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国际意识渗透的策略初探

2015-12-15顾燕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15年11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品德资料

顾燕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把“国际意识”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进行强调,提出“尊重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差异,初步形成开放的国际视野”这一目标要求。笔者以为,“品德与社会”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相结合的课程。所以,在品社教学中渗透国际意识,必须围绕教学目标,基于学生实际需求开展有效教学。笔者经过多年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几点教学策略。

一、梳理序列主题,渐进目标定位

以浙教版《品德与社会》教材为例,世界板块的内容具体分布如下:三年级下册共3课,占整册教材的21%;四年级下册共3课,占整册教材的23%;五年级下册共2课,占整册教材的18%;六年级下册共5课,占整册教材的42%。

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笔者将所有涉及世界板块的教材在整个体系中进行分析比照,梳理出序列主题,建构起立体化的目标定位,以渐进式进行学习(如表1)。

由此可见,世界板块的学习是品德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引导学生学习教材中的国际资料的基础上,渗透国际意识于平时生活中,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也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二、基于教材内容,探寻教学方法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认为,学习的模式是用来识别学习的结构与过程的,它对于理解教学和教学过程,以及如何安排教学事件具有极大的应用意义。最典型的学习方法是对信息的加工,根据梳理过的教材内容,笔者采取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一)主题探究法

笔者认为,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融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中来,不再是以被动地姿态来接受知识,而是以主动学习的方式来参与主题探究的模式,在课程的时间上也可以打破传统的课堂时间安排,比较有弹性的课时安排更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

如在浙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们爱和平》教学时,笔者给学生一个主题“如何共创和平?”让学生自主探究、剖析现象、展望未来,有些学生收集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典型人物和事例;有些学生提供视频,全班一同感受国际和平组织在促进世界和平中起到的伟大力量;有些学生以小组讨论方式,商量为了和平该如何贡献自己的力量……有主题的围绕探究,使得教学目标清晰、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学习思路的拓展与发散。

(二)资料收集法

学生积累资料的方法很多,从教材中、课文中收集资料就是其中的一种。鲁迅先生在谈到收集资料的重要性时说过:“无论什么事,如果不断地收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

在教学浙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世界之窗》这一课时,有一个环节是聊聊各国的饮食文化。在教学前,笔者鼓励学生观察家庭、学校和商店里的进口食品或品牌,在世界地图上寻找这些食品或品牌所在国家或地区的位置,从学生熟悉的食品或品牌切入。作为延伸,在五、六年级时,拓展学习某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历史、经济方面的知识,如结合奥运会、世界杯等国际性活动,利用广播、电视和网络,收集和学习主办国或地区的地理、历史知识和风土人情,以及该国或该地区与我国的联系,时效性强,趣味性浓。

(三)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互动的一种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如在学习浙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世界真奇妙》一课时,笔者让学生开了一个各国文艺作品展览会,以主持人的角色来介绍这些文艺作品,身临其境,达到了最佳的学习效果。

三、依托多种方式,增加信息素材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提取的过程,而是新旧知识经验间的相互作用、学习者内部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教学不能无视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简单地从外部对他们实施知识填灌,而应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以自己已有的经验为基础,主动去建构、生成知识。这就需要依托多种方式,才能完成对知识意义的建构。

(一)夯实“过程化”的资料积累

笔者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引导学生对课前准备、课堂生成、课后拓展的连续性过程积累,既是活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也是引导学生变“纸上谈兵”为“实践运用”。

如在教学浙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们的地球》一课前,笔者提前一周布置学生完成了一张调查表(主要了解大洲的名称、主要地形及代表物、生活的主要人种和其他感兴趣的内容),在收集资料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学生对这篇课文的学习兴趣和理解,在课堂上的交流及资料补充都及时、有效。

又如在教学浙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不平静的世界》一课前,笔者让学生自主设计课前调查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如以下两位学生设计的课前调查。

A生是以表格形式呈现的:

B生是以问题形式呈现的:

我们儿童眼中看两次世界大战:

我知道爆发世界大战的原因:

在收集过程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

课堂中,学生在小组交流时,对查找的资料进行汇总、删选,把最有用的信息保留下来进行集体反馈,夯实了“过程化”的资料积累。

(二)尝试“多样化”的学习形式

在资料收集的方式上,笔者提倡个性化的学习形式。让中年级学生剪剪、贴贴、画画、说说等,记录收听、收看国际新闻所获得的信息,并在教室板报上开辟了“国际视野”的栏目,及时公布学生的学习成果;让高年级学生运用表格、图形、文字、照片等形式,关注国外要闻、时事政治,以此来积累素材,如在教学浙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课时,让一个大组的学生拿来了家里的外国食品,让一个大组的学生提前做好了ppt播放本地市场上的外国品牌,让一个大组的学生课前调查家庭使用外国物品的情况……因为有了课前的调查和采访等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方式作铺垫,学生有了许多的感性认识,再加上师生在课堂上的交流,学生社会性的发展表现在:量的增加——让学生从多个领域了解经济全球化现象;质的提升——思考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文化艺术以及人们生活等的影响。

在收集资料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学会对国际信息进行分析、评价、综合,以提高他们的概括归纳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比较能力、理解能力,深入渗透学生对国际意识的认识,让学生对模糊感性的知识提升到深层次的理性认识,思维方式、思维深度都在提升。

(三)创设“生活化”的虚拟环境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提出“做中学”的观点,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丰富学生的情感和经验,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对学生进行国际意识的渗透,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亲自到某个国家去实地感受,而光从书本习得,对小学生来说比较枯燥,且效果也不好。为此,笔者为学生创设了“生活化”的虚拟环境,力求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仍然以浙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世界真奇妙》一课为例,笔者在课堂中创设了一个情境:今天,教室里来了一批客人,我们要欢迎他们,用什么礼仪呢?如果来的是一批泰国客人,我们怎么欢迎他们?如果是日本客人呢?如果是英国客人呢?抛出这个问题后,让部分学生当客人,让其他学生当主人,在实施的过程中,表演、讨论、纠正、再演,让学生明白欢迎泰国人用合掌礼,欢迎日本人用鞠躬礼,欢迎英国等西方国家的人用亲吻礼。以模拟、仿真为基础的教育、教学活动,不仅简便、参与面广,而且增强抽象概念的直观性,加强学生的认识,强化记忆。

(四)搭建“特色化”的展示平台

陶行知先生指出:“教科书应是活的、真的、动的、用的,而不是死的、浮的、静的、读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笔者搭建了丰富多样的展示平台,如“模拟联合国”“世界美食节”“米兰服装周”“NBA明星秀”等等。在学生体验、实践、展示的不同环节中,提高了不同年级学生对国际意识的认识程度,积淀了特色化的品牌教学。

四、凝聚三方合力,拓宽渗透渠道

“立足国际视野,关注生命情怀,追求个性发展”是笔者所在学校6年多来一直坚持的办学主张。这三句话清楚地阐述了我校的办学目标,如果说“关注生命情怀”是实施教育的厚度,“追求个性发展”是实施教育的力度,那么“立足国际视野”就是实施教育的高度。所以,笔者有效地调动了各种资源,拓宽了在“品德与社会”课堂中渗透国际意识的渠道。

(一)利用校内资源,合理整合

在校内,笔者利用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其他各类图片、教学用具(包括地图、地球仪等)、音像资料、学校图书馆等资源,直接或间接地使用在“品德与社会”课堂中,逐步渗透国际意识。

如在执教浙教版四年级下册《节日大观》一课时,笔者结合我校开展过的“国际日”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交流英国、德国等国的传统节日,体会不同国家节日的多样性,把文本或图片资料做成展板,贴在教室内墙上,让学生成为国际视野文化教育的参与者、展示者。

(二)利用社区资源,因地制宜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曾说过:“社会生活是唤起孩子寻求真理的原动力。”社会公共设施和场所,如商店、博物馆、校外教育基地以及人文景观等资源,是需要因地制宜充分加以利用的。有许多我们当地的外资企业、历史上保留下来的异国文化建筑等都能有效辅助于课堂教学。笔者在教学浙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世界之窗》一课时,特别从课堂外请来了外籍人士介绍不同国家文化间的差异,如饮食文化的不同风格,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互动交流。

(三)利用国际资源,与时俱进

每年,都有一些学生参加各种游学活动,如去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还能在这些国家的同龄人家里居住,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异国的风俗习惯、风情礼仪等。笔者在教学浙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放眼现代世界》一课时,让这些参加过游学的学生来谈谈他们对其他国家风俗礼仪的认识,说说如何成为一名文明小游客,使全体学生拉近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也更直接地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道德规范和生活习惯。

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利用收集到的国际资料充实我们的课堂,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同时,有效地提升师生收集、整合、提炼、运用国际资料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国际文化意识和践行能力,以达到真正地让学生“走向国际,探究社会”,做一个面向未来的世界人。

(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向阳小学 314300)

猜你喜欢

品德与社会品德资料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好学者贤
精心设计,开辟品德与社会课新天地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品德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