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西修水梅子坑矿区钼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2015-12-16诸葛春王志强卢致健张水华

西部探矿工程 2015年2期
关键词:北西钼矿岩浆

诸葛春,王志强,卢致健,张水华

(江西地矿局赣东北大队地勘院,江西上饶334000)

江西修水梅子坑矿区钼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诸葛春*,王志强,卢致健,张水华

(江西地矿局赣东北大队地勘院,江西上饶334000)

为了解钼矿矿区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及找矿标志,通过槽探、钻探等方式,对矿区地质特征进行系统分析,发现了矿区的含矿地层、找矿标志、异常标志。并通过地层、找矿、异常标志寻找同类矿床。

钼矿;矿区地质特征;成矿规律;找矿标志

1 工程概况

梅子坑矿区位于江西省修水县东南方向,直距约40km,矿区位于九岭山脉北坡,区内总体山形呈近东西向展布,地势表现为东高西低。对本区进行钼矿地质普查工作,发现并证实了矿区存在北西向的钼矿化蚀变带。根据普查成果,在矿区范围内选择成矿地质条件较好的4.00km2,进行钼矿地质详查阶段,开展系统的地表槽探揭露,对矿(化)体的中深部矿化情况运用钻探解剖。主要完成工作量见表1。

2 区域地质

表1 完成实物工作量表

2.1 区域地层

梅子坑钼多金属矿矿区座落在扬子准地台的南缘,九岭—鄣公山地体中的九岭复式背斜的次级向斜之中。由于九岭花岗闪长岩体的侵入,造成九岭复式背斜支离破碎,地层分布零星,呈岛状。矿区就处于这些残岛中。

区域沉积地层分布广泛,自前震旦系至三叠系,下第三系及第四系均有出露。其中前震旦系分布于南部九岭山的广大地区。震旦系至三叠系分布于北部一带;下第三系分布于西部陈家与横坑一带;第四系主要分布于河谷两岸,区域地层见表2。

2.2 区域构造

矿区位于2条NE断裂(向村下—狮子石断裂与观前—梅子树下断裂)之间,矿体产于这两大断裂的次级构造——NW向张性断裂中。

(1)褶皱。测区位于九岭复式背斜的次级向斜中,向斜以蓟县系双桥山群修水组地层为核部,双桥山群安乐林组地层为两翼,走向近东西。

(2)断裂。区内断裂发育,规模巨大,成组成带互有切割,构成错综复杂的断裂系统。主要有:

①北东向断层:北东向断层区域分布往往成组成群,规模巨大,延长较远。沿断层岩石破碎和硅化现象明显,蚀变强烈,有硅化、绿泥石化、叶腊石化、片麻岩化等。

②北西向断层:此组断层在区内分布不广,规模不大,延长仅数公里左右,与北东向断层约成30°相交。常出现于褶皱构造的翼部,与地层走向呈斜交。

2.3 区域岩浆岩

测区元古代末与中生代构造运动强烈,岩浆活动频繁,形成大量的中酸性岩浆岩类岩石,多数集中分布于九岭山区。

(1)九岭花岗闪长岩。为一大型岩基,岩体不整合侵入于元古界双桥山群中,围岩以浅变质砂岩、粉砂岩及泥质岩石为主,具有混合岩化、角岩化、绢云母化、硅化等蚀变。岩体与围岩呈犬牙交错状。

(2)花岗岩类。是区内最重要的一次岩浆旋回,与矿产关系极为密切。具多次多阶段侵入,形成规模大小不等的岩基、岩株、岩瘤、岩墙。

表2 区域地层简表

花岗岩类岩体大多数侵入于九岭岩体中,受燕山期断裂控制明显。燕山旋回岩体含矿性较佳,矿化较强,与其有关矿产种类很多,如:钨、锡、钼、铜、铅、锌、铍等矿产。

2.4 区域矿产

区内已知矿种主要有钨、钼、锑、金、钒等矿种,现将主要的矿床叙述如下:

香炉山钨矿:为一大型钨矿床,位于修水县城北西35km,属矽卡岩型钨矿床。

昆山钨矿:位于矿区的北面约3km,为石英脉型钨矿床,矿体受NE、NEE向这2组断裂控制。矿体主要产于北东东向石英脉中,矿体走向35°~85°,倾向SE,倾角50°~85°。

3 矿区地质特征

3.1 矿区地层

矿区出露的地层为中元古界蓟县系双桥山群修水组(Jxx)。为矿区的主要地层,分布于矿区中、北和西部等地段。

修水组:下部为砾岩、含砾砂岩及粉砂岩;上部由一套厚度巨大的灰黑—灰绿色板岩、砂质板岩夹石英细砂岩、粉砂岩、长石砂岩所组成。与下伏地层安乐林组呈整合接触。

矿区出露的为修水组下部地层,主要岩石类型有变质粉砂岩和变质石英细砂岩和变余凝灰质粉砂岩、变质含砾细(粉)砂岩。地层总体走向北西、倾向南西、倾角40°~80°。

(1)变质粉砂岩。广泛分布,为矿区主要岩性,岩石为深灰色,变余粉砂结构,薄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50%±),绢云母(25%~30%),少量的长石、黑云母等。

(2)变质石英细砂岩。呈灰色,变余砂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60%±),少量的绢云母、黑云母等(40%±)。

(3)变质含砾细(粉)砂岩。呈灰色,变余含砾砂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砾石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和硅质岩,呈浑圆—次圆状,大小不一。

(4)变余凝灰质粉砂岩。呈灰色、深灰色,变余凝灰粉砂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成为石英,少量的绢云母、长石和凝灰质。

3.2 矿区构造

矿区皱褶构造不明显,断裂比较发育。地层产状较稳定,总体走向北西、倾向南西,倾角多在40°~80°。

3.2.1 断层

矿区主要有北东、北东东、北西向断裂,断裂规模不大,但与矿体关系极为密切,断裂往往被石英脉充填,钼矿化就产于北西向断裂控制的裂隙密集带中。这些断裂构造均为成矿前断裂,对矿体没有明显的破坏。

(1)北西向断裂。北西向断裂均为张性构造(容矿构造),其成因属区域北东向主大断裂的派生构造,矿区钼矿化严格受北西向断裂控制。断裂倾向北东,倾角较陡。

(2)北东、北东东向断裂。矿区北东、北东东向断裂构造规模均小。北东、北东东向断裂以压性为主,为成矿前断裂,对矿体没有明显的破坏作用。

3.2.2 节理

矿区节理裂隙非常发育,往往沿断裂成群成带出现,这些裂隙密集带中常被矿化石英细脉充填。

节理裂隙主要发育于变质岩中,花岗岩仅局部发育。属张性裂隙类型,据其产状又可分为急倾斜缓倾斜2种。

3.3 矿区岩浆岩

矿区岩浆岩发育,主要有晋宁晚期花岗闪长岩和燕山期的中酸性岩脉。除在东南部见有大面积出露花岗闪长岩外,还有少量的细粒花岗岩、花岗斑岩、石英闪长玢岩等岩脉产出。钼矿床的形成应与燕山期花岗岩类有着密切的成因关系,是其同源岩浆的派生产物,形成于岩浆期后的热水溶液阶段,为中高温热液裂隙充填矿床,矿化强度还与岩脉中相应元素的含量有一定正消长关系,为矿段重要的矿源层。

(1)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岩除矿区东南部有大面积出露外,在沟谷中也有产出。岩石呈灰白色,中粗粒结构、片麻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斜长石、黑云母等。花岗闪长岩含矿性差。

(2)细粒花岗岩。细粒花岗岩呈淡灰—灰白色,具花岗结构,偶有文象结构,粒度一般均在0.5~2mm间。少数呈中细粒结构及斑状结构,斑晶主要为长石。

(3)石英闪长玢岩。岩石呈深灰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占约8%,矿物成分为斜长石、石英和黑云母。

(4)花岗斑岩。岩石呈灰白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主要为石英、钾长石、斜长石,少量黑云母、白云母,斑晶大小0.8~3mm不等,斑晶含量占60%左右,斑晶多呈自形—半自形。

3.4 围岩蚀变

矿区钼矿体主要发育在北西向石英脉带中,而石英脉带又产于蓟县系双桥山群修水组变质粉砂岩中。

石英脉带主要由碎裂程度不一的变质粉砂岩与石英脉构成,蚀变主要有云英岩化、硅化、黄铁矿化,还有绢云母化、碳酸盐化,其中云英岩化、硅化与钼矿化关系尤为密切,往往是蚀变愈强,矿化也愈好。

(1)硅化。硅化为矿区常见的蚀变现象,沿矿化石英脉两侧围岩分布,蚀变带宽约20~50cm,蚀变较强烈。硅质物来源有原岩矿物解体所析出的SiO2和花岗岩类岩浆期后的热水溶液中的硅质;钼矿化与早期石英脉关系密切。

(2)云英岩化。云英岩化是矿区矿(化)带周围最常见的蚀变现象,主要发育于矿化石英脉的周边,蚀变范围20~80cm,在裂隙发育的地段蚀变范围可达数米。

(3)绢云母化。绢云母化分布普遍,但蚀变不强。在花岗闪长斑岩体中表现为斜长石、角闪石等被绢云母交代。

(4)绿泥石化。绿泥石化多分布于花岗闪长斑岩中,多呈微脉状或线状分布,与钼矿化没有明显的关系。

(5)角岩化。矿区普遍可见不同程度的角岩化,主要见于变质岩在后期热变质作用下,部分绢云母重结晶为片状体明显的黑云母集合体。

(6)黄铁矿化。黄铁矿化分布较广,出现在变质岩中。

(7)碳酸盐化。碳酸盐化主要表现为碳酸盐矿物沿张性裂隙面、构造面理或矿物裂隙呈线型充填。

4 成矿地质规律

4.1 矿石结构、构造

4.1.1 矿石结构

(1)半自形—他形晶粒状结构:矿石中的辉钼矿常常呈半自形片状、板状或他形片状产出,结晶粗大,大都呈半自形晶粒分布于石英脉中,结晶细小者,多以浸染状产于变质粉砂岩中。

(2)揉皱结构:矿石中辉钼矿晶体受力发生柔性变形,形成弯曲的晶形。

4.1.2 矿石构造

(1)脉状构造:石英脉穿插于变质粉砂岩中,辉钼矿、黄铁矿呈脉状产于石英脉中。

(2)浸染状构造:矿石中金属硫化物(辉钼矿、黄铜矿、黄铁矿)矿物呈星散状分布于脉石矿物中,辉钼矿结晶细小者(<0.01mm)多以浸染状产于变质粉砂岩中。

(3)团块状(斑点)构造:矿石中辉钼矿集合体较大构成团块(斑点)。

4.2 矿床成因分析

矿区双桥山群修水组浅变质岩系,由于其本身力学性质性脆,受力容易破碎。燕山期大规模的构造运动和频繁的岩浆活动,在产生北东向挤压断层的同时,也派生了北西向张性断裂(容矿构造)的发肓,由于花岗岩类岩浆期后的热水溶液中,富含大量Mo的成矿热液,在沿断裂及其附近裂隙密集带上侵过程中,同时还萃取了浅变质岩系中Mo(修水组浅变质岩系含Mo丰度平均达86.71ppm),在这些断裂及其附近裂隙密集带等有利贮矿的构造部位沉淀、富集成矿。

梅子坑矿区钼矿床与燕山期花岗岩类岩石有着密切的成因关系,是其同源岩浆的派生产物,形成于岩浆期后的热水溶液阶段,为中高温热液裂隙充填—石英脉带型矿床。

4.3 找矿标志

(1)地层标志。矿区岩浆岩发育,主要有晋宁晚期花岗闪长岩和燕山期的中酸性岩脉,钼矿床的形成应与燕山期花岗岩类有着密切的成因关系,是其同源岩浆的派生产物,形成于岩浆期后的热水溶液阶段,为中高温热液裂隙充填矿床,矿化强度还与岩脉中相应元素的含量有一定正消长关系,为矿段重要的矿源层。

(2)构造标志。矿区内发育宽度大小不等北西向断裂裂隙密集带和北东、北东东向断裂带,地表显示为石英脉(带),是找矿直接标志。

(3)蚀变标志。矿区石英脉带型钼矿,其岩石蚀变主要有硅化、云英岩化、黄铁矿化等,从各矿体的蚀变情况可知,蚀变越强,钼矿化也越强。

(4)化探异常标志。化探异常标志见表3、表4。

表3 原生晕异常特征表

表4 Mo与各主要元素相关系数表

从表3中可见,矿区Mo、W、Cu、Zn元素含量均高于克拉克值,尤其Mo、W与中酸性岩浆岩中Cu元素含量大大高于克拉克值;其中Mo、W元素含量浅变质岩明显大于中酸性岩浆岩,浓集比率显示:Mo、W元素的浓集比率,浅变质岩大于中酸性岩浆岩;这说明了矿区成矿物质W、Mo的来源与地层、岩浆岩均有一定关系。岩石中钼与各主要元素相关系数见表4。

表4显示:岩浆岩中Mo与W、Cu、Zn、Hg元素均呈正消长关系,Mo与W相关性好;在浅变质岩中,Mo与W、Hg元素呈正消长关系,而Mo与Cu、Zn元素呈负消长关系;在破碎矿化岩石中,Mo与W、Cu、Hg元素呈正消长关系,Mo与Zn元素呈负消长关系。

5 结论

通过槽探、钻探等方式,对矿区地质特征进行系统分析,发现了矿区的含矿地层、找矿标志、异常标志等。得出钼矿床的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及找矿标志。

(1)地层与岩性。矿区内双桥山群修水组浅变质岩系发育,燕山期大规模的构造运动和频繁的岩浆活动,在产生北东向挤压断层的同时,也派生了北西向张性断裂(容矿构造)的发肓;矿区岩浆岩发育,钼矿床的形成应与燕山期花岗岩类有着密切的成因关系。

(2)矿床成因类型。梅子坑矿区钼矿床与燕山期花岗岩类岩石有着密切的成因关系,是其同源岩浆的派生产物,形成于岩浆期后的热水溶液阶段,为中高温热液裂隙充填—石英脉带型矿床。

(3)矿床矿体。主要靠花岗岩类岩浆期后的热水溶液中,富含大量Mo的成矿热液,在沿断裂及其附近裂隙密集带上侵过程中,同时还萃取了浅变质岩系中Mo,在这些断裂及其附近裂隙密集带等有利贮矿的构造部位沉淀、富集成矿。

[1]包家宝,等.江西铜矿地质[M].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2] 杨明桂,等.江西北部金属成矿地质[M].中国大地出版社,2004.

[3]陶奎元,等.中国东南沿海中生代火山作用基本特征[J].南京地矿所所刊,1988(4).

P618.65

A

1004-5716(2015)02-0117-05

2014-03-12

2014-03-24

诸葛春(1969-),男(汉族),江西上饶人,工程师,现从事地质勘查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北西钼矿岩浆
专利名称:一种钼矿和钨矿的联合冶炼工艺
浅析涞源县大黄峪钼矿成矿远景
全球十大钼矿
基于波形特征的露天钼矿微震事件的识别分析——以卓资山钼矿为例
岩浆里可以开采出矿物质吗?
火山冬天——岩浆带来的寒冷
安格斯牛、西门塔尔牛与北沙牛杂交效果研究
“北西”系列爱情类型片的创新方式和本土化价值实现
过夜
《北西2》瞄准华语爱情片新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