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镇化进程中生态文明建设的障碍与实施途径

2015-12-16张祖柏

安徽工程大学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实施途径生态文明建设城镇化

张祖柏

(安徽工程大学 后勤服务集团,安徽 芜湖 241000)



城镇化进程中生态文明建设的障碍与实施途径

张祖柏

(安徽工程大学 后勤服务集团,安徽 芜湖241000)

摘要:环境污染、生态系统破坏、资源短缺等一系列问题,成为城市化进程中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障碍.而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在前期的城市化进程中,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淡薄,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和缺乏执行力.必须树立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政治制度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经济文化建设和国家治理现代化中.排除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障碍,有效避免生态文明建设在实施城镇化进程中走进歧途、陷入误区.

关键词: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障碍;实施途径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的压力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渐突出,成为现行城镇化发展的主要障碍.中共十八大提出必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将生态文明建设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建设全面融合,有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发展,为实现建设美丽中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的政治理论基础.根据我国现有国情和现实状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并融入到经济、文化、政治、社会建设等各个方面,可以有效缓解我国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现实问题的制约.在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有利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利于维护生态安全,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全球可持续发展.因此,生态文明建设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是治理环境污染的现实需求,是人民群众对生态安全的热切期盼,也是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大国担当.

1城镇化进程中生态文明建设的障碍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需要有生态文明方面的素养和相关知识的学习,还要建立有关生态文明方面的制度和重新分配经济发展利益.因此,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问题主要包括理念、理论、利益、法律、资源、能源和污染等方面的问题.

1.1人们的生态文明建设意识薄弱

思想支配着人类的行为活动,只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人们的行为才能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一直以来,人们习惯于把自己当成支配自然的主人,忽视人类的生活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协调.虽然近几年来面对环境的变化,人们的思想意识有所改善,但并未从根本上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生态文明建设还处于一个发展的初期阶段,公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还没有根深蒂固,法律意识和环境素养不强,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道德观念和生态伦理观念还有待加强.

1.2生态文明建设体系不完善

生态文明是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并列的一种新的人类社会文明形态.然而我国在生态文明的建设工作中,由于面临工业化及城镇化带来的压力,虽然经济高速增长、物质财富快速积累,但是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对立和冲突也日益明显,这就要求我国应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四个方面着手推进.

1.3利益分配不合理

自从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社会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已深入人心,然而一旦涉及具体行动,众多分歧随即产生,最终陷入集体行动的困境.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利益在左右着人们的行为.在利益分配的过程中,会产生对两种不同性质事物的配置:一种是发展带来的好处和成果的分配,如GDP的分配;另一种是发展带来的坏处和成本的分配,如责任分配、环境污染风险的分配等.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人们既担忧成果分配过程中自身所得的量过少,又担忧成本分配过程中自身所付出的量过多.具体而言就是,一些地区或群体承担较大的生态环境风险而获得较少改革成果,另一些地区承担较少的生态环境风险却获得较多的改革收益,这种利益分配的不合理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障碍.

1.4环境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缺乏执行力

生态文明建设中法律保障体系的完善是实现生态文明这一目标的重要抓手和支撑.虽然我国已经建立起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但仍不太完善,没有从生活细节做出具体规定,环境保护还只是泛泛而谈,保护的责任和义务没有规定到个体.不仅如此,现行的法律制度跟不上经济发展步伐,不能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也跟不上环境的变化程度.由于市场经济所追求的高额利润会造成环境的污染,经济利益就与环境保护站在了对立面.一些企业为了脱贫致富,在生产运营中不顾对环境的破坏,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而法律规定中偏重于对环境破坏的惩罚和处理办法,忽视了对环境保护的规定.在环境执法的过程中出现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执法力度不够等现象,对于环境执法的缺乏有效监管.

1.5资源的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经济的快速增长以能源的消耗为代价,经济增长方式得不到根本性改变.在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对资源的利用没有做出具体、长远的规划,对资源的利用程度远远不够,而且过渡开采现象屡禁不止.另外,目光没有向长远的利益投射,不顾后果的粗放生产和开采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

1.6水资源和能源短缺现象严重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我国人均淡水的占有量约2 100 m3,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目前,缺水现象严重,全国城市中有2/3的地方缺水,约1/4严重缺水,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遏制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环保部门的统计,总计2.32亿人年均用水量不足.能源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总体来说,我国的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能源的消耗力度与日俱增.据统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能源生产量逐渐上升,但能源的总量却在逐渐下降,能源的消耗量远远大于能源的生产量.这些现象说明我国能源还不能自给自足,需要依赖大量的进口,而且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比较单一,过分依赖煤炭等矿产资源.水资源和能源等资源的急剧短缺,阻碍着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步伐,制约着国民生产力的提高.

1.7环境污染严重,生态遭受破坏

水污染严重.当前我国水污染形势依然相当严重,根据近几年的数据,我国的水资源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资源的质量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区域性的灾害不断发生,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大气污染严重.我国的大气污染状况不容乐观,尤其是城市的大气污染更加严重.从2012年开始一个新的环境问题——雾霾的出现,导致人们谈霾色变,出门口罩不离身,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

固体废物污染.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很多城市都面临着固体废物污染的加剧,其中包括工厂排放的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和危险废物等.有些生活垃圾不容易分解,不仅造成对大气的污染,而且排放在河流湖泊中造成对微生物的污染.有的固体废物还造成土地的污染,腐蚀地表,减少耕地的面积.

生态环境恶化.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生活条件,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生态安全的保障.近几年来,我国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生物的多样性下降,生物资源过度利用.技术的发展、工厂的建立和城市的开发严重影响着生态环境.

2城市化进程中生态文明建设的解决途径

2.1转变经济发展思路,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

坚持以发展为核心,以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为主基调,以跨江联动发展为契机,把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着力点,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个过程、所有领域中推广落实生态发展理念,构筑完善的生态文明发展体系,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健康发展之路.强化观念更新、体制变革和技术创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所需要的经济运行体系、文化彰显体系、人居建设体系、环境支撑体系和体制机制保障体系.

树立科学合理的生态发展理念,处理好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将“绿色发展”作为第一发展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形成绿色农业、绿色工业、绿色消费等模式,特别在农业方面要倡导发展有机农业.树立“绿色发展”这一理念对建设我国生态文明社会至关重要,也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义重大,它不仅能够合理地引导我国在资源利用、经济发展上的方式方法,还可以使我国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可持续地发展.

2.2提高全面建设生态文明意识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也不是单纯依靠个人的力量能够完成的,它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在生态文明的建设过程中,应该动员全社会参与其中.各行各业都要为生态文明的建设做出贡献.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政府部门要发挥自己的职权作用,大力宣传生态文明,使生态文明渗透到公民的生活中去,把生态文明建设落实到每一个社会公民的身上.政府部门要定期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知识讲座,增强公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开放社会及民众的舆论监督,这样才能使生态文明建设深入人心.

2.3加快产业升级,实现城市转型发展

既要高度重视产业结构调整,也要高度重视产业结构升级,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高附加值和高效率同时又低能耗、低物耗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首先必须凝心聚力,以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标准推进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调整乡镇行政区划和管理体制,加快推进城市化.其次要立足于低小散的产业现实,发展产业集聚区,加快低小散产业的集聚,并在集聚区内形成良性竞争,以产业聚集区为纽带把低小散捆绑成高精尖,进而推动城市转型.最后要拓宽城市发展的视野,以全新的理念推动城市转型发展和产业升级.建设都市型功能区,吸引人才物的集聚.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新型城市化和新型工业化进程.

2.4加强生态制度建设,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加大立法执法力度.法律的意义体现在它是各种利益矛盾的平衡,当人们的物质生活达到一定的水平,生态利益凸显,人们就要通过法律来保障它们,防止环境利益受到损害.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地方立法.各地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条例,制定完善低碳经济、循环经济、节能减排、清洁生产、节地节水、污染防治等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加快形成完善的法规体系.进一步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实行最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对达不到环评标准的新建项目实施“一票否决”;深入开展环境保护专项行动,严肃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生态利益的法律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利益协调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加大制度创新力度.完善利益协调制度的构建,从内在控制和外在控制这两个利益协调方面分别完善.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选择方面既要体现公正性,也要体现创新性.大力探索建立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开展代际补偿试点,逐步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自然保护区、流域、湿地、森林和矿产资源开发等纳入生态补偿范围.大力探索建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可以选择部分重点企业先行开展试点工作,逐步建立环境污染事故认定机制和理赔程序.大力探索建立环境治理代理人制度,让政府特许经营的环境资源实体来负责区域内生态环境的保护、治理和开发工作.另外在立法理念方面,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强调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统一.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生态文明的建设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要积极发挥财政的杠杆作用,将生态文明建设经费纳入公共财政预算,优先安排,重点保证,同时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积极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对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等项目给予税收优惠.积极发挥价格的调节作用,完善能够正确反映资源环境成本的价格和收费政策,进一步完善土地、水、矿产等资源的有偿使用机制.实施有利于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信贷政策,支持生态产业项目申请银行贷款,支持金融机构对高污染、高环境风险行业实行信贷控制.创新环境基础设施投融资政策,鼓励社会资本采取多种形式参与环境设施的建设运营.

3总结

生态文明建设是基于当前我国面临的环境和生态问题而提出来的理想的建设方针,它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克服发展的消极因素、不断探索新的发展道路、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有效举措.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将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生态文明建设任重而道远,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参考文献:

[1]俞海,夏光,杨小明,等.生态文明建设:认识特征和实践基础及政策路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3(1):5-11.

[2]陈劭锋,苏利阳,刘扬,等.新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构想.科技促进发展,2013(4):9-25.

[3]李强,周培.生态文明视角下的都市农业种养殖模式优化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3,31(4):1-5,11.

[4]周卫见.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途径.法制与社会,2010(5):187.

[5]卢黎歌,李小京,魏华.生态伦理思想的觉醒与当前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困境.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1):6-11.

[6]刘健康.试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愿景的实现途径.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11,13(3):88-91.

[7]陈寿朋,杨立新.生态文明建设的结构形态与路径选择.职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1-9.

[8]何克东,邓玲.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困境与实施路径.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0(6):101-105.

[9]谢松,姚篮.生态文明建设的困境和路径.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24(11):41-43.

Main obstacles and solutions to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ZHANG Zu-bo

(Logistic Service Group,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Wuhu 241000, China)

Abstract:A series of problems lik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ecosystem destruction and resources shortage are becoming the main obstacles for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And the main cause for these problems are the lake of consciousness it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the incomplete system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the lack of execution for ecological protection in the early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the development philosophy for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integrate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to the political system construction,the harmonious society construction,the economic and cultural construction and the national management modernization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In order to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from going astray and falling into the erroneous zone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urbanization,removing the main obstacles for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s very important.

Key words:urbanization;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barrier;approaches

文章编号:1672-2477(2015)06-0005-04

收稿日期:2015-01-10

作者简介:张祖柏(1968-),女,安徽芜湖人,助理工程师,本科.

中图分类号:C92.4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实施途径生态文明建设城镇化
传统节日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初探
创新教育督导方式 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
窥探数学课堂中面积教学的实施策略
从课外活动视角探讨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用生态文明建设助推佳木斯经济振兴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及工具性价值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制度自信的理论依据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