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见证历史 梦圆江苏
—— 国际青年领袖文化交流团“锦绣江苏”纪实

2015-12-16贺兴初田一聚

国际人才交流 2015年9期
关键词:锦绣江苏志愿者

文/贺兴初 田一聚

见证历史 梦圆江苏
—— 国际青年领袖文化交流团“锦绣江苏”纪实

文/贺兴初 田一聚

“锦绣江苏”项目官员和志愿者

追梦江苏

2015年7月18日,上海浦东机场。

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西班牙、意大利、荷兰、波兰和韩国8个国家、有着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60名中学生和6位带队老师组成的首批“国际青年领袖文化交流团”团员,乘坐不同航班,为了追寻同一个梦想——游览锦绣江苏,学习中国语言文化,汇聚在“苏教国际——锦绣江苏”旗帜下。迎接他们的是苏教国际的项目主管和志愿者灿烂的笑容。

“锦绣江苏·国际青年领袖文化交流项目”(以下简称项目)由江苏省教育厅主办、省财政资助、苏教国际具体实施。项目计划每年面向世界各国和地区选拔100-150名中学生来苏进行为期两周的汉语课程学习及文化考察活动,与江苏中学生广泛交流,增进友谊,使其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友好交往的后续力量、未来领袖。

作为试点,首批交流团师生由各国与江苏建立友好省州关系的教育部门和国外教育组织选拔。今年5月,当江苏省副省长曹卫星访问波兰克拉科夫市时,带去了该项目,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经过大区选拔,朱莉娅等5名学生成了幸运儿;加拿大安大略省教育部从语言能力、文化理解、学习规划等方面综合考察,从众多报名者中挑选出20名学生参与;西班牙巴斯克地区6位中学生入选;韩国因学生报名踊跃,由金海外国语高等学校专门举办了语言大赛,夺得大赛前两名的金採璘、金吉苏脱颖而出;来自洛杉矶、北卡罗莱纳及芝加哥等地区的13名美国学生在角逐中获胜;尼克等9名澳大利亚学生,经昆士兰州相关学校选拔、州教育部考察获此机会。

“你好!”“我来自美国。”“我来自波兰。”“很高兴在中国见到你。”……年轻的朋友一踏上中国的土地,就兴奋地尝试用汉语或互相或与苏教国际员工、志愿者打招呼、聊经历。在项目成员确定之后,苏教国际就建立了微信群,介绍行程和注意事项,为大家提供提前认识和交流的机会。交流团成员都是第一次和江苏亲密接触,兴奋和喜悦溢于言表。美国的小姑娘玛丽,有着金黄的头发、褐色的眼睛,长着一副西方人的面孔,却说着流利的汉语,成了学生之间的小翻译。虽然她的母亲是中国人,但她却是第一次来到中国。锦绣江苏行也是她的追梦寻根之旅!

外国学生们和张老师学习太极

让梦想照亮现实

7月20日,苏州市第六中学。

苏州六中是一所以传统艺术教学著称的高级中学,承担交流团一周的教学任务。

南非前总统曼德拉曾说:“如果用一个人听得懂的语言和他交谈,触动的是他的思维;如果用一个人的母语和他交谈,触动的则是他的心灵。”怀着对中国文化的向往,与中国青年心灵沟通的渴望,交流团成员分成三个班,开始了中文听说等课程。

朱雁、张利亚、李顺圆等老师分别给学生们讲汉字发音、介绍中国、中国的传统节日、京剧脸谱和苏州小吃,同学们听得认认真真、津津有味,还迫不及待地在教学板上写下自己国家的名字。其实在驱车从上海到苏州的路上,中文学习就已经开始了。很多团员都在抓紧时间练习中文对话,讲故事,中方项目官员、志愿者佳宸、鸣秋不由自主地融入其间,为他们矫正读音,教他们用中文唱生日歌。“我的爸爸妈妈都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可我非常喜欢中国国画和中国美食,为此我学了5年汉语,梦想有机会到中国来,这次终于美梦成真了。”迈克尔兴奋地告诉我们。

美术老师高文静、书法老师许晨曦从握笔、临摹、色彩等方面,边做示范,边娓娓道来。同学们认真听讲,仔细揣摩,然后一丝不苟地开始了自己用毛笔创作的第一幅作品。洋弟子们激动地举起自己书写的“福”字争着和老师合影留念。

艾德里安在老师传授茶道后,主动上前表演。捡茶、注水、泡茶、倒茶,一招一式,认认真真,虽不熟练,却无差池。品尝过她泡好的茶,大家报以热烈掌声。

古筝悠远,京胡激越,扬琴灵动,琵琶声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春江花月夜》、《渔舟唱晚》……六中师生的传统民乐演奏深深吸引了交流团成员,啧啧的惊叹声不绝于耳。曲罢,他们纷纷走到自己喜欢的乐器前,向中国同龄人问这问那,并在他们手把手的指导下弹拨起来。

刺绣、剪纸、软陶、盆景、民族舞蹈……丰富多彩、极具动手性的学习课程,击剑、太极、篮球、排球、游泳……林林总总的体育活动,动静结合,文武兼备。学了两年汉语、随时请教志愿者汉字发音的美国女学生玛希玛说:“如果我有孙悟空那样的分身术就好了,这样就能什么课程都不落,什么活动都参加。”

在文化考察环节,师生们感受了苏州园林的精致,南京中山陵的博大,南京大学的诚朴雄伟、励学敦行……朱莉娅激动地说:“我从小看了动画片《花木兰》,就对爸爸说,我也要做花木兰,于是我就开始学汉语,现在已学了5年。我的目标就是到中国来上大学!”

让历史的灯塔照亮未来

7月26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交流团师生面对纪念馆进口处镌有“死难者300000”字样的石壁,默哀三分钟,人人神情凝重。

机场送别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到纪念馆祭奠战争中遇难的中国同胞,既是苏教国际的安排,也是交流团师生的普遍要求。

波兰的学生告诉我们,参观纪念馆他们就想起了离居住城市克拉科夫只有60公里的奥斯维辛集中营,二战期间波兰有5.5万犹太人被驱赶进这死亡工厂。53岁的Wojciech是该市一所中学的历史教师,也是波兰学生的领队。纪念馆里,他捧着相机,恨不能拍下所有的照片。他悲愤地说:“德军占领期间,克拉科夫也惨遭屠城,始建于1363年的雅盖隆大学全体教师被杀。波兰人民和中国人民有着共同的命运。”他买下馆售纪念册并郑重地说:“我要把南京的屠城血证展示给我的学生看!”“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志愿者把习主席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翻译给他听,他点头称是,并希望自己所在的高中与江苏的高中结成友好学校,让江苏学生也能去奥斯维辛集中营参观:“各国学生一起铭记历史,守护和平!”

韩国的金採璘义愤填膺:“亲临纪念馆,看到的一切更令我震撼。侵华日军在南京犯下的罪行不可饶恕!韩国在二战中也受到日本的侵略摧残。历史的悲剧不能重演!和平是人类共同的财富。维护和平是全人类的共同使命!”

“让历史的灯塔照亮未来,让人类的前程更加光明。”习主席的讲话引起了交流团成员的广泛共鸣。

友谊地久天长

7月29日,南京古南都饭店江南春厅。

“锦绣江苏”结营式在这里隆重举行。交流团师生与苏教国际员工、志愿者共叙友谊,展望未来。省教育厅副厅长丁晓昌博士及相关领导向营员们颁发了结业证书。

交流团师生争先恐后地在会上发言,内容却不谋而合:在中国的土地上,学习地道的汉语,体验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走进南京大学,参观纪念馆……给青春年华留下了精彩的一笔。我们不仅结识了中国朋友,而且和这么多国家的青年学生朝夕相处,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感谢江苏省政府,感谢苏教国际,感谢志愿者。希望这个项目永远做下去,也盼望中国青年到我们的国家来!

8个国家,时差不一,文化背景不同,但他们不会忘记此次项目的官员及志愿者们。来华前,他们总是第一时间得到佳宸对其邮件的回复,即使是北京时间的深夜。下了飞机,未到出站口,他们第一时间看到身着印有“锦绣江苏”标志、与他们神交已久的项目主管与志愿者,一种到家的感觉油然而生。

他们不会忘记,刚到营地每个人就得到了一本由鸣秋设计、印制精美的项目手册,上面有注明汉语拼音的《江苏欢迎你》短文,用英文介绍项目日程、注意事项,有同学名录,既图文并茂又一目了然,还特意留下两页空白,供大家签名留念。

他们不会忘记,每一次出游,队伍浩浩荡荡,志愿者穿梭其中。偶有团员掉队、迷路,他们一路电话,一路步行,一路汗水,直到与之相会。每一个活动,他们总是提前准备、中间巡视、晚上总结。在团队面前充满活力与阳光的他们,有时筋疲力尽到不想吃饭。

……

“以心相交方成其永远,”丁晓昌博士的讲话情真意切,“促进中外青年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分享青春、交流思想、开创未来,促进世界和平和共同繁荣。”

7月30日下午,离境的时候到了。

山依依,水依依;人依依,情依依。

热情拥抱,热泪盈眶:“我们带走了永恒的记忆,我们播下了友谊的种子。”

“友谊的种子,必将成长为‘世界和平和共同繁荣’的参天大树。”这是项目参与者和组织者的共同心愿!

猜你喜欢

锦绣江苏志愿者
志愿者
瓷上锦绣,鲁青追梦
我是志愿者
数读江苏
党旗锦绣
数独江苏
数读江苏
江苏
为志愿者加油
我是小小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