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跆拳道25年同行者
2015-12-16吴星铎王秋璎
文/吴星铎 王秋璎
中国跆拳道25年同行者
文/吴星铎 王秋璎
凌厉的下劈,潇洒的回旋踢,炫目的连环踢……当你在这些招式中寻求跆拳道的真谛的时候,李胜国告诉你,错了,跆拳道的真谛不在招式之中,而在于这6个字:“以礼始,以礼终。”
“作为格斗项目的跆拳道强调的是一个‘礼’。没有‘礼’,这个格斗项目就会变成一个杀人武器。因此它的真谛是‘以礼始,以礼终’。‘奉献’与‘爱’是不可缺少的精神。”李胜国说。
李胜国在韩国跆拳道界乃至整个跆拳道界都是传奇人物,他曾培养出上百名世界冠军,15个奥运冠军。中国跆拳道选手中,陈中、吴静钰、罗薇都是他的得意弟子。他是中国跆拳道25年同行者,正是由于以他为代表的众多韩国跆拳道教练全心全意地帮助中国跆拳道人提高水平,跆拳道目前已经成为中国的优势运动项目和中韩两国体育外交的重要手段。
“以礼始,以礼终”,采访结束,李胜国邀请我们参观北京体育大学跆拳道馆。途中,笔者一行还在琢磨着这略微抽象的6个字。迎面走来一群人高马大的学生,看见李胜国,齐刷刷站定,鞠躬大声问好。他们的举动,让“以礼始,以礼终”6个字变得具体。
李胜国眯着眼睛微笑,朝他们点了点头。
“我有强烈的使命感”
“将跆拳道普及到中国,我有强烈的使命感,这是我的使命,是的。”李胜国诚恳地说。
1988年,美国跆拳道联合会道场开发委员会委员——韩裔美籍人士金圣根先生为了推广发源于韩国的跆拳道,提出要把跆拳道介绍到中国。当时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得到消息,跆拳道即将进入2000年奥运会和亚运会等重大国际体育比赛的正式项目。
虽然当时中国与韩国还没有建立外交关系,国家体委还是同意了北京体育大学引进跆拳道项目,并批准了北京体育大学聘请跆拳道教练的请示。
1989年,韩国世界跆拳道联盟首次在北京举行跆拳道培训班。1992年,中国跆拳道筹备小组成立。1995年,北京体育大学举行第一届全国跆拳道锦标赛,同年,中国跆拳道协会正式成立,并被世界跆拳道联盟WTF接纳为正式会员。
在北京体育大学聘请的众多韩国跆拳道教练中,最具影响力的要数韩国体育大学校长李胜国。可以说,中国跆拳道这一路走来,李胜国是见证者、同行者。
“来中国之前,我就在欧洲、非洲、南美等70多个国家进行跆拳道普及推广工作。”李胜国介绍说。1992年起,他开始往返于中韩之间。他来到北京体育大学,带着一腔热血,在跆拳道方面尽他所能给予中国帮助。他也曾多次自己出资,利用假期到中国,指导运动员训练。李胜国担任韩国体育大学校长期间,亲自率领自己的学生来到中国,与中国运动员一起训练,同时进行友谊赛。一开始,中国运动员里只有陈中能胜过韩国运动员,到了1997、1998年,中国运动员水平显著提高。
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给李胜国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回忆道:“当时对中国的印象是虽然辽阔但也贫穷,我听说中国的老教授们一个月工资仅30美金左右。当时北京体育大学的环境也远不如今天,只有单层的建筑。更让我感到吃惊的是中国的学生们几乎从来不给老师敬礼。”
有一天,他发现中国运动员们的早餐只有馒头和咸菜,觉得非常不可思议。“运动员能吃这么没有营养的东西吗?怎么训练呢?”李胜国在受访时回忆道,语气间的惊讶不减当年。他主动提议,要请运动员们吃顿饭。
李胜国出了300美金,带着30名运动员、10位教练员去了北京体育大学南门附近的一家大餐厅,摆了三四桌,一桌16道菜,对当时的运动员来讲,那绝对是“饕餮盛宴”。
李胜国(左)与他的中国弟子吴静钰(右)
李胜国和他的中国弟子们
15个奥运冠军,100多个世界冠军,在这些得意弟子当中,排上最欣赏的弟子前5名,这个问题或许有一点难。但李胜国几乎没有犹豫,便说出了3个韩国名字:黄敬善、车东旻、金京勳,两个中国名字:陈中、吴静钰。他心目当中的得意弟子前5,中国选手占据两个席位。
“吴静钰喜欢提问,她是一个自觉型的运动员。当其他运动员下午四五点钟训练结束,她还会在晚上出来单独训练。她非常喜欢提问,也善于提问,让我帮她看看这个动作怎么样,那个动作怎么样,她非常刻苦,非常自觉。我认为,她现在是非常优秀的运动员,将来如果当教练的话,也会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教练。”李胜国谈起吴静钰,评价相当高。
“陈中呢,我是从她十四五岁的时候就认识她的,陈中有一段时间对国外选手时时常紧张,有压力。我曾经专门针对这个问题,对她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另外,她的杀手锏之一的后踢,是我给她的建议,帮她完善的技术。”李胜国这样评价陈中。
除了吴静钰、陈中,罗薇也是李胜国比较欣赏的弟子之一。对于她们而言,李胜国并不是严厉的教练,更多时候他更像是慈祥的父亲,甚或是亲密的朋友。他是在吴静钰婚后及时建议她确定未来规划的人生导师,也是在比赛前跟罗薇开玩笑让她夺冠后送他一条项链的战斗伙伴。关于陈中和罗薇,李胜国还特别为笔者分享了一段“雅典风波”的小故事。
2004年雅典奥运会前夕,中国跆拳道协会邀请李胜国去天津对训练进行指导。当时正值李胜国竞选韩国体育大学校长之际,是选举拉票的关键时刻,但他还是抽出了两周的时间来到中国进行指导。
“他们的邀请充满诚意,让人感动。”李胜国说。当时,陈中和罗薇的主要对手分别是英国的萨拉和韩国的黄敬善,指导期间,李胜国分别帮助陈中和罗薇对萨拉和黄敬善做了针对性的分析,结果陈中、罗薇二人在雅典奥运会双双战胜对手而夺冠。
这一事件在韩国引起了不小的争议。“罗薇在李胜国教授指导下打败韩国对手黄敬善”的消息更是让李胜国承受了很大的舆论压力。面对来自各方的质疑,李胜国说:“跆拳道不是韩国自己的,跆拳道应该是全世界的。但是,在当时的跆拳道比赛中,韩国运动员的夺冠率非常高,这样是不公平的。我的使命是让全世界运动员在彼此水平差不多的情况下竞争,实现真正的国际赛事,所以我要做的是提高其他国家的运动员水平。”
李胜国一言以蔽之:“武道无国界。”
2014年全国跆拳道冠军赛,李胜国(后排右五)与运动员们合影
跆拳道教学:“1+а=顶尖”
李胜国有自己独特的跆拳道教学理论,他称之为:“1+а=顶尖”。
采访中,他为我们分享了“1+а=顶尖”的理念。“1”是运动员本身具备的素质、能力。“а”是一种无限努力的因子,包括自己的努力,包括对教练的理解程度,包括在训练中的领悟、积累。李胜国认为,教练要做的,就是激活运动员的а,或者帮助运动员找到激活а的方法。
“要先给运动员鼓励式或者认可式的教育。另外,教练要有牺牲精神,要有辅助运动员训练的思维模式,在运动员自觉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全力以赴地奉献自我。”李胜国说。
李胜国很少使用训、罚等强硬的方法,因为它会给运动员带来精神压力。他强调跟运动员沟通,采用激励的方式,“让运动员自己往前冲”,在运动员和教练共同的努力下,把а做到最大,就会成就顶尖水平。
李胜国以他的弟子车东旻的例子来阐述了他的“1+а=顶尖”的理念。
车东旻有一位克星般的对手,每次比赛,车东旻都会输给他,因此没有办法参加选拔。为了让车东旻有机会参加选拔,李胜国想办法让他在比赛中先避开了这位选手,就这样他顺利参加了选拔赛,一路过关斩将,激活了强大的信心,最后在决赛中与他的克星选手相遇,结果获得了胜利。
后来,李胜国问车东旻:“你想不想参加奥运会?你想不想拿冠军?”作为一个运动员,他的回答是肯定的。李胜国又对他说:“我不会直接把金牌送到你手中,但我会全力以赴帮助你拿到。”李胜国让车东旻给出承诺——每天集体训练结束后他都要在晚上出来重新进行一次个人训练。在这样的努力下,车东旻最终斩获了2008年奥运会跆拳道80公斤级金牌。
因为这些努力,а不断变大,从而,一位跆拳道运动员登上世界之巅。
中国跆拳道选手陈中(左)在比赛中
跆拳道要义:“以礼始,以礼终”
跆拳道起源于朝鲜半岛,在跆拳道没有正式命名之前,韩国徒手的搏击流派有很多。“跆拳道”一词,是1955年韩国的崔泓熙将军所创,他退伍以后,在跆拳道中融合民间元素,最后成型。
李胜国喜欢上跆拳道,颇有点像中国古代贾逵的“隔篱偷学”。那一年,李胜国还在上小学六年级,当时村里有人开了一个跆拳道馆,他很想去,但是由于当时社会普遍将跆拳道与打架画等号,所以家里人反对不让他去。于是,年幼的他每天就躲在道馆的窗外偷偷观看。他对跆拳道的这般热爱最终动摇了父母的坚持,就说:“好吧,既然你这么喜欢的话,先学一个月看看吧!”就这样,李胜国的跆拳道生涯开始了。
李胜国为我们分享了他心中的跆拳道精神。他认为,从事跆拳道的教练、运动员,必须要有一个字:“正”。所谓“正”,即生活态度要正,有正气的同时还要时刻给弟子晚辈树立一个模范和表率,要有奉献精神、牺牲精神。作为格斗项目的跆拳道更强调“礼”。
“没有‘礼’,没有尊重他人的思想的话,这个格斗项目就会变成一个杀人武器。”李胜国说,“因此跆拳道的要义是‘以礼始,以礼终’。‘奉献’与‘爱’是另外两个不可缺少的跆拳道精神。有奉献精神才能帮助他人,才会牺牲自己。前辈要爱后辈,后辈要尊前辈。前辈后辈各在其位、各做其事,以此培养自律性。这便是跆拳道的精神所在。”
李胜国以跆拳道的腰带颜色为例,说:“跆拳道的腰带颜色有:白、黄、绿、绿蓝、蓝、蓝红、红、红黑、黑,这代表了一种级别体系,说明不同级别的人该做不同的事,与军队中的军衔制是一个道理。同时,不同颜色的腰带也启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动机,颜色的改变能增强孩子们的好奇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中国跆拳道前方的路
“中国有很多非常有潜力的运动员,他们的潜能尚未得到充分的激发。教练在教授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处理好‘刚柔关系’。”李胜国说,“有时要给运动员强的要求,但有的时候也要柔起来。” 他明确表示,自己在处理“刚柔关系”时,更倾向于“柔”。
当说到中国跆拳道男队项目较女队项目有明显弱势的话题时,李胜国的回答风趣幽默,让无论是笔者一行,还是现场翻译都笑声不断。他说:“在我的印象中,中国女人比男人更强势。在韩国是男队员在前,女队员在后,男队员发口令;而在中国却是女队员在前,男队员在后,女队员发口令。”他曾试图改变这样的局面,尝试让男队员在前面,但是很快就又恢复为原来的样子。
李胜国认为,中国男跆拳道和女跆拳道的水平的确是不对称的。在比赛时,女运动员善于独立思考,面对问题时勇于果断解决,而男运动员却相反,面对难题时可能畏缩。另外,在女队水平强势上升的局面下,全世界男运动员水平相对更高,中国男运动员要跟上这样的节奏就难免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加之国家、社会给男运动员过多的压力,导致男运动员士气低落。不过李胜国也表示,中国跆拳道男子项目的发展只是“看起来”相对较慢,其实中国男运动员的水平已经很高了,只是没有出现奥运冠军这样的明星式人物。
在采访的最后,李胜国展望了一下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女子跆拳道49公斤级,他非常看好中国选手吴静钰夺冠;他对张华、郭耘菲也表示期许;57公斤级的冠军可能来自西班牙或日本;67公斤以上级的冠军可能来自英国。男子跆拳道58公斤以下级,韩国的金太勋可能夺冠;68公斤级,李大勋有可能夺冠;大级别的冠军可能来自非洲刚果。
“我是中国跆拳道25年的同行者,我将继续同行。” 李胜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