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类的巴别塔说起
2015-12-16武丽芳
文/武丽芳
从人类的巴别塔说起
文/武丽芳
据《圣经·旧约》记载,上帝恐慌人类巴别塔的建成威胁到自己的权威,于是在人类中分化出不同的语言,让他们不能彼此交流,之后发生的很多不幸甚至战争都源于沟通的不畅。现在几乎人人都得努力学外语,我常想这可都是拜上帝所赐。我在一个小城的学校里教英语十余年,外教换了一茬又一茬,就像张艺谋遍撒中国各地的印象山水,让人忘不掉的也是最有特色的那几个。他们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接触到不同地区的风景,也让我像一句英语谚语里说的,“钻到了别人的鞋子里”,换了个角度,从另一个侧面看到中国。
贵族后裔凯特
2000年初,深入这座中国内地小城的第一位外教凯特是个来自新西兰的英裔大学毕业生,老家原在英国的南方城市布莱顿,是英国没落贵族的后裔,后来移民到新西兰。金发碧眼、气质高贵的凯特,在这个小城引起了轰动。她口语课的主题就是跟自己相关的两个国家。于是我知道了新西兰的国鸟几维鸟,只能跑不能飞并胆小如鼠;还有土著毛利人,节日庆典时在脸上涂满油彩进行祭祀,以及新西兰的风景如画。她的出现也让学校在外观及体制上第一次有了点国际化的味道,学校的标牌变成了双语,特别是看到她加入一些老师在操场走圈锻炼身体的行为,也让大家忽然意识到自己的日常生活方式竟然对老外有这么大的影响力!
后来有一天,凯特甚至手持一把钢剑出现在操场上,原来她已经拜师学艺练起了太极剑。整整一个月之后大家才逐渐对这个认真练剑的西方人习以为常。由此产生的文化震荡,似乎波及了每个人的内心,甚至包括五十多岁的打扫卫生的阿姨,大家都油然有了对中国文化的自豪感以及发扬中国传统的意识,就像一个人受到了外界的刺激,才忽然意识到自己身怀宝玉而不知。
她也是一个受学生喜爱的“老外”,善于激发学生的精神力量。在与学生相处了几个月之后,那一年圣诞节,她给每个学生送了一张卡片,这是她几个月来对每个人的优点总结,我看到她给一位学生的卡片上写着:“Daisy,你充满爱心,又有一双爱观察的眼睛,将来一定会实现梦想,成为一名好医生。”这样有针对性的鼓励对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影响是巨大的。那一届的学生后来有几个辗转去了新西兰留学,有一个还在当地定居,与她保持着长久的联系。而这个方式也被我发扬下来,每年的圣诞我也会把对每个学生的肯定和鼓励当成礼物送给他们。
“中国通”鲍肯
我们学校的“明星”外教,是一位金发碧眼,来自美国俄亥俄州的小伙子,受到了学校所有人的喜爱。他的适应力很强,来中国3个月,已经学会表达一些能满足自己基本需求的简单词句,还为自己取了个正式的中文名字“鲍肯”。在来中国之前,鲍肯上过孔子学院,深深崇拜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他用英语表达“吾日三省吾身”,还配上大段的英语解释和举例证明;他还知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他了解京剧,会写一些简单的汉字,可以算是个“中国通”。他热情友好,肢体语言表达传神,令人印象深刻,上课的时候学生不明白了,一个表情、一个手势,抑或身体在讲台上一个旋转,学生便立刻恍然大悟。在他的课堂上学生们玩得愉快,学得开心,也让我深信了教师强大的感染力。
另外,鲍肯几乎时时刻刻都举着一部相机记录自己在中国的日常生活。我看过他拍的一组名为“中国印象”的照片,有旅途见闻,长城、黄河、泰山;有日常生活的记录,交通高峰期拥堵的自行车、路边下棋的老人、背着大书包的小学生,甚至还有一张拍的是乡村公路中间一头猪在大摇大摆走着。想必他看到的这一切对一个西方人来说相当的印象深刻。他说回去要把这些出版成集,让更多的西方人了解他眼中的中国。
喜爱中国茶道的外教桑德拉
“白雪公主”桑德拉
2013年8月份我们又迎来了一位新外教,这位外表长得极像童话中白雪公主的桑德拉(Sandra)来自克罗地亚的萨格勒布。幸好我提前做了功课,了解到克罗地亚位于欧洲东南部,地图的形状像只展翅的龙,因而昵称“飞龙国”。这弹丸之国饱经沧桑,首都萨格勒布的意思就是“战壕”。一位知名的女作家把它比作身世坎坷的俊俏女子,一嫁再嫁,却总是遇不到良人。最先它属于古希腊、罗马,后来归属于土耳其,近代南斯拉夫解体后,克罗地亚于1991年独立,2013年终于正式加入欧盟。就像之前我对她祖国的了解仅限于大概的地理位置、出名的足球,以及马克西姆的音乐作品《克罗地亚狂想曲》一样,她对中国的了解也仅限于长城、北京这些有代表性的中国符号。她就像时下的好多年轻人一样,听说了有这么一个来到中国的机会,说来就来了!
我从一开始就负责照顾她的起居,从帮助她兑换在中国的第一笔人民币,搞定她的通讯设备电脑、手机直到她在中国的第一晚有个温暖舒适的床躺下来睡觉。她对中国人的第一印象便是人人看起来都是那么友善,乐于帮助她。可是城市繁忙的交通吓坏了她,有好些天她不敢独自迈出校门在街上走路。在初步游览了这个城市之后,她对中国的“地大物博”有了深深的感触。我给她解释濮阳只是中国内陆一个非常小的城市,她反驳我说你们对城市的大小概念显然跟我们定义有多么不一样。经她这么一提醒,我才想起来,克罗地亚的国土面积估计还不如中国一个省大,而我们这个小城的人口已经抵得上他们整个国家的人口了。这时候,我才深深体会到她对许多事物所产生的讶异之情。
我们尽可能地让她融入我们日常的生活,为此专门组织了一场饺子宴,让她亲眼看到饺子是怎么诞生的。那一天她吃到了自己亲手制作的饺子,并且把第一手资料上传给了远在萨格勒布焦急等待饺子配方的妈妈。经过一个学期,她已经完全适应了这里的生活,我们教她用上了微信,每天更新表达内心感受,还懂得给别人的照片点赞。有一次我不经意地说起,住的地方太偏僻不容易买到面包和西点时,她睁大美丽的眼睛道:“我已经好久不吃面包了,我喜欢天天吃中餐!”这下该我睁大眼睛了。照顾一个人太久,就产生了责任感,仿佛是我在远方失散已久的小妹妹,近来终于找回了。
我经常想,上帝或许是明智的,他把人类的语言区分开,因此世界上才有这么多种优美的语言,才会产生这么多种丰富多彩的文化,人类的世界才会这么精彩,要不然地球该是一个多么单调乏味的地方啊!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文化不会使人类分开太远,因为总是会有人像这些外教所做的事情一样,伸开手臂,一手拉着这边,一手拉着那边,把两边的距离拉近,毕竟这是一个小小、小小的世界。(作者单位:河南省濮阳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