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图书馆开展职业教育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2015-12-16

新世纪图书馆 2015年8期
关键词:图书馆职业服务

张 磊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1]。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务院召开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做出的重要指示。由此可见,中国的职业教育必将迎来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职业教育的发达水准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的现代化水平相匹配,从近百年世界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来看,无不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有着最为直接的联系。作为一座城市的文化和教育中心,公共图书馆被赋予“市民学堂”的美誉,其一直担负着重要的社会教育职能。如今,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加大,图书馆理应抓住机遇,以开展职业教育为契机加强理论探索、寻求实践突破,从职业教育的社会角色中努力实现图书馆的服务创新与转型,为图书馆自身的发展拓宽路径,为培养社会亟需人才和加快城市发展进程作出贡献。

1 开展职业教育服务是公共图书馆的职责

相比较新加坡、日本及一些欧美发达国家,中国的职业教育起步较晚,但依靠近年来国家对教育事业投入的不断加大,中国的职业教育还是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共计1.36万所,其中中职院校1.2万所,高职院校1321所,占全国高校的70%左右;在就业率方面,中职就业率在95%以上,高职就业率在90%以上[2]。但与此同时,我国的失业率也在不断攀升。据统计,截止到2013年10月,我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已经接近千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5%,16至24岁青年的失业率已高达到9%,且有上升趋势[3]。可见,中国的青年在未来的几年里可能还将继续陷入“先就业,后失业”的窘境。现行职业教育模式难以适应当今社会劳动市场的实际需求,是造成就业市场供求矛盾如此尖锐的一个重要原因。“技能鸿沟”的出现,学校教育需要反思,职业教育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公共图书馆也需要反思自已所应担当的教育职能的缺失。

很多人将职业教育狭隘地定义为“在职业院校中接受教育”。其实不然,职业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4]。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范先佐教授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记者采访时强调,职业教育就是培养熟练的劳动者,培养掌握劳动技能的技术型人才,这种人才不仅仅是一个层面上的,应当是分类型的、分层次的[5]。因此,我们有必要转变职业教育是低层次教育的观念。笔者认为,职业教育其实是以创业和就业为导向的、面向社会大众的一种无障碍的终身教育方式,职业教育是终身教育的一个分支。因此,今天的职业教育已经由传统的学校教育模式向新颖的社会和机构教育模式转换。上海图书馆的吴建中教授曾经表达过这样的观点:我们不能指望大学教会学生走向社会后的所有技能,所以提倡终身学习,而图书馆就是终身学习的最佳场所。在整个社会从学历社会向能力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图书馆应主动承担起终身教育的社会责任[6]。公共图书馆自诞生以来一直发挥着极其重要的社会教育职能,现在,其有责任、有义务从各类院校的手中承接职业教育的接力棒,为全体社会人员提供优质的职业教育,包括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就业指导等全方位的服务,继而为建设现代化的职业教育发展体系,为形成多元化的职业教育发展格局,为社会全面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做出应有的贡献。这是现代图书馆即将面临的挑战,但同时也是图书馆应当履行的职责。

2 公共图书馆开展职业教育的创新实践及展望

《图书馆与社会发展宣言》强调公共图书馆要在社会发展的参与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其业务发展重心将逐渐从阅读向包括阅读在内的更广泛的素养转移,而且更加突出信息素养和技术素养,让更多的人增加工作机会,提高创业能力,提升生活品质。金陵图书馆作为南京市立公共图书馆,以开展职业教育为契机,从服务对象、服务形式和服务内容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实践,旨在与图书馆同仁们共同思考、研究和探索。

2.1 活化馆藏资源,提升信息素养

金陵图书馆在开展职业教育的过程中,非常重视信息素养的教育与培养,将其作为优先项目置于图书馆业务工作当中。针对传统的纸质阅读模式,金陵图书馆为全市的法律工作者开辟了“法律文献专区”,其中包含法学理论、国际法、中国法律等在内的文献近2万册,便于他们到馆查询相关资料,也为“18’法律咨询广场”提档升级提供资源储备和服务;为艺术类从业人员开辟了“艺术设计阅览室”,其中包含艺术设计类图书及数字资源1万余种,外文原版文献2000余种,便于他们从中获取艺术的灵感。针对现代化的数字阅读和学习,金陵图书馆则购置了与职业教育相关的数字资源,即“百森创业教育智库系统”和“百森职业测评系统”,免费为企业工作人员提供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指导等教育课程。目前,全国各地的公共图书馆在数字资源建设方面也对职业教育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如沈阳市图书馆采购了“职业全能培训库”,该数据库中包含了职业解读、求知技能、名师课堂等内容;又如杭州图书馆采购了“正保会计视频数据库”和“爱迪科森就业培训及终身学习库”,前者为会计从业人员提供学习视频,后者则包含职业资格考试、就业培训等在内的5000余课时的海量视频。

公共图书馆利用丰富的馆藏资源开展职业教育,能够有效提升相关从业人员获取和掌握信息的能力,能为他们拓宽求职视野、培养竞争意识、掌握岗位技能起到积极作用,但在服务形式上还可以有更多的尝试和创新。如近期金陵图书馆对一家以环保新农药为主业的大型企业主动开展文献推送服务,为其提供大量与农药知识相关的书籍和期刊,此举不仅有效提升了图书资源的利用率,同时也为该企业的员工学习、科技研发提供了信息支持。又如针对城市中的弱势群体,金陵图书馆通过在电子阅览室设立“职业技能培训专区”免费为进城务工人员提供驾驶技术、建筑施工、家政服务、物业管理等职业技能培训的视频点播服务,并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对其进行辅导,帮助他们提升工作技能和提高综合素质,增加其就业机会。

2.2 开展跨界合作,丰富教育平台

曾经的图书馆热衷于业界内的交流,今天的图书馆则是更多走向社会,与其他各界携手进行“跨界合作”。合作为图书馆发展打开了视野[7]。金陵图书馆以开展职业教育为出发点对传统的讲座培训模式进行创新,与南京市司法局、南京市教育局开展跨界合作,分别创办了“法律大讲堂”和“名师公益大讲堂”。其中,“法律大讲堂”在全国范围内邀请资深法官和法律研究专家前来授课,内容以解析新出台的法律法规、讲解经典的案件实例、传播案件的处理经验为主,为南京的法律工作者们提供了最及时、最优质的职业培训平台。不仅如此,“18’法律咨询广场”平台的搭建,可以促进青年律师们相互学习和交流,帮助他们提升业务能力和遵守职业道德,引导他们快速成长。而“名师公益大讲堂”则以“传导正确的教育理念,引导正确的教育行为,传递教育的正能量”为宗旨,邀请省、市教育系统中较高声誉的名师、教育专家作为志愿讲师团,帮助青年教师们获取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方法。武汉图书馆在职业教育方面的做法也有别出心裁之处,其通过“武图学堂”这一平台长期对社会招募公益培训志愿者教师,为从事艺术类、社科类等类别的工作人员长期提供职业教育培训服务。

公共图书馆通过整合社会上的各种资源来提升自身职业教育平台的服务,一方面有利于扩大受教育者的类别和数量,另一方面则可以从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职业意识等全方位地提高受教育者的职业素养,让他们牢固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扎根立足于自己的工作岗位之上。

2.3 创新开放形式,打造学习空间

图书馆被誉为是城市的“第三空间”,其不仅仅是静态知识的交流中心,更重要的是动态知识的交流中心,即人和人的交流中心。只有加强公众的参与度,加强与其他相关机构的合作和共享,才能有效地体现图书馆的空间价值[8]。如金陵图书馆在与政府、企业的紧密合作中,与南京市总工会签署了“职工书屋”共建协议,规划在未来一年里共同为全市符合条件的基层单位以及大型企业打造个性化的学习空间。同时也在与南京市产业联合会进行洽谈,策划在近百家产业园区内建设以“资源共享、服务共担、发展职业教育”为导向的学习场所,力争在全市范围内不断扩大服务点,目前已与南京某艺术创意园合力创办了一所“青果创意书吧”。在打造创意学习空间方面,国外图书馆的做法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如英国伦敦创意店(Idea Store)堪称为图书馆的典型代表。创意店有不同类别的教育和职业培训课程供有需求的成人选择,采取正规和非正规课程兼顾的学习方式,课程结构多样,并且结合就业开展专业性和系统性的就业技能培训等。创意店通过舒适的环境和优质的教育服务,为促进社区就业及社区的经济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9]。

通过发展“第三空间”有利于图书馆扩大其社会教育职能的覆盖范围,不过,图书馆打造学习空间应当遵循几点原则:一是“为书找人”的文献资源配置原则,依据员工的职业特点以及实际需求对文献资料进行深度加工和分配,为受教育人群提供丰富、专业的文献资料,促进员工深入学习和提高职业水平;二是在空间格局上则应该采用“人与人交流”“人与信息交流”的舒适、灵活的布局,促进领导、员工、馆员之间平等、自由地交流,以及数字资源的有效利用,形成一个集智慧与信息于一体的共享空间;三是在服务方式和内容上可以不定期地上门开展职业培训和讲座,加快员工职业素养、职业精神的全面发展,为员工的劳动再学习增添动力和活力。

2.4 提供职业咨询,开展就业指导

随着网络智能化以及社会化问答系统的发展,图书馆传统咨询服务已显单调且缺乏互动,我们需要改变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让图书馆的参考咨询重新焕发活力,并为我国的职业教育提供帮助。OCLC在2011年底发布题为《追寻同步性∶虚拟参考的关联与建议》的报告中显示,现在的学生、学者和居民不仅仅向图书馆寻求特定问题的答案,他们更想要的是长期信息搜寻过程的合作人和向导[10]。因此,笔者认为图书馆除了被动地接受电话和网站咨询之外,还应该将参考咨询服务主动推向市场,针对不同需求的企业和不同专业的个人,开展信息深加工服务,如代查、代检国内外相关行业(职业)的最新科技信息、研究报告等等,通过文本或邮件的形式发送给用户。而诸如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技术正好为图书馆开展信息咨询服务提供了便利条件,如在官方微博、微信平台中开设“职业教育”专栏并适时推送最新书目、职业信息、行业动态、培训预告及职场情报消息等等。同时,微博、微信的互动性还有利于加强馆员与用户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能有效地把用户迫切需要的内容作为重点,进而开展针对性的服务。

公共图书馆在职业教育发展的浪潮中开展多元化的参考咨询服务,其目的就在于增加虚拟参考的互动性,尽可能满足用户的学习需求和职业需要,让图书馆为教育和培养职业人才做出贡献。于此同时,职业教育的关键在于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因此公共图书馆在开展职业教育的同时需要提供完善的就业指导服务,而这也是目前国际图书馆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南开大学柯平教授在《数字化和全球化环境的世界图书馆发展趋势》的报告中强调,开展“职业服务——提供招聘信息”将是公共图书馆“未来值得重视的服务”之一。在美国,有3/4的公共图书馆提供软件及其他资源帮助读者填写求职申请,寻找求职信息,有90%以上的公共图书馆提供正式或非正式的技术培训。如美国纽约皇后公共图书馆最早于上世纪70年代创办了“就业信息中心”,对读者进行就业应聘和就业培训的免费辅导工作[11]。美国公共图书馆为就业提供信息服务的实践表明,图书馆在促进城市转型和扩大就业方面是可以有所作为的[12]。目前,我国开展此项服务的公共图书馆还寥寥无几。因此,改变思路,顺应国际图书馆的发展潮流,积极开展满足社会需求、市场需求、企业需求的就业指导服务势在必行。公共图书馆一方面可以利用馆舍硬件资源开创“城市就业指导中心”,根据读者、市民提供的个人信息资料,为他们提供符合自身兴趣特点、技能特长的最新就业和创业信息,给予他们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搭建”一座就业指导的沟通桥梁,如举办“就业专场”的讲座、沙龙等活动,邀请当地的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的领导、创业协会的领头人、知名企业的人事经理等参与其中,从实战的角度与广大市民进行面对面、一对一的交流,让他们了解未来社会的热门行业,了解未来企业的用人需求,以及今后自身的就业和发展前景。在就业形势越趋严峻的今天,公共图书馆提供就业指导服务不仅能让更多人增加工作机会,提高创业能力,同时也能有效地为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输送大量人才。

3 结语

伴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自身的职业水平也需要不断提高。图书馆作为市民终身学习的重要基地,应当紧跟时代的需求,把握机遇,合理利用自身的品牌、资源、体系和平台优势,为广大市民提供多元化的职业教育服务。这是一次实现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机会,更是拓宽其业务发展的重要平台,其最终目的在于加快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为社会源源不断地创造人才红利,加快城市建设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1]吴晶,刘亦湛.更好地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人才保障[N].中国教育报,2014-06-24(1).

[2]焦新.2013年中职毕业生平均就业率96.81%[N].中国教育报,2014-02-26(1).

[3]青年失业率高于整体失业率[EB/OL].[2014-06-29].http://edu.people.com.cn/n/2014/0219/c1053-24399349.html.

[4]职业教育 [EB/OL].[2014-07-02].http://baike.baidu.com/view/105491.htm?fr=aladdin.

[5]职业教育改革冲击波.[EB/OL].[2014-07-05].http://edu.qq.com/a/20140716/009251.htm?pgv_ref=aio2012&ptlang=2052.

[6]吴建中.城以才兴:城市创新与图书馆发展[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4(1):9-12.

[7]吴建中.开放交流合作:国际图书馆发展大趋势[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3(5):4-8.

[8]刘锦山,吴建中.建设第三空间,强化社会参与[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2(1):3-7.

[9]张凯勇.英国伦敦创意店的教育实践及对我国图书馆社会教育的启示[J].图书馆杂志,2013(8):77-80.

[10]图书馆服务跟踪扫描[EB/OL].[2014-07-20].http://www.docin.com/p-435746674.html.

[11]孟蔚彦.图书馆帮助读者寻找工作:介绍美国纽约皇后公共图书馆的“就业信息中心”[J].图书馆杂志,1998(2):61-62.

[12]尹鸿博.美国公共图书馆管理启示[J].图书情报工作,2010(3):138-141.

猜你喜欢

图书馆职业服务
聚焦“五个一” 打通为侨服务渠道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职业写作
图书馆
我爱的职业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去图书馆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读者反馈 订阅服务
服务与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