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1世纪以商德而化天下

2015-12-16张国有

商业文化 2015年13期
关键词:高铁商业交易

文/张国有

21世纪以商德而化天下

文/张国有

张国有

1949年10月生。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专业,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战略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原副校长,现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国际经营管理研究所所长。

商业文化是商业文明的进化,“以商化人,以商化天下”。商业文明进化到现在,社会到处渗透着价值观念和价格机制,人们在价值互联中工作与生活,用价值观看待世界,展现出开放、互动、竞争、创新的商业精神。中国的商业文化遵循“人为本、和为贵,诚信为上、守正维新,平等相待、互利共享”的基本理念,推崇将商德作为文化的核心。进入21世纪,实体与虚拟世界并存,善恶庞杂,商业文化重在以商德而化天下,其任重而道远。

一、商业文化是社会中商业文明的进化

农业社会是田野经济,人们在分散的地块上劳作,养成自然的、少交往的、自给自足的小农习惯,沉淀出小农传统。工业社会是工厂经济,人们集中在厂房里制造,养成有班组、守纪律、为一个目标协同工作的群体组织习惯,沉淀出工厂机制。商人社会是流通经济,商人群体自己没有地块、没有厂房,却将地块、厂房、产品、众人、信息等连接在一起,在机会中生存,养成了随机、逐利、交易、等价的习惯,沉淀出商人定则。商业社会是市场经济,人们尽管还在地块上、工厂里工作,但不再分割封闭而是广泛联系,联系的纽带是市场,内在的机制是价值观念和价格机制,人们在价值的互联中工作与生活,用价值观看待世界,养成了开放、互动、竞争、进取等习惯,沉淀出商业文化。至今,尽管计算机网络为商业社会注入了电子化的互联技术,但商业文化仍然主导着当下的市场社会;至今,尽管小农文化、工厂文化、商人文化仍然存在,但这只是分支,现代的商业文化是世界的主流文化。商业文化不断地给市场社会融入新的价值,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对商业文化,人们通常将它看作是商业的行业文化,这种看法当今仍然存在。我们这里所表述的商业文化反映的是人类进入了商业社会,并在商业社会沉淀出的习惯传统。我把商业文化看作是社会中商业文明的进化。它的进化形态是“以商化人,以商化天下”。原始社会末期,部落或部落间就有了一些实物的交换。在奴隶社会末期及封建社会初期,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分离,人类进入了商品交易的社会。一直演化至今,形成了各种社会制度并存、商业意识发达的市场社会。现实世界,凡是用过货币的人,无论老人、年轻人,还是儿童,都在进行着某种交易活动。个人的、家庭的、企业的、国家的、全球的交易活动到处都是。在全球化的市场中,价值观念、价值规则、价值行为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商业梦想与逐利行为扩展到了各个层次,同时,人类共识和社会责任也在增长。

20世纪,社会的商业文明有了长足的进步。发达国家以竞争和创新为标识的商业精神引起了发展中国家的思考和效仿。逐利本是商业社会的动力,但有些国家却成了逐利的国家,将逐利作为事实上的指导原则。20世纪的商业文化既有文明的正动力,也有文明的负动力,留下了丰富的商业文化遗产。21世纪,价值理念、价值规则、价值行为、价值机制将成为商业文明的重要标志,用不同的价值观来看待世界将成为普遍现象,价值观冲突和跨文化协调将成为经常的事情,人们在价值的互联互通中进行生活和工作将成为基本业态,而互联网技术将把人们的价值观和价值行为迅速地连接在一起,又迅速地扩展开来,商业文明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上以前所未有的互动速度和互动规模向前推进。

21世纪的商业文化将更加进步、更加辉煌。但是,我们还是要看到商业文明进步中的某些负动力。例如,不顾一切地过度逐利,不明事理地忽悠创新,不顾未来地攫取环境,忽视了人道,丢掉了诚信,忘记了责任,这种情况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人们发现,商业社会如果缺乏人道、诚信、责任等方面的约束,恶的理念、坏的行为就会侵蚀商业文明的进步,就会影响个人健康、家庭幸福、企业发展、社会和谐及国家繁荣。所以,21世纪的商业文化面临的挑战,比较多的是在价值互联中的人道、诚信和责任等问题,集中起来就是商德问题。

二、中国的商业文化尤其推崇将商德作为立世之本

商业社会的交易要有规矩,依照什么理念和规矩进行交易,每个族群都有自己的习惯和传统。商业交易若用中国人的理念、规矩和习惯来进行,体现的就是中国的商业文化。商业交易若用阿拉伯人的理念、规矩和习惯来进行,体现的就是阿拉伯的商业文化。中国、美国、德国、印度、泰国、埃及等都有自己特殊的商业文化,但国家间又能长期地进行交易往来,这说明在不同之中有着共通的理念、规则和机制。这种情况反映了世界性商业文明的进步,更是共通的商业文化的体现。中国在古丝绸之路的基础上提出的“一带一路”的倡议,带有浓厚的中国商业文化的色彩,但被世界有识之士称为“真正伟大而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业”,说“这是几十年来一个国家发起的最广泛、最全面的国际性经济合作倡议”;“将对整个亚洲地区乃至世界产生巨大影响”。1这个跨国跨洲的规划,如果能被沿途国家接受,经过二十年,“一带一路”能大见成效,那就说明中国的商业文化和各国之间共通的商业文化发挥了主导作用。

“一带一路”今后二十年的过程又会积淀出什么理念、什么规则、什么机制?这件事情能给21世纪的商业文化带来什么?中国又能为此做出什么贡献?这些问题的确值得思考,但现在我们不能妄猜,只能看将来的结果。“一带一路”含有大量的商业项目,但能否与各方交易成功,重要的不仅在交易对象,更在于交易各方的利益诉求和做事的共识,即各方认可的价值理念、交易规则及合作机制。中国倡导的基本理念是“兼顾各方利益和关切,寻求利益契合点和合作最大公约数,体现各方智慧和创意,各施所长,各尽所能,把各方优势和潜力充分发挥出来。”2中国提出了要做的事情和如何成事的理念规则,表达出了合作各方的意愿,受到各方的积极响应。在中国文化上,此为“善”。善解人意,多做善事,这是中国人的传统。而交易中的“善”就是商德。“商德”主要是指商业社会中的人如何从善经商、如何为人行事。

重视商德,中国人自古有之。中国古时的“商”字,就字形看,有“架上置物”之形,有“入于内”的意思,解释为“由外知内”,含义为“估量”,是一种由表进心的估量过程。要“由表面入内心”,“商”就要追求这种心愿和意境。还有,“商”在数学中将除法运算的得数称为“商”,如6被2除得3,其“商”为均数。这里引申的含义是商业交易要有“得”,不论是得货还是得钱,都要有得,而且这个“得”还要均衡、对等,不可偏倚,否则“得”不到。这里表达的是“交易的结果”和“交易的规则”。和前面的说法连起来,“商”的含义是“诚心诚意地进行对等交易,得到所想要的结果”。有了“商”的意思之后,人们把经商之人叫“商人”,经商之物叫“商品”,大量的商人商品积聚一起有规则地活动叫“商业”,经商如何能做成能做好叫“商量”,经商如何能对他人对社会有益叫“商德”。实践中兴起的一些说法形成了中国商业和商业文化最初的概念体系。

中国历来有作为的商人商帮都将人道、诚信、责任等作为指导思想,如晋商、徽商、浙商等,还有现代中国许多有作为的企业,都将商德作为商业文化的核心,作为立世之本。同仁堂药店就很典型。1669年同仁堂建店后,将自己存在的意义归纳为“同修仁德,济世养生”;如何行医卖药?同仁堂的基本理念:一是“可以养生,可以济世,唯医药为最”;二是“以义为上,义利共生”;三是“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四是“修行无人见,存心有天知”。同仁堂这么说也这么做。经历了340余年,无论医师、医方、医药怎么变化,同仁堂的医德不变,医德成了同仁堂的长存发展根基。同样,在21世纪,在繁杂的世界中,人们会更加意识到商德的核心作用。

三、商业往来中只有善解人意才能多做善事

善解人意、多做善事是中国人经商的商德。商德的好坏要看交易中善之程度。唯我为尊、欺行霸市、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就是交易中的恶,就是商德不好。所以,商业交易的关键不仅在于谁跟谁交易,使用什么技术,更在于以什么理念为指导进行交易,总体来说是用什么样的商业文化来进行商业社会的生活。恶的商业文化能使人们分离恶斗,善的商业文化能使人们合作互利。中国的商业文化特别具有融合力,因为中国人尊崇“善”,特别尊崇“人为本、和为贵”,“诚信为上、守正维新”,“平等相待、互利共享”的价值观。正因为如此,“一带一路”才能把各方的谋求聚拢在一起,平等相待,互利共享。

个人、企业、机构要尊崇商业交易中的“善”,国家之间、地区之间也要尊崇相互交往中的“善”,这种“善”是外交与合作中的“大德”。最近,习近平主席在博鳌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时阐述了中国进行商业合作的善意。他说:“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大事、办好事、办长久之事。要摒弃零和游戏、你输我赢的旧思维,树立双赢、共赢的新理念,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他方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促进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不仅适用于经济领域,也适用于政治、安全、文化等广泛领域;不仅适用于地区国家之间,也适用于同域外国家开展合作。”3这就是中国商业文化中的“善解人意”,有了这个前提,才能做成许多善事。常规看来,其他国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可选择的合作对象很多,之所以选择中国,除技术、资金、管理等条件外,更多的还是看重这个国家一贯的“人为本、和为贵,诚信为上、守正维新,平等相待、互利共享”的善意之德。

善解人意,多做善事,这不仅是理念,还体现在技术、产品和规则上。以中国高铁为例,中国高铁凝结的是中国文化,中国高铁出口和人家做生意依赖的就是中国的商业文化。从高铁产品线的构成来看,中国拥有时速从140公里到380公里中8种不同速度等级的产品,在高铁产品系列中速度级别中国最多。中国为什么设计生产这么多不同速度级别的车种,主要是考虑到对不同国家不同条件的适应性,要兼顾他国的利益,互利共享。泰国选择的就不是300公里级别的品种,而是160-180公里的品种。中国按这个级别进行设计,和泰国一起进行建设。泰国高兴,中国也高兴。在300公里级别的高速动车组上,中国产品价格比国外产品低30%左右。这种善事,发展中国家尤其欢迎。这种结果主要得益于中国高速动车组制造上具有最全产业链条和系统成本控制方面的优势。在高铁线路建设上,每公里成本中国比国外也低三分之一,这得益于中国基础设施建造能力和累积经验的优势。还有,中国高铁与阿根廷签订的高铁动车组项目,实现了当年签单,当年设计,当年交付,并给予全方位的培训和帮助。目前世界上极少有高铁企业能做到这样的速度。这也是中国人善解人意、多做善事、诚信为上、守正维新的结果。

现在,中国拥有的高铁网络占世界总里程50%,拥有全球最庞大的运营列车规模和最庞大的列车运营数据库。4这就为高铁运营管理及其试验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为各国旁观中国高铁的质量和功能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视角。中国高铁是物质的,中国高铁能够以比国外更低的人工、原材料、零配件、施工配套、管理系统的成本得到和国外同样甚至更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中国高铁能够为其他国家所接受,这其中渗透的是中国人的智慧、理念、规则、技术和进步,蕴涵的是善解人意多做善事中的“善“,是中国的商业文化。

四、21世纪的商业文化重在以商德而化天下

由上所述,人是文化的主体,商业文化就是商业社会商之人的群体文化。人生产了物品并将其用来交易,用货币做媒介,形成了市场。所有市场交易活动及其结果,构成商业文化的物质载体。人们将其智慧投放于交易,形成交易的理念、规则和机制,由此才有了交易制度的社会,由此推动了商业社会的进步。有什么样的商之人群体,在交易中就会有什么样的智能、理念、方式和道德。这个群体到什么地方,就会把自己的文化带到什么地方。铁路公路、港口机场、输油管道、网络建设、产业合作、资源开发等,看起来是物质和技术,实际蕴含着群体文化,落到一个区域中,除技术问题外,大量的是跨文化问题。“一带一路”显现的是中国与沿线53个国家和地区及94个城市的交往,我们促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就将中国的商业文化与其他30多亿人各自带着的商业文化放在了世界舞台上。这是价值活力的集聚,也是商业文化的交流。英国伦敦出口公司主席斯蒂芬•佩里说:“未来30年到50年,‘一带一路’构想或许是全球范围内最大的商业机会。”“全球公司都会发掘这个新兴商业机会的活力。”5

中国的商业文化是由中国历代传承下来的、仍由当代人体现的商业社会的思维定势、规则定势和行为定势,由此形成了具有中国特征的群体力量;这种力量来源于商业精神和理念,体现为商业规则和制度,作用于商业流程和成果,形成商业社会的群体行为;这种力量长期积淀而成,为整个商业社会群体成员所理解和把握,并能持久、稳定地影响现在的行为,还可以传播和延续,又能够影响以后的群体行为。中国商业文化不但成为中国商业社会的驱动力量,而且逐步成为世界商业社会的驱动力量。美国的商业文化也是美国民众长期的商业社会行为沉淀的结果。人们把美国的自由、竞争、创新看成是20世纪商业精神的代表。但进入21世纪,美国商业精神经常被国家私利、圈子利益、启动战争、引发危机、围堵制裁、独大独尊等所侵蚀,美国与人交易的理念、规则和机制越来越多地受到质疑。

21世纪,中国希望世界和平和谐,希望地球村成为一个大家庭,希望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努力,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主席在2015年博鳌论坛上讲到中国的这些希望时特别指出,各国需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兼容并蓄、交流互鉴”。特别强调“要促进不同文明不同发展模式交流对话,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要“互利共赢秉持正确义利观,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希望“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不同宗教汇聚交融,共同组成多彩多姿的亚洲大家庭”。6这些表述,就是21世纪中国商业文化在全球层上善意的基本理念,就是中国以商德而化天下的出发点。

当前我们看到,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高度关联。21世纪前半期,中国将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构建全方位开放的大局,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中国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责任义务,也包括推进世界的商业文明,为人类和平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在这样的大趋势下,21世纪的商业文化在以商化人,以商化天下的进程中,人们将特别关注以商德而化天下,积极推动以商德而化天下的进程,建设好21世纪的商业社会。这是世界的责任,也将是中国的贡献。

上世纪80年代末,胡平同志提出商业文化并做了深入探索,开创了中国商业文化研究的先河。至今25年过去了,胡平同志一直关注商业文化的发展。尤其在当今全球化的市场渗透中,胡平同志特别强调商业文化要讲究“德”;要将商业文化看作是大市场中的大文化,看作是全球经济领域的商业逻辑。面对“一带一路”战略,胡平同志认为,我们迫切需要找到支撑中国经济屹立于世界之林的精神;需要借助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来推动国家经济的整体实力,赢得国际市场地位。对经济新常态,胡平同志主张,“需要与之相匹配的文化支撑力量”7。胡平同志坚守几十年的商业文化的精髓今天仍然熠熠生辉,我希望能够系统地研究胡平同志的商业文化理论,对当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美国前副国务卿、基辛格咨询公司副主席罗伯特·霍马茨对中国“一带一路”计划的评价。

2《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2015年3月28日。

3习近平主席在博鳌论坛上发表的主旨演讲“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2015年3月28日。

4有关资料来自2014年10月北京青年报,南车北车有关负责人的谈话。

5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主席、伦敦出口公司主席斯蒂芬•佩里对“一带一路”评价。

6习近平主席在博鳌论坛上发表的主旨演讲“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2015年3月28日。

7胡平同志在“21世纪商业文化论坛”上的演讲,2015年4月18日。

猜你喜欢

高铁商业交易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商业经济》征稿通知
中秋节:62万人坐着高铁游云南
Megapark商业综合体
高铁会飞吗
大宗交易榜中榜
大宗交易榜中榜
商业遥感已到瓜熟蒂落时?
大宗交易
惊人的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