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山英烈高凤英

2015-12-15李舒静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大青山游击队蒙古

李舒静

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民政部于8月24日公布了第二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这其中赫然写着“高凤英(1909-1941),蒙古抗日游击队队长”。

高凤英,男,蒙古族,原名德勒登,又名云吉祥,出生于土默特旗保尔合少村(今属土默特左旗),1929年,他积极投身革命,一直为反剥削、反压迫的革命事业奋斗着。1941年,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斗争进入到最关键也是最艰苦的阶段,面对日伪军有组织、有预谋的疯狂夜袭,年仅32岁的高凤英和他带领的其他12位同志因寡不敌众壮烈牺牲。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我们不能忘记这段血雨腥风的岁月,不能忘记和高凤英一样为国家兴亡披荆斩棘的无数抗日先烈。

投身革命 化名“高凤英”

1929年,绥远大旱,赤地千里。天灾人祸使蒙汉各族人民挣扎在死亡线上。村子里到处是断了炊的人家,不少人被迫卖儿鬻女,高凤英的家里也面临着饥饿的威胁。目睹这一切,高凤英不堪忍受,抗争的意识在他心中开始萌发。

高凤英的堂姐夫佛鼎早在就读北平蒙藏学校期间就已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先后留学蒙古人民共和国(今蒙古国,同下)党务学校和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1929年秋末,他与乌兰夫等同志一起受共产国际的派遣,回国开展地下斗争。

从堂姐夫那里,高凤英第一次听到了剥削、压迫、革命这些名词,了解了俄国十月革命的有关情况,这些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在佛鼎的引导下,他渐渐懂得在当时的中国,劳苦大众要摆脱被奴役、受歧视的社会地位就必须起来闹革命,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人民自己的国家。佛鼎还告诉他,中国共产党是为穷苦人谋利益的政党。这些教育对高凤英产生了巨大影响。从此,他跟随佛鼎走上了革命道路,成为了一名党的交通员。不久,由佛鼎介绍,他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0年春,为充实、武装自己并全力投身革命事业,在佛鼎的带领下,他告别妻儿前往乌兰巴托,赴蒙古人民共和国党务学校学习。这一时期的学习生活为他以后的革命生涯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上世纪30年代中期,日军加紧了侵华步伐。1935年春天,高凤英受上级指派回国开展地下斗争。他与毕力格巴特尔在归绥城(今呼和浩特)北门外和合桥开了间杂货铺,在旧城南柴火市又开了间肉食店,通过杂货铺和肉食店来掩护和接应地下工作人员并负责对上级的联络工作。同时,他还与在北平从事地下工作的吉雅泰密切配合,搜集了不少日伪军事情报。“高凤英”就此成为他的化名。

抗战爆发 行走危难间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张家口、大同、归绥相继沦陷。危难之际,中共党员杨植霖与刘洪雄决定尽快建立自己的武装。为此,高凤英等人秘密潜入归绥,执行对伪军的策反任务。经过耐心细致的工作,他们最终以“大青山抗日总司令部”的名义成功地策反了一批伪军。高凤英将这支武装带到大青山进行改编开展抗日游击斗争。1938年春,高凤英在为部队购置武器配件时被捕。被捕后,他顶住了敌人的严刑拷打,始终咬定“我是庄户人”,敌人只好将他释放。

1938年夏天,高凤英赴大青山参加了由杨植霖组织领导的抗日团,负责情报与军需工作。他的到来加强了党对这支抗日武装的领导。抗日团的游击活动引起了日军的注意,敌人双管齐下,一面加紧军事围剿,一面加强对山区的经济封锁。没有盐,没有弹药……诸多的困难对抗日团的生存构成了严重威胁。高凤英冒着生命危险,多次下山采购军需给养,最终保证了基本的供给。

1939年,高凤英奉命调到归武边区地方动员委员会做群众工作,活动于奎素沟一带。动委会的任务十分繁重,不仅要动员群众,筹集军需物资支援八路军、游击队的武装斗争,还要组织群众侦察敌情,捉汉奸,抓特务,维持地方治安。这一时期,高凤英夜以继日地奔波在归武边区的山川壑岭间,竭力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和主张,宣传八路军抗日救国英勇杀敌的事迹,帮助群众树立抗战必胜的信心,鼓舞群众的抗日斗志,动员他们积极为抗战出力献策。他还多次带领动委会的同志们外出侦察敌情,搜集日伪情报。

担当重任 善打游击战

1940年秋天,高凤英接到中共土默特旗蒙古工委的通知,要他接替患病的李森担任蒙古抗日游击队队长。从这时起,高凤英改用原名云吉祥,人称云队长。

蒙古抗日游击队是党领导下的一支少数民族武装,成员大部分是蒙古族战士。除游击活动外,他们还担负着民族统战工作。

为了提高部队的军事素质,高凤英带领战士们在万家沟进行了严格的军事训练。训练中,他认真为战士们示范冲锋、埋伏等动作要领,讲解山地作战的战术原则和方法,分析战例,组织实战演习。他还积极配合指导员对部队开展政治教育。通过整训,部队的军政素质有了明显提高。战士们进一步明确了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懂得了自己作为人民子弟兵所肩负的责任,学会了一整套山地作战的方法。从此,他带领蒙古抗日游击队转战在大青山区和土默特平川,不仅多次配合了主力部队作战,而且出色地完成了独立作战任务。

1941年夏秋之交,蒙古抗日游击队与重建的和林游击队一起执行夜袭敌军马场的任务。归绥城西南20里的塔尔号后营子和耿家营子驻扎着伪蒙古军一个排,放养着数百匹军马。高凤英带领蒙古抗日游击队隐蔽在归绥城北的乌素图沟西侧。入夜时分,在青纱帐的掩护下,游击队员们迅速逼近马圐圙(内蒙古方言中指围住的土地)。一部分战士爬上西房,控制了敌兵居住的翟家大院。由于计划周密、指挥得当,这次战斗我方仅一名战士负伤,敌方一个班缴械投降并交出数十匹军马。蒙古抗日游击队因此受到了上级表扬。

高凤英率领的蒙古抗日游击队不仅是一个战斗队,而且是一支出色的工作队、宣传队。游击队每到一处都会积极向驻地蒙汉群众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和民族政策,号召群众组织起来支援游击战争。

寡不敌众 血洒大青山

1941年下半年,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斗争进入到最艰苦的时期。高凤英带领蒙古抗日游击队担负了掩护绥察区党委、绥察行署机关和绥西地委、专署的任务,活动于绥西万家沟一带。

1941年深秋,我军的粮食供给不济,官兵衣着单薄,急需筹集物资过冬给养。组织上把这个任务交给了蒙古抗日游击队。10月下旬的一天,高凤英一行十几人从武川三道坝一带顺沟而下,打算与分头执行任务的指导员奇峻山会合。同行的还有绥察区党委社会部部长王聚德和部分机关人员。

10月26日,高凤英一行宿于小火烧。翌日,高凤英赶到杨树湾参加了由中共绥察边区委员会书记白如冰主持的工作会议,会后又返回宿营地。就在这天夜里,日军陶思浩据点依据叛徒胡定良(曾任八路军大青山骑兵支队三团九连连长)的报告,出动12辆军车,满载日伪军,赶到了小万家沟沟口,对小火烧形成包围之势。28日凌晨,敌人以猛烈的火力袭击游击队的宿营地,严密地封锁了这一带,高凤英与王聚德迅速烧毁身边所有的文件,做好了最坏的准备。

由于众寡悬殊,地形也于我方不利,高凤英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所面临的险恶处境,但他临危不乱,仍镇定地指挥战士们奋力反击。敌人几次发动进攻,企图攀上小火烧山梁,最后均未得逞。

战斗激烈地进行着……阵地上不断响起高凤英那沉着而坚定的声音:“同志们!我们决不能被敌人吓倒!打呀!”战士们以队长为榜样,顽强地坚持着、抵抗着,使数十倍于自己的敌人无法在短时间内接近我方阵地。战斗持续到中午,手榴弹没有了,子弹打光了,我方阵地上只剩下弹尽援绝的英雄战士。高凤英头、胸、腹部各中一弹,王聚德等也倒在血泊中……这次战斗中,高凤英等12位同志壮烈牺牲。

噩耗传出,根据地军民悲痛万分。指战员们和当地群众流着泪将烈士们安葬在小火烧山梁上的槭树下。

1951年,绥远省人民政府为12位烈士举行了追悼会,将烈士的遗骨迁葬在大青山下的哈拉沁烈士陵园。1980年清明,高凤英烈士的遗骨又被迁葬到新建的大青山革命烈士公墓。1984年6月,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乌兰夫亲笔为高凤英题词“青山英烈”。

猜你喜欢

大青山游击队蒙古
第八章 超声游击队 ——声能
大青山油松人工林林分密度对其生长指标的影响
蒙古靴
消极认同到积极认同
内蒙古融媒体发展现状研究
蒙古正式废除死刑
大青山油松人工林地根际土壤理化因子对土生空团菌分布的影响
指挥员
小铁道游击队(节选)
大青山虎榛子生物量变化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