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业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公共影响力构建——以能源类国际非政府组织为例

2015-12-16毕竞悦张绍欣

中国非营利评论 2015年2期
关键词:非政府影响力会员

毕竞悦 张绍欣 何 涛

在公共政策和公共治理研究中,有一类主体的作用不应忽视,那就是行业国际非政府组织。行业国际非政府组织代表某一行业的国际非政府组织同仁参与国际事务,其公共影响力的建构对内有利于组织的自我完善和本行业的健康发展,对外有利于增进全球治理、改善国际经济关系。因而,对行业国际非政府组织公共影响力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 产业国际化与行业国际非政府组织

行业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与产业国际化密切相关。1997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提出:“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的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97:45)由这个定义可以看出,全球化首先是经济的全球化,经济关系在国际关系中的比重大增。在冷战结束的大背景下,国际关系的主旋律由国际冲突转向国际合作,由以往的政府间关系主导走向多元化、多主体、多种类的新型国际关系。并且这种新型国际关系以经济关系为纽带,将各种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关系熔为一炉。这反映全球治理模式由以政治关系主导的国际公法治理模式走向弱化政治关系,并将国际公法治理融化于国际私法治理的协同治理模式。

产业国际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特征,是与企业国际化经营、大规模的对外直接投资紧密相连。产业国际化使得产业活动超出了国家边界,催生了对于统一的跨国经济规范的需求,推动了行业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发展。

在国际公法治理与国际私法治理相融合的协同治理模式背景下,行业国际非政府组织具有国家主体所不具备的特征与作用。在政企分离、私法自治理念的国际主旋律下,政府不应过多干涉企业事务,同时也不应成为个别企业的代言人并维护企业的私利。行业国际非政府组织则可以在国际层面起到维护企业正当权益、构建行业秩序并促进行业良性发展的作用。另一方面,行业国际非政府组织的非营利性又使其区别于企业,行业国际非政府组织可以成为沟通企业与公众、敦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桥梁。

就能源行业而言,其国际化程度更高,具有产品生产国际化、企业经营国际化、生产经营规模化和市场竞争格局国际化的特征。同时,与能源行业密切相关的资源、气候、环境问题又是国际舆论的焦点。这些使得能源类国际非政府组织的作用不可忽视。

欧佩克和国际能源署是两个极为典型的能源类国际组织,在其发展之初,政治因素起了关键性作用。欧佩克 (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OPEC),即石油输出国组织,成立于1960年9月14日,1962年11月6日在联合国秘书处备案,成为正式的国际组织。其成立目的是联合起来共同对付西方石油公司,采取共同行动反对西方国家对产油国的剥削和掠夺,保护本国资源,维护自身利益。其成员主要为中东国家。国际能源署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IEA)主要是针对欧佩克而出现的,1974年11月,号称“富国俱乐部”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为保证其成员能源安全而发起,旨在建立能源安全体系,其最初目标是在石油供应中断情况下采取共同行动和“分担成本”,减轻或降低石油危机造成的损失。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大组织的政治性都在减弱。近期发生的经济危机又对世界权力版图产生了深远影响,能源类国际组织的经济功能凸显。后危机时代国际权力格局的变化导致国际公共影响力的来源从话语性向物质性转变。发达国家综合国力的下降使得国际社会对于主导性发展战略、发展模式 (新自由主义模式)的认同度不断衰减。与此同时,人们开始觉得新兴经济体正在开辟一种全新的发展道路。美式发展模式、金融创新制度、大政府模式的新自由主义以及国际金融机构的作用等都受到广泛的质疑 (Zakaria,2008:18~27)。这样一种对提升综合实力模式来源多样性的观念的传播,使得实际的效用 (物质)开始超越话语逻辑 (意识形态)而成为国际公共影响力的重要来源。在这种背景下,行业国际非政府组织更多地进行行业自治和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规范和推动行业和企业的良性发展,在全球经济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欧佩克和国际能源署都属于政府间国际组织,此外,能源类的国际政府组织还包括世界能源理事会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由于涉及核问题,国际原子能机构是一个纯粹的国际政府组织,政治属性依然较强。世界能源理事会尽管被纳入联合国组织框架,并在主要方面具有国际政府组织的属性,但它打通了国际非政府组织与国际政府组织之间的壁垒,在组织机构上以灵活的方式将全球形形色色的公共组织、民间组织甚至政府机构纳入了自己的运作之中。而代表行业利益的国际非政府组织是能源类国际组织中的多数,如国际天然气联合会、世界煤炭协会等。这些行业国际非政府组织的活动大大丰富了国际关系的内涵,顺应了产业国际化的趋势。然而,行业国际非政府组织在推动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良性发展方面依然存在很多不足。扩大全球公共影响力有助于行业国际非政府组织推动产业的全球化发展。因此,提升国际行业组织的公共影响力是推动行业全球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 行业国际非政府组织公共影响力的内容

影响力 (Influence),是一种控制能力,这种控制能力表现为影响力的发出者对接受者心理过程和行为过程的控制作用,是一个行为主体影响其他相关行为主体的能力。公共性的概念则与组织理论有紧密关联,其内涵可以从系统论、控制论、耗散结构论和协同论等多种角度进行定义,比较复杂;但其外延可以使用逻辑学上的集合来做出一个简明的定义。在社会分化的大背景下,存在多个层次、多种形态的公共集合,若以社会中的某一系统或结构为集合,该集合内的所有自然人和政府组织与非政府组织就构成一个公共事务领域的集合。而与此集合中所有元素或大部分元素的利益相关的事务,我们就可以认为其具有公共性。

在当今的全球化时代,我们可以默认全球化的视野和背景构成了最广义的一个公共集合,简言之,全球性就是最广义的公共性。需要注意的是,全球性这样一种构成公共集合的方式有其特性,即集合中的元素并不具有一定时间进程中的稳定性。简单举例来说,若设定这一集合中的元素总数为一万个,则今天在一件公共事务上的关联元素可能是五千个,而明天可能是八千个,后天可能是六千个。这样一种模型,实际是与全球化背景下的信息媒介的特点和耗散结构有着严密关联的。但无论如何,在某个时间点上,全球化背景中的元素总数总是确定的,并且这一总数能够持续一个特定时间段,因而在一件公共事务上的关联元素的集合是有定义域的。基于对全球化时代的信息媒介的数学理解,这样一种关联元素的集合上的模糊性是能够在统计模型上予以一定化解的。

基于对以上基本范畴的分析,我们认为,行业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公共影响力的内涵是指:行业国际非政府组织在全球不特定层面为实现维护行业秩序、促进行业发展的目的,在行业中影响会员企业经营、决策活动的能力,以及在行业外代表成员参与各种相关秩序的建构,并影响利益相关者的能力。行业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公共影响力是行业国际非政府组织综合能力的体现,在实质影响力的构成方式方面会出现系统论、控制论、耗散结构论和协同论乃至仿生学等多种研究和测算方法,但归根结底是由行业组织的内部和外部因素共同决定的。公共政策和公共治理研究本身所具有的问题导向,要求一个行业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公共影响力能够直观体现为一个时段和一定层面中该组织的可统计的工作绩效,这本身就要求一种技术视角的可操作模型。

以往对于国际组织功能的研究多从规范主义、结构主义和功能主义等宏观定性的角度出发,而要真正提升行业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公共影响力,还需要公共治理和公共政策科学中量化研究的技术视角,以计量化和模型化的统计手段来简化测算。当然这一简化是有代价的,会在模型化和计量化的过程中忽视原有系统和结构的某些要素。但是,一种好的统计模型的建构,可以将考察的焦点集中在我们所需的高度关联的要素上面,而忽略不相关或关联度非常低的要素。因而,在本研究中,我们尝试性地将统计手段的可操作性与公共治理和公共政策研究的科学性结合起来。

课题组设计了由3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和28个三级指标构成的行业国际非政府组织公共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在指标选择过程中,由于可以借鉴的文献资料较少 (任浩、李峰,2006:11~13),主要采用了专家研讨和实地调查的方法来确定指标,通过召开焦点小组会议、专家研讨会、对行业国际非政府组织的有关人员进行调研,构建了行业国际非政府组织公共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在具体指标的权重方面,采用了层次分析法(AHP法)加以确定。层次分析法数学原理严谨,且简便易行,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将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层次和若干因素,在各因素之间进行简单的比较和计算,就可以得出不同因素重要性程度的权重。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首先需要构造比较判断矩阵,判断矩阵是根据邀请的多名专家回答的结果进行构造,对于指标的重要性赋予1~9的比例标度,由专家进行打分。借此,得到每位专家对指标给出的权重系数,再对专家群体的意见进行综合。对于指标权重的计算,经过了多次讨论,并对指标体系中的部分权重进行了重新平衡,得到了指标最终权重。最后修正出来的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行业国际非政府组织公共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

(一)基础指数

行业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必须建立在拥有一定资源的基础之上,必须满足一定的物力、财力和人力要求。一定程度上,行业国际非政府组织拥有的资源越多,行业国际非政府组织才越有条件更好地发展。基础指数是为了评估行业国际非政府组织所具有的规模而设置的,包括组织的人力、物力、财力三个方面。

(1)人力:是对行业国际非政府组织拥有的人力资源进行评价,包括行业国际非政府组织专职人员数量、平均文化水平、会长知名度、秘书长综合能力等指标。其中,专职人员数量和平均文化水平反映行业国际非政府组织工作人员的基本情况,会长知名度和秘书长综合能力体现行业国际非政府组织高层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及对外的影响力。

(2)物力:是对行业国际非政府组织所拥有的资产进行评价,包括总资产、办公用房来源和办公场所面积等指标。总资产和办公面积反映行业国际非政府组织工作的基本硬件条件,办公用房的来源体现行业国际非政府组织主要固定资产的拥有情况,即是自购、租赁还是由其他组织无偿提供。

(3)财力:是对行业国际非政府组织收入的评价。一般而言,行业国际非政府组织收入的来源主要有会费收入、服务性收入、捐赠收入等,收入数额的高低能够反映行业国际非政府组织自身积累资金的能力。

(二)能力指数

行业国际非政府组织发展的根本是行业国际非政府组织对外提供的功能和服务。能力指数是为了评估行业国际非政府组织目前具备的综合能力而设置的,包括管理能力、协调能力、服务能力三个方面。

(1)管理能力:是对行业国际非政府组织内部管理水平的评价,包括组织架构、财务制度等指标。组织架构是否完善决定着行业国际非政府组织的管理能力。财务制度反映行业国际非政府组织内部管理的规范性。

(2)协调能力:是对行业国际非政府组织在本行业内部的影响力方面的评价,包括制定和实施行业标准、行业管理和约束力等指标。

(3)服务能力:是对行业国际非政府组织为会员单位提供服务水平的评价,包括行业报告、刊物、展览和会议、教育培训、咨询服务、经验推广等指标。其中,行业报告反映行业国际非政府组织对本行业发展情况的总结和分析、对会员单位的指导及发展前景的预测,其权威性关系着行业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公共影响力。刊物作为信息交流的载体,具体体现信息服务的水平。展览和会议则是为会员单位提供的交流平台和推介平台。教育培训和咨询服务体现为会员提供专项服务的能力。经验推广指标主要指行业国际非政府组织在不同层面推广本行业先进经验的次数。

(三)发展指数

发展指数是为了评价行业国际非政府组织所具有的成长性而设置的,包括发展速度、公共关系两个方面。行业国际非政府组织公共影响力内涵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行业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潜力,只有关注内部长期能力培养,具有成长性的行业国际非政府组织才能在未来更好发挥自身的功能和价值。而公共关系则体现的是行业国际非政府组织对外的发展能力,关系行业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环境。

(1)发展速度:从会员数量的比重、会员数量的增长率、会员营业额的比重等方面反映行业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发展速度。其中,会员数量的比重体现行业国际非政府组织在宏观层面上拥有会员的基本情况,会员数量的增长率体现行业国际非政府组织发展会员的能力,而会员营业额的比重体现行业国际非政府组织拥有会员的质量。

(2)公共关系:反映行业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环境。包括政府沟通机制、与其他国际组织关系、媒体形象和官方网站访问量 (体现行业国际非政府组织新媒体传播能力的指标)等方面。

三 能源类国际非政府组织公共影响力比较分析

(一)评价对象的选择

根据上述指标体系,我们选择五个能源类国际组织进行公共影响力评价,然后对其公共影响力进行比较分析。我们选择的组织包括:国际天然气联合会 (International Gas Union,IGU)、国际钢铁协会 (World Steel Association,Worldsteel)、世界能源理事会 (World Energy Council,WEC)、国际原子能机构 (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IAEA)和世界煤炭协会(World Coal Association,WCA)。国际原子能机构、欧佩克和国际能源署三家都代表着以往的政治关系主导的国际公法治理模式,基于当今国际公法治理与国际私法治理相融合的协同治理模式的背景,在本研究已经不需要全面考察,因而我们从上述三家中只选择了国际原子能机构一个组织作为代表。世界能源理事会虽然是一个政府间组织,但它的形态最能体现国际公法治理与国际私法治理相融合的协同治理大趋势,所以也入选。其余所选的三个组织都是侧重于规范行业秩序和推动行业发展的国际组织,其中国际钢铁协会准确地讲属于资源类国际组织,但属于与能源高度关联的资源类国际组织,因此也作为一个参照比较的对象。

国际天然气联合会成立于1931年,它的注册地在瑞士城市韦威(Vevey),而秘书处设在挪威首都奥斯陆。

国际钢铁协会的前身是成立于1967年的国际钢铁联盟 (International Iron and Steel Institute,IISI),秘书处设于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2006年在北京设立第二办事处,2008年10月改称现名。

世界能源理事会的前身是1924年7月11日在伦敦成立的世界动力会议(World Power Conference,WPC),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断活动,1950年恢复活动,1968年更名为世界能源会议 (World Energy Conference),1992年改为现名。

国际原子能机构是一个同联合国建立联系,推动各国政府在原子能领域合作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总部设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维也纳国际中心。1954年12月第九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要求成立一个专门致力于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国际机构。1956年10月,82个国家参加的国际原子能机构规约会议通过了《规约》。1957年7月《规约》生效,10月国际原子能机构召开首次全体会议,机构正式成立。

世界煤炭协会原来是由欧美发达国家煤炭生产商于1985年发起成立的国际煤炭发展研究所,当时的功能是为有关各方交流信息及讨论煤炭行业发展提供一个平台。2010年际煤炭发展研究所正式更名为世界煤炭协会。

(二)评价结果

根据上述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对机构的调查,以上各家能源类国际组织的评分如表2所示。其中,世界能源理事会 (WEC)得分最高,其次为国际钢铁协会 (Worldsteel),国际原子能机构 (IAEA)得分不太理想,国际天然气联合会 (IGU)和世界煤炭协会(WCA)得分较低。

表2 能源类国际非政府组织公共影响力评分

1.基础状况方面

就专职人员的受教育水平而言,五个能源类国际组织的官员和工作人员都有博士或者硕士学位,相互间差异不大。就专职人员的数量和组织本身的资产而言,三个非政府间国际组织与两个政府间国际组织难以相比。两个政府间国际组织因为纳入了联合国组织框架,并且有各个大国政府的推动和参与,可以雇佣较多专职人员、拥有较多必备资产。而三个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出于经济原则和行业自治原则,没有庞大的专职机构,在人财物方面都是能省则省。只不过国际钢铁协会的组织机构和人员资产等,比国际天然气联合会和世界煤炭协会庞大一些。

就办公场所而言,国际原子能机构所使用的维也纳国际中心是奥地利政府提供给联合国的办公场所,只收取象征性租金。国际天然气联合会秘书处所使用的办公场所固定由挪威国家石油公司提供,其主席办公机构由主席所在公司提供办公场所。世界煤炭协会秘书处在伦敦租用办公室,其主席办公机构由主席所在公司提供办公场所。国际钢铁协会秘书处在布鲁塞尔租用办公场所,其第二办事处在北京租用办公室,其会长办公机构由主席所在公司提供办公场所。世界能源理事会总部在伦敦租用办公场所。

就组织的领导人而言,三个国际非政府组织的领导人全部由成员公司的领导人兼任。两个国际政府组织则有自己的专职领导人。

就领导人的个人影响力而言,五个国际组织情况各异。总的来说,领导人的个人影响力与其自身的履历背景和活跃程度关系更大,与组织的公共影响力之间不存在直接必然关系。

就财力而言,三个国际非政府组织的经费主要来自会费,少部分项目经费通过与会员合作研发获得,国际钢铁协会还通过向特定会员提供有偿服务获得收入。两个政府间组织的经费收入情况正好相反,国际原子能机构完全依赖成员国的会费;而世界能源理事会没有会费,其经费全部来自企业捐赠和项目合作。财力在这里是一个综合性指标,虽然有的组织没有某方面的财政来源,但是并不影响综合财力评估的结果。

2.治理能力方面

国际钢铁协会各项工作由会员单位组成的理事会监管,理事会由会员企业的董事长或首席执行官组成。每年10月份理事会选举产生一个执行委员会,由其监管国际钢铁协会的日常工作。执行委员会由部分理事会成员及国际钢铁协会的总干事组成。国际钢铁协会会长由理事会选举产生,每年一届。

国际天然气联合会的最高组织是每三年举行一次的世界天然气大会(World Gas Conference)。它的主席、副主席由世界天然气大会推选产生,每三年一届。在主席和副主席之外,国际天然气联合会的组织机构包括秘书处和合作委员会两部分——秘书处负责组织的基本运作,而合作委员会负责掌管具体的工作组、项目组和任务组。

世界煤炭协会的最高组织是全体会员单位代表参加的理事会,理事会选举产生执委会和协会主席,主席每届任期两年,理事会下设数个执行委员会。世界煤炭协会的常设机构是秘书处。

世界能源理事会的组织机构包括官方理事会、常任委员会和执行大会三个系统。官方理事会由秘书处和世界能源理事会官员组成,官员中最重要的是世界能源理事会主席,主席人选每三年选举一次。秘书处起协调功能,设在伦敦,秘书长向官方理事会 (Officers Council)负责。世界能源理事会的主要功能由其下属的按照行业领域划分的三个常任委员会 (Standing Committees)负责。世界能源理事会成员国每年召开一次执行大会 (Executive Assembly)。世界能源理事会的一项主要活动是每三年举办一次的世界能源大会 (World Energy Congress),参加者包括企业、非政府组织、研究机构和各国政府以及每半年举行一次的世界能源领袖峰会。

世界能源理事会是在成立后的发展过程中被吸收进联合国组织的,而国际原子能机构一开始就是由联合国发起并创设的。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组织机构包括大会、理事会和秘书处,理事会为该组织最高执行机构。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总干事由理事会的35个成员国选举产生。

综上所述,五个能源类国际组织的组织机构虽然复杂程度不同,但是就每个组织的设立宗旨而言,制度都足够完善。五个组织的财务状况不尽相同,每个组织的财务运作规模决定了该组织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和影响范围;不过在财务公开透明、账目制度完善等方面都达到了高标准。五个组织之间的差异出现在协调能力和服务能力方面。

就协调能力而言,世界煤炭协会因为会员的市场占有份额太低,制定和实施行业标准有难度,导致行业管理和约束力不足。这里有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世界煤炭协会2010年才由世界煤炭研究所改组而来,作为煤炭行业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历史积累还不够。国际原子能机构因为是联合国框架下的政府间组织,制定和实施行业标准的能力很强,但是在涉及复杂的军事和政治问题上,显示出了管理能力和约束力的不足,这些严重损害了其公信力。

就服务能力而言,五个组织的行业报告都非常完善,有的组织甚至每年出版多个分项目的年度报告。国际天然气联合会没有刊物,而其他四个组织都有刊物。在展览与会议、教育与培训、咨询服务和经验推广等方面,国际原子能机构、世界能源理事会、国际钢铁协会三者的成熟度很高,而世界煤炭协会与国际天然气联合会在这些领域活动不多,不够成熟。

3.发展前景方面

国际钢铁协会的会员有三类:常规会员必须是粗钢年产量200万吨以上并独立经营的钢铁生产企业;还未达到常规会员标准的钢铁生产企业可以作为准会员加入协会;区域性钢铁行业协会、联合会和研究机构可以作为附属会员加入协会。国际钢铁协会会员覆盖将近170个钢铁企业 (包括全球10大钢铁公司中的9个)、国家和地区级的钢铁行业组织,以及钢铁研究机构。国际钢铁协会会员的粗钢产量占全球粗钢总产量的85%左右。

国际天然气联合会的会员分正式会员 (charter members)和联系会员(associated members)两类,正式会员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天然气行业组织,联系会员是正式会员所在国家或地区中的天然气企业、协会或者分部。国际天然气联合会总共有83个正式会员和42个联系会员,它的会员企业控制着全球天然气市场份额的95%。

世界煤炭协会的会员分两类,公司型会员 (corporate members)和协会型会员 (associate members),后者是各个国家或地区的煤炭行业协会或煤炭研究机构。2011年以来,世界煤炭协会经历了一波退会潮,原有的21家公司型会员中有8家退会,原因是不想继续负担会费;不过世界煤炭协会又吸收了6家新的公司型会员。所以协会现 (2014年)有19个公司型会员,20个协会型会员。它的会员煤产量占全球煤炭产量的28%,会员煤炭出口量占全球煤炭出口量的36%。

世界能源理事会的会员结构和组织机构结合在一起,比较复杂。它的会员构成分为两个层级,首先是以国家为单位而设立的成员国委员会 (Member Committees),这是一级会员,有97个;在成员国委员会之下,是分布于这97个国家内的二级会员,二级会员包括三千多个各种公共组织和民间组织。

从此,东方微曦中,两个人会合,太阳升起时两个人分手,每次都慢跑大约一个小时。这一个小时,金灿灿暖洋洋,时光美好。一个月后,两个人的感情急速升温,最后发生了关系,让尹爱群没有想到的是,扬扬居然是个处女。

国际政府组织的国际原子能机构现有162个成员国。

就会员状况而言,世界煤炭协会的会员明显少于其他四个组织。在三个国际非政府组织内部比较,国际天然气联合会的会员数量在行业内部几乎饱和,会员产品的市场占有份额最高;国际钢铁协会会员产品的市场占有份额也很高,但是还有吸纳一部分会员的空间;世界煤炭协会的公司会员数量不多,会员产品的市场占有份额也不高,理论上吸纳新会员的空间很大,但是最近几年却出现会员退会的情况,严重影响其发展指数。

就公共关系领域的发展指数而言,两个国际政府组织的沟通机制和国际组织关系明显好于三个国际非政府组织,但在媒体报道中出现的频率却是各有千秋。网站建设方面,国际钢铁协会的网站全部内容有中文和英文两个版本,其他四个组织只有英文版。

(三)能源类国际组织公共影响力的特征分析

以上主要是事实方面的分析,具体到运作方面,可以发现上述能源类国际组织在公共影响力方面具有以下几方面特征,这些方面也大体可以反映行业国际非政府组织公共影响力的现状与问题。

1.制度较完善、专业性较强

作为行业国际非政府组织,上述机构在制度完善和财务透明度等自身建设方面都可圈可点。各行业国际非政府组织均在本行业领域具有相当的专业性,具有引领本行业标准制定和实施的能力。总之,在能力指数方面,这些机构得分均较高。但是这些组织也存在着内部规则较为模糊、实施机制缺失的问题。

2.行业国际非政府组织与行业国际政府组织的公共影响力差别较大

3.行业国际非政府组织在全球公共治理中的行动能力有待提高

行业国际非政府组织属于新兴的公共治理组织,体现着全球范围内的行业自治和行业外参与。但是通过上述比较却可看出,行业国际非政府组织的领导人员一般来自于企业会员,物质资源和财政收入均依赖于会员单位,行业服务主要针对企业会员。一方面这是其专业性的表现,另一方面也说明这类组织的活动空间主要限于行业内部,在行业外参与全球公共治理的行动能力有限,削弱了其在行业外不特定公共层面的公共影响力。行业性社团是会员的自愿结盟,每一个会员都面临着全球化时代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关系的挑战。作为行业国际政府组织的世界能源理事会参与全球公共政策构建积极,并且参与各种国际事务的方式灵活,在能源行业外获得了较好的公共影响力。所以行业国际非政府组织也应该倡导公益性外溢,倡导主动参与行业外但是与本行业相关的国际事务,承担全球治理责任。

四 参与全球治理与行业专业性:行业国际非政府组织增强公共影响力的路径

(一)行业国际非政府组织应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主角

就产业国际化的趋势而言,行业国际非政府组织应该成为主角。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各类国际政府组织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世界经济在统一制度和规则的基础上健康有序地发展。但是作为主权国家的派生物,一些国际政府组织对各国经济主权的渗透性也越来越强,逐渐成为对世界各国进行强有力经济干预的机构,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

从主权国家方面来讲,随着全球化发展的深入,国家的行动能力受到较大限制。如弗里德曼所言,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每一个国家都将穿上“黄金紧身衣”。(弗里德曼,2006:19)主权国家行动能力的削弱导致与其他行为体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其中与跨国公司间关系的变化尤为明显:国家已无力完全控制跨国公司,跨国公司利用“用脚投票”的战略就可以限制国家。而行业国际非政府组织则可以借助其行业自律等手段对跨国公司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与国际政府组织不同,行业国际非政府组织不是主权国家的派生物,该行为体主要凭借的是塑造国际共同价值及规范的能力,更有利于促进全球范围内本产业的良性发展,维护企业经营的自主性和良好国际秩序的形成。非国家行为体在国际政治中的大量存在及其活动能力增强,突破了国家主体在国际政治中的垄断中心地位,趋于形成国家主体与非国家主体共生的结构体系(星野昭吉,1999:402)。在信息化时代,国际非政府组织更是可能成为一个“全球监视者”,掌握对于全球信息的主动权 (Shkabatur,2011:45~46)。

(二)公共影响力构建的两个维度:行业专业性与公共行动能力

行业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公共影响力建构主要包括两个维度,即行业专业性与公共行动能力。其中公共行动能力是重中之重。专业性有助于提升行业国际非政府组织在行业内部的权威性,以更好地发挥其在推动国际制度、规范建设方面的作用,而公共行动能力则是公共影响力的具体体现和落脚点,有助于树立行业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公信力。

行业国际非政府组织大多已经具备了相当的专业性,但仍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具体可着眼于加强与利益相关者的规则和标准整合。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加强与相关行业规则和标准的整合。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上下游行业之间相互依存、渗透与合作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规则和标准的整合有利于行业的良性发展。

二是加强与各级政府部门规则和标准的整合。这既可以使行业国际非政府组织成为本行业内各企业与各政府监管部门间的协调者,又可以改善行业国际非政府组织与各政府部门的沟通。

三是加强与各种国际组织规则和标准的整合。这有利于为产业国际化的发展营造更好的国际环境。

在行动能力方面,行业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国际形象和影响力与更具公益性的国际环境组织存在较大差距。比如在应对国际环境气候议题上,能源类国际组织的积极努力却遭到诟病。2013年11月,世界气候大会(COP19)在波兰华沙召开,与此同时,世界煤炭协会和波兰政府共同主办了“世界煤炭和气候变化峰会”,探讨煤炭行业的清洁、高效、可持续发展问题。然而,此举却引来了抗议,环保组织甚至给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大会的秘书处主席克里斯蒂娜·菲格罗斯写信,要求她不要参加“世界煤炭和气候变化峰会”。与之形成鲜明对照,国际环境组织活跃于世界舞台上,取得了众多进展。由于环境类的国际非政府组织本身就定位于全球环境问题的治理,使其可以自主灵活地围绕全球化时代的环保治理问题开展活动。比如在1989年《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第七届成员国大会关于提高非洲象的保护等级争论时,世界野生动物基金等国际非政府组织向大会和各成员国提交了一份批驳公约秘书处主张的“独立法律意见”,并利用NGOs观察员身份将此问题列入成员国大会的议程,对成员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最后大会决定将非洲象从附录二提升到附录一。国际非政府组织通过主动参加国际会议、国际谈判,主动召集非政府组织论坛、拟订环境条约等各种方式来推动国际机制的形成。

行业国际非政府组织主要来源于企业的自愿结社,必然会受到企业利益的影响。但是行业国际非政府组织作为一个法律上独立的非政府组织,当它成立后就应具有超出企业眼光看问题的能力,方能主动迎接全球化时代的挑战,并提升自身的公共影响力。在主动参与全球治理、增强公共行动能力方面,行业国际非政府组织可以着眼于以下方面:

首先,应秉持“共赢”型理念。所谓共赢是指合作的各方能够共同获得利益,它要求在处理双边或多边关系、内部系统与外部环境关系时,在不损害公共利益、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前提下,使各方均获得较满意的结果。当今世界发展模式的多样性使得利益的分化非常明显,在这种情形下如果坚持传统的单边受益理念将会面临多方面的困境,应最大程度上实现利益的共享。若在某些情况下不能实现利益共享,至少也应形成一个较为固定的利益格局,使各方获得相应比例的利益。

其次,应秉持利益型和道义型兼重的原则。所谓利益型是指行为体以追逐和实现利益作为其行动的根本动因;而道义型则指行为体所采取的行动是以实现某种道德或公益理念为目标。利益型原则是行业国际非政府组织所必须要坚持的原则,这与行业组织的属性紧密相关。只有敢理直气壮地宣称自身的利益属性,行业国际非政府组织才能得到其他行为体的信任。行业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形象应与协调世界各地本行业内部企业间的关系,促进信息沟通、资源共享,实现行业利益的可持续性等内涵联系在一起。否则,只会增加其他行为体的不信任感。

在坚持利益型原则的同时,行业国际非政府组织还需倡导公益性外溢,注重自身道义型形象的构建。这就要求行业国际非政府组织以公益性外溢的观念和模式,主动实现利益型和道义型原则的平衡。以能源类国际组织为例,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发展,能源行业正承受着巨大的环保舆论压力,面对这种压力一味地选择沉默并非首善之举,只有将自身与某种国际道义相联系 (例如全球治理)并积极主动寻求平衡点,才能真正与环保舆论压力相抗衡并求得良好的全球治理。

最后,应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重要突破口。社会责任的种类非常众多,例如联合国全球契约中就有四个方面的十条原则。在我们看来,可持续发展可以成为行业国际非政府组织承担社会责任的重心。行业国际非政府组织应该在推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设定相关行业标准方面发挥作用。

行业国际非政府组织作为国际舞台上的一支力量,丰富了国际关系的内涵,有利于产业国际化的良性发展。而公共影响力的建构则关系着行业国际非政府组织是否能够真正担负起行业守望者的责任。为此,在巩固其行业专业性的基础上,应努力增强行业国际非政府组织参与全球治理的主动意识,扩大其行业国际事务的参与度,构建有效扩大行业国际非政府组织公共影响力的有效路径。

〔美〕弗里德曼 (2006):《世界是平的:“凌志汽车”和“橄榄树”的视角》,黄其祥、赵绍棣译,北京:东方出版社。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1997):《世界经济展望》,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任浩、李峰 (2006):《行业协会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现代管理科学》,(4):第11~13页。

〔日〕星野昭吉:《变动中的世界政治》,刘小林、王乐理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

Shkabatur(2011),“A Global Panopticon?The Changing Role of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in the Information Age,”June 7,2011,No.11-26 Working Paper,Boston University School of Law.

Zakaria(2008),“The Rise of The Rest”,2008,May 12,Newsweek,pp.18-27.

猜你喜欢

非政府影响力会员
政府组织与非政府组织良性关系构建路径分析
会员之窗
会员之窗
会员之窗
天才影响力
黄艳:最深远的影响力
3.15消协三十年十大影响力事件
传媒不可估量的影响力
浅议非政府组织发展对国际人权保护的影响
有限政府视阈下中国非政府组织的角色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