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鱼还能吃吗?
2015-12-15汪洋
汪洋
有妈妈问:人人都知道鱼是一种健康食物,孩子吃了聪明。然而,近几年,水体污染,鱼类蓄积重金属,让我们对吃鱼的安全性很担心,更不敢给孩子多吃。这种担心有必要吗?常吃是不是真的有害健康?给孩子每周吃一两次有没有问题?从营养角度来讲,吃淡水鱼好还是海鱼好?另外,如果给孩子吃鱼少了,是不是可以用鱼肝油等其他东西来代替这部分的营养缺失?
专家回答:鱼的确是一种健康食品,但是妈妈期望“孩子吃鱼后会变聪明”,则未免期望太高。鱼能提供优质蛋白、鱼油、维生素D、维生素B12、硒等许多孩子容易缺乏的营养成分,对整体健康有利。不过,妈妈的担心并非杞人忧天,环境污染无法回避。为回答这位妈妈的问题,我们需要从鱼的污染说起。
鱼的污染可分为重金属污染和有机污染。一般来说,重金属污染除了来自于环境的污染,还跟地理环境密切相关。有些无污染地区,水体中也含有相当高的重金属;而有机污染物则主要来自于人类释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水中的污染物会被浮游生物或植物吸收富集。然后,它们被食物链底层的鱼吃掉,在这些鱼中进行一次富集。这些鱼又被高一层次的鱼吃掉,再进行一次富集。层层递进,越是食物链顶端的鱼,富集的重金属越多。
在重金属污染中,最引人关注的是汞。鱼类中的汞以甲基汞的形式存在,而鱼中含有多少汞,首先跟鱼的生长环境有关。环境中的汞又跟自然界的“本底含量”有关——经常爆发水底火山的海域,即便没有污染,汞含量也可能很高。所以,对消费者来说,重污染地区的鱼固然有污染,但是在无污染的深海或湖泊中生活的鱼,也不意味着汞等重金属的含量就低。
鱼中的甲基汞含量,少的每公斤有几微克,高的每公斤超过1000微克。作为消费者,我们不可能把每条鱼都检测一番才购买。不过,探究一下鱼中甲基汞含量的粗略规律,尽力避免选择含汞高的鱼而选择含汞低的鱼,是我们可以做到的。
首先,在食物链中层级越高的鱼类,越容易富集汞,如鲨鱼、箭鱼、金枪鱼等,每公斤鱼肉中所含的甲基汞经常超过1000微克。而生物链底层的鱼,如鲶鱼、虾等,每公斤往往只有几十微克的甲基汞甚至更低。
其次,鱼的生长期越长富集的汞越多。因为汞在动物体内代谢很慢,如果水中的汞含量高,那么积累的速度就会大大超过代谢的速度,体内的汞会越积越多。所以,买小鱼是更明智的做法。
再次,如果鱼的饵料丰富、生长迅速,那么长到同样大小,此类鱼积累的汞等重金属就会相对少一些。在这点上,养殖鱼比野生鱼有优势——当然,这得在水质相同的前提下。
此外,淡水鱼比海鱼的汞含量要低,虾、蟹、蚝、鱿鱼等介贝类水产的汞含量比鱼要低。
既然有这么多的污染,那我们现在还敢吃鱼吗?
根据国内外所报道的调查数据,中国鱼中的甲基汞并不比国外高,所以我们可以引用国外对吃鱼的风险与好处来权衡。
美国2015版的膳食指南中指出:关于污染物,对于绝大多数野生或者养殖的种类,不管是汞污染还是有机污染带来的风险,都不超过吃鱼带来的好处。美国FDA推荐成年人每周可以吃大约220~340克低汞的鱼,儿童则每周吃2~3次,给予适当的分量。也就是说,一个三口之家,每周吃一两斤鱼是比较适当的。
当然,这只是一个大致的指导。如果确定购买的鱼污染轻,多吃一点也无妨。至于高汞鱼,偶尔尝尝鲜也可以。买鱼时,我们可以参考以下意见:
1.按照香港食品安全中心的总结,鲨鱼、剑鱼、旗鱼、金目鲷及金枪鱼等鱼类含汞量较高,而三文鱼、沙甸鱼、鲩鱼(草鱼)、鲮鱼、乌头、泥鯭、大头、马头、黄花鱼、桂花鱼(鳜鱼)、红衫及大眼鸡(木棉)等鱼类汞含量就比较低。
2.如果从鱼油含量的角度,海鱼比淡水鱼有优势。但从汞污染的角度看,淡水鱼比海鱼有优势。
3.同种鱼中,生长时间短的鱼比生长时间长的鱼汞等重金属的含量更低。
4.野生鱼并不会更好。虽然有报道认为野生鱼鱼油含量比养殖鱼高,但2015版美国膳食指南中的评估结果是“就评估的种类而言,养殖产品的EPA/DHA含量并不比野生的低”。
5.虾、蟹、蚝、鱿鱼等介贝类水产可以代替鱼,它们积累重金属的能力一般比鱼类低。
6.不要太纠结于哪种鱼的鱼油含量高,哪种鱼的鱼油含量低。鱼油只是鱼的一种营养成分,鱼油含量低的鱼也是优质食物。
7.鱼肝油和鱼油是两码事,它们都不能代替鱼本身给人体带来的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