业务开展中与供应商、客户、金融机构、科研机构、政府机构甚至包括竞争者等利益相关者建立了商业性联系,创业者或创业企业网络活动的重心开始转移,创业网络逐步演变为包含交易关系和社会关系的企业网络。

(四)创业成长阶段

到了企业成长期,企业积累了资本、技术、知识、客户等资源,这时企业的重心是完成战略目标,在资源整合策略上既需要对内部积累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同时也需要与一些战略资源持有者之间建立或维持稳定的关系。当企业实现了管理专业化,进入稳定、成熟期之后,要想继续取得成功,必须做出相应的变革〔10〕。该阶段资源整合的重点是资源优化,需要创业网络发挥战略资源的获取渠道作用,以及协助内部资源优化能力的提升。

各阶段创业资源整合和创业网络如表1所示。

表1 各阶段资源整合与创业网络

四、创业网络动态建构整体模型

根据上文分析,我们知道创业过程的不同阶段对于资源整合存在不同的需求偏好,且创业网络随之发生动态变化,创业企业和创业网络呈现随创业阶段变化而共生演进的趋势,资源整合是联系两者的中间变量,同时也是促进两者动态发展的主要动力。基于效果逻辑决策思想,按照不同阶段创业企业存在不同资源需求,不同资源需求对创业网络资源支持产生不同需要的思路,本文构建“手段—目标—新手段—新目标”分析框架(如图1所示),揭示创业网络响应创业资源整合的动态演进机理、方式和路径。这里的“手段”是指不同阶段的资源整合结果,可以是资源识别后形成的资源清单,可以是资源获取后形成的资源库,也可以是资源整合后所形成的产生竞争优势的能力库。这里的“目标”则是指创业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资源整合目标,在机会识别阶段是指形成创意和创业方案并最终构建新企业,在企业建立阶段是指企业持续经营,在企业成长阶段则是指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或战略转型。

图1 资源整合视角下的创业网络动态建构整体模型

(一)机会识别阶段的创业网络动态建构

创业前期,潜在的创业者嵌入蕴含机会和资源的社会网络之中,由于社会需求发生变化或技术条件发生改变,潜在的创业者感受到原生的社会网络中存在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即手段(T1手段),从而产生创业的构想,并进一步产生创建企业的阶段性目标(T1目标)。这个目标确立以后,创业者需要完成一系列事项,例如明确创意使创业构想具体化,制定完整的商业计划,选择厂址或办公地点,办理注册手续,为新建企业起一个响亮的名字等,这些具体事项需要通过资源整合来实现。资源整合对于创业网络资源支持产生需求,创业者将在原生的社会网络继续进行资源扫描,并对照上述任务的资源要求进行资源种类、资源数量、资源主体的确认,即进行资源识别。通过资源识别后,创业者发现,原生的社会网络中只有部分社会网络个体具有能够满足该阶段资源需求的资源禀赋和资源属性,于是创业者逐步加强与这些个体之间的网络活动并逐渐实现平衡,这时,创业网络实现从原生的社会网络向创业者个体网络的演化。

(二)企业创立阶段的创业网络动态建构

企业创建的目标实现以后,创业企业本身成为一个手段(T2手段),在此基础上创业企业需要采购原材料、进行产品生产或服务提供、开展营销活动,目标是实现企业的持续经营(T2目标)。这些活动的开展需要资金、原材料、客户等资源的支持,创业企业必须有效获取这些资源才能最终形成实现企业持续经营的资源库。开始的时候,个体网络的确能够为创业企业提供一些资源,例如个体网络中的亲属、同学、熟人和朋友为新企业提供融资支持,成为新企业的雇员或客户等。比起银行或投资者,家庭和朋友会提供最初的资本支持。但随着新企业经营活动的开展,一方面原有的个体网络已经难以匹配新企业资源获取的要求,如果企业家希望享受长期的成功,就必须远离密切的、有凝聚力的网络〔11〕。基于同一性的网络很少会获得一个创业企业需要的资源去满足早期成长阶段日益增加的资源需求。另一方面新企业在业务开展中逐渐与供应商、中介机构等建立了一种商业关系,有些关系趋于稳定。随着新企业的发展,网络类型会由创业者的个人网络演化为新企业的组织网络,并对源开发过程产生不同的影响(Hansen)。创业者或创业企业的网络活动重心发生变迁,创业网络实现从创业者个体网络向创业企业的企业网络演化。

(三)企业成长阶段的创业网络动态建构

企业经过一段期间的持续经营(T3手段),度过了艰难的生存期,企业内部组织机构逐步建立和完善,雇员数量增多,企业制度、流程和文化建设等也初步建立,企业内部积累了一些组织资源、制度资源、人力资源等。但由于前期面临市场的巨大压力,创业者或创业企业更多的精力都放在外部资源的获取和外部市场的开拓,内部资源尚没有转化为能够形成竞争力的优势,即企业自身的能力库尚没有建立。与此同时,企业仍然面临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亟需外部提供一些关键资源和战略资源,例如稳定的供应链关系、成熟的市场渠道体系、战略投资等。这时,企业的主要任务是资源优化,包括内部的资源优化和外部战略资源的获取,需要创业网络发挥资源渠道和协助资源整合的作用。原来的企业网络在这个阶段的资源支持方面有些力不从心,创业企业进一步进行筛选,在网络活动上不仅注重网络个体的选择、网络关系的调整和优化,还在原来网络活动经验基础上更进一步加强对网络地管理和构建,从而实现创业企业的企业网络向创业企业的战略网络演化。

五、结论与展望

通过前述研究,可以得出以下几个基本结论。其一,创业过程是资源整合的过程,资源整合是推动创业企业建立、发展和成长的关键变量。其二,创业过程不同阶段对于资源需求有不同的偏好,相应地要采用不同的资源整合方式。其三,资源整合包括资源扫描、资源识别、资源获取和资源优化等环节,创业过程不同阶段要适应资源需求偏好在这四个方面有所侧重。其四,创业网络是在响应创业企业资源整合需求中不断动态演化,资源整合是创业企业和创业网络交互动态演化的中间变量和根本原因。资源整合视角下创业网络动态建构整体模型揭示了创业过程、创业企业、创业网络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内在机理和作用路径,可以为创业网络动态建构研究提供一个基本思路。下一步,将进一步细化变量指标并进行实证研究。另外,将进一步加入网络能力、环境影响等调节变量,并对创业网络资源支持效果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

注释:

〔1〕Gulati R.,Alliances and Networks,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8,Vol.19,No.4,pp.293 -317.

〔2〕朱秀梅、李明芳:《创业网络特征对资源获取的动态影响——基于中国转型经济的证据》,《管理世界》2011年第6期,第105-115页。

〔3〕李伟铭、杨丹、陈杰:《创业理论的多层面研究与展望:从个体到环境的演进》,《华东经济管理》2013年第1期,第154-159页。

〔4〕董保宝:《创业网络演进阶段整合模型构建与研究启示探析》,《外国经济与管理》2013年第9期,第15-24页。

〔5〕林嵩:《基于创业过程分析的创业网络演化机制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年第16期,第5-8页。

〔6〕方世建、蒋文君:《国外经典创业网络模型回顾与未来研究展望》,《外国经济与管理》2011年第7期。

〔7〕Butler J.E.,Hansen G.S.,Network Evolution,Entrepreneurial Success,and Regional Development,Entrepreneurship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1991,Vol.3.

〔8〕Hite J.M.,Hesterly WS.The Evolution of Firm Net- works:From Emergence to Early Growth of the Firm,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1,Vol.22,No.3,pp.275 -286.

〔9〕胡继灵:《企业生命周期与生物生命周期的比较研究》,《华东经济管理》2001年第3期,第39-41页。

〔10〕吴小勇:《企业家人力资本与企业成长模式研究》,《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第54-57页。

〔11〕Burt R S.,The Contingent Value of Social Capital,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97,Vol.42,pp.349-365.

猜你喜欢

资源整合创业者建构
少先队活动与校外资源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智慧高速资源整合方式实践
建构游戏玩不够
让创业者赢在起跑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