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会理:内生动力引领县域经济发展新常态
2015-12-16刘波
本刊记者 刘波
四川会理:内生动力引领县域经济发展新常态
本刊记者 刘波
依靠资源开采业、金属冶炼及压延业的高速发展,会理县经济一度跃升至四川县域经济发展前列。伴随经济新常态的来临,会理县域经济依靠资源发展独大的经济模式正在步入与以往迥然不同的“新常态”。一方面,资源型产业发展增速正合理回落,另一方面,拉动经济增长的旧有引擎动力严重不足,增速缓慢,增长后劲滞后,资源型产业遭遇新常态困境。
如何认识会理新优势,如何适应经济新常态,推进转型新发展?《当代县域经济》记者对会理县域经济进行了调查采访。
直面难题:增强县域经济内生动力
记者从凉山州统计局了解到,2014年凉山州两色工业利润呈下滑状态。作为依靠矿业采选和有色金属产业的会理县域经济发展已经难以实现持续高速增长,进入速度换挡期。
事实上,会理县早就开始未雨绸缪,探索转型发展之路,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逐步导入由单一资源型经济发展到矿业主导型、多元经济型发展的转变。跳出资源路径过度依赖,真正实现科学发展,造福于民。会理县委、县政府认识到,会理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相互促进的新阶段,绝不能孤立地抓某一产业发展,必须以系统思维统筹推进三次产业共举并进、协调发展,实现“1+2+3>6”的效果,真正实现从一产独大到三产融合发展。
面对新常态,怎样找准经济发展与民生福祉的契合点,精准发力,实现良性互动?会理县按照短期“稳增长”,长期“调结构”,以“增强县域经济内生动力”为主题,构建“县域统筹与统筹县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长效机制为目标,加强统筹县域经济,走三产融合依靠内生动力来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打出了“强基础、转方式、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组合拳。
补足短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独特的产业结构和发展现状,决定了会理需要较强的交通运输能力。但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相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比,会理县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至今,会理县境内无一条高速公路。
会理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逐渐显现,矿产资源、特色农优产品由于运输条件制约明显,大量的资源难以与外地连成黄金线。不补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这块“短板”,又好又快发展就无从谈起,较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就无从落实。对此,会理县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年”活动,打响交通大会战,坚持以交通提速带动开放提速,突破“瓶颈”制约,构筑发展支撑。
农历大雪节气时的会理城 图/王启凯
会理的交通建设以建成“凉山州南部区域综合交通枢纽”为目标,以“交通大会战”为载体,“打通大通道、畅通内循环”来助推三产融合发展。打通大通道上,扎实推进永会高速公路、宜攀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北向以永会快速通道、米会路、宁会路、云岩村至米易界公路、G108线至龙肘山公路,南向主要以金沙江沿江公路和金沙江鱼鮓大桥来打通大通道。积极配合抓好宜攀高速公路、攀枝花经昭通至遵义铁路建设,规划建设金沙江码头,构建“南北贯通、东西连接”的现代立体交通主干道骨架。畅通内循环方面,加快推进通乡通村公路建设,实现全境覆盖公路路网,形成南外环线、东内环线、力马河环线等10条主要内循环线的骨架。
转方式稳增长:创新驱动发展工业
在新常态下,工业是县域经济稳增长的主战场,会理人深知,产业转型,并非全盘否定传统产业,会理的发展仍然离不开资源。
抢抓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机遇,着力培育市场主体、搭建创新平台、加强科技攻关,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依托资源优势保增长的同时,会理一方面大力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实施工业强县“五十百千工程”。打造百亿级铜镍集群和钒钛集群、50亿级铅锌集群和新能源集群,努力建设全国有色金属材料基地,奠定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在会理科学开发利用基石,着力建设全省新能源产业示范基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做大增量提高存量。
坚持发展循环经济,助推企业转型升级。会理有色产业园区以铜镍、铅锌、钒钛铁产业为主导,按照“多点开采,定点洗选,集中冶炼”的方式进行规划,走“采、选、冶、加、研”一条龙发展的路子,实现产业间资源综合、集约、循环利用,建设以铜镍、铅锌、钒钛铁冶炼加工为主导产业的新型工业化循环经济园区。
加强科技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会理县 23户企业技改投资18.5亿元,16个技术创新、节能环保项目获扶持资金2058.68万元。鹏晨、金叶等4户企业产品在中国第二届科博会亮相,2户企业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通过省级评审,5户企业申报省科技创新型培育企业,31户企业认定为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获专利授权36件,获州科技进步奖4个。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三峡新能源大黑山光伏发电三期竣工,华能红旗风电场一二三期建设进展顺利,四川龙芮新能源设备有限公司拟投资6.5亿元在龙泉乡芭芭村兴建装机50MW的太阳光伏发电站,新能源产业不断壮大。
昆鹏公司10万吨阳极铜建设项目
在会理,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马不停蹄,新兴产业从无到有、异军突起,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加强,创新驱动发展工业保增长得到有力推进。
惠民生:大力实施富民增收工程
会理不仅矿产丰富,而且还有特色优势农畜牧业。既是全国重要的优质烟叶基地,还是全省现代农业重点县、现代畜牧业重点县、现代林业产业强县。
如何富农增收,会理是这么做的——通过一产发展二产带动三产,促进农业一产融合互动二三产业发展。近年来,会理县把培育和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保障,从政策、组织、项目、金融等一系列措施入手,大力培育和发展了一大批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
在农村新型主体的培育中,始终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在石榴、烤烟、畜牧业、沿江亚热带水果、特色蔬菜等产业发展的进程中组建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组织,构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增强应对市场风险和“闯市场”的能力;加强对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大户带头素质和能力的培训,确保专合社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在技术、物资、项目、资金等重点环节给予扶持,增强专业合作社自身发展的能力;帮助指导建立公正规范的利益分配机制,增强合作组织的凝聚力。
在农业发展上,会理县还创新金融服务破解农业融资难,抓住农村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会理县主动作为,发挥金融财政资金撬动作用,人行会理支行把金融支持家庭农场作为试验区试点探索推进,不久前,会理县有6家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获2000万元贷款,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目前,会理县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已达到60%以上,在会理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共有283个,以“会理果果果业公司”“好地道”为代表的龙头企业10个,家庭农场252家,培育各类农业专业大户21805户。其中,省州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被命名的省级示范社3个,州级示范社5个。
调结构:培育做强服务业支撑
会理县的现实情况是,第三产业近年来一直徘徊不前,份额一直占GDP比重二成多一点,远低于全国全川比重,与四川经济大县不对称。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摆脱对资源的过度依赖,会理思路有自身特点,其首要矛盾是解决结构性问题。经济发展仅靠“存量”远远不够,“增量”才是发展的核心动力。会理县的这个“增量”就是推动旅游业加快发展,做大城镇经济,增强城镇辐射能力,大力实施服务业活县,发展第三产业时不我待。
会理县以撤县设市为抓手,实施“城市建设提升年”活动,统筹推进城乡建设,文旅融合把握发展内涵,以旅游文化产业为龙头,培育做强服务业支撑。强力推进旅游业跨越式发展。针对新常态下旅游业持续火爆的趋势,抓紧开展《会理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和《会理古城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把旅游产业发展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全力打造红色遗迹、川滇风情、古城文化、生态观光、阳光休闲度假等旅游品牌,力争创建A级风景区3-5个。
目前,围绕历史文化名城会理古城4A景区创建工作正在积极推进,坚持高起点规划,从科研院所请来了知名专家,为旅游发展“把脉”。会理文旅融合发展的目标是把会理建成以古城旅游为核心,红色旅游、民俗文化风情游和休闲度假生态游为主线的西南第一休闲度假目的地。
未来,随着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城乡统筹的加速推进,经适房的交付使用,古城建设及旅游产业的加快发展,将有力带动建筑装修业、商贸业、旅游业、金融业、物流业等的快速发展,做大外需的同时更加注重内需,强势带动消费需求,加快推动服务业发展支撑。
过去的一年是会理县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多重矛盾交织的复杂局面,会理县加强统筹县域经济发展,主动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走三产融合发展之路,助增县域经济内生动力,促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其实践模式为推动四川省县域经济依靠内生动力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探索。会理人正以生动的实践诠释着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考量、新抉择、新路径,走出了一条依靠内生动力引领新常态的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红旗水库春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