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突发事件影响因素分析

2015-12-16张伟金五成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46期

张伟++金五成

摘要:近年来,我国校园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一些突发事件扰乱了校园内原有的教学科研秩序,同时也威胁到学校广大师生的安全。校园突发事件应急对策研究成为当前重要的课题之一,对校园突发事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有效地规避校园突发事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校园;突发事件;影响因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6-0001-03

突发事件实际上就是社会系统在新的环境下由有序向无序发展,从量变到质变最终爆发的过程。从诱因看,其实质就是潜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集聚集合后的表现形式,或者说是冲突的人群试图通过非常规或极端的方式,促使解决没有预见或长期无力解决的问题[1]。既有环境因素和心理因素,又有伦理道德、人生观、价值观等因素,以及经济、政治、文化、管理等因素。认清突发事件产生的原因,是正确处理校园突发事件的先决条件。虽然校园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多种多样,但仔细分析,突发事件发生的潜在因素或深层次原因具有一定的共性,可以概括地归纳为社会、学校、学生及不确定因素四个方面。

一、社会影响因素

1.经济发展产生的不稳定因素。中国改革开放进行了三十多年,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但是随着经济增长,贫富差距进一步的拉大,社会中的矛盾和不稳定因素经过多年的积累也逐渐暴露出来。当前在校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出身于不同的阶层,其家长对贫富差距、食品安全等关系民生问题的认识不同,进而影响到学生的思维意识,而学生亲身经历的事物与接受教育存在偏差,从而导致学生对教育体制产生不同程度的叛逆,虽然不能在短时间内引发校园突发事件,但却是不容忽视的潜在的影响团结稳定的社会因素。

2.国际社会环境产生的推进性影响。因国际环境微妙的变化而引发的游行示威活动也成为当今校园突发事件的一大特点:1999年,美国炸毁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而引发的反美游行示威活动;2005年因日本执意加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而引发的反日游行示威活动;2008年因奥运圣火在境外传递受阻而引发的抵制“家乐福”示威游行活动等,无一不在说明国际环境变化从而对校园突发事件的推进性影响。同时,由于领土、领海和其他主权纠纷而引发的问题短期内不会消除,这些问题是学生关注国家大事的表现,成为校园突发事件产生的原因。

3.互联网络普及导致非理性信息的传播。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大部分学生甚至在小学期间就能使用电脑及掌握上网知识,网络信息因其内容丰富而备受学生的欢迎。在各类学校中,有很多开设了自己的门户网站,并开辟了论坛,在方便资源共享的同时,也为校园突发事件的发生提供了渠道。1999年反美游行示威活动、2005年反日游行示威活动及2008年抵制“家乐福”示威游行活动都是由游行组织者通过互联网发布信息,随后产生了滚雪球效应,进而在短时间内聚集了众多的学生。

4.我国社会突发事件预防和应急体系形成较晚。虽然我国学者开始积极研究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急管理卓有成效,我国政府也开始重视校园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对,但总体来说,由于我国起步较晚,至今仍有很多问题,不容乐观。一是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预案仍然缺乏,中央和地方政府针对应对突发事件制定了不少法律、法规和政策,但针对校园突发事件的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却屈指可数。二是普遍缺乏校园突发事件管理意识,长久以来,校园被认为是内部稳定性较高,环境简单,外部因素影响较少的组织,因而使得管理者往往缺乏危机意识。虽然近几年来由于校园突发事件频出,各学校开始重视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对,制定相关预案和措施,但大部分学校却没有重视对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对,认为突发事件只是个别现象;三是积极应对却忽视预防,很多学校在处理突发事件的过程中,普遍存在重视应对方案和措施,忽视前期预防的现象。回顾过去发生的一些突发事件可以看出,其中不少事前有明显的征兆,但却由于没有得到管理者的充分重视,最后爆发。马加爵案就是一个比较好的例子。马加爵平时性格孤僻,很难和别人沟通,很多同学经常向班主任反映马加爵缺乏和别人沟通,可能有心理问题,但由于班主任未及时重视最终酿成悲剧。

5.校园周边经营活动频杂。校园周边的经营活动历来是校园突发事件的“始作俑者”,校园周边遍布餐饮业、旅店业及娱乐业等场所,过期食品、非法网吧、黑旅馆等严重干扰了校园内学生的正常秩序,一旦学生涉足此地,就会和社会上无业人员接触,为校园安全埋下隐患。

二、学校影响因素

1.缺乏完善的校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校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是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预案能够将突发事件中对人、对物的危害减小到最低程度,并有可能预防和消除突发事件的发生。在我国,“轻预防、重救援”的思想在很多学校占有一定比例,从而导致校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不够完善,表现形式为:

①预案内容粗略,不利于操作。很多学校不能将校园突发事件预案当作一项常规工作来抓,即使制定了预案,内容也大都是生搬硬套,未能科学地按照应急救援工作的要求进行组织框架,更有甚者只是对组织机构及职责等方面进行规定,而未能反映出预案的核心内容,从而导致预案的操作性差。

②预案不具有针对性。面对多种类型的校园突发事件,应该因不同类型、不同级别而制定细致的应急预案。现有的一些预案在分类、分级方面重视不够,什么级别的校园突发事件必须召开媒体见面会、什么级别的校园突发事件必须汇报到教育主管部门领导、什么级别的校园突发事件允许内部自行解决等,应针对不同类型、级别进行系统规划,保证应急预案之间的协调性和整体性。

③缺乏必要的应急演练。应急预案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应该是应急演练,一旦校园突发事件发生,学生首先应该懂得如何自救,目前国内学校很少注重对学生应急能力的培养。2003年11月,莫斯科卢蒙巴各族人民友谊大学宿舍楼因使用电器发生火灾,中国留学生遇难17人,而日本留学生无伤亡报告,通过这件事,透露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应急演练工作不容忽视。

2.缺乏常设的校园突发事件管理机构。临时设立的应急工作小组在人员构成及开展应急工作方面不具有连续性,对校园突发事件处理后的经验不能完整地储存,同时临时组建应急工作小组,需要花费时间来进行磨合协调,容易错失工作良机,从而不利于校园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

3.传统师德文化的缺失。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在与我国开展紧密合作研究的同时,大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传媒,推行所谓的人权主张,向师生不断宣传和渗透西方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特别是“民主”、“自由”的观念在校园中尤其是高校中很有市场。而我国的传统的儒家道德思想体系的教化功能的萎缩和社会道德的偏离,导致师生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缺乏必要的规范引导和道德约束,以为自己在“为国为民请命”,实际上则是违反了法律法规,造成了令人痛心的损失。2009年5月,辽宁省阜新市阜蒙县伊吗图学校接到学生家长举报,称该校三年级班主任吕凤来猥亵本班女学生。据《辽沈晚报》报道,校方接到举报后,与学生家长到当地派出所报案。警方立即将犯罪嫌疑人吕凤来刑事拘留,进行调查取证。至少6名小学三年级的女学生遭到吕凤来的猥亵,仅案发当日下午两次共猥亵3名女生。6名女生中最大的10岁,最小的9岁半。2009年11月,一名初中女生将自己与老师的亲热照片发布网上,并留有大段文字,此贴迅速走红网络。此类事件多不胜数,均从另一方面暴露出师德文化的缺失。

4.缺乏必要的心理干预。校园突发性事件往往除了给事件当事人带来身体上的伤害以外,更重要的是给当事人心理和精神上带来更大、更严重的伤害,进而使当事人的思维方式、情感表达、价值取向、生活信念以及对生命价值的看法等发生许多变化,甚至一些受害者会表现出一些严重的精神卫生问题。对心理干预的缺失,是当前我国校园普遍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构建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亟待解决的重要因素。其主要表现有:一是校园心理工作者数量少;二是校园心理咨询工作者业务水平低;三是开展心理干预的形式过于单一,往往通过举办几次讲座就认为达到了干预的目的,缺乏长效机制。

三、学生群体影响因素

1.学生判断是非能力较弱。学生正处于成长的过程中,尚未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一旦发生校园突发事件,他们就有可能被卷入其中,首先,他们涉世不深,看问题比较片面,行为不理性,易冲动,不计后果;其次,他们生活、学习的群体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易受客观事件左右,正因如此,一旦诱因成熟,他们就有可能参与到爆发的校园突发事件当中,有些以学生为主题的突发事件,起因是合理的,但做法不正确,最终对社会、学校及个人造成了重大的伤害。

2.学生自身心理危机。因社会节奏的加快,学生要面临更多的压力,参加补课班、技能培训班,大学生还要面临考试、考级、就业等压力,使得身心不堪重负。由于家庭环境的不同,导致他们看待同样问题的角度不一,呈现出多种心态,心态稍差一些的学生则会对某方面的问题做出不理性的判断,2004年发生在云南大学的“马加爵事件”就是这方面的典型案例。

3.学生从众行为。从众行为,是指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改变个人意见而与多数人取得一致认识的行为倾向,是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心理和行为现象。这种行为有时是积极的,如别人献血你也去献;但有时是消极的,如看到别人在公园摘花,自己也跟着去摘花。在校园群体生活中,从众行为表现的尤为突出,如因观看球赛因失球而痛苦怪叫,甚至发生争斗。

四、不确定影响因素

近年来,极端自然灾害现象层出不穷,对我国生产和建设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学校作为构成社会的一个单元,也不可避免地遭受了如台风、地震、雪灾、暴雨等的损坏,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2005年,以“麦莎”号为代表的台风连续袭击了福建、上海、浙江、江西、江苏等地,给当地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位于这些地区的学校也不可避免地遭受了台风的袭击,仅8月6日到8日“麦莎”台风肆虐期间,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北路校园内被台风影响刮倒的树木共计有157棵,闵行校区大小树木共有1540棵被刮倒;校内11处车棚均遇到不同程度的损坏。由于台风带来了强大的降雨,短期密集的大降雨造成了校内图书馆、办公楼、学生宿舍等22处进水、屋顶漏水。虽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是也给师生造成了极大不便,给学校管理工作留下了隐患[2]。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不少中小学校舍发生严重垮塌。可见,以自然灾害为主的不确定影响因素是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

参考文献:

[1]薛澜.张强.钟开斌著.危机管理转型期中国面临的挑战[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zhangwei.发动百多人次紧急抢修 共同抗击台风“麦莎”[EB/OL].(2005-08-08).

http://bbs.yjsy.ecnu.edu.cn/dispbbs.asp?boardID=3&ID=67477.

作者简介:张伟(1981-),男,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办公室主任,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教育管理;金五成(1977-),男,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教务处专业与教材建设科科长,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