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德与社会”历史题材教学的优化策略

2015-12-15陈月华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15年11期
关键词:圆明园品德与社会题材

陈月华

小学高段《品德与社会》教材中编排了较多历史方面的内容,这是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提升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客观、辩证、发展、理性地认识人类社会。但这类题材的内容离时代远,离生活远,点又太散。教师若是处理不当,学生要么照本宣科,要么死记硬背,会让学习变得索然无味。如何克服上述问题,将历史题材的内容上得精彩,让学生学得喜欢?经过几年尝试,笔者认为,找寻到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恰当连接点,让这个点生发出学习的精彩,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找准学情原点,走近历史

品德历史题材教材编排蕴含着螺旋上升的设计思路,同一个主题,在不同的年级会有不同的要求。同一年级的要求也会因学生不同的生活经验、家庭背景、兴趣爱好、课外知识等而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思想、对周围世界的理解以及在智慧、意志和性格的个性特点方面,没有完全相同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只有在了解了这个‘世界,了解了它的全部奥秘以后,培养个性,形成人的精神风貌才会成为可能。”因此,充分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地域特点、区位特点、群体特点,才能精准定位,为后续教学实施立好标杆。

《圆明园在哭泣》是《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文明古国的荣辱”的第二课,前有《从四大文明说起》,后有《悲愤的吼声》,整个单元都是落实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对于这节课笔者在第一次教学时由于目标把握不准,在短短的一节课里,选用了大量的图片、录像、数据等史实资料对学生进行“狂轰滥炸”,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要了解这么多的历史知识是有困难的。重叠的知识,让学习变得无味且疲倦。为此在第二次教学时,笔者分析了学生的知识起点,发现在五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学生已学过《圆明园的毁灭》,对圆明园有一定的了解。基于这样的学情,笔者通览了整个教材体系,把握历史单元主题以及同一单元主题在不同年级的递进目标。认真分析、仔细寻找学生已有认知、情感、行为等水平与教材要求之间的差距,寻找造成差距的原因,思考调整解决差距的策略。改偏重知识学习为全面地把握“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和知识”目标,具体做法是:1.创设情境,启发思考,了解圆明园昔日辉煌和毁于一旦,知道圆明园的被毁体现了外国侵略者的残暴和晚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2.合作交流,探究体验,感受落后就要挨打,增强民族自尊心,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最终,较好地达成了预定目标。

因此,根据学情,做充分的调查研究,充分“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生活状况、认知基础、能力水平、行为习惯……结合学习主题”,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置学习目标,让学生能够走近历史。

二、整合资源散点,走进历史

品德教材编写遵循主线清晰、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的原则。历史题材教学点是按照教学内容需要以“散点”的形式呈现在各个学习单元中,其教学的重点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来串联历史内容的学习,强调的是学生自主探究和人文感受,关注生活文化和民族文化,以增强民族自豪感的学习。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取舍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才能让学生走进历史。《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也指出:“必须贴近他们的生活,反映他们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社会,并以此为基础,提升学生的生活。”因此,学生要认识一个客观、真实的历史,就需要教师梳理出与本教学主题相关的各种历史素材资源为学生所用,把教材上没有呈现出来的内容,进行一定的拓展,把原本平面化的教学立体化,做强质感,学生的感受就会更加深刻。

对此,笔者在教学《圆明园在哭泣》一课时,进行了如下探索:散点聚焦。重点让学生深刻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聚焦“不可估量”。笔者从圆明园中的珍贵文物入手,课前指导学生收集资料,查找被掠夺的珍贵文物,选择书上的兽首铜像图片这个点,深入挖掘。课一开始,笔者就发布了这样一条消息:“圆明园流失文物鼠首和兔首铜像于2009年2月25日晚(北京时间昨天凌晨)在法国巴黎分别以1400万欧元被一买家通过电话竞拍买走。按照现在人民币兑换欧元大约7∶1的比价,你算得出这两件宝贝值多少钱吗?如果按你父母的收入,他们要工作多少年才能赚到这个钱?”“这仅仅是我国曾经拥有的皇家园林圆明园中的两样宝贝,这样的宝贝何止千万,就连整个辉煌一时的圆明园也不复存在了,这又是怎样的价值?谁应该对此负责呢?”课堂上,学生沉默了。一段时间后,许多学生的正义感瞬间得到爆发,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感悟。此时,笔者适时补充了2013年4月26日,法国企业家将向中国捐赠圆明园流失鼠首、兔首的相关资料,并了解其中曲折的回归历程。学生从中真切地感受到由于祖国日益强大,所以法企会归还我们流失的鼠首与兔兽。这样,尽可能将历史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联系,使他们愿说、能说、会说。笔者还和学生一起观看了《十二生肖》电影片断,更加真切直观地了解圆明园流失文物的巨大价值。一下课,学生们围拢在讲台前,向教师要有关清朝时期政治、科技、经济等方面的资料卡,从课堂教学的效果看,学生学习近代这段屈辱的历史的兴趣是浓厚的,通过课后收集不平等条约等资料,把学习引向深入,进一步丰富他们的历史知识。这个知识点的教学设计,既符合五年级学生学情的特点,又成功地对课程内容和课程资源进行了有效的整合。宏大的历史可以通过关键性历史人物、关键性历史事件以及关键性历史细节来开展教学,以小见大,以点带面。

《品德与社会》教材图文并茂,这些图文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用好这些图文,挖掘这些图文,树立广义的教材观,重组和整合教学资源,筛选重点、解决难点,能让学生顺利地走进历史的殿堂,享受其中的快乐。

三、借用比较学习,深入历史

比较学习法是历史研究中一种很好的方法。品德历史题材教学引导学生做同期不同地的比较或者同地不同期的比较,就能习得一种学历史、看历史、用历史的好方法。以史为鉴,比照现实,还能面向未来,这样的历史学习才会是刻骨铭心的,才能更好地了解历史、铭记历史、思考历史、传承历史。

还是以《圆明园在哭泣》一课的教学为例,笔者让学生观看今昔对比的两组圆明园的图片,引发思考:怎么会变成一片废墟的?使学生一开始就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迅速地融入课堂。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逐步了解了圆明园曾经的辉煌,深刻地认识到圆明园“规模宏大”“景点繁多”“奇珍异宝不计其数”。又如数字的对比,“圆明园中当时陈列和库存的欧洲各式钟表就有441件,劫后幸存的只有一件大钟。事后经查被英法联军抢走的物件有1197件,而这只不过是圆明园内物件的千分之一!”悬殊的数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透过数字的背后,学生了解了当时文物被损坏、掠夺的不计其数。他们自发地提出了:“为什么侵略者可以肆无忌惮地掠夺和毁坏我国的国宝?”从而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感悟。笔者还通过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的文字描述,让学生想象了当时欧洲宫廷与圆明园的比较,从一个外国名人的角度进行了印证。这样,学生通过图片、数据、文字的比较,强烈地感知了侵略者洗劫、焚毁圆明园的肆无忌惮,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对野蛮侵略者的痛恨。

事实是最有说服力的。同类的比较、正反的比较,是研习历史的最佳方法,在比照中,可以让我们的学习、感悟走得更深、更远。

四、巧用现代媒体,活现历史

历史题材的教学内容远离学生生活世界,要把学生带进久远的历史事件,让学生对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产生心灵认知交流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因此,教学要尽可能地克服时间、空间的局限,用好现代媒体,可文可图,可声可视,能有效缩短历史与学生间的距离,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达到以媒入境、以境生情、以情化人的目的,求得品德教学的鲜活效果。

一百多年前的火烧圆明园与学生的生活相距甚远,课本中呈现的简约的文字与平面的几幅图无法给予学生感性的认识、丰富的体验,不足以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因此笔者通过播放纪录片《圆明园》达到了这样的效果。

另外,笔者还在教学《金字塔下留个影》时,让学生看“金字塔和巨石”的图片与视频,在教学《奥林匹克的故乡》时,结合2008年中国举办奥运会观看奥运发源地和取圣火过程……

历史题材教学不能光说不看,空对空地讲解是泛味的。好的教学应学会借用音乐、图片、板书、录像、学习资料卡以及教师本人的情绪等各种力量,营造具有生命冲击力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走进历史的深处,感受历史学习的魅力,震撼学生的心灵,诱发学生生命持续长久的感动。

五、倡导自主学习,走出历史

《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通过创设任务情境或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兴趣,鼓励他们大胆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笔者在教学这类历史题材课时,会抛给学生一些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问题,从而引发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如在教学《从四大发明说起》时,笔者问学生:“万里长城、京杭运河、圆明园……但这些大都是古代的最高统治者发动建造的,秦始皇下令造长城,隋炀帝下令挖运河,清慈禧下令修颐和园,如果你是皇帝,你会把国库中的钱用来做什么?”在教学《圆明园的哭泣》时,笔者问学生:“现在有人大代表提出,我们应该重修圆明园,让万园之园重新绽放光彩,你觉得应不应该重修?”在教学《奥林匹克的故乡》时,笔者问学生:“2008年,我们中国举办奥运会,是百年的梦想,是我们中国伟大复兴的标志,你觉得应该办得风光些还是节俭些?”诸如此类的问题,让学生越思越深,越辩越清。

学习这些历史题材的内容,既要让学生走进历史,又要走出历史;既不能纠结于过去的耻辱,也不能狂妄于现实的强大;既不能沉醉于昔日的辉煌,也不能自卑于现实的弱小。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才是历史题材教学的真谛。

总之,“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历史题材的教学是有一定难度的,但只要教师能找到历史与现实、文本与学生、目标与学情、内容与方法之间的恰当连接点,就一定能走出一条教学最优化的灿烂之路。

(北京师范大学南湖附属学校 314000)

猜你喜欢

圆明园品德与社会题材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印象·圆明园
The Old Summer Palace on the photos 珍贵老照片,还原圆明园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游圆明园有感
圆明园里过大年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精心设计,开辟品德与社会课新天地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